邂逅清逸 守望寧靜
——吳建明的繪畫藝術
張谷風
「福生於清儉,德生於卑退,道生於安靜,命生於和暢……」
與吳建明相遇相識,舉手投足,杯茶紙硯,總是讓人想起《呂祖修養經》如是說。
清儉,卑退,安靜……以至人如其畫,畫如其人。
近日得空恰遇杭城飛雪,獨居書齋細品吳建明的花鳥畫集,竟如品茗尋幽,自有浮華散盡後的一抹清香,清逸、寧靜。
畫畫好比寫作,不僅僅是生活的消遣品,更是可以表現人生的。人生中年,回顧來路,逆風羈旅的一個匆忙過客,悵然心酸後的落定,如何用語言表達?
吳建明找到了自己抒寫人生和對話萬物的最好的語言,那就是筆墨。傳統的工筆畫主張「線條是骨,色彩是肉」,線與色的開合、縱橫、疏密、主次,最能體現傳統繪畫的形式美。吳建明的花鳥畫系列,用色淡雅、古樸,明暗開合自然清麗,畫面開闊疏薄給人以清冷之感。而他大多數的花鳥畫,既工且寫,畫面總是清冷、孤寂,仿佛人跡罕至的山野,一鶴兩雉三四小魚兒,渾成一體。
畫得好了,有人贊其「借古開今」,有人謂之「納洋興中」,然於建明,卻只是不喜熱鬧的另一種痴迷——他在杭師大美術學院畢業後,又到中國美術學院鑽研山水繪畫,後又專席花鳥畫。在妻兒平實而溫暖的支持裡,他甘於畫室清貧幾長載,常常在漸行漸遠的童年記憶與世事變遷中,由一個小小的景致,觸發對家園的思念與皈依,於是,濃墨淡彩,深深淺淺,格調清古涉筆成趣。
真正的藝術屬於精神。
吳建明繪畫主題的內涵追求,不是奇崛多姿,而是靜好。
溫和從容,歲月靜好。建明繪畫的形式語言與符號象徵,如小鹿、小鳥、小魚兒……並不是今生今世所常見,但他的筆墨世界,讓我們邂逅童年、邂逅純真,邂逅靜好。《魚之樂》、《樂土》、《丘山系列》、《浴雪系列》、《秋風》等等,有一種思想純粹、人性之敦厚的守望。
吳建明謙和內斂,內心卻是火熱與蓬勃的。所以他的作品,畫面雖靜,但清冷,孤寂的筆觸,卻仍有絲絲屢屢的暖意遊走期間,仿佛冬日的雪原,潔白清冷之上,總有一層薄脆的金色的陽光。比如《魚之樂》,大篇幅的殘荷勁草下,一條細小如柳葉的魚自如擺尾——整體與局部,顯眼與隱現,動與靜,就那樣情態逼真,隨意而適。建明繪畫給人的遷想妙得,大概就是這樣表達傳統工筆畫的精髓所在吧。
「長記湖上風荷舉,又見錢塘飛雪痕。」元旦收到他的新年賀對,立馬想起他的《浴雪圖》,重新打開《吳建明花鳥畫集》,仿佛,聽見倦鳥歸窠雪落黃昏的聲音,聽見風吹勁草荊棘鎖水的呼吸。
工筆,明明多的是對事物的細部的把握,卻時常給人以「疾風過山崗,明月照大江」的開闊與豪邁。
邂逅清逸,守望寧靜。因為感同身受,故誠惶誠恐,遵囑為建明拙筆一二。
藝術簡介:
吳建明,1967年出生於浙江浦江, 杭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畢業,現任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中國畫學刊》副主編。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畫院研究員。參加文化部. 中國美協舉辦的展覽近三十次,獲銀、銅、優秀獎多次。
出版有《美術家吳建明》、《吳建明工筆畫精品選》、《唯美新勢力—吳建明畫集》、《當代中國畫名家--吳建明卷》、《吳建明畫集》、《吳建明花鳥畫集》、《停雲筆記--吳建明水墨狀態》。
分別在浙江杭州、江蘇常州、北京商務印書館舉辦個人畫展,獲得業界廣泛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