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出汗,震顫,瀕死感。
上述這些症狀是驚恐症的發作時的表現,驚恐症是高度焦慮症的一種。
在症狀發作之前,我完全沒有意識到焦慮是一種病,我以為它單純只是一種情緒。
我也未曾設想我會患上這樣的病症。
01-
2020年11月的一個深夜,正在專心碼字的我突然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眩暈,手心腳心滿是冷汗,那一瞬間我的腦海中充斥著「猝死」的字眼,恐懼感密密麻麻的爬滿了全身。
深夜時分,我掛了急診,測了血壓,做了心電圖,一切正常,我回到了家中。
一夜無眠,我百思不得其解剛剛到底是怎麼了,自行上網查,越查越害怕。
第二天,我又去了醫院,診斷結果是我得了焦慮症。
起初,它時不時就會發作,家裡,大街上,辦公室……
焦慮頻發導致驚恐,我越是害怕,越是害怕,驚恐症就越容易發作,於是,我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那段時間,我像是墮入了地獄,異常敏感,異常害怕,無力感,虛無感,失眠多夢,鬱鬱寡歡。
我籠罩在焦慮的陰影裡,它為我上了一道枷鎖,畫地為牢,鑰匙在我身上,但是我找不到。
許多人以為這些只是焦慮症心理和情緒上的問題,其實不是,到了一定程度,它就是一種需要看醫生的病症,和其他疾病一樣。
我開始尋求醫生的幫助,查找治療焦慮症的方法,按醫囑吃藥,看相關焦慮症的書籍與視頻,冥想,運動,與朋友保持良性聯絡……
症狀終於有所緩解。
我小心地控制著,在好轉一些後,我發現最能讓我感到安寧的,竟然是一些做飯的視頻,或者說是那些熱愛生活的人。
02-
「起鍋燒油,油熱,加入準備好的菜。」
「加入一勺白糖,鹽,生抽,老抽……」
炒菜聲,劈柴聲,水流聲,雞鳴聲,犬吠聲,嬉笑聲,鍋碗瓢盆聲,這些聲音奏出了一首美妙的曲子,使我內心安逸平和。
風吹草動,爐灶熠熠,鍋氣融進煙火裡,飯菜消化在每一個平淡的日子裡。
視頻裡的他們笑著揮手作別,屏幕前的我淚流滿面。
明明是很普通的視頻,沒有炫酷的鏡頭,沒有磨皮,沒開美顏,我甚至能清晰的看到他們臉上的痘痘和雀斑,環境也沒有很乾淨整潔,但我就是嚎啕大哭了。
我關注的做飯博主們,天南海北的都有。
有乾淨利落,喜歡在萬裡雪飄的時候賞雪吃火鍋的陝北婆姨;有負債纍纍,卻變著法兒讓每頓飯都愛心滿滿的漂泊遊子;也有說著東北話,做著中國菜的美國兒媳。
看著地上一大堆沾滿了眼淚和鼻涕的紙巾,我開始思索為什麼,為什麼我會哭成這樣。
平日高強度的壓力下誕生的焦慮讓我易哭,敏感。
但我好像在哭我自己,哭一種被我放棄了很久的生活。
03-
上一次自己做飯是兩年前的事兒了吧,上一次買花也是幾年前的事兒了,寵物算是養過吧,一隻烏龜,但被我給養死了(我真不是故意的),上一次回家陪父母幾個月前的事兒了,打掃房間,整理衣櫃,時常有做,但是很不耐煩,沒有樂趣。
我看過的雞湯,點讚過的視頻裡,「身材」、「顏值」、「月入過萬」、「好幾套房產」、「年齡」這樣的字眼,這樣的tag佔據了我內心的半壁江山。
容貌焦慮,身材焦慮,職業焦慮等等,我在這些焦慮的浪潮裡跌宕起伏,身心俱疲卻渾然不知。
列好的計劃表,要是第二天沒有完成我就會焦躁不安,工作壓力大,如果被老闆批評,我會失落一整天。
我在內心一遍又一遍的否定自己,我害怕工作,害怕車流,害怕計劃之外的一切。
我總是設想和恐懼還未發生的事情,我憧憬未來,卻懼怕未來,內耗嚴重。
掛著黑眼圈的精英們在教我怎麼快節奏生活,做飯視頻裡的普通人給我示範如何慢下來。
對我而言,欲速則不達。
「慢」不等於「放棄」,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去努力。更重要的是,去生活。
04-
豆腐白,生薑黃,蔥韭綠,辣椒紅,一瓢熱油,熗出了百味人生。
我並不知道這些鏡頭前做飯的人在鏡頭之外的真正生活,或許是真的,或許是演的,但對此刻的我來說,沒必要深究。
美食和好吃的也不是萬能鑰匙,不是對每個人都有用,只是對我而言,用心去製作的這一「過程」,撫平了我的很多焦慮。
因為觀看別人做飯這件事情,成了一個我放過自己的契機,一個讓我停下來,慢慢呼吸的契機。
我不再把所有目光都放在遠方的空中樓閣上,不再刻意的踮腳遙望未來,只想活在每一個當下。
每日計劃清單上要做的事兒逐漸減少,但每件事的完成度都很高,這讓我有了很大的成就感。
我開始注重當下發生的事兒,留意身邊的人和物。
小區的垃圾車每天六點準時到;樓下包子鋪的牛肉包很好吃;上班路上幾乎每天都會遇到一個坐在輪椅上曬太陽的大爺,他兒子對他不太好;砂鍋店老闆養的鳥兒不是八哥……
一晃數月,雖然焦慮時有,但驚恐症沒再發作。
那就祝我好。
也祝生活。
End.
往期文選
大聲誇,我們都受得住
「不化妝的女生,也配有男朋友嗎。」
留言送書活動
每兩星期選一位走心留言,我送給你我精心挑選的書,我相信書與文字是連接人與人的橋梁。
我來自晝夜,然後
與你分享一些瀟灑,一些細膩,一些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