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兩會有一個關於單身女性凍卵的議題,成為了熱點。這個議題,我自己本身是非常搖擺的,所以說我也沒打算討論這件事兒。但是網絡上把這個議題和婚姻自由、不婚主義、單身女性生育權這些結合在一起,在我看來就是東拉西扯,為了目標樹靶子。我到現在也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不結婚或者單身養孩子,才算擁有女性權利。
網絡上一直倡導女性權利的一些著名網友,無一不是表現出受過高等教育、背景強大、思想獨立、經濟獨立的樣子。那我想說這些人,可能高高在上慣了,你們的女權太不接地氣了。
可能你們也不知道好多女性的婚姻並不是因為愛情,是為了生活。
講下我的一位女朋友小喜的媽媽的故事。小喜的媽媽今年差不多快60歲了。年輕的時候很不幸,早年喪夫。男人死的時候小喜才上小學三年級。小喜媽媽當時在成都的一個街道工廠工作,是一個普通女工。現在年輕的朋友估計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樣的單位,這種屬於街道集體所有制企業。
90年代,工廠垮了,小喜媽媽成了下崗大潮中的一員。下崗的時候。還不到40歲,小喜在上初中。一個女人獨自養著孩子,本身文化程度也不高。娘家也是成都當地非常普通的城鎮家庭。姊妹兄弟都是普通人,也都受著這股大潮的衝擊。小喜媽媽下崗以後,單位宿舍也沒有了。只能帶著小喜回娘家,和年邁的父母一起擠在30平左右的房子裡。
小喜的成績也不是特別好,她屬於那種不太會讀書的孩子。小喜經常說,幸好有九年制義務教育,要不然日子會更難。她上學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穿校服過日子,因為也沒有其他衣服可以穿,幾年也買不了一件新衣服。
小喜媽媽為了掙錢,也幹過保姆、鐘點工。可能到這個地步,會有陶華碧一樣,逆境翻盤,抓住機遇的成功女性,現在成了全國人民、甚至全球人民的老乾媽。但更多的是小喜媽媽這種女性,每一步都掙扎得非常艱難。希望能夠給女兒和其他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樣的條件都做不到。
後來小喜媽媽經人介紹和一個比他大18歲的男的結了婚,小喜有了繼父。這位繼父也沒有什麼才能,但是幾個孩子非常有本事。農村出來做生意發了財,四兄妹加在一起還是有幾千萬的資產,然後將老父親從農村接了出來。在成都一個還遷房集中區域,給老父親買了一套80平的房,還要給找個對象,相中了小喜的媽媽。其實吧,也就是兒女給老父親找了個伴,也相當於找了個保姆。小喜媽媽和這位繼父就一起生活到現在。
小喜初中畢業,去讀一個職業學校,學了禮儀專業。小喜身材條件挺不錯,個子也挺高的,有1米7以上。畢業去了成都雙流機場的一個附屬企業。先是當服務員,後來去了酒店做行政工作。小喜媽媽和繼父在一起10年以後,繼父的兒女將他們倆現在這套房子,更名為小喜媽媽的名字。
2005年左右,小喜在媽媽家附近買了一套50平米左右的二手房,由媽媽出面找繼父家借的錢。成都零幾年的時候,房價也很便宜,小喜媽媽住的那塊區域,都是拆遷後的還遷房。當時的房價也才幾百塊,面積也不大,借了2萬多快,加上小喜媽媽這些年存的錢,付了全款把房子買了。
我想對網上鬧著某些女性權利的某些大V們說,不要把生存想那麼輕鬆。
生活是需要成本的,不結婚、單身母親養娃也不是那麼簡單。對於更多的底層女性來說,她們的女性權利往往首先面對的是生存。
我是主張男女平權,也主張社會權利向女性傾斜一點的人,因為一個父權體系社會,本身女性就會弱勢一點,但是我不贊成現在的女權風潮方向。
我主張追求男女平等平權,抗爭對女性不公平、並且傷害女性的習俗、制度、法律,並能看到社會文明的整體進步。
而不是追求女性特權,要求女性的權利更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