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門的無糖飲料,該怎麼分辨?
本文由營養師健康管理師王桂真進行科學性把關
炎炎夏日,能夠喝上一口清涼的飲料,是一件再愜意不過的事了。
不過瓶裝飲品往往含糖量高,可能會成為你減肥路上的阻礙。
近幾年,無糖飲料之風颳起,市面上出現了各種品牌的蘇打水、氣泡水、蘇打氣泡水……蘇打水和氣泡水有什麼不一樣嗎?蘇打氣泡水又是啥?蘇打氣泡水真的0卡路裡嗎?
別混亂了,蝌蚪君這就來帶你分辨蘇打水、氣泡水和蘇打氣泡水。
不一樣的誕生過程
要區分這三種飲料,我們先來看看它們各自的製作過程。
蘇打水,顧名思義就是在水中加入小蘇打(碳酸氫鈉,NaHCO3)製作而成的,呈弱鹼性。碳酸氫鈉遇水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但這只是在碳酸氫鈉加入的瞬間。
在常溫常壓下,二氧化碳氣泡在水裡維持不了多久,因此,常見的蘇打水是沒有氣泡的。
蘇打水,圖片來源網絡
氣泡水在歐洲十分流行,雖然同樣是含二氧化碳,但它與我們平時飲用的汽水有很大不同。氣泡水主要分為人工氣泡水(Seltzer Water)和天然氣泡水(Sparkling Water)。
人工氣泡水是在天然礦泉水中高壓衝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於水中形成的碳酸溶液,呈弱酸性。
人工氣泡水常常與柑橘、檸檬、黃瓜等一起調製出不同風味的氣泡水飲品,也常被用來製成雞尾酒。
爆紅的莫吉託(Mojito)就可以用氣泡水調製出來哦!圖片來自搜狐
相比人工氣泡水,天然氣泡水要昂貴得多,它的水和氣泡全部是天然的。這種氣泡水是地下巖氣和天然水長期相互作用,或是永凍層的冰塊在外力擠壓下形成的,含微量的天然礦物質。
天然氣泡水的氣泡非常細小,持續時間很久,但這種天然碳酸化的水在自然界的水源中只佔1%,因此售價較高。
近年來,市面上開始流行的蘇打氣泡水,是蘇打水和氣泡水的「結合」,其中既添加了碳酸氫鈉,又添加了二氧化碳,為了提升口感還添加了不同風味的添加劑。
比起以上兩種產品,它更加接近碳酸飲料,不過含糖量和二氧化碳量要低得多,酸度也低得多,因此相對比較「健康」。
某網紅蘇打氣泡水標籤,圖片來自網絡
味蕾的碰撞
看完了這三種水的成分,怎麼能不介紹一下它們的口感呢?這對吃貨來說可是最為重要的!
蘇打水在沒有氣泡的情況下口感較為清淡,無刺激,更接近於純淨水。不添加甜味劑的蘇打水會略帶一些鹹和苦澀的味道。
圖片來源 stocksnap
人工氣泡水與蘇打水的味道相似,不過其中不含鈉,且氣泡活躍,更能刺激味蕾。市面上的人工氣泡水常常加入不同的調味劑,形成不同的風味,口感更加豐富。
天然氣泡水比起人工氣泡水,氣泡更小更持久,口感更加細膩。由於它的天然性,不同的氣泡水水源地不同,礦物質和鹽含量不同,因而口感和風味有著明顯的區別。
圖片來源 stocksnap
蘇打氣泡水的種類較單一,而且通常加入代糖來增加甜味,再輔以不同風味的添加劑形成各種不同的口味,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功效、作用各不同
蘇打水被認為有益健康,NaHCO3可電離分解產生Na+與HCO3-(碳酸氫根),使蘇打水呈弱鹼性。對於胃酸分泌過多的人群來說,適量飲用可以暫時地中和胃酸(不要指望長期喝蘇打水來中和胃酸,還是要靠治療),同時還有助於鹼化尿液,促進體內尿液的排出。
蘇打水中含有的NaHCO3,會讓人增加鈉攝入量。鈉是人體肌肉組織和神經組織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它不僅可以維持體內酸鹼平衡,還能增強神經肌肉的興奮性。疲憊時來一杯蘇打水可以解乏。
但過多攝入含NaHCO3的蘇打水,會對高血壓或慢性腎臟病患者造成一定影響,因此有這類疾病的人不宜多飲蘇打水。
氣泡水比起蘇打水似乎更加「天然」,其中的大量氣泡增加了飲水的趣味性,不愛喝水的人可以嘗試一下,或許能幫助你提高水的攝入(注意不是用飲料代替水)。
氣泡水中的碳酸氣體從身體中釋放出的時候會帶走體內的大量熱量,因此在夏天的時候喝氣泡水會有很好的防暑降溫作用。此外,天然氣泡水中含有大量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不過,腸胃不好的人需要減少飲用氣泡水,因為它帶來的打嗝、腸胃脹氣、腹部脹氣等副作用會增加腸胃負擔。
圖片來源 hippopx
市面上的蘇打氣泡水號稱「0糖0脂0卡」,其使用的甜味劑主要是赤蘚糖醇和三氯蔗糖,不參與人體代謝,理論上不會帶來額外的熱量。
不過,為了保持風味,氣泡水中還會添加山梨酸鉀等食品添加劑,比起只有二氧化碳或者碳酸氫鈉的水來說,沒那麼「單純」。
圖片來源 hippopx
從攝入水的角度來說,白開水依然是最好的選擇。不過,如果蘇打水、氣泡水能讓不愛喝水的你享受喝水的樂趣,從而多攝入一些水分,也是不錯的(相比含糖飲料來說)。
你喜歡喝蘇打水還是氣泡水?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