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大夫,我這兩天眼睛乾澀疼痛、視物模糊,眼球上充滿了血絲,是不是得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友老張向我求助。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比較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也是導致失明的重要原因。
一般來說,糖尿病時間長、血糖控制不好、血壓忽高忽低、或者血脂紊亂的人,容易得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而糖尿病婦女,如果懷孕了,也容易得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還有,吸菸的人、甲狀腺功能減退的人也容易「中招」。
那麼,如何篩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呢?
1.初步篩查
我們建議,1型糖尿病在診斷5年左右,篩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而2型糖尿病,一旦確診,就要儘快進行眼底檢查,排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2.定期複查
如果初次篩查眼底沒有問題,建議糖尿病人每1-2年做1次眼底檢查。
如果眼底有問題,屬於輕度非增殖期視網膜病變,應該每年複查1次眼底;屬中度非增殖期視網膜病變,應該每3-6個月複查1次眼底;屬重度非增殖期視網膜病變,應該每3個月複查1次眼底。
3.孕婦篩查
糖尿病婦女,如果準備懷孕,應該先做眼底檢查,排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以免懷孕過程中發生危險。
懷孕後,在第一次產檢時,也要查眼底,如果沒有問題,懷孕期間每3個月複查1次眼底。
孩子出生後,1年內再複查1次眼底。
「老張,2個月前你已經查了眼底,一切正常,沒有問題呀。你的情況暫時不考慮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我覺得,你的情況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關係。」
「新冠肺炎?我從來沒有去過武漢,身邊也沒有從武漢回來的親戚朋友。我沒有發燒,也沒有咳嗽,身邊也沒有發熱咳嗽的人。我怎麼會得新冠肺炎呢?」老張非常驚訝。
「我響應政府號召,每天在家當宅男,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還胖了好幾斤。從早到晚盯著手機,關注疫情變化,生怕錯過了什麼。」
「每天新增了多少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是不是少了,死亡病例是多少,治癒病例是不是越來越多,這些情況,我都一清二楚。」
問題就出在這。老張跟大多數網友一樣,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有很多,導致用眼過度,出現眼睛乾澀疼痛、視物模糊等症狀,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乾眼症。而老張並沒有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長時間使用手機,為什麼會得乾眼症呢?
1.眨眼次數減少
如果長時間使用手機,眼睛盯著手機屏幕時間過長,我們眨眼的次數就會減少,淚液就會快速蒸發,就容易得乾眼症。
如果室內空氣不流通,空氣乾燥,溼度不夠,淚液蒸發的速度就會更快,就更容易得乾眼症。
2.注意力過於集中
使用手機時,如果注意力過於集中,加上光的刺激,我們的淚液質量和動力學就會發生異常,出現淚膜穩定性下降,眼睛缺氧,從而發生乾眼症。
3.眼肌疲勞
長時間近距離看手機,我們的眼部肌肉睫狀肌就會痙攣,調節能力就會下降,從而出現眼睛疲勞不適、乾澀疼痛、視物模糊等症狀。
新冠肺炎疫情依舊很嚴峻,我們無法做到氣定神閒、充耳不聞,而手機又是我們大多數人獲取信息的主要工具,那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發生乾眼症呢?
1.定時開窗通風
為了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我們要定時開窗通風。如果室內空氣乾燥,我們可以使用加溼器,把室內空氣溼度控制在40%-60%。
有人就問了,如果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進行傳播,我們還可以經常開窗通風嗎?答案是肯定的。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門,我們還要常通風。
2.控制用眼時間
為了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我們每次連續使用手機的時間儘量不超過40分鐘。
使用手機後,眼睛休息10-15分鐘再幹其他事情。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很嚴峻,暫時不適合經常進行戶外活動。為了讓眼睛休息,我們可以閉目養神,也可以眺望遠處,還可以觀望綠色植物。
3.多眨眨眼
使用手機過程中,我們可以適當增加眨眼的次數。經常眨眼,可以刺激淚腺分泌淚液,保持眼睛溼潤,能夠有效緩解眼睛乾澀疼痛、視物模糊等症狀。
4.勞逸結合
我們不要經常熬夜,要保持作息規律,擁有充足的睡眠,才能充分緩解眼睛疲勞。
5.合理飲食
近期無法外出「覓食」,我們可以在家換著花樣給自己整吃的。但是,一定要營養均衡,不要偏食,少吃油炸、膨化和辛辣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豆類、魚、動物肝臟、瘦肉、牛奶、雞蛋等高蛋白且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6.及時就醫
通過以上方法,如果眼睛仍然乾澀疼痛、視物模糊,不能緩解,我們應該儘快諮詢眼科醫生,必要時去醫院進行檢查。
雖已立春,病毒尚未離去,我們仍然不能放鬆,繼續做一個合格的宅男(女),為戰勝病毒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