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吃喝拉撒都是大事兒
但從難易程度講
拉撒更難控制
從還穿尿不溼的時候
就需要額外注意
好容易熬到能自己上廁所
這貨竟然還在幼兒園憋著?!
知乎以及很多論壇都會有媽媽提問,為啥我叫寶兒不願意在幼兒園上廁所,總是憋著?難道不會對身體不好嗎?
其實媽媽們倒是不必擔心寶寶是不是在幼兒園過得不好、身體出問題了,因為據調查顯示,大概有80%以上的寶寶都不願意在幼兒園拉臭臭!
難道是寶寶自小就知道「肥水不流外人田」?
當然不是呀!
其實大人也有因為如廁環境不舒適而憋著的時候,比如廁所比較髒、廁所門沒有鎖、只有坐便沒有蹲便(或反之)等。
很多幼兒園的廁所不是單間,而是很多小朋友一起便便,小便還好,但是大便會在那麼多小朋友面前出糗(放屁、大便很臭、用力表情猙獰等等),基本勸退。
再一個,幼兒園的廁所不是自己專屬的。很多家長在訓練小朋友如廁的時候會給孩子買專門的兒童便盆,或者兒童坐便蓋,小朋友用自己的東西習慣了,不喜歡公用的,寧可憋著回家,也不想在幼兒園便便。
還有可能幼兒園馬桶不舒服、不乾淨、衝水聲音太大等等,都可能導致孩子不喜歡幼兒園的廁所。
幼兒園有統一的上課、休息時間,有的小朋友害羞不敢跟老師說自己想上廁所,或者怕下課時間不夠,不能蹲完廁所而遲到。導致自己在幼兒園「不敢」蹲坑,回家也不好意思跟爸爸媽媽說。
孩子在1-3歲會進入肛欲期。這個時期,孩子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憋尿憋大便。雖然比較難以理解,但是這個時期的小朋友非常享受能掌控自己身體的感覺……甚至還會以此炫耀——「媽媽!我剛剛自己去拉粑粑了!」
比如今天穿了背帶褲,背帶怎麼也解不開……
比如粑粑太臭了給自己燻哭了,再也不在外面拉粑粑了……
比如自己擦屁股總也擦不乾淨……
比如粑粑衝不下去……
大便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事情,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不管臭不臭,或者是不是便秘、拉肚子,沒什麼值得羞恥或者嘲笑的。
另外,向老師尋求幫助也不是可恥的,小朋友能力不足,向大人尋求幫助很正常呀!不管是舉手詢問,還是請老師幫忙解一下背帶褲。
每天早上或者晚上在家裡解決,養成習慣也就不用特別發愁在不在幼兒園裡便便了。
帶著寶寶串門、逛街、出去玩的時候,可以讓寶寶適應不同衛生間大小便的場景,告訴寶寶如何使用以及如何適應。
在入園前可以帶寶寶參觀一下幼兒園的角角落落,讓寶寶對新環境快速適應。
比如寶寶嫌這個廁所髒,家長就大聲呵斥寶寶,這樣寶寶以後覺得如廁環境不好的話,只會自己憋著,也不跟家長說了,長期這樣對寶寶的身體也不好。
再比如,每天幼兒園回來都問寶寶「今天上沒上廁所」,會給寶寶造成壓力,在「自己不願意」與「家長希望」之間兩難,甚至對於上廁所這件事形成心理壓力。
還有就是寶寶在幼兒園尿褲子、拉褲子,千萬不要劈頭蓋臉一頓罵!先帶孩子回家洗個澡換好衣服,再好好說道理,可以嚴肅一些,但也不要全盤責怪寶寶,更不要說「不要臉」之類的指責,畢竟尿褲子這種事寶寶已經很羞恥了。
一些系扣的、綁帶的褲子,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很方便,有時候越是著急越是不容易脫……何必自找麻煩呢……
當然,也需要家長與孩子耐心溝通,知道孩子到底為什麼不願意在幼兒園便便,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