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娃8個在幼兒園「憋大便」,孩子多大才能自己如廁?

2020-12-10 澎湃新聞

原創 Dr.X 超能奶爸DrX

Dr.X朋友的孩子這學期剛上幼兒園,本以為女兒已經適應幼兒園生活,沒想到最近又出現了新問題了。

朋友發現,孩子每次傍晚一回家就吵著去廁所,每次都特別急。這件事讓朋友特別琢磨不透。

她跑來問作為三娃奶爸的我:你家孩子幼兒園的廁所也這樣「有毒」嗎?為什麼孩子寧願憋著也不上?

多數寶寶都不喜歡在幼兒園拉便便

其實我家大寶剛上幼兒園時也出現過這樣的問題,後來我也詢問身邊的親戚朋友,發現10個寶寶裡面可能會有8個都不願意在幼兒園裡拉粑粑。

我也嘗試過詢問孩子緣由和私下搜集資料,發現孩子們會在幼兒園「憋大便」的原因,其實主要是下面這幾個。

1.羞恥心

「小朋友們會笑話我的」,這是當初我問大寶不願意在幼兒園上廁所時,他給我的回答。

其實這句簡單的回答卻直接反映了孩子的羞恥心。從寶寶3歲開始,也就是差不多幼兒園剛入學的時候,他們就有了羞恥心。

孩子會認為拉大號是一件髒髒臭臭的事情,是不願意在同齡人面前展露的。還有些小朋友不會自己擦屁屁,也不會好意思讓老師幫忙,所以只能憋著了。

2.安全感

1-4歲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習慣在家拉臭臭的小朋友們離開了自己的慣常環境,失去了安全感,自然也就不願意了。

別說孩子了,就是我們大人有時出差到一個全新的環境,也會出現便秘的情況。

3.身體界限感

隨著醫學知識的科普,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性教育都非常重視,孩子也會擁有較強的性別意識和隱私觀念,因此也不難理解會出現孩子在幼兒園不願意上廁所的現象。

把屎把尿=自主排便?

我們都知道,許多老一輩都有給孩子把屎把尿的陋習,如果反對他們,反而會被教育:「你小時候,我不也是這樣帶你的嗎!」。

但是訓練孩子自己上廁所≠把屎把尿,寶寶能否自主排便,與其對肛門括約肌和膀胱的控制是否足夠成熟有關。

一般來說,2歲左右的寶寶就能逐漸意識到對肛門括約肌和膀胱的控制感了。換言之,寶寶接近2歲的時候,家長可以考慮開始準備如廁訓練。

但2歲也不是一個絕對的如廁訓練「起跑線」,比年齡更重要的是家長需要觀察寶寶是否準備好自主排便了。

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孩子能大部分滿足下面的8個表現,就說明孩子可以進行如廁訓練了:

● 紙尿褲能保持至少2小時乾燥,或午睡後紙尿褲還是幹的;

● 紙尿褲髒了,有不舒服的表現,想要換新的;

● 對坐便器產生興趣;

● 大便時間逐漸變得規律;

● 主動要求穿內褲;

● 可以遵守簡單指令;

● 會用表情、姿勢或語言會來表達自己正在大小便;

● 能夠自己或在大人的幫助下脫(穿)褲子。

怎樣正確幫助寶寶排便練習?

我們都知道,憋便便對寶寶身體不好,不但會加重寶寶的腸胃負擔,還容易造成便秘。

但是,家長又不能粗暴地控制孩子在幼兒園上廁所,只能耐心地去引導。

1.養成積極排便的規律和觀念

寶寶一開始去幼兒園自己排便總是不習慣的,所以家長們要幫助他們養成定時排便的這個習慣。

家長還可以用繪本告訴孩子,排便是正常的生理反應,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不丟人。

2.利用一些小道具

在訓練過程中,有的寶寶會對在學校上廁所到不適或恐懼,這時候需要我們利用一些工具。

家長平時帶孩子出去玩時,可以多利用公廁,幫助孩子熟悉不同的如廁方式。

3.幫孩子學會自己擦屁屁

平時在家裡,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訓練孩子自己擦屁股,並在一旁給予指導。還可以用氣球給孩子演示擦屁股的方式。

→男寶寶:爸爸可以帶著他學習站起來尿,甚至像做遊戲一樣訓練,如比誰更能「瞄準」馬桶等。

→女寶寶:媽媽教女寶寶尿尿需要注意的是,要教會她們學著自己從前往後擦拭,正確的擦拭方式可以避免尿路感染。

4.多給予鼓勵

每天接到孩子後,家長們都應該問一問寶寶今天有沒有在學校完成自己排便。

如果完成,爸爸媽媽都可以給他們適當的鼓勵,讓他們對在幼兒園排便不再感到緊張或者恐懼,這樣帶來的成就感可以加強他們自己排便的意願,讓他們更主動去學習。

除此之外,爸爸媽媽們還可以多與老師溝通一下,希望老師可以幫助寶寶上廁所,相信老師們都會理解的~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為啥孩子不在幼兒園拉臭臭?四個「苦衷」要理解,學會正確引導
    文/暮沐媽咪(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長大,肯定會面臨上幼兒園的階段,自己面對一切的新鮮事物。可是時間久了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拉臭,寧可拉褲子也要憋著,談到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家長有同款疑問和不解。為啥孩子不在幼兒園拉臭臭?
  • 幾本關於如廁訓練的繪本 | 推薦
    6 呀,拉出了香蕉船這本是深見春夫的大便書,在小男孩的想像裡,大便就是一個香蕉船,坐著香蕉船可以遨遊大海。不過書中主要說的其實是如何擦屁屁,小怪獸非常細緻的教小男孩如何擦屁屁,要拿多大的紙,要把紙疊起來擦,不然會破的,要多擦幾次,直到紙上沒有黃黃的臭臭了。
  • 好不容易教會自己上廁所,為什麼在幼兒園從來不便便?
    其實大人也有因為如廁環境不舒適而憋著的時候,比如廁所比較髒、廁所門沒有鎖、只有坐便沒有蹲便(或反之)等。很多幼兒園的廁所不是單間,而是很多小朋友一起便便,小便還好,但是大便會在那麼多小朋友面前出糗(放屁、大便很臭、用力表情猙獰等等),基本勸退。
  • 100個孩子中8個有脊柱問題,父母有種行為,正給娃脊柱健康埋禍根
    兒童青少年脊柱問題的發生率正呈上升趨勢,大約每100個孩子中,就有8個有脊柱問題,而這不僅影響他們的氣質形態,更可能傷害到身體以及心理健康。當辰辰去上幼兒園小班時,他經常控制不住自己尿褲子,嚇得媽媽趕緊帶去醫院,醫生說:「這多半是因為長期以來,家人把屎把尿的壞習慣,致使孩子的排洩系統出現了應激反應,所以小孩才會尿頻,憋不住尿。而且拍完片子才發現,辰辰還有點輕微的脊柱側彎,這其實也是把屎把尿這一陋習帶來的副作用之一。」
  • 天太熱娃穿紙尿褲遭罪,怎樣訓練寶寶自主如廁?牢記3個原則
    難道強迫孩子自己去上廁所?當然不是,上廁所這種事情其實是自然而然學會的,家長不應該焦慮,太嚴苛的幹預只會讓娃對廁所產生心理陰影。訓練娃自主如廁的3個原則訓練娃學會自主如廁,對於孩子來說是成長路上非常重要的一步,在開始之前,有三個原則家長一定要牢記。
  • 寧可憋便、穿紙尿褲,也不願主動找坐便?讓娃坐馬桶也要鬥智鬥勇
    吃好喝好,飲食科學才能讓孩子擁有更健康的身體,運動休息,合理作息才能讓孩子擁有更強健的體魄,都說人有三急,對於孩子如廁方面的引導同樣重要。寧可憋便、穿紙尿褲,也不願主動找坐便,引導過程太艱難我家大寶還小的時候,也是不願意用馬桶,一開始覺得孩子不適應也是正常的,就沒怎麼太放在心上,可轉眼孩子該上早幼班了,我和孩子爹趕緊把引導寶寶正確如廁提上了日程。
  • 跟尿包說再見——KK的如廁訓練是如此的鬥智鬥勇!
    不過,在此期間,也有意識地讓他認識男孩專屬「掛牆式小便器」,白天在學校老師也是定時帶他去尿尿,所以已經基本習慣站著尿尿了,就是大便還不會,大便一定要穿著尿包才行。在KK滿2歲9個月的那天,不知道當時哪來的一股衝動,突然就想到戒尿包這檔事兒,我馬上問KK:「KK,妳想要和爹地一樣,站著尿尿嗎?」
  • 如廁訓練黃金期,脫掉紙尿褲,這幾招就夠!
    你們別覺得我這是憋出病了,我這情有可原。這不是天兒越來越熱了麼,我就琢磨著給糰子做如廁訓練,但是我還沒所行動呢,就迎來了一大片抨擊。「這麼熱還不給孩子脫紙尿褲?你試試自己24小時墊著姨媽巾是什麼感覺!」
  • 孩子明明都學會如廁了,怎麼又開始尿褲子?多半是出現了如廁倒退
    閨蜜文文家的孩子最近就出現了這種狀況,差點因為這件事帶孩子去醫院檢查,還好有育兒經驗的婆婆把她攔住了,不然可要鬧個大烏龍!文文在兒子不到一歲的時候,就按照科學方法對孩子的如廁行為進行訓練。兩歲左右孩子在家基本上就沒尿過床,所以送到幼兒園之前,文文也沒有擔心,覺得孩子已經養成正確如廁的好習慣了。
  • 上幼兒園之前,要讓孩子學會自己如廁,按照以下步驟科學又快速
    寶寶習慣用坐便器後,就能學會自己排便,上幼兒園也不用擔心去廁所的問題了。想讓孩子學會這一個技能,家長也要講究科學的方法坐便器要適合孩子孩子從什麼時候開始用坐便器比較好呢?當孩子表示有便意時,可以第一時間拿到孩子的身邊,讓孩子更加順利的完成如廁,讓孩子更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增加信心。2.外出可以使用帶孩子出去玩,如果沒有帶尿不溼,就只能使用公共廁所。
  • 教孩子上廁所太費勁,等這四個信號出現,脫掉紙尿褲不再難
    脫不掉的紙尿褲,直接影響孩子上幼兒園的進度珊珊的寶寶已經2歲半了,家裡人都讓她等下個學期開學,讓孩子去幼兒園適應適應,珊珊總是說再等等。不是珊珊捨不得孩子,實在是有個問題解決不了,還不能把孩子送去幼兒園,那就是寶寶上廁所的問題。
  • 別再這樣訓練孩子如廁了!留下的心理陰影最傷孩子
    如廁訓練成功的前提是什麼?是孩子控制肛門周圍的括約肌的能力成熟以後,才能實現。然而,孩子在18個月後,這個生理上的能力才發展成熟。所以,1歲半之前試圖對孩子進行如廁訓練,基本是不可能成功的。不僅不能成功,大人過於迫切的態度,還很容易帶給孩子壓力、焦慮感和挫敗感。
  • 娃的如廁訓練,3歲前要做好
    夏季即將來臨,一個棘手的帶娃問題再次突顯,到底要不要給孩子脫掉紙尿褲,是穿開襠褲,還是穿內褲呢?糾結!閨蜜的男寶如今2歲半,正是處於尷尬的年齡,晚上還沒脫掉紙尿褲,白天開始了如廁訓練,但效果有反覆,有時孩子會提前打招呼,有時又難免尿褲子。
  • 別錯過夏天如廁訓練的好好好好好好時機!(如廁訓練最全教程)
    夏天炎熱,媽媽們經常因為給娃穿紙尿褲被老人嘮叨,嘟媽最近剛寫了關於紙尿褲的6大罪狀,雖然夏天給娃穿紙尿褲沒毛病,但如果能趁著這個穿著最少的季節,把紙尿褲徹底脫掉,也是件利於家庭和諧的事兒啊。嘟媽今天整理了訓練寶寶如廁的全教程,希望能幫助媽媽們徹底搞懂「啥時候停用紙尿褲,如何進行如廁訓練」這個大難題。
  • 孩子上幼兒園非憋回家拉粑粑,家長特別頭疼!是你沒做對3件事!
    很多家長在孩子上了幼兒園後,會發現孩子有個習慣就是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上廁所拉粑粑,如果能堅持到家還好,有時候孩子實在憋不到家了,甚至會拉到褲子裡。看到孩子那可憐樣,家長心疼的不得了。不少家長看到孩子這樣,也有很多疑惑,問孩子為什麼不在幼兒園拉粑粑,非要回家才拉。
  • 1歲半前讓娃脫掉紙尿褲?不是幫娃,而是害娃
    來源:梨視頻別說,寶寶尿床這事兒,還真成了不少寶爸媽的難題:娃晚上老尿床咋回事兒?紙尿褲到底脫不脫?啥時候進行如廁訓練?今天的話題,不多說大家也能猜到了,給寶寶如廁訓練的必備技能,趕快學起來啦!1娃1歲半前,能開始如廁訓練嗎?
  • 怎樣了解娃在幼兒園過得好壞?娃的狀態或能說明問題,家長要留心
    昨晚我特意接上了外甥,帶著他和小錦鯉還有表姐婆婆出去吃了頓飯,又帶著兩個孩子去淘氣堡玩了一圈。期間在外甥最放鬆的狀態下,我陸陸續續從他口中大約知道了發生了什麼。外甥應該是在幼兒園被欺負了。欺負他的可能還是個小姑娘,他覺得被欺負很難受,但對方是小女孩,又不好意思跟奶奶說,於是自己才憋得很鬱悶。
  • 【解讀童心】尿褲子大王和憋臭臭公主
    其實,這和孩子發展的一個階段「肛欲期」有關。肛欲期出現在2-4歲。通常1歲半以後的孩子,通過如廁引導,可以較規律地大小便。但進入2歲左右,很多孩子卻忽然出現了「退化」。並不是孩子一定要同大人作對,而是因為孩子的發育進入了「肛欲期」。孩子通過憋尿、憋大便的過程,去體驗自己憋到什麼程度會憋不住了——他在找這個度,同時通過這種「憋」,能體驗到性的愉悅感。
  • 幼兒園老師教娃擦屁股出奇招!這事得抓緊,別等上了小學再後悔莫及
    幼兒園開學已經好幾天了,要是你去接娃的時候,發現教室裡滿地都是Shi黃Shi黃的不明物質,會是啥感覺?先來聽聽過來人的經(tu)驗(cao):孩子5歲多,大號基本都是幼兒園解決的。有一天我忽然想起,問孩子在幼兒園咋擦的屁股?娃說,我有一個好盆友,我們都是互相幫忙,他給我擦,我給他擦……擦別人屁股這事有點不能想像啊!
  • 自閉症孩子的如廁訓練(高階)上篇)
    (1)連續3天(不要選特殊的日子,如生病、受驚嚇等)記錄孩子的生活規律。經常檢查孩子的尿片(例如:每15分鐘查一次),並注意計算孩子喝水或進食後多久會排尿或排大便,這將有助於家長制定孩子的如廁訓練計劃。(2)從孩子的飲食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