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這款麵包是全麥麵包不是噱頭,是因為全麥麵粉的比例佔到總麵粉的62%,如果你象我一樣用黃豆粉代替高筋粉,那這款麵包配料算得上一百分健康了。
烘培就像是做實驗,材料之間的替換,調料的加減,發酵時間的長短,烤制溫度的高低,都直接影響到成品的效果。只要你願意嘗試,一定會有驚喜等著你。【用料】
【天然酵種】
50克100%的高筋粉酵頭
50克室溫水
50克高筋麵粉
【亞麻籽浸泡液】
亞麻籽 50克
溫水 180克
【主麵團】
全麥麵粉(筋度14%)275克
水 200-240克
鹽 10克
全部亞麻籽浸泡液
後加的黃豆細麵粉/高筋麵粉 145克
【做法】
50克亞麻籽烤箱小火烤到噼啪作響,拿出來用溫水浸泡,室溫晾涼備用。取50克活躍的酵頭加水和麵粉攪拌均勻做成天然酵種,室溫放置發酵到通過浮水測試法就可以進行下一步了。
非常活躍的酵頭
全部的酵種加入水用手攪成麵糊糊,基本上看不到酵種了。很好玩的像小時候玩泥巴,哈哈。加入全麥麵粉拌勻,開始浸泡40-1小時左右。
浸泡後主麵團上均勻灑入鹽和亞麻籽浸泡液,用手掐勻,加入最後的豆麵粉,繼續掐擠,最後整成麵團,開始一發。每30分鐘進行一次拉伸摺疊,至少3-4次,看麵筋而定,如果筋度不夠,可以多摺疊幾次。
摺疊時可以用手蘸水拉伸麵團,這樣手面都很乾淨好操作,基本不粘手。
摺疊幾次後,麵筋逐漸強大,容器壁也是很乾淨的。
摺疊4次後,加蓋發酵。我是先室溫發酵3、4個小時,然後冰箱冷藏過夜,第二天早上6點開始整型。從冰箱拿出來的狀態,感覺一發稍稍有點過。
問題不大,開始整型。用矽膠鏟刮一下盆壁,然後把盆斜倒扣過來,利用重力讓麵團輕輕滑落在面板上,這個時候要溫柔,不可野蠻粗暴。
手蘸水輕拉伸麵團向四方延展,不要拉斷麵筋,然後前後折回來,整成一個圓麵團。整型部分決定了後面的麵團蓬高度,如果麵團太緊,麵團被拉住漲不高,如果太松,沒有張力,麵團會攤扁。這個過程需要不斷實踐練習。
整型時手蘸水或者板上灑薄面,倆種方法都好,依你的習慣來。藉助刮板更乾淨快捷。
放入發酵籃蓋溼布開始二發。室溫、季節不同,需要的時間也不同。參考時間4-8小時。直到手指輕按麵團,有坑並微微回彈,二發完成。
烤箱至少需要提前45分鐘預熱到最高溫度550F,然後烘烤時降溫至450F/232C。這個時候打扮一下麵團,俗稱割包。麵團上灑少許麵粉抹開,用刀片劃出各種形狀來。我已經盡力了,哈哈。
232C烤20-25分鐘,然後拿掉蓋子再烤20分鐘分鐘。
每一次打開烤箱都會有些小忐忑小期待,不知道會有怎樣的驚喜等著自己。
一發時間長了點兒,麵包酸味明顯比以往烤的重了些,結合全麥和亞麻籽的脂香氣,味道出奇地和諧。隨便抹點醬,配個沙拉就是很好的一餐了。
【心得分享】
1,簡單質樸的麵包用料很簡單,麵粉,水,鹽和天然酵母,它需要藉助時間,溫度而不斷變化,進行一系列活動最終成為一個麵包。
2,如果你覺得所用麵粉的筋度不太好的話,可以去買谷元粉(gluten),100克麵粉中加2克即可。
3,此配方能做出約900克左右的歐包,面包含水量約61%。面包含水量指的是配方中水佔麵包中麵粉總重量的百分比,而不是麵團總重量的百分比。此處的麵粉就是單純指的麵粉,不包括鹽糖奶粉之類的固體材料。水也是單純的水,不包括油、牛奶、雞蛋等液體材料,如果需要,要換算成水的含量。
4,如何進行配方中液體材料的互相轉換?因為之前有廚友問到過,我在這裡也回答一下,各種液體材料的含水率不同,基本原則為:被替換材料重量*被替換材料的含水率➗除以替換材料含水率=替換材料重量。常用液體材料的含水率大致為 鮮/淡奶油50-70%,牛奶87-90%,雞蛋70%,蛋白90%,蛋黃50%,蜂蜜 17%,植物油 10%, 黃油 15%,香蕉 75%,土豆70%等。比如,一個配方中用鮮奶油140克,手邊沒有,需要用牛奶替換,就是 140*50%除以87%=80克,80克牛奶就可以替換掉140克鮮奶油了。這裡我們單單從換算上來看,暫且不論味道有無不同。
5,大家都知道全麥麵包健康,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誇大全麥麵包的功效,說到底它還是麵粉而已,不需要加大它在日常飲食中的比例,均衡多樣化才是正道。
6,最後要提一下,我不是專業麵包師,只是一個比較認真愛學習的小白而已,歐包是一個大課程,歡迎友友們多提寶貴意見多問問題,我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更歡迎專業人士加入指教,有建設性善意地拍磚也大大滴歡迎。
最後祝大家開心玩烘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