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留一點時間,給那些文藝且美的事物

2021-02-19 香襲書卷

留一點時間,給那些文藝且美的事物

文字/香襲書卷

三月,是文藝且美的。櫻花隨風飛落,發出細瑣的響聲。樹葉生長,炸裂般弄出一首曲兒。真絲的小紗巾,圍在方寸之間,女子的頸脖,若隱若現。穿著一身棉布衣裙的人,對著一樹的櫻花,凝視相思。

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著文藝的情懷。看見或者經過那些文藝且美的事物時,留一點時間去接近它們。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身邊一切事物都有著美的因子。一根小草的吐綠,一隻小鳥的歡騰,一朵向日葵迎著陽光開放,母親的方格圍裙,父親的酒杯和故事。

在日常的艱辛與疲憊中,文藝的情懷是構建詩意生活的根基。眾人皆平凡,如何在平凡的日子裡,過得文藝且詩意,就在於每個人對美的感知度。有人能在茶米油鹽中烹飪出可口的美食,有人卻在琴棋書畫間迷失了雙眼。不是環境所在,而是內心的感知不同。

有時候我們會徒生苦惱,倘若覺得生活苦了,那就吃點甜食。真的有用。在浪漫的糕點鋪,點一份帶著芒果的蛋糕,上面有著芒果色的故事,那一刻所有的心事都融化在了入口的香甜中。桌上插著一枝雛菊,旁邊放著一杯溫熱的咖啡。文藝且美的事物,治癒著我們不斷湧出的煩惱。

古人在久遠的時代,就明白文藝生活是修身養性的最佳方式。古有八大雅趣:「焚香,品茗,聽雨,賞雪,候月,酌酒,蒔花,尋幽,撫琴。」任何一種,拿出來就足夠我們在庸常中,去抵禦那些麻木和抱怨。古人對美的感知,融入在生活的點滴中。唯有真正的以美學的態度去生活的方式,才得以傳承至今。

文藝且美的事物,從來就在我們身邊。讀書是一件文藝的事情,愛讀書的人身上會散發出儒雅,淡然的氣質。原來文藝是入骨的香氛,它能改變一個人內在的素質,從而讓靈魂浸滿幽香,舉手投足間,就是明白事理的通透與豁達。

時常讀詩,是因為在詩歌中,發現文藝的力量,它足夠溶解心中的怨氣。很多的不快樂,都來自於對生活的抱怨。那些美麗的詩句,落在眼底,順著血液流進內心,頓時,心底的花開在了四季,並永不凋謝。北島說:「詩歌是成為穿越黑暗趨向光明的驅動動力。」

一個文藝的人,是不懼怕內心的寥落,時運的波折。他能夠從每一件小事中,看見有詩歌在生長,有美在盛開,有光明在前方。向著美好而去,註定會與美好相遇。一個人的心靈,是詩意的,那麼他的精神長相就是文藝的。

生活的詩意,有江南的小橋流水,還有邊塞的大漠孤煙,長河落日。最原始,最自然的美,都呈現在我們眼前,而我們能否看見,就在於我們對待美的態度。文藝是人與這個世界最美的相處方式,你看景時,能脫口而出「江南好,風景舊曾諳」,這就是文藝。把一段固定的景色,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就是詩意。

文藝的力量甚至會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女友在一生最痛苦的時候,用文藝治癒了自己。那時,她遭遇了婚姻的變故,被憂傷與低迷的情緒日日環繞,幾乎到了抑鬱的程度。她明白走不出這段陰影,一生都將下沉。

女友開始看話劇與電影,去聽音樂會,還參加了讀書會。長假了就去旅行,每天堅持運動。在她的朋友圈分享最多的就是這些文藝且美的事情,有時會是一張品茶的圖片,有時會是一頓有情調的晚餐,有時是在江邊跑步的身影。

不到一年時間,調整好狀態,重新開始了自己的生活。換了工作,應聘去了一家專業對口的公司,並做得風生水起。據說,不久前升職成了部門管理。後來一起喝茶,問起這段往事,她說:「如果沒有那點堅持文藝與美的心,是很難儘快修復的。也許時間可以治癒一切,但終歸還是那點文藝心,及時儘快地帶著自己走出了陰影。」

曾經,做過一件很文藝的事情。記得那年春日,光著腳丫去踩過泥土的鬆軟。我在泥土的本真中,發現了文藝與世界之間美的關係。最原始的文藝,就是能從鬆軟的泥土中,讓光著的腳丫感受到浪漫的情懷。至今憶起,我依然清晰地記得那種貼近自然的詩意。

某日興起,聊起一些關於文藝的事情。一人說:「我做過最文藝的事情,每個周六站在樓頂上,等著心愛的女孩路過。因為她從外地回家的路,必須經過我家樓下。」那時,應該是屬於青春氣息的文藝,停留在他一生的記憶裡。

另一人說:「我在前年獨自背包去了一個偏遠的地區,那裡人們的生活很簡單,我燉了一鍋蘿蔔,請當地人一起共餐。」有人說:「我在景德鎮的土窯裡,燒制了一個寫著自己名字的瓷器。」有人說:「我在東街的咖啡館裡,獨自看著窗外的人來人往。」

有人說:「我能想到最文藝的事情,就是娶了同桌的你。」問起我做過的文藝事,我說:「這一生做過最文藝的事情,就是從初中開始,愛上了用日記本寫日記的寫作方式。後來,每到一個城市,都會帶回來一本漂亮封面的筆記本。」

笑語間,春日的櫻花紛紛飄落。那些回憶勾起的美麗情感,那些與文藝有著連結的人和事物,那些帶給我們美好心情的文藝情懷,都不曾走遠,並持續向前。有人說:「文藝,就是用美學的方式善待自己。」

或許我們的生活,平淡且瑣碎,但是它並不十分糟糕。用一顆文藝心,把詩意與美駐紮在心底,便會看見這滿眼的春意,能聽見美妙的琴音,能感受到有人在愛著你。三月的日光裡,音樂在店鋪流淌,茶溫適中。陽光曬著桌面,鍵盤上落下四個字:「甚是念你。」

相關焦點

  • 蔣勳全新經典散文精選上市
    長江文藝出版社近日推出全新經典散文精選《蔣勳散文》,其中既有美學文化隨筆,也有生活感悟類散文,貫穿了蔣勳整個創作生涯,大部分篇目在大陸不曾出版。從1984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至今,三十多年來,蔣勳筆耕不輟,從中華文化之美,寫到西方藝術之美;在巴黎作畫,在淡水河邊禪思;描摹京都的鐘聲,也眷戀臺灣的群山……從未停止過將生活中那些揮之不去的畫面付諸筆端。
  • 《竹海文藝》第1517期‖小漁兒:孝敬父母(散文)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竹海文藝,ID:zh-wy201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孝敬父母文:小漁兒(內蒙古)圖片:網絡 | 音樂:平臺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突然發現老爸只要一看到我們兄妹幾個去他那,就會滔滔不絕的跟我們講起以前的一些事情
  • 12月文藝聯合書單|勞爾的小秘密
    《青梅》蔣韻著,河南文藝出版社本書為「小說家的散文」叢書之一,是蔣韻的全新自選散文集,精選近年來的散文作品。全書分為四輯,在生活化、日常化同時不失文學化的寫作中,突顯了女性特有的敏銳、細膩與靈性。《且抱古琴》附有清代名家手繪彈琴圖、魏晉竹林七賢彈琴石刻、漢代彈琴傭、當代琴家管平湖手繪仕女彈琴圖、《聲斷楚雲譜》等古琴曲譜、明朝演奏技法手式圖等幾十幅插圖。《人間值得》黃孝陽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本書講述了小人物在大時代洪流中的奮鬥史,勾勒出上世紀80年代至本世紀初的風雲變遷。
  • 《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時光有味,歲月留聲,最誠摯的表達
    時光有味,歲月留聲,每一篇都是最誠摯的表達。每個人讀一本書,受自己知識積澱,興趣愛好,價值觀的影響,體會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那麼收穫的東西肯定也是不一樣的。不過,我想在看這本書上有一點應該是一樣的,那就是我們都把自己的時光浪費在了這件美好的事物上。比如讀《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 《竹海文藝》第1500期‖河南分社社長郭文藝:天堂(散文)
    本文轉式載自【微信公眾號:竹海文藝,ID:zh-wy201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那裡似乎並無時間概念,我在多數個夢裡見到祖父,父親他們,還是原來的模樣,並不見容貌有所變化。只憑空猜得 ,天堂並無太多人間這樣那樣的規矩,和諧秩序全靠個體維護。所以一些不守規矩,面目猙獰,心狠手辣,為非作歹的人進不了天堂,他們只能下地獄。
  • 小花兒……(散文)
    不幾日就開了,綠萼紅瓣黃蕊紫頂,狀如文革時宣傳車上紅衛兵舉在嘴邊的喇叭,只是極小,且絕不喧譁。她自知其小,不豔不爭,卻又暗兼剛柔,一朵花開到半月以上還在飽滿著精神。喜悅裡,就試著剪下兩枝,放入一個肚大口闊、清洗乾淨的芒果汁瓶裡。看不出她的臧否,只是不幾天工夫,剪斷處就在清水裡生出又綠又白的根來,不只歡欣,還有玄遠。
  • 那些美到極致的文藝句子,優美並有韻味
    那些美到極致的文藝句子,優美並有韻味 點擊「句子迷」關注,總有一句美句,觸動你的心 我國是一個詩詞的國度, 在唐詩宋詞之後, 許多人也愛寫詩詞,或類似詩詞的句子。
  • 【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李雅芳| 在散文的創作中感悟思索
    退休之後,有了更多的時間投入文學創作,接連不斷的撰寫文稿,使我對散文創作有了更新的思想和更高的要求,回望自己多年筆耕頗有感觸,羽翼單薄,稚嫩。如今幾十載人生歷練和不斷的讀書學習,為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我在浩瀚的書海中遨遊,進而去積澱文學底蘊。想對精神文化來一次深層次的探索。
  • 蒙田:名門之後卻放棄豐厚報酬去寫作,帶領法國散文走向世界
    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油畫周作人認為:"散文小品是文藝的少子,年紀頂小的老頭兒子,體現著文學發達的極致"。散文是一種最個人化的文體。它以人類生活和自然現象作描寫的基礎,語言平易,最容易走近讀者,是文學自由品格的極致表現。01 蒙田:法國隨筆的巨人恩格斯將文藝復興評論為:"一個需要巨人且產生了巨人的時代。"
  • 散文|映錚:窗寒心寧等瑞雪
    被時間削挫的人間,清瘦而凜冽,細碎的日子愈加明晰。往日那些桑竹桃園不曾討好的冷漠,紅塵深雪不忍辜負的熱情,此時都裹著梅香,給人入木三分的撫慰,以及直擊靈魂的滋養。被疫情耽誤的這一年,像被某人亂了方寸的妙年,困頓於某個茫然的等待。本該去更遠的地方,卻怕路上風大,熄了那份微弱的光。好不容易熬到年底,以為一場瑞雪會帶來讓人回頭是岸的溫柔,在人生的小黑板留一段白,給那些執迷不悟的人寫幾行字。
  • 林文月的《京都一年》 | 文藝聯合書單總第45期
    更多山東文藝出版社好書請關注微信公眾號:sdwycb《孤獨之美》徐小斌 著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20年9月極具個性的當代著名作家徐小斌,數十年文化散文精粹,全新結集。徐小斌以她獨一無二、瑰麗幻美的跨界書寫,帶領我們走入宏闊遼遠的歷史懷想,用一段段生動的故事將生而為人必將面對的「孤獨」娓娓道來,引領人們直面現實,體悟「孤獨之美」。
  • 那些年三毛散文裡的句子,有多少句感動了你
    是無意讀到她的散文,還是通過別的作家認識到她呢?高二那年,受不了堆積如山作業的壓力,跑去書店看書,自我冷靜,自我躲避。有點像那些年的三毛。那時候很喜歡白落梅的散文,像夢一樣夢幻唯美,不願意放過一本白落梅的書。偶然從她的書裡認識到了三毛,一個自由有趣的靈魂。
  • 博物志·鄉愁與散文自留地——讀戴小雨的《大雪是被子》
    卓今 散文作為一種情感連接物,與人,與自然萬物的對話方式最為貼心,它可以讓人放下一些虛假的包裝,還原一個赤子的姿態。我們想要知道一個作家話語方式和價值立場,不用看其他文體,只需看他的散文。那些花草、樹木、風物掌故、人情風俗,收納在記憶的儲存櫃裡,一件件拿出來,就是一個個鄉愁承載物,它們非常具體,真實可觸,無論是地名還是物件,都能勾起遊子深情的回憶。走過常吉(常德至吉首)高速的人會有一種感覺,這一段有許多奇異的地名,「借母溪」一看就是一個信息量很大的故事,「筲箕灣」就是地形與用具的類比,「且朋溪」大概是出自秀才之手吧,「夯齊衝」多半是少數民族語言的音譯。
  • 【散文詩】黃志雄 | 我依然執著地懷念
    我真的不願再論述從您肩膀上遺留下來的那條扁擔曾在您肩膀上承受過多少的重負,您的肩膀總是和我們家後面的那座山巒重疊在一起,我確實分辨不出哪一座山巒多一點峭拔,哪一座山巒能讓我寫成壯美的詩篇……父親啊,您不是說過,當日子在春天裡破土、抽芽的時候,您才要把您肩膀上的那一條扁擔輕輕鬆鬆地傳遞給您的兒女嗎?
  • 何民:騸豬匠張一刀|散文
    《文學天空》網刊首發原創優秀作品,是文學雙月刊《琴臺文藝》及其他雜誌的選稿基地,主發青春、情懷、鄉土、都市、親情、留守題材的小說、散文和詩歌類作品。原創聲明: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文學天空,侵權必究。在封建社會,「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觀念根深蒂固,在舊時的川西壩子罵人最狠毒的話就是「斷子絕孫」,且這活兒還被人認為是髒活、醜活,所以但凡有點生活來路的人都不會去幹這活。不過,是活兒就得有人來幹,且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不,解放前川西橫山子一帶的騸豬匠張邊花就很了不得,騸豬也騸出了名氣,人稱「張一刀「。
  • 盧建修||師生時有愛書癖 暮年仍留淡墨香(散文)
    祁連之聲(今日推薦)原創:盧建修(陝西)文學顧問寧新路(著名作家)總編(兼):老兵責任編輯/執行主編:天之山校對/音樂編輯:萍子刊頭題字:盧建修師生時有愛書癖暮年仍留淡墨香●盧建修部分作品作為訪美、日、馬等饋贈禮品。翰墨書畫「耕夫」楷書在常人看來,老師正當盛名,一直被同學稱為「老師愛徒」、悉心栽培 「心尖子」學生的我,亦痴愛書法,卻因故未能和老師及時聯繫,早行拜見,於學於教於名於利難以理喻,反落得於師不尊,於禮不周,於情不通,於理不合的尷尬境地,其個中緣由可謂五味雜陳。記得我是一九六八年進入西安市五十中學。
  • 沉入生活深處,留存一份紙上的鄉愁——讀周榮池長篇散文《一個人的...
    作者:張堂會(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  江蘇高郵作家周榮池的長篇散文《一個人的平原》(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20年1月出版),聚焦裡下河平原的風物民情與村莊歷史,詳細描繪了一幅裡下河平原萬物生長的畫卷,建造了一座裡下河平原的文化博物館,為市場化進程中進退失據的鄉人留存了一份紙上的鄉愁。
  • 學習豐子愷先生的散文《手指》,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啟示
    豐子愷的文學創作以散文為主,善於選取熟悉的生活題材,用質樸的文字表達自己的感受。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子愷近代散文集》等,另外還著有畫集《子愷漫畫》《繪畫魯迅小說》等。◆需注意的字音:「癢」「倉」「憎」等是後鼻音的字;「薄」是多音字,有「báo」「bó」「bò」三個讀音,在「薄弱」一詞中讀「bó」。
  • 任宇:黑雀傳說|散文
    《文學天空》網刊首發原創優秀作品,是文學雙月刊《琴臺文藝》及其他雜誌的選稿基地,主發青春、情懷、鄉土、都市、親情、留守題材的小說、散文和詩歌類作品。散文之窗:在老家的院子周圍,屋後的陽溝裡,一種黑鳥常常出沒,我們稱它黑雀子。
  • 赤子余光中,散文也鄉愁
    但其實余光中不僅僅是個詩人,他還是散文家,翻譯家和文學評論家,這是余光中寫作的四度空間。而四度空間之一的散文是什麼樣子的呢?上海文藝出版社出了一本散文集《赤子》,讓我們領略這位文學巨人散文的魅力。余光中的散文文字是極為優美的,詩人的文字肯定是經過淬鍊過得,即使運用在散文上也是簡潔而有力的。「定音鼓的頻率在加速,加強,扭緊我們的每一條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