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瑞幸咖啡的「營銷騙局」,詳解價格錨定的多種應用

2020-12-12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本文以瑞幸咖啡為案例,分析了價格錨定的原理與應用,並列舉了其他案例做了進一步解釋與分析。

根據美國數據公司Thinknum發布的消息,截止2019年,12月16日,瑞幸咖啡在華門店數達到4910家,較星巴克同期門店數多出600家。

為什麼在星巴克穩穩佔領中國咖啡市場的情況下,瑞幸咖啡可以成功突破星巴克的包圍,「殺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一、瑞幸咖啡的「營銷騙局」

從「出道」至今,瑞幸咖啡一直花大量的資金在廣告和補貼上面。

寫字樓的電梯裡隨處可見的瑞幸咖啡廣告牌,一二線城市各種商圈的地推,各種線上渠道的通稿;

新人註冊免費獲取咖啡券、1.8折優惠券、買二送一、買五送五等各種優惠和補貼;

是什麼支撐起瑞幸咖啡在短短幾年內眾人皆知,並且迅速躋身一線品牌?

提起瑞幸咖啡,大家腦子裡面下意識會想到什麼?

我身邊很多朋友在聊起瑞幸咖啡的時候,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兩個關鍵詞:星巴克、便宜。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印象?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瑞幸咖啡最厲害的的營銷「騙局」——價格錨定。

什麼是價格錨點定?

價格錨定是由奧斯基1992年提出的:消費者對產品價格是否適合不確定的時候,會採取避免極端原則和權衡對比原則來判斷這個產品的價格是否合適。

簡單來說,當消費者對一個產品價格判斷模糊時,往往會通過與同類產品的價格權衡比較來進行輔助自己決策,這時候我們設置一個炮灰商品的價格,讓消費者在選擇的時候進行對比,進而讓消費者對購買的商品形成一種值得購買的感受,並完成交易決策,這個炮灰商品的價格就是價格錨點,這種策略就叫價格錨定。

價格錨定理論的有效是因為,很多時候,消費者對產品價格感知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清晰,仔細去對比各平臺價格的消費者是極少數。

消費者從來不是為商品的成本付費,而是為商品的價值付費。

商品的價值到底多少才是合理的,是一種奇妙的感知,這種感知是可以人為塑造出來的,價格錨定就是基於這樣的邏輯,利用人在不確定或者信息不充分的場景下,在決策中避免極端和權衡利弊的心理,營造出消費者對產品價格尋找一種心理安慰的感知價值。

價格錨定有基本兩個原則:

1. 避免極端

當有3個或更多的價位選擇的時候,大多數人不會選擇最高和最低的,更傾向選擇中間價位的商品,但是在這個策略中,又不能有太多的選擇,避免選擇困難。

2. 權衡對比

當消費者無從判斷產品價值高低的時候,會去尋找一些他們認為同類的商品去做對比,讓自己有個可衡量的標準。

所以可以提前為消費者去提供可對比的同類商品,幫助他們解決內心的選擇難題。

而瑞幸咖啡在價格錨定上做的非常成功,為什麼?

第一,為什麼很多人在提到瑞幸的時候就會想到星巴克?

因為瑞幸咖啡在剛出道的時候,對標的就是星巴克這個品牌,在宣傳方面,瑞幸一直拿自己和星巴克作為對比。

而星巴克在中國,無論是品牌知名度還是市場佔有率都很高,並且,星巴克在國人心中基本的印象就是價格高、服務好、逼格高。

在瑞幸鋪天蓋地的宣傳下,人們潛意識裡面就會將其與星巴克進行比較,這就是價格錨點的一個重要原則:權衡對比。

使用了這樣的策略,就營造了一種營銷」騙局「:瑞幸和星巴克一個檔次。

消費者在接觸一個新的品牌時,無法正確的預估其價值,就會通過與同類品牌的產品對比,進行判斷選擇。

當消費者將瑞幸和星巴克進行對比時,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都是一線咖啡品牌,但瑞幸比星巴克便宜很多。

星巴克一杯咖啡的售價大概在35左右,而瑞幸的原價是24左右,加上各種新註冊免費送、買二送一、買五送五等優惠的加持下,一對比,四捨五入,瑞幸簡直不要錢。

第二,雖然瑞幸和星巴克如今在全國都有很多門店,但大部分星巴克門店都是可以堂食的,而瑞幸咖啡目前超過90%都是pickup店,也就是買完即走,無法在店內食用,由此可見,從門店規模、人手配置方面,瑞幸咖啡的成本投入明顯比星巴克低得多。

實際上,消費者如果選擇星巴克,是花了更多的錢享受到了更好的空間享受和服務體驗,但這些,在消費者的意識裡面是被弱化的,為什麼?

就是因為瑞幸在價格錨定的權衡對比方面做得到位。

如果星巴克有30%的價格被用來購買星巴克的環境用來空間和環境等,那麼一杯星巴克的價格也就24.5,實際上,找一處稍微向陽的商務會談場所,沒有兩三百都拿不下來。

如果巴克有70%的價格價格被用來購買星巴克的環境用來空間和環境等,那麼一杯星巴克的價格變成了10.5,甚至便宜過瑞幸。

畢竟,咖啡定價中,租金佔大頭(26%),接下來依次是利潤(18%)、門店經營費用(15%)、原材料(13%),勞動力(9%),所以一杯咖啡的原材料成本約3-5元。

產品實際上是不是真的便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讓消費者以為你便宜,這就夠了。

很明顯,星巴克就是瑞幸價格錨定中的炮灰價格,俗稱墊背的。

而瑞幸的聰明之處不僅僅是使用了價格的錨定,重點還是在品牌上的錨定,直接空手攫取了一般咖啡店所提供的消費環境這一塊的成本,而只提了咖啡價格。

二、星巴克的價格錨定策略

當然,星巴克自己其實也有自己的價格錨定策略(騙局)。

1. 依雲礦泉水

在星巴克的門店中,大家幾乎都能看到商品櫃裡放著一瓶依雲礦泉水,標價22元,但大部分時候,這水是賣不出去的。

既然賣不出去,為什麼還要放著?目的就是暗示消費者進行價格對比。

當我們看到貨柜上的礦泉水22一瓶,而咖啡30元一杯,一對比,買咖啡性價比更高,於是,無形中促成了消費者更快選擇,完成交易。

包括女生經常會買的的香水,同款香水,可能30ml的400塊,50ml的700塊,而100ml的只要1000塊,一對比,很多人都會選擇100ml的,覺得最划算。至於買100ml的是否用得完,消費者當下並不會去考慮,商家更不會在意。

消費者買了100ml覺得自己賺了,而商家其實最想要賣出去的就是100ml,皆大歡喜。

2. 大杯和中杯

價格錨點的另一個重要原則避免極端,星巴克也是用得爐火純青。

避免極端通俗來講,就是去掉一個最高價,去掉一個最低價,選擇中間價。

為此,星巴克設計了3種杯型供選擇,並且利用大家心理上的「適中原則」來銷售大杯,並且很多所謂的性價比評測, 也會告訴大家,大杯最划算。

當在消費者選擇中杯的時候,星巴克服務員又會說一句:「只要加3元就能升大杯,您需要嗎?」,又會有近一半人改為購買了大杯。

為什麼星巴克要引導消費者消費大杯超大杯呢?

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告訴他們,購買大杯划算,除了是「避免極端」的暗示,其實還是一種」權衡對比」的使用,只有讓消費者認為佔到便宜了,甚至是超出預期了,他們才會更爽。

從上面表格最後一列也可以看出,中杯、大杯、超大杯分別百毫升價格在7.63元、6.86元、5.58元,當然是越大杯越划算。

那麼星巴克使用價格錨定的策略,真的是為消費者省錢嗎?

當我們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這似乎是成立的。

但站在經營成本的角度,我們可以看到,星巴克最大的成本是其實是房租、水電、人員管理等費用,並且這些費用是固定的。

而無論什麼杯型,從成本上來說,只是增加了少量的水、奶、糖,成本基本可以忽略。

在成本支出幾乎不增加的情況下,消費者的客單價越高,星巴克的利潤就越高。

三、價格錨定在營銷中的應用

價格錨定理論在營銷中處處可見。

比如蘋果手機的的錨定定價:

早期產品按照16G、32G、64G三個容量來價格,結果選擇32G容量價格的消費者最多,這裡64G就是價格錨定。

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蘋果公司就去掉32G,直接變成16G、64G、128G三個容量定價,這時候128G的價格就成了錨點,讓消費者直接購買64G。

如大家所知,現在已經開始將256G的作為錨點了。

比如奢侈品,幾乎都會使用價格錨定的策略:

奢侈品經常會在發布一些價格高昂的「鎮店之寶」,雖然也有少量的消費者會購買,但其更多的還是起到了價格錨定的作用,讓普通消費者認為自己購買的價格數萬的包包非常便宜的感覺。

這一點也古玩店也大量使用者,古玩店一般會放了個大塊的玉石或者一件珍貴的古董,標上數不清0的價格,讓消費者讚嘆,然後再去看其他古玩時,會產生一種很便宜的感覺。

這些營銷中的策略,就是為了在你心中拋下一個暗示:我們的東西很昂貴,而你買的那個,非常划算。

目前最常見的營銷應用,就是電商。

目前幾乎所有的電商商品中,都會有兩個價格,一個是原價劃上一條橫線,一個是加粗突出顯示的購買價。

這樣的效果,就是讓消費認為現在的價格非常划算,產生購買的衝動。

據說這種不改變價格,只是將商品市場價格和電商折扣價格對比顯示的方法,曾經給幫助某電商平臺提高了71%的轉化率。

四、價格錨定在運營中的應用

鄒叔在南極圈負責極創營的時候,做騰訊人為主的創業培訓班「極創營」時就應用了不同的價格錨定策略,引導用戶朝著我期望的方式去行動。

在早期,當我需要解決初始招生的時候,就會引導裂變,這時候我們社群的規則是:

  1. 轉發朋友圈,留存24小時獲得極創營優先面試資格。
  2. 發99元紅包,留存6小時,獲得極創營優先面試資格。
  3. 付費1999元,直接獲得極創營優錄用資格。

因為1999不算一個很美麗的價格,所以很多人會選擇1或者2,以便我達到裂變招生的目的。

在這裡,付費1999元就是一個錨定價格,用來引導有興趣的報名的人發朋友圈。

而後期,當極創營招生完成的時候,規則又改為:

  1. 轉發朋友圈,留存24小時,並獲得300個贊,獲得極創營優先面試資格。
  2. 發199元紅包,留存6小時,獲得極創營優先面試資格。
  3. 付費999元,直接獲得極創營優錄用資格,僅限5人。

這時候因為1和2都有一定的付出,並且只能獲得優先面試的資格不代表能通過,而999相比於之前的1999便宜很多,並且只有5個名額,造成了一定的緊迫感,讓部分擔心無法通過面試,或者猶豫的人付費的概況大大增加,以保證極創營在有一定學員質量的情況下,又能增補部分付費的學員。

大家可以看到,給出極端的對比項,讓用戶既避免極端,又有權衡對比的參照與,就是價格錨定的核心,希望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多加練習,學以致用。

以上就是,今天關於價格錨定的全部內容,最後一句話送給大家:

 

作者:鄒叔,專注運營增長的首席營銷官(0到10億級),多家企業微信優秀合作夥伴的運營增長顧問,公眾號:鄒叔的任性。個人微信:zouyanga4

本文由 @鄒叔的任性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風靡全國的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 ,口感大揭秘
    近期,由湯唯張震代言的新晉「網藍」咖啡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在娛樂圈、網際網路圈以及汽車圈出盡風頭。4月15日,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成電影節官方唯一指定咖啡。
  • 第二集 瑞幸咖啡:如果你是瑞幸咖啡CEO,你怎麼做?
    瑞幸咖啡離不開兩個幕前能打的猛將:錢治亞和楊飛。錢治亞是瑞幸咖啡的創始人&CEO,原神州租車、神州優車兩家上市公司的COO。楊飛是瑞幸咖啡的聯合創始人&CMO,原神舟優車CMO,著有《流量池》一書,在網際網路營銷圈頗有名氣。他策划過神州買買車,以全天訂單金額破8億成績,奪得天貓雙11汽車銷售冠軍。
  • 瑞幸咖啡楊飛:長期來看咖啡補貼可以是瑞幸獲客的抓手之一
    瑞幸咖啡,總部位於廈門,是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瑞幸咖啡以「從咖啡開始,讓瑞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為願景,通過充分利用移動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技術的新零售模式,與各領域頂級供應商深度合作,致力為客戶提供高品質、高性價比、高便利性的產品。
  • 置死地而後生,使用微信會員卡功能實現瑞幸咖啡的營銷
    瑞幸咖啡前段時間爆出了財務造假事件,一時間使其品牌名譽受損,各項指標大幅下跌,但拋去這個「黑料」,看看瑞幸咖啡整體的運營營銷,實際上有不少都是值得商家們學習使用的。尤其是他們的線上營銷,讓不少人在消費咖啡茶飲時,撥開各種其他主流品牌選擇了瑞幸,那瑞幸咖啡到底使用了什麼樣的營銷手段,商家們學習後又該如何去實現滿足呢?一款會員管理系統就夠了,讓我們來看看具體該怎麼做吧。瑞幸咖啡展開的營銷手段核心就是會員制營銷,通過會員制營銷拓展了各式各樣的其他玩法,那麼商家如何展開會員制營銷?
  • 看瑞幸咖啡如何做網際網路營銷
    瑞幸咖啡的的幕後營銷操盤手—上海滬琛品牌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將全面解析瑞幸的網際網路營銷打法: 一、 瑞幸咖啡是什麼 1. 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是新零售模式的典型代表。 2.
  • 趙繼成:瑞幸聯姻騰訊,催生「智慧零售咖啡」新物種
    騰訊與瑞幸咖啡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聯手探索在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技術在線下場景的應用轉化與微信小程序的智能化營銷,助力建設瑞幸咖啡智慧零售解決方案。事實上,這不是瑞幸與騰訊第一次合作了。,在保證商家與用戶隱私的前提下,實現千人千面的精準營銷、精準口味推薦等數據分析及應用能力。
  • 從瑞幸到農夫山泉,巨頭接連跨界咖啡市場,快消咖啡品牌何去何從?
    瑞幸入局 開啟中國咖啡消費市場新格局 我們先來看幾組瑞幸入局後的數據: (1) 市場規模 數據顯示,自瑞幸2018年飛速布局現磨咖啡市場以來
  • 瑞幸教會咖啡行業的事
    但今天中國人餐飲消費的 20% 花在外賣上,咖啡也變得更加普及。只需要補充咖啡因的消費者,並不需要走進第三空間。瑞幸九成門店是小面積快取店。知情人士稱,瑞幸小店模式在理想情況下,坪效是星巴克大店模式的 20 倍——但這和補貼力度相關。且由於價格不同,利潤率等指標無法相比。加速擴張的對手裡,開小店的極致是成立於 2015 年的本土咖啡連鎖品牌 manner。
  • 錨定效應及其應用
    今天講的一個技巧,叫做錨點效應,這個應用其實非常廣泛,而且是不知不覺間就存在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先舉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2010年1月27日,賈伯斯在產品發布會上,首次發布了第一代蘋果平板iPad。但如果我們想想,如果賈伯斯一開始就亮出了499美元的價格,人們還會覺得便宜嗎?答案肯定是並不會。為什麼現在人們覺得便宜呢?因為人們已經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價格是999美元。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錨定效應。
  • 營銷心理學原則(1):錨定效應
    動物這種愚蠢可笑的機械反應在人類身上也有,當某一個觸發特徵出現時,我們會不假思索地作出相應的反應。之所以會這樣,可能是因為我們被難以察覺的心理武器擺布了。了解用戶思考和行動的方式,營銷人員才更容易成功。    從本期開始,將分期介紹營銷心理學的一些重要原則,以供大家思考並提高績效。
  • 消費者急著花光所有優惠券 瑞幸咖啡總部卻很淡定?
    消費者急著花光所有優惠券,瑞幸咖啡總部卻很淡定? 來源:上海證券報微信公眾號在美上市的瑞幸咖啡業績造假暴雷,股價崩盤後,北京時間4月3日一早,不少瑞幸門店人頭湧動,人們迫不及待要花光帳戶裡的優惠券,生怕稍有耽擱就無法使用。朋友圈滿是瑞幸訂單截圖,高喊著「告別消費」,湊滿了滿減額度。
  • 收購寶沃斷送瑞幸:美式咖啡是如何變成毒咖啡的?
    瑞幸咖啡的股價在短暫暴跌後,很快收復了失地。但是,這份報告,得到了瑞幸咖啡外部審計安永的重視。在對瑞幸咖啡2019年年度財務報告進行審計工作的過程中,安永發現瑞幸咖啡部分管理人員在2019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通過虛假交易虛增了公司相關期間的收入、成本及費用。發現問題的安永,向瑞幸咖啡審計委員會作出了匯報。
  • 2019咖啡零售大洗牌,連咖啡關店、瑞幸咖啡上市,星巴克轉型
    2017年底,連咖啡在北上廣深的100多家「Coffee Station」已實現盈利。在銷售模式上,連咖啡對新客戶採取補貼政策,不到10塊錢就能買兩杯咖啡;後期通過拼單的優惠,兩杯咖啡售價30多元,這樣的價格在星巴克只能買一杯咖啡。去年8月,連咖啡上線「口袋咖啡館」小程序,以空間裝扮遊戲的形式,讓用戶自主選擇咖啡館的樣式和上架產品,通過微信「賣」咖啡給好友。
  • 從瑞幸咖啡看資本圈錢收割的幾個套路
    現在就讓我們簡要的來回顧下瑞幸咖啡這些時候究竟發生了些什麼事情。第五,瑞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營銷官楊飛,曾是北京口碑互動營銷有限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總經理。他曾因非法經營罪被判處18個月監禁,劣跡斑斑。一記記石錘落在瑞幸身上,使瑞幸當天的股價就大跌了20%。但當時瑞幸依舊嘴硬,試圖自證「清白」,瑞幸的廣大粉絲也「堅定」站在了瑞幸一邊。
  • 採用「個人及企業刷單造假」 瑞幸咖啡被罰200萬元
    據市監總局官網消息,2020年9月18日,市場監管總局對瑞幸咖啡(中國)有限公司、瑞幸咖啡(北京)有限公司、北京車行天下諮詢服務有限公司、北京神州優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徵者國際貿易(廈門)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不正當競爭違法行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均被處以200萬元罰款。
  • 收購寶沃斷送瑞幸咖啡 神州系瘋狂之謎
    瑞幸咖啡的股價在短暫暴跌後,很快收復了失地。但是,這份報告,得到了瑞幸咖啡外部審計安永的重視。在對瑞幸咖啡2019年年度財務報告進行審計工作的過程中,安永發現瑞幸咖啡部分管理人員在2019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通過虛假交易虛增了公司相關期間的收入、成本及費用。
  • 財務造假曝光已近一個月 瑞幸咖啡大部分門店正常營業中
    若論4月初財經圈的最大新聞,莫過於瑞幸咖啡於4月2日晚間自揭家醜,承認在2019年Q2-Q4偽造交易金額22億美元。記者來到一家瑞幸咖啡門店發現,店鋪經營如常。店員表示造假風波沒有影響到門店,員工工資正常,甚至還會提前發放。
  • 由lululemon的王牌產品想到健身場館的價格錨定
    這個褲子價格永遠不變,永遠主推位,永遠是消費者選擇困難症時店員的第一推薦,價格在他們公司的產品裡適中,說貴不貴,說便宜又不便宜,成為很多剛入門lululemon愛好者的首選。如果lululemon的營銷策略不發生大的改變,那麼這款褲子的價格永遠不會變。
  • 網傳瑞幸咖啡無人售賣機「瑞划算」入駐瀋陽?
    ▲據騰訊網報導,近來有消費網網友轉發了來自貼吧的消息稱:瑞幸咖啡的無人售賣機「瑞划算」已經入駐瀋陽。圖片來源:百度貼吧 瀋陽摩天吧1月8日,瑞幸咖啡發布了智能無人零售戰略,並推出無人咖啡機「瑞即購」和無人售賣機「瑞划算」。
  • 3倍工資挖角怒懟星巴克 瑞幸咖啡究竟是什麼來頭?
    「今天星期X,請你喝杯免費大師咖啡……」近期,劉女士的朋友圈被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的分享連結刷了屏。「點進去輸入手機號可以免費領取一杯咖啡,但是需要下載APP才能使用。我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成為瑞幸咖啡的用戶的。」劉女士告訴中新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