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HR到OD:忘了員工敬業度和員工體驗吧!

2020-12-13 騰訊網

我們並沒有真正理解「員工敬業度」這個概念!

這是我回顧作為VP、教練和培訓師,與北美和中國的企業的合作後,得出的結論。包括「員工體驗」這個描述敬業度的最新概念,也依然算不上是精確的概括。

我認同體驗的重要性,但面對勞動力群體進一步的數位化和多世代化,我建議企業把注意力放在員工能量上。我也建議HR們認真學習OD流程並重視合作,為我們將要面臨的前所未見的勞動力危機做好準備。

讓我們先聊聊敬業度

Let’s Start with Engagement

過去數十年間,針對員工敬業度這一主題湧現了無數的論述。像蓋洛普的員工敬業度調查和其「敬業度缺乏是世界性現象」這一結論,已經被各種推薦文化或人才發展領域最佳實踐的文章引用到了令人作嘔的地步(我自己也未能免俗)。

我的觀察是,敬業度這個詞來自於嬰兒潮一代(在北美指二戰結束後,1946年初至1964年底出生的人)和X世代(在北美指1960年代後期和1980年之間出生的世代)的管理者試圖充分利用變化中的勞動力的嘗試。

老一代的管理者對千禧一代(出生於80~90年代,在跨入21世紀以後達到成年年齡的一代人,也稱Y世代)的員工的困惑是眾所周知的。他們被貼上了各種標籤,也被指責為各種事物的元兇,從社交媒體到牛油果吐司。

千禧一代需要體驗,對吧?

Millennials Want an Experience Right?

最近幾年來,敬業度一詞逐漸開始被體驗一詞所取代。很多行業專家,包括我的同事們(也包括我在內),都在倡導員工體驗生態系統;其中不僅涵蓋了敬業度,也涉及到文化和績效管理,能夠處理這個惱人的問題。我認為,這一趨勢的源頭是愈來愈多的千禧一代開始進入管理崗位,對企業施加影響。

千禧一代是和蘋果商店一同成長起來的一代。蘋果重新想像和革新了零售業;他們銷售電子產品的方式與宜家售賣DIY家具的方式如出一轍。我們並不是去蘋果或宜家購物——我們是去蘋果和宜家體驗。用同樣的價值觀去重新想像和革新現代企業聽起來好像很合理。

但員工體驗這個概念仍要面對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的開頭字母是Z。

Z世代來了

Enter Generation Z

Z世代包括任何在1997年之後出生的人。計算一下會發現,這一代人今年就會從學校畢業,進入工作場所。當然這是在他們上了大學的前提下,因為皮尤研究中心發現,75%的Z世代不認為大學是唯一的教育渠道。很多人選擇了直接開始工作。

並不出人意料的是,看到父母在經濟危機期間的掙扎後, Z世代對於工作的看法又與千禧一代截然不同。讓情況更加複雜的是,許多專家預測,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下,第一批進入公司的年輕Z世代成員會有更加不同的表現。

比起之前的幾代人,Z世代更關注負債和社會議題。他們更關心僱主品牌,而對吸引千禧一代的一些待遇則不甚在意。他們不介意通過勤奮工作來找到穩定的工作,給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添加保險。而職場上也會出現前所未有的,五個時代的人一起工作的場景。

Z世代會在任何東西得到修復之前將一切全部攪亂

Generation Z Will Mess Everything Up Before Anything Gets Fixed

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最大區別,是如何面對人與科技的關係這一挑戰。作為X世代的一員,我仍能記得一個手機還不存在、而上網要通過電話線撥號連接的時代。和年輕一代的人相比,我對技術的歷史記憶是完全不同的。

當下市場中,令千禧一代最為關注的科技產品包括脈搏檢測工具,健康APP,溝通和生產工具比如Slack;這些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並提升員工體驗。這都很好。像我說的一樣,大多數X時代已經學會了適應科技。但Z世代的經歷完全不同;這令我相信現有技術並不能完全解決我們正在面對的問題。

技術犧牲了人類體驗

Technology Sacrifices Human Experience

Z世代是史上壓力最大的世代,最容易受到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諸多研究和統計,拋去數據來源造成的細節差異,都令人不安的指出,年輕一代面臨的心理健康風險多於之前的任何世代。

美國心理學會(APA)發表的報告,Stress in America: Generation Z,指出美國的年輕一代形容自己的精神健康「一般」或「較差」的概率(27%)遠高於其它世代,包括千禧一代(15%)或X世代(13%)。

這只是美國的數據。以我在中國的觀察,我認為對精神健康問題的羞於啟齒令這裡的問題更加嚴重。

我將在新一代中蔓延的精神健康問題歸咎於科技。更具體地說,是社交媒體對人際互動和整體社會環境的影響。通訊技術放大了社會中具有威脅性和有害性的信息,導致了社會中心理安全感的缺乏。就算社交媒體上其他所有人表面上的完美生活不令我們抑鬱,虛假新聞和政治爭論所展示的憤怒文化也令我們難受。

Z世代並不需要更多的技術來幫助他們提升員工體驗。至少不會是現有的技術概念。隨著工作場所的數位化更加深入,再人性化(re-humanization)——對含有同理心等特質的人際交往的重視——將會成為關鍵。所以說,員工體驗有其重要性,但千禧一代正在使用的HR數字工具並不能真正解決下一代人的情感需求。

能量先於敬業度和體驗

Energy Trumps Engagement or Experience

最近,我開始建議更年輕的客戶們不要再去刻意追求 「夢想」。相對的,我會幫助他們去發現什麼能給他們以能量。在中國,能量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通過對它的文化和哲學意義的探究,我發現用它來提升員工敬業度是合理的做法。

我們需要認識到,無論是敬業度還是體驗,最終都要滿足感性需求。作為人類,我們有一種本能的需求,希望通過與環境的互動體驗到情緒滿足。當情感需求被滿足後,精神健康問題就會不復存在。但情緒中包括著動態的部分。

也就是說,滿足情感需求需要某種動態過程。這種動態可以是學習,創造,關聯或者克服,但一定是在進行某種行為,才能產生情感上的投入和滿足。這就會需要能量。就像是駕車啟動時,不能在原地不動的狀態下打方向盤,而是要一邊開一邊轉向。能量會推進運動,然後創造我們需要的情緒。

腦科學告訴我們,長期記憶的產生要通過情緒與信息的結合。這就是為什麼沒有人會在一次無聊的培訓後記住任何信息,更不要提做出行動了。但如果相同主題的培訓是以一種賦能每個人開展行動的形式進行的,它的結果就會更加積極。不斷發生的動態和情感會創造更多的能量以持續支持變化和結果。這在心理學中被稱為激活能。

不管潛在的經歷理論上會有多吸引人,在缺乏激活能的狀態下,我們都傾向於不作行動。這正是物理中的慣性定律:運動中的物體會持續運動,而靜止的物體會保持靜止。但激活能最重要的一個特性卻是其內源性。

當員工的內在能量被激活後,他們將會對敬業度、文化和績效起到正面的影響。其他員工也會從中獲得能量,從而產生一種互惠的體驗。這就好像把幾塊變冷的煤堆在一起,它們的熱度最終會燃起火焰。

因此,只要我們關注員工的情緒能量,敬業度和體驗就會隨之產生,使整個組織受益。而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提升能量?

HR與OD的合作

HR and OD Working Together

在組織發展的世界中探索令我大開眼界。OD向我展示了如何從整體論的視角看待HR和企業中其它的系統。OD的意義是通過組織變革增加組織效能,而這總會涉及到員工和文化。

OD價值觀的核心,是視每名員工為擁有複雜需求和學習、成長、改變的能力的完整個人。因此,我相信在技術加速發展的時代,OD將會引領組織的再人性化。實現這一點就需要HR和OD的合作。

OD流程可被用于衡量並優化組織中的各個系統,以實現能量的最大化。舉個例子,我們可以看看公司的流程管理系統對於員工作為人類個體的能量起到的作用,是增進還是損害。一項技術對能量有積極貢獻,那肯定是好事。

但我認為,現下很多技術系統產生的是相反的效果。事實上,很多從流程層面上看似乎很高效的數字工具,可能卻會削弱人性化元素,使員工無法維持必要的心理健康和激活能。

它會激發你的喜悅嗎?

Does it Spark Joy?

Marie Kondo在短時間內成為了家居領域的名人。她的使命是幫助全世界的人整理他們的家(以及他們的生活)。她的方法,是讓人們一件件地瀏覽自己的所有物,同時不斷地問一個簡單的問題:這件東西會激發你的喜悅嗎?如果會,留下。不會,扔掉。很簡單吧?

Marie Kondo的方法正在家庭間流行,而我也認為她揭示了某種道理;某種我們在公司中也可以使用的原則。「激發」和「喜悅」是兩個關鍵詞。激發這個動詞經常用於能量。而喜悅是唯一幫助我們完全地投入和體驗生命的感情。

設想一下,OD諮詢師與HR合作,對公司內的每個系統進行分析,詢問:「它能激發員工的喜悅嗎?」這也包括對領導層進行一次真實的檢視。

設想一下,每位管理者都針對他們是否能在團隊中激發喜悅進行反思,和收集反饋。單單設想這種可能性就讓我感到激動,同時也感到作為領導者的挑戰。

那麼快樂呢?

What about Happiness?

喜悅和快樂是兩個非常不同的概念。快樂一般是對積極情境的反應。而喜悅在高潮和低谷中都可以被體驗到。

想一想,有沒有一個人,是無論在高潮還是低谷,你都希望其在身邊陪伴的人?美好時光與我們一同慶祝,悲傷時刻給哭泣的肩膀的人,代表著我們生命中喜悅的來源。

如果組織系統為激發喜悅進行了優化,敬業度和經驗就會自然發生。這是因為員工,尤其是Z世代的員工,能從激活能的動態和情感中獲得的不僅是良好的精神健康,還有全面提升的績效。而在我看來,這就要求HR和OD進行合作,找到新的方式以管理員工。

在聚英,我們應用S理論,寰球OD模型提升對如何在企業各個系統中將能量最大化的理解。

對我來說,能夠有機會變革組織,以解決現今多世代、多元文化的勞動力所面臨的精神健康問題,會激發真正的喜悅。

About the Author

關於作者

作者Ed Kang是聚英執行副總裁,也是一位黑帶級認證高管教練,情商、內在動機、團隊動力和領導力發展專家。Ed曾數次成功創業,也曾在一家公開上市的孵化器中擔任COO。

Ed Kang, SynergyWorks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RODC Student, Black Belt Executive Coach, Cofounder of Multiple Tech Startups and former COO of Publicly Traded Startup Incubator.

相關焦點

  • 好文推薦:員工體驗如何影響員工敬業度
    員工體驗和員工敬業度之間存在著重要的聯繫,敬業度高的公司的銷售額增長了4%。深思熟慮的員工體驗正迅速成為企業在人才爭奪戰中的必經之路。隨著AirBnB和耐克公司設立了專門的首席員工體驗官職位,可以說,EX的概念將長期存在。請了解什麼是員工體驗,HR如何影響員工體驗,以及員工體驗對HR、企業和員工的益處。
  • 遠東發布《員工敬業度調研報告》:聆聽員工心聲 打造高效能組織DNA
    敬業度+開啟組織診斷雙視角此次敬業度調研由knx作為第三方機構,從 戰略、組織能力和敬業度三大維度 ,全面收集員工反饋,綜合評估企業現狀。自2019年開始,這是遠東第二次進行員工敬業度調研。歸屬感賦能僱主品牌共同體員工敬業度是衡量員工對於企業在情感和智慧上的投入或承諾程度的指標,敬業的員工對組織具有發自內心的認同感,能夠在工作中全情投入,並且對組織的長期共同發展有著強烈的期待。
  • 陳瑋:中國員工敬業度全球最低,領導該怎麼辦?
    中國人都996了,為什麼敬業度全球最低? 哈佛商業評論發表全球敬業度報告和文章,根據ADP研究院全球調查,全球員工敬業度為16%左右,阿聯最高達到25%左右,而中國員工敬業度最低,只有5%,而且據說上次幾年前中國的敬業度為20%,也就是大幅下降了!
  • 聯想和英特爾發現:技術投資可以提高員工敬業度和業務成果
    聯想和英特爾的一項研究探討了通過更新技術設備提高生產率、員工參與度和客戶滿意度的可能性。· 受訪的IT負責人表示,他們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將對員工體驗(EX)計劃的投資翻一番。· 近60%的IT負責人指出,通過提高員工對技術的滿意度,EX分數提高了10%。
  • 中國員工敬業度全球最差,遠低於美國,這個結果意外嗎?
    在中國廣受尊敬的美國通用電器前CEO傑克·韋爾奇,就很重視「員工敬業度」,他曾指出:「衡量一個公司穩健性有三個指標,分別是現金流、客戶忠誠度和員工敬業度。」員工敬業度這麼重要,那什麼是員工敬業度?員工敬業度有以下三個特點:(1)滿足感。
  • 肯耐珂薩敬業度大數據發現:什麼是員工視角的「好工作」?
    每天與員工息息相關的工作任務,是承載著員工與組織價值互換最重要的載體,在大多數時間裡,員工也都是通過「工作」來刷新自己在組織中的存在感(某些人例外)。肯耐珂薩將員工敬業度定義為:員工樂於為企業關鍵目標的實現樂意額外付出的程度。
  • 陳春花:員工是否敬業,與管理者的認知水平有很大關係
    這些調查均顯示,員工敬業度(即員工實現組織目標的意願和努力程度)與他和上司的關係存在明顯相關性。在認為自己敬業的員工中,77%使用積極的語言描述與上司的關係,如「領導關注我的優勢」,而「不敬業」和「主動迴避工作」的員工中,這一比例分別僅為23%和4%。
  • 新員工入職第一天就想離職:人才管理進入員工體驗時代
    領英在《2020人才趨勢報告》中指出:企業正在開始為員工服務,而不再只是單方向地接受員工的效勞。為應對這一挑戰,HR應將關注的重點由服務交付和降低成本,轉移到營造強大的員工體驗上來。熟悉的是,在企業的業務經營中總強調用戶體驗;陌生的是,員工體驗和用戶體驗的內涵並不相同。從人力資源的角度來做定義,員工體驗可以理解為是員工對他們在組織中遇到和觀察到事情的感受的總和。雖然兩者存在差異,但沒有良好的員工體驗,往往就沒有良好的用戶體驗。
  • 員工面試期望工資1,老闆問9000工資談HR:我聽錯了
    不久前,一個hr在網上發了一個問題,也就是說,他面試了一個新員工,員工在上一家公司時,工資已經達到1萬元,但由於待遇不好,他主動離職。他期望的薪水是1.5萬,老闆對新來的員工非常看重滿意,但他談到了他9000元的薪水,雖然薪水降低了,但他公司的福利還是不錯的。薪水越高,找工作越好,誰會對低工資妥協?
  • 新員工入職第一天就辭職,是你不夠好還是員工太胡鬧?
    員工體驗(Employee Experience,簡稱EX)是員工對他們在組織中遇到的和觀察到的事情的感受,包含員工作為企業一份子觀察到、感受到和與之互動的一切。「員工體驗」這一概念起源與「客戶體驗」相似。如果把員工比作HR的內部「客戶」,那麼「員工體驗」相當於人力資源部門的「客戶體驗」。
  • 員工面試期望薪資1萬5,老闆要求9千工資談下來,HR:是我聽錯了
    前不久一位hr在網上發出了這樣的提問,那就是自己最近面試了一位新員工,這位員工在上一家公司的時候薪資已經到達了一萬塊錢,只不過因為待遇方面不夠優厚,所以才主動離職了。他的期望薪資是一萬五,而老闆對這個新員工很是滿意,但是卻讓自己的用九千塊錢的薪資談下來,雖然薪資降低,但是自己公司的福利待遇還是不錯的。
  • 員工面試時期望薪資1萬5,老闆要求9千談下來,HR:是我聽錯了?
    在職場中,很多老闆都想著把員工的工資降到最低,壓榨他們的勞動力,畢竟老闆開公司也是為了賺錢。但是員工們也是為了賺錢才找工作,自然不願意去一些待遇不好的公司。因此很多求職者在面試時就會和公司的HR先談好工資,在雙方都覺得滿意的前提下才會考慮入不入職。
  • 95後員工7點就下班,周末讓加班還拒絕,領導吐槽:這麼不敬業
    這位領導覺得現在的95後年輕人很不敬業,朋友公司的年輕人也都這樣,他不明白,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對工作是這種態度,難道是因為沒有壓力嗎?其實換位思考下,上班時公司要求員工好好工作,不能處理自己的私事,但下班後領導憑什麼要求員工接領導的電話。
  • 新人工資比老員工高25%,老員工找HR漲薪,聽到HR的話愣了
    按道理來說,老員工的薪資比新人的薪資高是正常的,但現在職場中經常能看到有人抱怨說自己的薪資比新人的薪資還低,這是怎麼回事呢?一位男子就在網上發帖表示,自己算得上市公司中的老員工了,但後來發現,自己的薪資還不如新人的工資,新人的工資整整比自己高了25%。男子已經進入公司兩年的時間了,一開始就是普通的小職員,後賴通過自己的努力慢慢的晉升到現在能帶是個人的團隊,這兩年的時間裡,自己的工作量是呈直線上升的,但是自己的薪資卻是龜速前行。
  • 員工提離職,HR第一時間應該做這些事!
    想必看到上面這段話,被傷過的HR都看懂了。「在嗎」=「我要離職了」,這應該就是HR和員工間最心照不宣的秘密了。那既然員工已經提出離職了,哭是沒有用的,HR到底應該在第一時間做哪些事呢?畢竟員工離職是HR日常再普通不過的工作,同時也是HR工作中風險最高的一環,高危環節,我們一定要謹慎對待喲!
  • 感謝員工辛勤付出的真心話 感謝員工的付出和激勵的短句
    金錢欲、權利慾、佔有欲樣樣都想滿足,而哪裡屑於部下的感受和奴隸般的生存狀態。2、因為您睿智得選擇,為您的公司和工作帶來高效率得招聘渠道。感謝你的幫助。3、中秋到,問個好,祝您事業滔滔福心照;月餅甜,月兒圓,祝您好夢連連家美滿。在這美好的日子裡,希望月光帶去我們全體員工對貴公司的祝福,願你們人圓夢圓事業圓,家圓運圓事事圓!
  • HR是什麼意思,資深hr一般是什麼人
    只要是面試的都見過hr,那麼hr是什麼意思了,hr其實就是對我們進行面試的人,許多的hr都是人精,喜歡在面試的時候套話,從你的回答中了解他想知道的信息。hr是什麼意思hr是英文「Human Resource」的英語縮寫,也就是人力資源的意思,全稱為人力資源管理,也叫人事,或是叫人事管理,是公司裡面人事部門,所以在面試的時候多是由人力資源部門的hr來面試的。一般來說hr有六項基本職能,包括人力資源規劃,招聘與配置,培訓與開發,績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勞動關係管理。
  • 如何做好職場搬遷的員工體驗?
    搬一次辦公室最大的影響無疑是會或多或少損失一批員工,如何做好職場搬遷時的員工體驗成了職場搬遷一大痛點,那麼行政夥伴們可以怎麼做?職場搬遷前期Vol.01企業行政在尋找到合適的新辦公場地以及評估新職場的過程中,與員工溝通之間可以保持信息流通,甚至關注公司業務團隊重要核心成員的意向也應該成為職場搬遷前的重要一環。因為一旦公司提出更換地址,消息不對稱,容易導致公司內部各種傳言紛飛。
  • 這樣選讓員工更熱愛工作
    可實際上,辦公椅選擇的合適與否,是關係到員工對工作熱愛度以及工作效率的「大事件」。「坐好」才能「做好」,並非危言聳聽。辦公椅影響工作效率,背後原因揭曉辦公椅哪個牌子好?有調查顯示,員工對辦公椅的滿意度與員工對工作的敬業度成正相關。而背後的原因也很快揭曉。
  • 英國瑪莎百貨為八萬名員工實施工作排程轉型
    在企業轉型的過程中,瑪莎百貨著重採用業界先進的技術,以員工賦能為核心,打造洞察驅動的智能化門店體系。該公司擁有80000 多名員工,人員契合度和敬業度是企業成功的關鍵。瑪莎百貨近期與JDA 及其行業合作夥伴REPL 共同啟動了全新的人員排程優化戰略,以JDA 勞動力管理解決方案和Microsoft Teams 作為戰略基石,確保其700 家門店實現精確排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