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網丨起底國際學校家長群:年收入過百萬,但感覺自己是 「窮人」

2020-12-21 騰訊網

坐落於順義區後沙峪鎮的國際或者雙語學校的家長,習慣性地被劃分到「順義媽媽」的圈子裡。與公立學校學生大多要參加高考不同,這些在私立和國際學校就讀的學生從一開始就要為申請國外的大學做準備。

作者:張睿 編輯:康曉

出品|深網·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

「在孩子教育方面,我們就是現實裡的顧佳」,聊起最近的熱播劇《三十而已》,一位孩子就讀於北京順義某國際學校的家長李麗告訴《深網》。

坐落於順義區後沙峪鎮的國際或者雙語學校的家長,習慣性地被劃分到「順義媽媽」的圈子裡。這些「順義媽媽」,聚集在海嘉、新英才、鼎石、德威等一眾當地國際或者私立雙語學校的家長群裡。

與公立學校學生大多要參加高考不同,這些在私立和國際學校就讀的學生從一開始就要為申請國外的大學做準備。

「不敢想常青藤學校的offer,能進TOP100的學校就很知足,那種能將孩子送進哥倫比亞大學的媽媽都是我們的偶像」,順義媽媽林清對《深網》表示。

《三十而已》裡面的「太太圈」將「牛娃」效應無限放大。圈子裡的馬太太因為將兒子和女兒送進了牛津大學,在拍照留影時一直處於「C」位。

今年美國常青藤有8所學校在3月26日公布offer,RD階段8所學校共發放了131張offer給到中國籍學生。其中、哈佛大學6張、 普林斯頓大學6張 、耶魯大學8張、哥倫比亞大學9張、賓夕法尼亞大學61張、達特茅斯學院7張、布朗大學6張、康奈爾28張。

從生源分布上看,海外高中的中籍學生佔比較多;而在國內高中裡,北京及上海公立學校國際部被錄取的學生佔多數。

為了能讓孩子拿到國外知名高校的入場券,順義媽媽們大多放棄高薪工作,全職「陪學陪練」;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幼兒園開始,順義媽媽們就開始調研和擇校。

在《三十而已》裡,顧佳為了讓兒子上心儀的學校,背負了近千萬的貸款將房子換到了學校附近的高級公寓;為了能讓業委會會長王太太給兒子寫推薦信,顧佳可以光著腳陪著王太太走樓梯。

不過,順義媽媽林清對《深網》表示,不要將順義媽媽臉譜化和標籤化,「在雙語或者國際學校讀書的孩子只是走了一條與國內高考不同的道路,是教育理念的差異。就像森林的生態系統,這裡面既有大樹、灌木,也有低矮的草叢和青苔,各個生態都有自己的活法,都在自己既定的軌道上運行」。

著名的北京順義國際學校於1980年建立,最早是為解決各國駐華使館工作人員和其他在中國工作的外籍人員子女的入學問題,原則上,這類國際學校不招收中國籍學生。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教育對民間資本的開放,嘗試雙語教育及國際教育的民辦私立學校紛紛成立。與此同時,一些公立學校也開始創立國際部,試水國際教育。

大部分「順義媽媽」選擇的雙語私立學校,既接收外籍學生,也接收中國籍學生。《深網》對話鼎石、新英才、海嘉、培德書院(已經關閉)等私立雙語學校的多個家庭,試圖勾勒出走國際學校教育這條路中家長和孩子面臨的抉擇和難題。

圈子焦慮

「進了國際學校才發現,起點比自己高的卻遠比你努力。我家娃周圍的學生家長身價幾億的不在少數,但他們周末照樣會去海澱黃莊補習語文或奧數。」順義媽媽宋娟告訴《深網》。

李麗則有些後悔把孩子送進了國際學校,「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孩子的特長我都有些力不從心」,在她的眼裡,與孩子的同學相比,自己已經跟不上「圈子的節奏」。

李麗的兒子在順義某私立學校讀3年級,在外人眼裡,英語流利、圍棋已經達到專業級別的兒子已經足夠優秀,但在李麗眼裡,兒子要「補的課」還很多。

「他的那些同學,周末不是在馬術、冰球等訓練場就是在去各種比賽的路上,有些同學還會在暑假去非洲做社工,參與保護非洲野生動物,參加各種我叫不上名的夏令營或冬令營,對比自己的情況,感覺自己為兒子規劃的太少了」,李麗說。

同樣將孩子送進國際學校讀書的宋娟很理解李麗的焦慮。「剛開始,感覺我們進了個假的國際學校」,在宋娟的認知裡,原以為私立或國際學校的孩子都在放養,初中之前不用怎麼抓學習。

「真的上了私立雙語學校後才能真切的感受到,這裡的競爭遠比公立學校大的多。」宋娟說,在公立學校,走傳統高考這條路,學習成績是主要的考核標準,但在國際學校,除了學習成績外,還需要評測個體綜合素質。但綜合素質的考核沒有固定的量化標準,為了提高綜合素質,只能儘可能的給孩子多報些興趣班,我們周圍沒有不報班的」。

據《深網》翻閱部分美國大學本科申請條件發現,除GPA(高中平均成績)、託福成績、SAT(包括推理測驗和專項測驗等)外,還需要考量個人綜合素質。在個人綜合素質方面,申請的學生需要向所申請的大學證明自己具有清晰的職業目標與規劃、有團隊協作能力、具有社區服務的經歷,對社會有使命感等多元化的綜合素質。

在這種考核體系下,培養一兩項「拿的出手」的興趣愛好,就成了在私立學校讀書的孩子的必選項。

「就像木桶定律,必須在申請學校之前補上必要的短板」,宋娟說。

在《深網》接觸的5個家庭裡,有兩位孩子在學昂貴的冰球課,一位孩子在學馬術,一個孩子圍棋已經達到專業級別,還有一位孩子已經參加過職業級的遊泳比賽了。

曾在私立雙語學校任職老師的衛立告訴《深網》,私立學校的孩子去參加職業比賽就是奔著拿名次去的。

「沒去過多倫多觀看職業冰球比賽,都不好意思對外宣稱自己的孩子在學冰球。因為在寫申請時,你不能只寫擅長冰球,僅擅長並不能加分,只有在職業比賽中拿到獎項才有加分的可能。「

但真正能在職業比賽拿到名次的都是極少數,大多數是「陪練」的。

「為了能讓孩子將來能申請到國外有名氣點的學校,我們必須將孩子的申請簡歷塞的滿滿的,但總覺得做的還不夠」,李麗說。

李麗和宋娟算是順義媽媽的典型代表,在她們眼裡,既然選擇了國際學校這條路,家長就沒有資格「放養」和「佛系」。

對此,同樣將孩子送進私立雙語學校的王悅卻表示了不同的觀點。「我覺得沒必要太過焦慮」,王悅表示,「這只是一部分順義媽媽的狀態」。

在王悅看來,將孩子送進私立學校讀書,是為了發現孩子在學習之外更多的可能性和優勢,至於以後是否會去國外讀書,並不在考慮和計劃的範圍內。「盡最大努力多給孩子些陪伴,開發孩子更多的可能性和潛力就行」,王悅說。

王悅的孩子在某私立雙語學校讀書,即將升入學前班,一年學費21萬8千元。為了節省送孩子上學的時間,王悅已經將房子換到學校周圍的某別墅區,周圍不少空著的房子都是租給在順義上私立或國際學校的家庭。

雖然堅持自己是「佛系」媽媽,但王悅的日程同樣被孩子的各種興趣班排的滿滿的。遊泳和潛水之外,王悅的孩子已經打了1年的冰球。王悅解釋,孩子打冰球僅是為了鍛鍊身體,而不是為了參加職業比賽,為將來申請國外大學加分。

李麗認為,家長帶孩子學習冰球這類花費昂貴的運動,另一個重要的目的是拓展孩子和自己的社交圈。

對於「順義媽媽」中這兩種完全相反的狀態,老師衛立對《深網》表示,主要是家長對孩子教育認知的差異化造成的,但也與羊群效應相關,如果周圍都是所謂雞娃的家長,相互比較後就很容易焦慮。

「從近幾年常春藤盟校本科錄取率看,順義媽媽的焦慮是可以理解的。每年能被藤校錄取的中國學生就那麼幾個,別說藤校了,能進美國TOP100的學校已經很不錯了。」

財力的PK

「走高考這條路能培養出一個『牛娃』就行,但走國際學校這條路,不僅要培養一個『牛娃』,還要有一個有實力的家長做後盾」,張萌說。

張萌算是非典型的「順義媽媽」,兜兜轉轉5年後,張萌讓讀二年級的女兒重回公立小學接受教育。

張萌的女兒,幼兒園是在李亞鵬投資創辦的培德書院讀書。對於投資創辦這所學校的初衷,李亞鵬曾在接受採訪時公開表示,「是為了給女兒呈現交融西方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所新式學校」。但他的女兒並沒有在這所學校讀書。

「當時選擇送女兒去培德學院上幼兒園,是這附近所有私立雙語學校中的最優選項,離家只有10分鐘路程,學費一年12萬多,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但女兒讀二年級時,不得不轉到另外一所國際學校,因為培德書院倒閉了」,張萌說。

2017年,因為被爆出沒有小學部辦學資質,培德書院被關停。但真正讓張萌下決心將孩子轉到公立學校的並非是培德書院關停這件事,而是家庭的一些變故。

「因為與投資人在管理理念上的分歧,從2018年開始,我老公創業遇到困難,我們家已經支付不起國際學校每年幾十萬的學費以及其他各類費用,所以我只能讓女兒就讀家附近的一所公立小學」,張萌對《深網》說。

張萌將孩子教育「轉軌」,只是國際學校家長經濟狀況的冰山一角。

李麗對《深網》表示,自己經常焦慮的一個原因是,雖然家庭年收入過百萬,但每年孩子的學費及興趣班的花費也有50多萬,刨去這些教育開支,感覺自己就是 「窮人」。

據《深網》查閱鼎石、海嘉、新英才、君誠等近10所學校官網發現,從學前班到高中部的學費普遍在12萬-30萬之間,年級越高學費越貴。除學費外,校服費、午餐費和間點費、校車費、住宿費等其他費用一年的花費也有近3萬多。

此外,多位家長都對《深網》表示,學費都會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幅。

圖為某國際學校官網公布的2020-2021學費收費情況

學費、校服費這些費用都是最基本的,對於「順義媽媽」來說,培養興趣愛好及出國參加職業比賽等各種隱性費用才是無底洞。

「僅冰球這一個項目,包括場地費、教練等各種費用在內,一年花在冰球運動上的花費不會低於20萬元」,李麗說。

已經陪著孩子打了1年多冰球的王悅沒有透露每年在冰球這項運動上的花費,「打冰球也算是個圈子,家長普遍都是中產以上」。走私立或國際學校這條路的家庭都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年收入過百萬是最起碼的要求。

王悅認為,對於兒子學習的冰球運動,最考驗自己的不是錢,而是時間的損耗和全天候的陪伴。

「因為孩子還小,需要大人提前預留半個小時幫忙穿戴打冰球的裝備。孩子上課和練習時,家長只能在一旁等待,一般是一站就是一個多小時。有時感冒了,還要在低溫的冰場裡靜候,頭昏腦脹」,王悅回憶說。

全天候的陪伴意味著這個家裡要有一位家長放棄自己的工作,全職帶娃。「早上九點左右,後沙峪某健身會所的顧客,大部分都是剛送完孩子上學的順義媽媽們」,經常去健身會所的阿甘對《深網》表示。

「部分國際學校在入學面試時會先面試家長,再面試孩子。通常情況下,全職媽媽會更佔優勢。一位全職媽媽不僅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家校溝通也會更順暢些」,老師衛立告訴《深網》。

靈魂拷問

阿甘也是「順義媽媽」裡的一員,孩子在某私立雙語學校讀三年級。不同的是阿甘一家已於2019年中就辦好了移民加拿大的手續,但出國考察一圈後,阿甘萌生了放棄移民的想法。

「如果你確定孩子出國後就不會回國發展,你還會將孩子送出去嗎?」面對三次逼問,坐在旁邊的媽媽沉默了。這是電影《別告訴她》中的一個畫面。

在電影中,女主角的兩個兒子分別在美國和日本生活了25年,因為女主被診斷出癌症,兩個兒子才帶著妻小回國與母親團聚。短暫的幾天相聚後,女主的孩子們又面臨一個問題,誰能暫時放棄國外的工作和生活,在老家陪伴即將離世的母親。

「這個電影對我觸動很大。當初想移民是迫於兒子沒法在本地高考,又不想把兒子送回老家讀書,分居兩地」,阿甘說。

與其他幾位「順義媽媽」不同,阿甘將兒子送進私立雙語學校讀書是「迫不得已」。

「暫且不去考慮孩子在高中回原籍能否適應新的學校、老師、學生,僅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不同這一點,孩子回原籍高考就可能面臨成績下滑的窘境,或許連二本都考不上,我們不敢賭上孩子的前途」,阿甘說。

阿甘發現海外高中裡的中籍學生被國外知名大學錄取的概率更高,就萌生了移民的想法。「當初的想法就是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真要移民時我卻猶豫了」,阿甘說。

「移民真的能解決孩子教育問題嗎?我到了國外能幹什麼?我的父母怎麼辦?我以後想回國怎麼辦……」,每次想到孩子的上學及教育,各種問題就會一股腦湧現出來。

為了找到答案,阿甘於2019年8月去了趟加拿大,在萬錦華人區呆了幾天。她驚奇的發現,當地華人的生活起居跟國內相差無兩,華人區都在講中文,大家習慣用微信溝通,用微信和支付寶付款,不同的是周圍沒有自己熟悉的家人和朋友。

「這難道就是我以後要過的生活?為了孩子上學我真要放棄現在的一切?」阿甘順手將疑問在微信上發給了好友,好友回復她:「教育這個事情沒法千篇一律,無論家長和孩子還是要看個體性格和對環境的適應。環境的變化並不重要,如何在日復一日的生活和自我相處,是一個無論在人生任何的階段、任何地點都需要去學習的東西」。

「如果我為孩子安排好了一切,他以後還能幹什麼?」阿甘笑笑說,慢慢堅定了自己放棄移民的想法。

(應受訪者要求,文章中的宋娟、李麗、王悅、張萌、阿甘等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順義媽媽:一年為娃花掉近百萬 她們就是現實裡的「顧佳」|深網
    作者:張睿 編輯:康曉出品|深網·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在孩子教育方面,我們就是現實裡的顧佳」,聊起最近的熱播劇《三十而已》,一位孩子就讀於北京順義某國際學校的家長李麗告訴《深網》。圈子焦慮「進了國際學校才發現,起點比自己高的卻遠比你努力。我家娃周圍的學生家長身價幾億的不在少數,但他們周末照樣會去海澱黃莊補習語文或奧數。」順義媽媽宋娟告訴《深網》。
  • 年入百萬的地產人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知乎有一條熱門問題叫「年薪百萬是什麼感覺」?問題炸出很多高薪的人,有網際網路大廠的,有工廠小老闆,有銷售。當然,也炸出了一個高贊回答的百萬年薪地產人。在獲得其本人的授權後,我們貼下他的回答:首先我沒有年薪百萬(稅前),大約93萬左右。如果算上補貼啥的就有100萬。房地產行業, 坐標上海。
  • 厲害,「定製之都」誕生新職業,量體師年收入可過百萬
    朱家勇:新職業量體師年收入過百萬 朱家勇介紹,服裝定製創立五年來,實現了平均每年200%的增速,在全國110個城市實現落地服務。目前,企業是國內完整地打通C2M模式的服裝定製企業,將男裝一人一版的大規模個性化定製變成現實。
  • 中國最有錢的3位明星,排名第一的年收入過10億,不差錢!
    中國最有錢的3位明星,排名第一的年收入過10億,不差錢!三、周杰倫周杰倫是流行音樂市場具有革命性和指標性的原創歌手,同時也是影響華語樂壇很深的音樂人。他被譽為最會賺錢的印鈔機,一場演唱會收益高達上千萬,年收入1.8億,音樂版權綜合估值至少10億,不僅擁有自己的公司,還有一架價值上億的私人飛機,可容納百人,網傳周董身家至少60億。福布斯中國發布2019名人榜,周杰倫位列第5。
  • 家長群最近成為了焦點,家長群真的是百害無利嗎?
    家長群的作用是方便老師與家長溝通,你以為都不溝通是好事?不溝通的話孩子欺上瞞下,學校一套家裡一套。以前的老師確實沒有家長群,那時都是發紙質家長信,但是不方便啊,有更好的溝通方式老師為什麼不用?家校共育才能事半功倍。自覺的孩子家長操心少,他們不可能抱怨家長群。
  • 石原裡美「一般上班族」男友被起底!是年收百萬金融業精英
    但日媒起底她的男友,其實是在外商證券公司上班的菁英階級,年薪至少千萬,雖然是「上班族」,但一點都不「一般」。石原裡美據《周刊文春》報導,石原裡美的男友在知名外商高盛證券上班,雖然年收入取決於業績表現,但30代社員的平均年收入至少有日幣1500萬元(約人民幣96萬元)到2500萬元(約人民幣160萬元)左右,階級高一點的話更為可觀
  • 家長群怎麼變成了「壓力群」?
    因為老師在群裡要求家長幫著批改作業,江蘇一位家長憤而退群,並且發視頻抗議「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這位家長的吐槽,在網上得到了眾多家長的共鳴。有人說,家長群已經成了「作業群」和「打卡群」,白天下班以後,不能休息,還要忙群裡老師布置的數不勝數的任務;有人說,家長群成了互相攀比、奉承老師的「誇誇群」,本想做個小透明,但生怕因為少說幾句,讓老師覺得自己不上心,從而忽視自家孩子。
  • 家長群「變了味」誰之過?如果起不到家校溝通的作用,不要也罷
    這兩天家長群成了一個熱詞,有家長甚至發視頻公開說:受不了家長群裡的各種壓力,要憤而退群!此事一出引發很多家長的共鳴,同時也掀起了一波老師的訴苦。家長群為何變了味,既讓家長們倍感壓力,又讓老師們一肚子苦水呢?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男子怒懟老師
    近日,江蘇一位家長 在自己發布的短視頻中大呼: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由於他經常不回復家長群的消息,在被老師點名提醒後,突然失控。他邊哭邊解釋,自己加班、開會又要盯著孩子,怎麼看得過來……
  • 家長退群上熱搜,壓垮成年人的不是家長群,而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近日,江蘇一位家長退出家長群的視頻成了熱點。「壓垮成年人只需要一個家長群」登上了熱搜話題,討論者甚眾。按理說,退群根本不算一件大事,每天都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前兩天,劍客老師就退出了一個教育作者群,因為理念不合。家長退群也並不罕見,老師們遇到這事兒既不覺得稀奇,也不覺得過分。說實在的,咱們哪個人不都有過在某一時刻要退出某個群的強烈衝動呢?
  • 孩子上課睡覺,老師生氣拍照發家長群,爸爸的霸氣回答讓家長稱讚
    文丨小豆爸爸的育兒經(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轉發分享)01導語:現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老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是越來越方便了,現在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會建立家長群,以便於各位家長有更好的溝通。
  • 飛不起的英中航線:一張包機票被炒到百萬,轉機需40小時|深網
    就在普通百姓驚呼「天價機票」時,有留學生中介更是給出了上百萬「真正的」天價機票。曾在英國伯明罕大學留學的李強告訴《深網》,他日前收到一個學生中介推銷公務機包機機票的內容,北美回國價格高達150-200萬,歐洲回國為100-150萬。
  • 爸爸在家長會上號啕大哭,原來是沒有在家長群裡回復
    01 家長群就像一個江湖,且混且珍惜第一次接觸家長群,是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自從進入家長群,家長們就會隨時拿著手機,關注群裡的消息,生怕錯過孩子在學校的重要信息。自從進了家長群,每個家長都會發現自己的優秀辦事能力:只要群裡發過的通知,一定牢記在心;只要是群裡要求買的東西,一律連夜採購;只要群裡要求的籤字,進門就找孩子要。自從進了家長群,熱情就在家長群裡滾沸。工作、開會可能總是昏昏遇睡,可只要老師在群裡一個消息,就能炸出各路潛水家長。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近日,有一位家長拍了一段「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的視頻在網絡上迅速爆火,獲贊幾十萬。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我那麼有時間守群消息,我不會自己教嗎? 整天不是讓我去報補習班,就是讓我幫忙批改作業,改完作業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你辛苦了。 說實在的,辛苦什麼,教我教改我改,是誰辛苦啊?」
  • 套路深!「土豪」送遊戲皮膚,實則為混進家長群詐騙
    今年以來,四川樂山警方接到數起群眾報案,有人冒充學校老師,在家長群裡實施詐騙。類似的案件,還在全國各地發生。今天,就讓小編帶您了解一下這個騙術的套路,一定要小心啊!大家可能很納悶,騙子是怎麼能潛入家長群,並冒充班主任老師,實施精準詐騙的呢?在這個案子中,不法分子會以「網遊」為切入點,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送皮膚遊戲皮膚,通常被認為是玩家實力的象徵和炫耀的資本。
  • 你恭維我討好,家長群變成什麼群 | 睡前聊一會兒
    他們可能較少主動聯繫老師,也沒時間趕回去參加孩子家長會,家長群讓他們與學校建立起聯繫,成為了解兒女的一個重要「窗口」。這裡有一份難得的安心。然而,也免不了有極端案例。比如有新聞報導,有家長在群裡侮辱、威脅老師,也有家長喜歡在群內對著老師溜須拍馬;有老師則喜歡在群內發號施令,公布孩子成績等情況也引來一些家長反感。
  • 網紅模特轉行做淘寶,年收入達4600萬?網友:更喜歡在實體店購物
    網紅模特轉行做淘寶,年收入達4600萬?網友:我更喜歡在實體店購物馬雲的電商行業推動了網際網路的發展,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網上買商品。馬雲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天貓都是大家最喜歡的兩個購物平臺,當然還有其它的電商平臺:京東、蘇寧、拼多多等。
  • 家長哭訴:「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近日,江蘇一位家長在自己發布的短視頻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從視頻內容來看,這位家長認為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使得自己承擔了老師應負的責任和工作
  • 深圳熱門國際學校暑假書單,深外國際部、蛇口的學生都在看這些書
    隨著國際學校轉學熱潮的推進,不少家長前來諮詢國際學校學生該讀什麼書籍的相關問題:「從公立學校轉學國際學校有哪些銜接課程相關的書籍?」「國際學校學生需要看哪方面的書籍提高自己的閱讀量?」……由於現在市面上的讀物種類繁多,所以為孩子挑選適合的讀物是一件極其不容易的事。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理想的家校關係是怎樣的?
    有過整整20年中學教學生涯的蔡朝陽曾是一位「麻辣語文老師「,以一本《救救孩子》引起過全國教育界轟動,與此同時,他現在也是一位初三學生的家長。安柏則是一位已經成功「上岸」的海澱媽媽,作為陪讀媽媽,她將自己的心路歷程寫成了《上岸》一書,希望她的經歷可以讓更多家長的心態和認知能夠從焦慮搖擺,成長到堅定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