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置茶量
泡茶技藝的第一要素就是茶葉用量,也就是每一杯或每壺茶水需置茶多少最宜。由於茶類及飲茶習慣、愛好不盡相同,不可能要求每人都按照統一的標準去做,但是,一般而言,標準置茶量是以1克茶葉搭配50毫升的水。現代評茶師品茶就是按此標準:3克茶葉對150毫升水,衝泡5分鐘。當然也可依個人口感喜好而增減茶量,這一標準,相當於個人品茗用的中型蓋杯或玻璃杯,而這種茶具更適合泡飲綠茶和花茶等。如泡烏龍茶也用蓋杯或玻璃杯衝泡,也可參考標準。
如果使用功夫衝泡法衝半發酵之烏龍茶,一般置茶量如下:
>> 生茶(發酵最輕):茶葉置放量為紫砂壺的2/3或3/4;如條形包種或阿里山茶等;
>> 半熟茶(發酵輕):茶葉置放量為紫砂壺的1/2或2/3;如臺灣凍頂烏龍或高山茶;
>> 熟茶(發酵較重):茶葉放置量為紫砂壺的1/3或1/2;如東方美人或大紅袍等。
二、泡茶水溫
所謂泡茶水溫,是指將水燒開之後,再讓其冷卻到所需的溫度。若是無菌的生水,只要燒到所需的水溫就可以了。一般來說,泡茶水溫的高低,與茶中可溶於水的浸出物的浸出速度相關。水溫越高,浸出速度越快,在相同的衝泡時間內,茶湯的滋味也就越濃。反之,水溫越低,浸出速度越慢,茶湯的滋味也相對越淡。
至於泡茶水溫以多高為宜,則要根據茶葉的老嫩、鬆緊、大小等情況來確定。粗老、緊實、葉大的茶葉,其衝泡水溫要比細嫩、鬆散、葉碎的茶葉高。具體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低溫泡茶,水溫在80攝氏度左右。適合衝泡名優高檔綠茶,如龍井、信陽毛尖、碧螺春等。這種水溫泡出的茶,湯色清澈,香氣純正,滋味鮮爽,葉底明亮。如水溫過高,湯色則易變黃,維生素C等有益成分遭破壞,而咖啡鹼、茶多酚很快浸出,又使茶湯產生苦澀之味。反之,水溫過低,有益成分難以浸出,茶味淡薄。
第二種情況:中溫泡茶,水溫在90攝氏度左右。適合衝泡大宗綠茶、花茶、輕發酵烏龍茶及某些烘青類綠茶。這些茶葉對水溫的要求有些差別,可根據具體情況掌握。
第三種情況:高溫泡茶,水溫在95攝氏度以上。適合衝泡烏龍茶、普洱茶和沱茶等。由於這些茶原料不細嫩,加之用茶量較大,所以須用沸騰的開水衝泡。至於有些緊壓磚茶,則需要先將磚茶敲碎,放在壺中煎煮。
三、衝泡時間
一般而言,茶的滋味是隨著衝泡時間延長而逐漸增濃的。據測定,用沸水泡茶,首先浸出來的是咖啡鹼、維生素、胺基酸等,大約到3分時,浸出物濃度最佳,這時飲起來,茶湯有鮮爽醇和之感,但缺少飲茶者需要的刺激。以後,隨著時間的增加,茶多酚等浸出物含量逐漸增加。因此,為了獲取一杯鮮爽甘醇的茶湯,對大宗紅、綠茶而言,頭泡茶衝泡後3分左右飲用為好。至於衝泡烏龍茶,品飲時多用小型紫砂壺,用茶量也較大。因此,第一泡1分就應該把茶湯傾入杯中,開始品用。自第二泡開始,每次應比前一泡增加15秒左右。這樣泡出來的茶湯比較均勻。
總之,凡有茶量較多,水溫偏高,或水量過多,茶葉較細嫩的,衝泡時間可相對縮短;反之,用茶量較小,水溫偏低,或水量較少,茶葉較粗老,衝泡時間可相對延長。
四、衝泡次數
一杯或一壺茶,究竟衝泡多少次最合適呢?據專家測定,茶葉中各種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不一樣的,最容易浸出的是胺基酸和維生素C,其次是咖啡鹼、茶多酚和可溶性糖等。一般茶葉如綠茶衝泡第一次時,茶中的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左右,衝泡第二次時能浸出30%左右;衝泡第三次時能浸出約10%;衝泡第四次時,只能浸出2%-3%,這時再飲,茶味就類似於白開水了。所以,名優綠茶,通常只能衝泡2-3次、至於烏龍茶或大宗紅、綠茶可連續衝泡5-6次,烏龍茶甚至更多,有「七泡有餘香」之說;紅茶中的袋泡紅碎茶,衝泡一次就行了;白茶、黃茶一般也只能衝泡2-3次。
有些人泡一杯茶喝一天,是不可取的。據測定,茶葉衝泡時間過久,不但毫無滋味可言,茶葉中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則可能被浸泡出來,飲用反而不妥。所以,一杯或一壺茶衝泡幾次後,應倒掉重泡或僅喝白開水即可。
1. 輸入「m」查看教程目錄
2. 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到朋友圈
3. 添加朋友→搜公眾號→跟紅麗學紫砂
4. 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跟紅麗學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