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基建推動社會安全治理創新

2020-12-13 新華網客戶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防範和化解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築牢國家安全屏障」。在新時期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社會安全治理,對健全我國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至關重要。新基建是發力於科技端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社會安全治理供給側和需求側提供了新機遇。運用新基建的技術屬性,創新社會安全治理,是激活社會安全治理動能,提高治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把「科技支撐」要素融入進來

我國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空前的社會變革給我國發展進步帶來巨大活力,同時也帶來各種矛盾和挑戰。人們對社會治理需求側不再僅僅追求物質和文化需要的滿足,同時拓展到了法治、公平、安全、環境的層面;同時,在資訊時代,網絡打破了傳播的時空限制,傳播格局的變化也帶來了新的安全風險和挑戰。

面對這些情況,我們需把「科技支撐」要素融入到社會治理中來。通過5G、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創新社會安全治理,將技術轉化為治理效能,通過新基建助推經濟轉型升級和社會治理創新。

讓新基建為社會安全保駕護航

通過新基建助推社會治理創新,讓新基建為我國社會安全保駕護航,需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亟須加強涉及社會安全治理方面的新基建頂層設計。近年來,國家相繼發布《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等,提出消除信息孤島,大力推動政府信息系統和公共數據互聯開放共享。但由於社會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時存在各部門協同不足、標準分散、體系各異、底層數據融合困難等問題,治理壁壘仍然存在。建議抓住新基建戰略機遇,加快我國社會安全治理頂層設計。統籌社會安全治理供給側和需求側,注重系統謀劃、綜合協同,體系化推進涉及社會安全治理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及其多元共建、智能決策、配套政策的設計,完善社會安全治理風險預警、創新應用、風險評估、新型預案、應急救援等機制,推動社會安全治理與新型基礎設施的聯動,切實發揮「科技支撐」引領作用。

二是,亟須推進新基建信息共享和應用的相關規制建立。當前,依託智慧城市、數字政府建設,信息化技術手段在社會安全治理中的資源分配、訴求表達、風險研判、應急管理等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未來,隨著更多新基建治理項目的落地和信息技術的應用深度拓展,跨行業、跨領域、跨形態的數據信息增量將帶來更加嚴峻的挑戰,公民隱私、信息安全等方面可能會有安全隱患。建議完善新基建賦能社會安全治理的相關制度。加強信息安全保障機制,明確規定政府、企業、基層社區等治理主體對信息共享的使用權限和責任。尤其加大管控涉及國家安全和個人隱私的數據源的跨部門、跨區域流動。完善新技術的相關法律制度建設,從技術、數據、場景應用安全的角度,劃定邊界、責任範圍。

三是,亟須推動市域社會安全治理新基建落地。當前我國仍處於城鎮化進程全面推進的時期,2019年我國城鎮化率已突破60%。市域地區人口結構複雜,流動人口多,社會安全治理的壓力較大。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也將「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作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的重要內容。社會安全治理亟須通過新基建來提升城市運行的態勢感知、異常風險預測預警、突發事件的快速處置和應急資源的高效配置等能力。建議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為突破口與切入點,探索新基建賦能社會安全治理的新模式,把握市域社會風險的區域性和階段性特徵,推進社會風險預判機制、化解糾紛機制、利益表達機制變革,並將其與新基建深度融合,特別是要提高社會風險常態化防範和異常情形的預警及處置能力,從風險溯源、傳導、轉化的關鍵環節加速新基建的賦能作用。

四是,亟須加快科技型社會安全治理人才培養布局。隨著對社會安全治理智能化要求的不斷提高,迫切需要進一步提高政府工作人員的科技素養和能力。科技支撐的社會安全治理體系需要大批精通業務和基礎數據資源的業務型人才,需要了解新興信息技術並善於管理的複合型治理人才。建議加強政府科技型治理人才隊伍建設。政府加大對5G、大數據、雲計算等專業人才招考力度,完善科技型人才晉升通道;將公務員數位化技能水平納入培訓和考核體系;依託企業、高校等聯合開展科技型治理人才培養,暢通政府和企業的人才流動機制。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 李倩倩 劉怡君)

相關焦點

  • 把握髮展新脈搏 社會治理與協同創新中國鎮長論壇在錫舉行
    中國江蘇網12月12日訊(通訊員 甄軒 記者 羅鵬)近日,2020社會治理與協同創新中國鎮長論壇在江蘇無錫舉行。逾百名城鎮「掌舵人」、國內外城市治理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和物業行業代表匯聚一堂,共話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據了解,本次論壇以「鎮通人和美麗中國」為主題,共同探討基層社會治理的新方向和新趨勢,研討解讀社會治理的發展方針政策。
  • 殷行街道創新社會治理模式巧打「BOT牌」,市場槓桿撬動社區微基建
    為了推動居民改變把電瓶車停在樓道裡充電的舊習,讓大家都能享受到新改建車庫的智能和安全,同時,提高整個小區的安全係數,國偉新苑居民樓的6臺電梯轎廂都安裝了智能感應監控器。只要電梯裡出現電瓶車,監控器就能感應到電磁波並讓電梯停運。安裝調試階段,最初半信半疑的體驗者們已經體驗到感應器的「鐵面無私」,感慨說今後再也不能鑽空子,把電瓶車推進樓道私拉電線充電了。
  • 國雙:緊跟新基建,推動大數據中心健康發展
    自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以來,新基建的話題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其中,作為首次納入政府加快建設條目的大數據中心引起了業界的高度關注。在國金證券研究所估算的2020年七大新基建領域投資規模中,數據中心的投資規模達到千億級。大數據中心為何會入圍新基建?
  • 新基建的模式與制度創新
    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短期來看可以有效應對疫情影響和經濟下行壓力,助力「六穩」「六保」工作任務,不斷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新消費發展;長期來看可以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向知識文明形態轉型。同時也要看到,第四次工業革命背景下新基建自身的科技支撐力量、承載的數據要素形態、面向的經濟社會需求都與傳統基礎設施有很大不同,在投資運營模式和相關制度方面有其獨特性。
  • 創新基層治理讓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
    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和基層代表座談會上,對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作出重要指示和明確要求,要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將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這些重要論斷把握時代特徵,為社會治理理論研究、規劃編制、體制創新、力量部署、資源保障劃出了重點。
  • 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 鐵嶺市委黨校課題組 _首頁...
    編者按: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是我黨執政理念的重大創新,不僅是出於新時期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的現實需要,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之義。將社會治理貼近群眾、服務群眾,讓人民群眾感受到生活的便利和安全。2.完善市、縣、鄉(街道)三級治理機制。
  • 新基建浪潮如何引領工業網際網路蓬勃發展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劉石泉認為,工業網際網路將為新一代信息技術集群性突破、協同性創新與融合性應用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如今,根據會上發布的「航天雲網新基建平臺戰略」,航天雲網將緊扣新基建主線,從「以平臺建設為重點」向「以應用場景為核心,以用戶價值創造為重點,平臺建設與運營並重」的戰略方向轉變。
  • 人大代表、今世緣董事長周素明:用創新推動「白酒新基建」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 全國人大代表、今世緣董事長周素明:用創新和智造推動「白酒新基建」⊙記者 李興彩 ○編輯 邱江全國人大代表、今世緣董事長 周素明「加快全國城鄉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及大數據云平臺建設」「
  • 新基建「燃」了
    在線教育不掉線,遠程醫療更可靠,電子政務有了「智慧」大腦——大放異彩的各種「雲」業態,其根源不在「雲上」而在「腳下」,靠的正是各地紮實又澎湃的新基建項目。以「鐵公基」為代表的傳統基建需要耗費大量鋼材、混凝土、水泥等建築材料,而新基建更多依靠先進設備、技術和智力型勞動的投入。比如大數據中心,是大數據時代的「萬能糧倉」。
  • 社會治理現代化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朱晨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過去體現在以「鐵公基」為代表的老基建,而現在更需要搞好以數位化為代表的新基建和微基建,讓廣大群眾共享智慧便利的美好生活。傾聽群眾呼聲,真情服務民心。基層社會治理直面群眾,要秉持「以民為先」的理念,以群眾呼聲為第一信號,以群眾利益為第一追求,以群眾滿意為第一標準。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 百度聯合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智能經濟白皮書 BATH領銜科技新基建
    當前,智能經濟正在逐漸改變我們的生產、生活和社會治理方式,將人類社會引入智能社會。 今年6月,國 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起設立並領導的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百度共同發布了《新基建,新機遇:中國智能經濟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精簡版,經過近半年的調研撰寫,12月15日,白皮書的完整版正式發布。
  • 新基建,是什麼?
    而圍繞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展開的創新,可以通過推動人力資本增長、提高企業生產效率、促進經濟結構轉型等途徑,促進經濟增長,推動我國邁入「大創新時代」。  新設施新特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有力地支持了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站在歷史發展的節點上,新一代基礎設施建設同樣被寄予厚望。
  • 「兩新一重」成熱詞 曠視以技術助力打造新基建基石
    作為基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產業升級的現實需要提出的建設指向,「兩新一重」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新一輪歷史機遇之下,湧現出了曠視等一批前沿科技企業,正積極響應政策號召,以底層技術突破夯實新基建基石,並以更靈活的解決方案推動產業智能化變革。
  • 康巴什區:創新社會治理讓城市更和諧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是一個城市繁榮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的基石。我市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創建以來,康巴什區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全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堅持問題導向、對症下藥、綜合施策、源頭防範,堅持把創新和加強社會治理作為建設和諧城市的「主引擎」,不斷提升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讓百姓安身安心安業,樂享和諧城市的幸福生活。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新技術創新國家治理的文化建設
    新一輪技術革命不僅衝刷著傳統國家理論的支柱性概念——暴力、戰爭、疆域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也讓國家治理的核心要素經受著新的洗禮——對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的理解和要求越來越高。總的來說,新一輪技術革命對國家治理模式變革的推動作用至少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在技術層面上為國家治理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
  • 李逸翔調研分宜縣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工作
    12月17日,分宜縣委書記李逸翔在鈐東、鈐西街道調研我縣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工作。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指示精神,紮實推進社區治理創新,切實為群眾提供精準有效的服務和管理,構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快推進全縣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以媒體融合助力社會治理創新(有的放矢)
    近年來,隨著媒體融合深入推進,各類新媒體在暢通群眾參與社會治理渠道、搭建多樣化社會治理平臺、匯聚各方資源、提升社會治理效能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需要進一步發揮媒體融合發展的積極作用。夯實用戶基礎。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需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主體作用,激發其參與社會治理的內生動力。
  • 新基建,澎湃中國經濟新動能
    一季度,上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值增長15.3%,智慧型手機、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增長33.7%、25.5%和8.9%。  「新基建,正在成為新的投資和發展方向。」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張勇說,數位化是未來社會治理的必經之路,巨大價值已經深入人心。  越是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越要高度重視培育壯大新動能。
  • 兩會連線 | 「基建中國」迸發新動力
    加強研發 尋求新突破代表委員認為,新基建對數字中國建設、數字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推動力,上市公司應發揮優勢,通過科技賦能助推新基建發力,尋求新突破。「圍繞如何為用戶創造更高價值,如何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如何找到產品升級和產業發展突破口和新機遇三個方面,東方電氣以全面協同創新為抓手,推動數位化、智能化轉型。」鄒磊指出。
  • 社會基層治理:探索中走出「天津特色」——天津市創新社會治理工作...
    2018年初,萬興街被確定為天津市社會治理創新試點地區,2019年被確定為市平安建設「十百千」工程示範點。他們研發了「哨聲嘹亮」APP,打造發現問題、分析研判、分轉交辦、快速處置、考核評價閉環體系,有效推動萬興治亂破難興居。「街鎮吹哨,部門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