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淨素"心不改 功德林成就滬上餐飲首家國字號"非遺"

2021-01-08 東方網

原標題:百年「淨素」心不改 功德林成就滬上餐飲首家國字號「非遺」

圖說:功德林堅持手工製作菜包。

  「功德林」的一天,從清晨6點30分那碗熱騰騰的素澆面開始,南京路還沒「醒」,「功德林」的客堂間裡已經人聲鼎沸。

  3個小時的早市,面價是午市的一半。「半價面」,這是這間擁有95年歷史的老字號堅守的傳統。初春的早市,每天要下600碗素什錦麵,麵筋、蘑菇、胡蘿蔔、筍、木耳、豌豆,甜鹹適中,湯清面滑。連湯帶面一口氣吃完,身心舒暢。來的大都是熟客,有人民公園鍛鍊的老人、也有附近商務樓上班的年輕白領,老太太要「面爛點」、小姑娘要「面少點」,不用關照,服務員就會在單子上記一筆。

  一碗麵,一份情。這就是老字號的「味道」。

  素菜之王:宋慶齡青睞 蕭伯納盛讚

  說起素食,很多上海人第一反應就是功德林。其實上海歷史最長的素菜館,是城隍廟松月樓,創設於1910年,然而2008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評選時,功德林的素食製作技藝毫無爭議地當選,成為上海餐飲行業內第一個「非遺」國字號。

  功德林憑什麼成為上海素菜館的第一招牌?

  「因為『功德林』不僅素食製作技藝高超,而且自創辦以來,從沒有中斷過素食的烹製,哪怕『文革』期間,也用鹹菜湯、素什錦堅守著傳統。」功德林素食有限公司總經理徐雲祥介紹。

  處處領風氣之先的上海,早在100年前,素菜館就風靡起來,記者查閱上海地方志,上海素菜館最早集中在豫園附近,「六露軒」「樂意樓」「春風松月樓」都是在清末創辦,最開始是為了適應佛門子弟及居士聚會進餐的需要,隨著上海佛教寺院的發展,社會上吃素的人也隨之增多。

  1922年,杭州城隍山常寂寺維均法師的弟子趙雲韶在北京路貴州路口的祥康裡,開設了一家素食館,並取佛經「積功德成林,普及大地」之意,命名為「功德林蔬食處」。

  1927年功德林從北京路遷移到派克路6號(現黃河路43號),營業面積從300平方米擴大到1000多平方米。很快,功德林就成了上海名流匯聚的地方,魯迅、柳亞子、沈鈞儒、鄒韜奮、黃炎培等都是常客。、七君子之一的史良在回憶錄中寫有《懷念功德林》一節,提到在此接待日本、巴基斯坦等國貴賓,可見功德林在上海美食界的地位。1933年,77歲高齡的蕭伯納來到上海,宋慶齡在如今香山路7號孫中山故居宴請蕭伯納,而所設宴席的菜餚正是功德林的素食。蕭伯納對功德林的素食製作技藝讚不絕口,稱其為「素菜之王」。

  三代傳承:較真原材料 鑽研看家菜

  清炒蟹粉、松子富貴魚、紅燒海參、糟溜魚片……功德林的幾大招牌菜,其實一點都不素,「以素仿葷、形態逼真、鮮美可口,這就是功德林獨特的素食文化。」張洪山是功德林的廚師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我在功德林工作了38年,從學徒開始做起,雖然功德林的菜品和口味一直在豐富和改良,但核心的技藝和味道一直在傳承。」

  「素食仿葷」一直頗有爭議,而張洪山說淨素與仿葷其實不矛盾,「我們不是為了讓信佛的人吃葷,而是傳承和發展素食製作技藝。」

  素蟹粉是功德林最出名的一道菜,曾獲得過第六屆世界烹飪大賽金獎,在紫砂製成的蟹形容器中,只見油潤的黃、紅相映的「蟹粉」微冒熱氣,香氣四溢。一嘗,鮮香略帶酸味,好像蘸了醋的蟹肉、蟹黃一般,從形到味、幾可亂真。

圖說:功德林名菜素蟹粉。

  素蟹粉製作關鍵,是廚師煸炒的火候以及姜、醋的比例,而張洪山更願意講功德林對原材料的較真:「我們做素蟹粉,土豆一定不用新土豆,一般選擇乾燥地區的土豆,吃起來粉;胡蘿蔔要選產在廣東的丁香胡蘿蔔,糖分少、不甜;香菇要用長在木頭上的椴木菇,肉頭緊且吃口香。」從學徒時師傅就這樣叮囑張洪山,現在作為第三代傳人,他也這樣教廚房裡新來的年輕人。

  功德林從創始開始,就在口味上吸收了蘇錫派和淮揚派的精華,創始人趙雲韶去江南各地聘請高手,比如寧波天潼寺製作烤麩的馬阿二、常州天寧寺製作點心的顧啟泰、杭州招賢寺的居文林、揚州的林國盛等,同時研究上海人的飲食習慣,逐漸推出「素菜葷燒」系列菜餚,「炒蟹粉」「炒蝦仁」「咕嘮肉」「燴明蝦」「糖醋黃魚」這些功德林的看家菜,都已傳承了幾十年。

  百年浮與沉 素心未曾改

  「百年誠信,功德無量」,這是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法師為功德林的題字。1997年,功德林從經營了60多年的黃河路搬到南京西路,那些從小在功德林吃素麵長大的上海人,有的已經從毛頭小子變成耄耋老人,而功德林是他們始終難捨不掉的上海味道。

  從小住在黃河路鳳陽路轉角處長江公寓的佘老伯記得那時候功德林還是「前店後工廠」時代,「勾角的屋頂上鋪著琉璃瓦,一共四層樓,菜式有300多種,生意一直很好。很多人在邊上的長江劇場看完電影後就到功德林吃碗素麵。」

  「每個月初一和十五,來買月餅的隊伍排得老遠。」家住鳳陽路同福裡的徐阿婆說,逢年過節,家裡的小輩經常會送些功德林的素食來看她。讓她印象最深的是店裡和氣的用餐氛圍,「以前去吃飯,從來沒有見過有人吵架,大家都安靜地在裡面吃飯。」小時候,住在黃河路244號的戴女士經常由父母帶著去吃飯,「現在早上也喜歡去吃一碗麵,因為他們的素油乾淨衛生,吃得放心。」

  「我還記得『功德林』有一段時間改名字,叫『立新飯店』」,佘老伯說的是「文革」期間功德林經歷的最低谷,「當時招牌被砸、紅木餐桌被毀,素食葷名一律不能叫,素鴨改稱豆腐條、肉圓改稱豆腐圓,即便如此,『功德林』就算每天只能供應3分錢一碗的鹹菜湯,還是堅持『淨素』,這在當時的上海素菜館裡,是獨一無二的。」徐雲祥說。

  走過動蕩年代,「功德林」恢復原名,過去30多年間穩步發展,1997年搬遷到南京路後,逐步建立起淨素餐飲、淨素食品、淨素月餅這三大支柱,並先後成立了功德林食品有限公司、功德林素食營銷公司;2004年功德林在松江九亭高科技園區內建造了超過1萬平方米的功德林素食工業有限公司。目前每年的營業額穩定在1.5億元以上。

  走進米其林 食客遍天下

  功德林現在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年輕人捧著米其林的「紅寶書」,外國人拿著各國語言的旅遊攻略按圖索驥。「最近幾年,有很多年輕人在我們店裡擺素宴,喜宴百日宴都有,這在過去是很難想像的。」徐雲祥說。

  2016年功德林被米其林選入第一批推薦的上海餐廳,此前也被多本權威旅行攻略書列為推薦餐廳。無心插柳,功德林在年輕人中紅了起來,不為人知的是,「老字號」如何吸引年輕人這道難題,功德林的高層已經做了十多年。

  「功德林歷史太久,又因為是淨素,所以主要客戶群都是中老年人。過去在我們門店裡,即使有年輕人光顧,也多稱自己是為家裡老人購買商品的。」徐雲祥說,在食品行業裡,這是全世界「老字號」品牌都面臨的普遍性問題。「一提到素食,上海人都會想到功德林,這是品牌成功的方面。但另一方面,一提到功德林,年輕人就會聯想到中老年客人」。

  引導年輕的消費群體,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功德林近年來大力發展大眾消費渠道,通過在直營店、超市、賣場的布局,讓功德林商品逐步滲入年輕消費群體的生活。

  而真正形成突破的,是去年中秋節賣斷貨的「功德林」鮮花月餅。

  「蘇式月餅是『功德林』的看家點心,很多老上海都知道,功德林的素月餅都是手工製作,層層起酥、每層都可以撕下來。2016年,我們在月餅餡上做了突破。」功德林素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軍說。其中最受歡迎的「玫瑰果仁」,和傳統玫瑰口味月餅不同,用的不是玫瑰露或玫瑰醬,而是將食用級的玫瑰花直接做進了月餅裡,「一口咬下去能看到花瓣」。變的是口味不變的是「老字號」對原材料的嚴格,功德林玫瑰花專供基地在橫沙島,選擇的是從法國引進的食用玫瑰「墨紅」。

  此外,功德林月餅中大受年輕人歡迎的還有用海藻糖代替蔗糖的無蔗糖月餅。傳統+創新,2016年功德林月餅銷售實現了近億元的飛躍。

  >>>>>記者手記

  在目前用戶最多的美食APP上,搜索「素食」,全上海可以找到197家餐廳,其中人均消費100元以上的有20家,最貴的一家人均超過600元。如果僅就價格排名,幾十元錢就能吃飽的功德林早已「落伍」了。

  其實有不少人建議功德林走高價路線,但每一次都被徐雲祥拒絕,「『老字號』做生意,不能急功近利,要憑良心。」

  張洪山做了一輩子素食,讓他總結點經驗,結果也是這三個字——「憑良心」。「現在素食受到很多年輕人的追捧,有些貴的素菜館,走高級西餐路線,擺盤精緻、秀色可餐,但一個人300元卻還不一定能吃飽,這樣的事情『功德林』不會做。」

  在松江的功德林素食品基地,一間高清消毒的生產車間裡,6個工人正在做菜包子,手工剁的青菜餡、手工擀的皮,一隻素菜包23個褶,一絲不苟,每天這裡要生產近萬隻菜包,供應各個分銷渠道。

  現在許多大牌的速凍包子都已經全機械化生產了,難道功德林又「落伍」了?

  「素菜包和素月餅,『功德林』還在堅持手工製作,就是為了讓顧客一口咬下去的時候,能吃到菜香,能吃到完整的松仁。」功德林素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軍介紹,此前功德林也嘗試過機器制餡,「人是輕鬆了,但所有的餡都被打成泥,就不是功德林的味道了。」

  95年,功德林傳承的不僅是「老字號」的味道,更是「老字號」的良心。

相關焦點

  • 黃浦:上海商業品牌文化魅力行|素食鼻祖——功德林
    提到上海老字號的菜品點心,就不得不提起上海著名的老字號——功德林素食。創始於1922年的功德林,是一家有著近百年歷史的滬上著名老字號品牌,享有素食鼻祖之稱。此次上海商業品牌文化魅力行,上海著名的老字號企業功德林也將把自己的非遺素食帶到俄羅斯去進行交流展示,為此,上海功德林素食有限公司總經理徐雲祥,特地接受了採訪。
  • 98年老字號、素食鼻祖、非遺品牌功德林的淨素月餅開爐了!
    功德林對於老上海人來說一定不陌生,創立於1922年,享有素食鼻祖之稱,以專做淨素菜餚、淨素食品,為崇尚素食者提供了健康美味。以「耗時耗功夫」和「構思巧妙」見長,如今除了南京西路總店,還在虹口區歐陽路上設立分店,功德林素食製作技藝現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們家的月餅也是年年拿獎拿到手軟。去年,功德林首推開爐月餅,反響較好,今年還沒到時間,就有不少老饕惦念:「開爐月餅撒辰光有的買啊?」
  • 百年銀樓老鳳祥用高科技鑲鑽?培羅蒙定製新衣只花6小時?那些越活越...
    從「百年銀樓」老鳳祥、「西裝大王」培羅蒙到「素食鼻祖」功德林,黃浦區集聚了上海許多赫赫有名的老字號。虛擬佩戴首飾機器,讓顧客隨意選擇老鳳祥的首飾,在機器上模擬觀看佩戴效果。百年老店,被搬到網上很多黃浦人的一天是從清晨那碗熱騰騰的素澆面開始的,南京路還沒「醒」,功德林的客堂間裡已經人聲鼎沸。誕生於1922年的功德林是上海素食菜品點心的鼻祖,2008年,功德林的素食製作技藝被選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上海餐飲行業第一個國字號非遺。
  • 月餅上市了:淨素館子推出了肉鬆月餅,像抽「盲盒」一樣買月餅
    今年,上海老字號除了在月餅口味上創新,在營銷方式也有突破,如把月餅做成「盲盒」,每盒中會有意想不到的限量款,購買體驗非常有趣。酥皮月餅一口咬開,露出的餡料看上去是肉鬆,咬上去也是滿口鹹甜的肉香,但吃下去的竟然不是肉鬆,而是更為健康的芸豆。這是百年淨素館子春風松月樓推出的蘇式肉鬆月餅。始創於1910年的春風松月樓,是滬上知名的淨素老字號,一直堅守「葷不入內」的淨素原則。
  • 功德林——上海人氣餐館
    上世紀20年代時,魯迅、柳亞子和30年代時沈鈞儒、鄒韜奮等七君子,及黃炎培均為該店常客,在史良生前回憶錄中曾有《懷念功德林》一節,曾接待日本、巴基斯坦等國貴賓。特色飲食功德林的素菜以淮揚風味為基礎,兼容了釋菜及民間素菜的精華,結合了北方人的口味,確立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功德林的招牌菜有金剛火方、天竺素齋、羅漢素齋、如意紫鮑、普渡眾生、白果蘆薈等。功德林的素菜顯著特點是以時鮮為主,選料考究、品種繁多。川冬菜內含蛋白質遠高於牛、羊肉的含量,鈣、鐵、磷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頗為可觀。只是其貌不揚,一般人還不認。
  • 展現海派餐飲文化魅力 豫園四家老字號集體亮相進博會
    展現海派餐飲文化魅力 豫園四家老字號集體亮相進博會今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拉開帷幕。豫園老字號南翔饅頭店、春風松月樓、寧波湯糰店、老松盛入駐上海特色小吃館,接待中外來賓,展現海派餐飲文化魅力。「沒有吃過城隍廟的小籠,等於沒來過上海」。
  • 全省首家!溫嶺市草編非遺保護傳承標準化試點項目成功立項
    走在溫嶺的小巷街弄,在老宅民居裡仍能看到不少人坐在小板凳上,手指捻過雪白的紙草,編織著一頂又一頂草帽,有的為了消磨時光,有的為了賺點零花錢。   這是擁有數百年歷史的技藝,如今,還能在浙江舜浦工藝美術品股份有限公司窺見一斑。
  • 品味舌尖上的非遺「非遺老味道」新年禮盒在滬發售
    在今天開幕的上海首屆非遺食品購物節上,讓這一切輕鬆實現。滿溢「海派文化」味的非遺年貨禮盒,讓這個春節「吃好」,還「有範兒」「有面兒」。去年上海非遺購物節期間,非遺衍生品銷售平臺搭建。其中,上海本土老字號的「寶藏」非遺食品,獲得消費者普遍歡迎。今年,上海進一步響應國家文化旅遊部「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倡議,舉辦了上海首屆非遺食品購物節。
  • 環球下午茶滬上擺出龍門陣「上海味道」構建中國餐飲風向標
    環球美食的多元性將滿足各國人才在上海的餐飲消費需求,體現上海國際大都市的海納百川的餐飲文化包容性,環球美食的國際化水準將提升上海城市生活幸福指數,還將成為國際餐飲在中國餐飲業首發的風向標。下午茶,魔都最優雅的消遣張愛玲曾說「一天不吃下午茶,渾身都難受。」上海人的下午茶情懷,可略見一斑。
  • 新加坡著名餐飲珍寶海鮮中國首家高端商務餐廳上海IFC開幕
    日前,新加坡著名餐飲集團珍寶海鮮在中國開設的首家高端商務餐廳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開幕。作為地道新加坡式海鮮的傳播者,珍寶海鮮的這一舉措,為上海帶來了一個品蟹新地標。
  • 剛落地湖南首家本土航空,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今在滬籤約項目116億元
    「不臨海,不沿邊,走向世界靠藍天」。在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核心區的長沙黃花綜合保稅區的大門口,這段標語格外醒目,這句話也是湖南省主要領導對於湖南的新要求。7月16日,長沙臨空國際貿易合作推介會在滬舉行。2017年5月獲批設立的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是全國第七個、中部第一個「國字號」臨空經濟發展平臺,周邊擁有8個千億產業集群、20公裡範圍內囊括了5大國家級園區和9大省級園區,集中了湖南最優質的航空物流、航空服務、通用航空、臨空高新技術等臨空產業。
  • 蒼山生南韻,滬上聽佳音,非遺文化進社區真精彩!
    蒼山生南韻,滬上聽佳音,非遺文化進社區真精彩!日前,「蒼山南韻·滬上聽音」國樂雅韻第60期如約而至,梅隴文化館裡浙江蒼南與上海徐匯展開了一場「文化走親」。
  • 「寶山非遺雲旅遊」自駕線路發布!逛吃逛吃滬太路 寶山「有寶」玩...
    市民遊客可以通過自駕的方式足不出「滬」來體驗一場涵蓋「吃、行、遊、購、娛」的品質生活非遺盛宴讓非遺生活化,生活藝術化寶山區位於上海北部江水之環抱,物產豐富芳草鮮美,底蘊深厚既有城市建設的現代縮影也有鄉村古鎮的風土人情此次寶山非遺雲旅遊以滬太路為主線文旅結合
  • 如何避免火燒功德林?
    的確,要是沒有智慧,瞋心一起,往往會讓我們喪失理智,做出令自己後悔莫及的事。因此這首「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後三步想一想,瞋心起時要思量,熄下怒火最吉祥。」還真的是妙用無窮呢!為了幫助大家了解:為何人們會起瞋心?瞋心的本質是什麼?瞋心對修道會產生哪些影響?我們又應該如何來避免火燒功德林呢?
  • 向心向新 蘇滬世茂2020穩中進階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保就業、保企業的形勢基礎上,蘇滬世茂通過總結成功經驗,汲取前行力量,適時提出「2020向心向新」的煥新主張,看似宣言口號的背後,實則蘊含了蘇滬世茂質樸的心願和激昂的鬥志,回首望,不驕不躁,不矜不伐;瞰未來,勇於革新,不斷精進。
  • 中國白酒的美學 東北非遺名酒傲百年酒體晶亮圓潤清亮
    "好酒一定是純糧釀造的"這是被業界公認的常識,傲百年傳承東北非遺名酒——大泉源,以大泉源酒的全套釀造技法,以單一東北紅皮高粱為原材,加以古井深層水,遵循非遺古法釀製而成。傳統固體發酵工藝,經過歲月曆練,也正是歷經檢驗,造就了傲百年高粱酒酒體晶亮圓潤清亮,入口清香回甘,回味醇厚甘甜的特點。傲百年作為國內新銳白酒品牌,產品雖然主要在線下渠道發售,不過卻以高性價比、高品質和好口感,短時間內就受到了眾多用戶的高度評價。
  • 滬上49家餐飲名店大比拼!
    在上海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的組織下,昨天滬上49家餐飲名店拿出103個品種,其中八寶飯63個、松糕27個、糖年糕13個,參與評優活動,評出一系列的金牌產品和特色產品。拿起放大鏡對著八寶飯、松糕、糖年糕一個個照過來,再捻起一小塊細細品嘗,昨天下午,三位評委坐在桌前,對百餘個品種一一品嘗,從口味、用料、外形等三個方面,進行盲選打分。
  • 餐飲X零售!疫情下東莞傳統美食實現新發展
    雞仔餅、杏仁餅、鹹甜蛋卷、陳皮酥、南棗核桃糖、花生糖、小桃酥、蘇打三寶檸檬茶……近日一場特別的東莞傳統美食品鑑會在東莞厚街鑫源·厚選首家餐飲零售旗艦店舉行品鑑活動分成了3個部分,先是品嘗全新推出的熱愛東莞系列8款嶺南名點「雞仔餅、杏仁餅、鹹甜蛋卷、陳皮酥、南棗核桃糖、花生糖、小桃酥」和獨家特製特飲「蘇打三寶檸檬茶」,隨後是「特色原粒腊味飯、非遺陳皮臘腸飯、匠心特瘦臘腸飯」三款東莞特色腊味煲仔飯和「經典三寶瘦肉湯」,最後還有隱藏菜單陳皮紅豆沙和20年陳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