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醫生天天與您說健康】
有朋友問:有糖尿病的人,餐前餐後血糖是多少就算正常?
對有糖尿病的人來說,控制好血糖是幹預治療的基本要求,由於全天血糖是在不斷變化中的,要判斷血糖控制得如何,常規檢測的方法是選擇相應的時點來測量,對照正常值標準做出評判。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血糖的控制不只看數值的高低,還要注意血糖波動是否在正常範圍內,應當綜合起來做整體評價。
先來了解一下血糖的變化規律。
血糖主要來源於日常飲食,進食後食物在胃中會被研磨並與各種消化酶混合在一起,但胃並沒有吸收功能,因此食物在胃中研磨的時間裡,大約進餐後15-20分鐘血糖不會有變化;隨後經研磨後的食物進入小腸,其中的各種營養物質被吸收,因此進餐後15-20分鐘血糖開始升高,在進餐後30-60分鐘達到高峰,隨後逐漸下降,至餐後2小時食物基本消化吸收完成,餐後3-4小時的血壓與空腹基本相同。
臨床上選擇了空腹或餐前、餐後2小時兩個時點對血糖的高低做評判,並給出了正常值標準:
空腹或餐前血糖:3.9-6.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4.4-7.8mmol/L
對於有糖尿病的人來說,能將這兩個時點的血糖控制在正常值範圍內當然是最理想的,但對於病程較長、年齡較大的老年人來說,由於自身胰島功能受損下降較為嚴重,因此常對血糖控制的要求有所降低,能達到如下標準即可:
空腹血糖小於7.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小於10.0mmol/L
除此之外,就要看空腹或餐前血糖與餐後2小時血糖的差值是多少,這個差值既可反映血糖波動的幅度,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應自身胰島功能在調節血糖方面的強弱。正常人這個差值不超過2.0mmol/L,有糖尿病的人差值可能會增大,但最多不應超過4.6mmol/L,否則表明血糖波動幅度過大,是血糖控制不佳的表現,這種情況長期存在甚至比單純的高血糖危害還要大,就需要及時查找原因採取相應的措施了。
【如果此文幫到了您,點個讚打個賞點擊關注吧,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