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肺癌早篩早診 中山一院MDT團隊獲國際大獎

2020-12-15 央廣網

圖為中山一院黨委副書記帶領團隊上臺領獎(央廣網發 中山一院供圖)

央廣網廣州12月3日消息(記者鄭澍)「隨著經濟的改善以及生活質量的提高,體檢的受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現在低劑量螺旋CT作為體檢篩查的重要檢測手段加以應用之後,肺結節的發現率也越來越高,已經到達了50%到55%。」12月2日,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周燕斌教授在中山一院告訴記者,檢測出肺結節後的定性非常重要,涉及後續治療方法以及隨診措施。

在此背景下,2019年7月,中山一院成立了由呼吸科、體檢中心、胸外科、影像科、檢驗科、腫瘤科和病理科等多學科組成的MDT團隊,打破學科間的壁壘,開展團隊合作,從體檢高危人群的早期篩查、風險評估,到呼吸科對肺結節良惡性鑑別,以及疑似病例的穿刺活檢、肺癌患者的胸外科手術或腫瘤科放化療治療幹預,進行全過程多學科的管理。

通過對篩查、風險評估、會診轉診等多個關鍵環節的梳理和優化,實現了多學科參與的全過程管理,充分體現了卓越醫療所倡導的通過團隊協作,提升病患者、支付方、醫生及醫院等多方的整體獲益,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肺結節及肺癌多學科聯合管理的模式,探索全新肺癌早篩早診路徑-LCBP肺結節風險模型,並進而有效提升醫療績效。

中山一院體檢中心主任莫穗林教授表示,對肺結節的多學科全過程的管理實踐,將對正在進行的健康管理轉型產生深遠影響。體檢發現的諸多異常,如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前列腺問題以及男性健康問題等,都將逐步進行多學科全過程的管理,實現由體檢向健康管理的轉型。

數據顯示,2019年MDT團隊成立以來,減少了27%的良性肺結節患者的有創治療,36%的惡性肺結節患者實現加速手術治療,平均就診時間周期從原來的30天縮短到12天;術前診斷的準確率提升了24.1%。憑藉著實證數據的提升,今年11月16日,在2020年度全球「UNIVANTS卓越醫療獎」評選中,該團隊獲得佳績。

作為中國第一個參與該國際獎項申請的團隊,中山一院肺結節與肺癌MDT管理團隊以「創新性地應用LCBP肺結節風險模型,優化早期肺癌診斷路徑,提高不定性肺結節患者安全性」獲得全球DISTINCTION大獎。

據悉,UNIVANTS OF HEALTHCARE EXCELLENCE是一項享有盛名的全球性獎項,由美國臨床化學協會(AACC)、歐洲健康管理協會(EHMA)、國際臨床化學和檢驗醫學聯合會(IFCC)等八家全球領先的醫療保健組織合作創建,其共同願景是鼓勵和表彰卓越醫療,表彰跨學科領域協作、改革醫療保健服務並最終改善患者健康的團隊。

相關焦點

  • 行業重磅,世和基因進軍癌症早篩!多組學液體活檢早篩技術—MERCURY...
    2020年9月21-23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南京國際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創新投資峰會」在南京金陵飯店隆重召開。世和基因獲評「2019年最具投資價值新銳企業」。南京市市委書記張敬華致開幕辭南京市市長韓立明主持會議在本次峰會上,世和基因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邵陽博士重磅發布「大型腫瘤早篩公益項目暨世和基因●金陵隊列研究專項」。
  • 早篩早診早治!這家醫院乳腺中心的原位癌早篩率達20%
    乳腺中心聯合體檢中心,早篩原位癌檢出率達到20%據記者了解,全球頂尖的乳腺中心對乳腺原位癌檢出率有客觀評價指標,即原位癌在所有乳腺癌類型中約佔20%-25%。從2016年至今,省醫乳腺二科每年數據都在20%,原位癌檢出率與歐美國家基本持平。
  • 和瑞基因公布多瘤種早篩早診路線圖:將交付5種到8種高危高發腫瘤...
    「五」,交付5到8種中國高危高發腫瘤早篩早診的研究成果,並進行產業化落地。據了解,這是和瑞基因「一個核心,雙向延伸」戰略中「早篩早診」延伸的規劃藍圖,自2017年成立以來,和瑞基因在腫瘤中晚期基因檢測和腫瘤早期篩查兩個「延伸方向」齊頭並進、迅猛發展。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成立III期肺癌多學科聯合規範化診療中心
    8月6日下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簡稱「中山一院」)召開「III期肺癌多學科聯合規範化診療中心」啟動會,這是華南地區首家以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PCCM)為核心牽頭成立的III期肺癌多學科聯合規範化診療中心。
  • 聚焦國民健康,DNA甲基化檢測助力中國消化道腫瘤早診早治
    (原標題:聚焦國民健康,DNA甲基化檢測助力中國消化道腫瘤早診早治)
  • 癌症早篩時代到來,肝癌早篩產品「萊思寧」上市
    現階段,肝癌早篩早診主要採用血清標誌物和影像學檢測的方法。單一的檢測方法,對於早期肝癌的檢出率僅為47%。 據介紹,除了輔助肝癌早篩早診,「萊思寧」產品還可用於監控肝癌復發,為患者提供術後動態監測,實現基因檢測技術在腫瘤早篩早診與腫瘤全病程精準診療的雙向延伸。
  • 基因檢測之癌症早篩行業深度報告:藍海市場,新興賽道
    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 我國對腫瘤的早診早治認知不足,缺乏有效的篩查手段,患者就診時大多數為中 晚期,治療預後差,導致我國腫瘤治療效果遠不如西方國家。在充分有效且副作 用低的癌症治療技術被被開發出來之前,癌症的早期篩查和早診早治是提高癌症 治療效果的關鍵。
  • 諾輝健康聯合愛康集團建立癌症早篩模式
    中華預防醫學會腫瘤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趙平表示,在所有惡性腫瘤的早診早治項目中,結直腸癌的早診率最高,達到90%以上,國家和政府正在積極推進癌症早診早治工作。隨著癌症防治方法策略的進步,創新技術發展,能夠加速助力我國癌症預防水平的提升。小處看能夠節約個人及家庭的健康醫療花費,大處看可減輕國家衛生經濟支出負擔,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 喜獲國內「癌症早篩第一證」的背後 諾輝健康直擊結直腸癌早篩痛點...
    癌症早篩領域最近火爆全球。近段時間,前有癌症早篩獨角獸GRAIL被Illumina以80億美元收購,後有癌症篩查公司Thrive被腸癌早篩龍頭Exact Sciences以22億美元收購。這兩大合計近百億美元的收購案「引爆」了全球癌症早篩市場,也引發了全球業內和資本市場對於癌症早篩概念的熱切關注。
  • 早篩技術被評為2020年令人矚目的10項醫學進步之一
    近日,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醫學》發表系列文章,回顧了2020年裡令人矚目的10項醫學領域的進步,其中之一就是癌症早篩技術。「早期篩查可以有效降低結直腸癌的疾病負擔,並降低死亡率。其中,高危人群每10年一次結腸鏡檢查和每年一次糞便潛血試驗(FIT)檢查是國際一級推薦篩查技術。科學研究表明:定期的腸鏡檢查能夠降低40%—60%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
  • 「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頒發:腸癌或可治癒,百億早篩市場步入...
    來源:藍鯨財經11月25日,諾輝健康宣布:國家藥品監督局頒發「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批准杭州諾輝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諾輝健康」)旗下癌症早篩檢測產品「常衛清」(國械注準20203400845)的三類醫療器械註冊申請,並在預期用途中明確常衛清適用於40-74歲結直腸癌高風險人群的篩查。
  • 結直腸癌早診早治並不可怕,腸鏡檢查了解一下
    早篩查,早發現,結腸癌不可怕近10年來,發病率逐年攀升,每年新發約40萬人,死亡約194萬人,每年增速約為4.2%,遠超2%的國際平均水平。據北京醫師協會消化醫師分會副會長、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王化虹教授介紹:「結直腸癌是可以通過篩查預防的腫瘤,早期診斷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結直腸癌早期篩查可節約大量醫療費用。」
  • 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獲批意味著什麼?
    昨日下午,癌症早期診斷公司諾輝健康在杭州舉辦了 「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 新聞發布會,其 「居家無創結直腸癌早篩」 產品 「常衛清」 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成為自 2018 年國家衛健委發布《18 種癌症診療規範》之後,國內首個獲得 NMPA 批准的結直腸癌早篩產品創新第三類醫療器械註冊申請,也是繼美國公司 Exact Sciences 的 「
  • 美年大健康布局AI助力早篩,築牢醫質壁壘
    美年大健康成立十年,上市五年,以「守護每個中國人的生命質量」為企業使命,積極響應國家政策,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助力大健康產業蓬勃發展。美年大健康也一直在發展科技力量,近幾年加大科技投入,布局AI發展癌症早篩,用科技創新為大眾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服務。日前,美年健康(002044.SZ)披露了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報告。
  • 和瑞基因王會雙:肝癌早篩助力「健康中國」,在深度、精度、廣度上...
    和瑞基因總裁助理王會雙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崔笑天 北京報導「我們一是需要提高早篩的知曉率,二是要落實到行動上,推動早篩這件事情。」這讓肝癌的早診早治十分必要。不過,一直以來,肝癌篩查手段單一,近十年來沒有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技術革新,比如影像學主要是超聲診斷,血清學主要是檢測甲胎蛋白,還有分子標誌物檢測,以及增加CT和核磁共振篩查。這些手段檢測早期和極早期肝癌都存在一些局限。而形成對比的是,運用基因檢測技術進行肝癌的早期篩查優勢較為明顯。
  • 一次就診多學科轉診 昆醫大附一院脂肪肝MDT正式啟動
    11月18日,由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昆醫大附一院」)老年消化科牽頭,影像科、內分泌科、病理科、營養科、核醫學科等相關科室共同參與的脂肪肝MDT(意為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即由多學科專家圍繞某一病例進行討論,在綜合各學科意見的基礎上為病人制定出最優化、最合理的治療方案)啟動儀式舉辦。今後,患有脂肪肝的患者可在昆醫大附一院享有「一次就診多學科轉診」的就醫便利。
  • 「鼓5人生」公益項目為成功幫助肺癌患者實現「5年長生存」
    11月17日第20個「國際肺癌日」的當天,金氏世界紀錄在上海宣布這一專屬於肺癌患者群體的世界紀錄稱號創造成功,並錄入《金氏世界紀錄大全》。今年的「鼓5人生」肺癌患者關愛活動由上海市癌症康復俱樂部協辦,並得到了阿斯利康中國、覓健以及公益媒體合作夥伴新浪公益的支持。
  • 中山一院改善醫療服務優質護理案例獲第六季全國醫院擂臺賽總決賽...
    此次擂臺賽歷經五個月餘,共徵集1193個案例,248家醫院參與,36場線上比賽,10場總決賽,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賀勝、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等領導出席武漢全國總決賽頒獎典禮,中山一院院長助理陳虹擔任總決賽評委。
  • 哈醫大四院肺結節多學科診療(MDT)中心精準篩查 將肺癌扼殺在病變...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宋薇)近日,哈醫大四院肺結節MDT團隊通過發揮MDT門診優勢,為患者排除0.5cm肺結節隱患,通過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精準切除肺結節,成功將肺癌扼殺在病變早期。劉阿姨在體檢時發現左肺上長了一個0.5cm的結節,十分焦慮,諮詢了多位醫生,都建議她隨診觀察。求醫心切的劉阿姨找到了哈醫大四院具有多年肺結節診斷經驗的呼吸內科一病區車春莉主任,車主任通過結合團隊創建的肺部結節首診表對比研判,加之多年從醫經驗,高度懷疑16排CT平掃報告的結節是惡性結節,建議患者做進一步影像學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