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樂峰:淺談《金瓶梅》中的茶

2020-12-21 金學界

《金瓶梅》的作者是誰?

自成書四百多年來一直困擾著讀者,如今已經成為金學界和中國文學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當前有各種猜測各種論證,這個謎團是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在沒有鐵證時,只能是千古之謎。

《金瓶梅》作為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文化載體,作者是誰,是哪裡人,已不是重要的,應該重視的是這部書裡面折射出的文化特點及文化淵源。

從全書來看《金瓶梅》記錄了明代中後期的世俗生活場景與官場百態的一個斷面。

奉 茶

從茶坊、酒肆、叫賣、吆喝等生活過程,再現了當時的民俗民風,這裡面的場景起居,生活習俗,特別耐人尋味,較為矚目的應是茶文化,這應該是這部書裡諸多文化中的一個亮點。

在全書裡面出現了二百多個飲茶的場面,從單人飲茶,多人飲茶,到聚會飲茶,家庭茶宴茶會。

無論什麼地方,客來必敬茶,這說明飲茶已成為當時的一種時尚,飲茶習俗已滲入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正是「風流茶說和,酒是色媒人」,諸多故事都是圍繞著酒和茶展開的。那麼《金瓶梅》中的飲茶有哪些不同特點呢?

一、飲茶的類型不同

《金瓶梅》裡面的飲茶以泡茶為主,很少看到喝清茶,用茶以果類泡茶較多,更多的是用筍、豆、花、果之類作為配料泡茶,喝茶的時候將這些配料也要吃掉,這與現在的飲茶是不同的。

這種泡茶習俗,在當時的官場新貴,市井商人中流行較廣,正如王婆稱:「那一日賣了個不泡茶,直到如今不發市」。

泡茶就是用開水浸泡茶或煎煮並加一些配料,在第2回裡王婆對西門慶說:「大官人吃個梅湯」,梅湯就是鮮梅或乾梅製成的湯汁,應該是需要煮泡的。

泡 茶

這開篇就是一道果泡茶,用果類泡製飲料古來有之,例如這梅湯就是我國傳統的夏令飲料,有很長的歷史,《三國演義》裡面的「煮酒論英雄」一節當中就煮的是梅湯。

上溯商周時,我們的祖先就知道用梅子提取酸味作為飲料。

《禮記·內則》:「黍酏漿水醷濫。」

鄭玄註:「醷」是一種梅漿。這也許是梅作飲料的最早記載。

元代《武林舊事》述及南宋杭州的「諸市」中有賣「滷梅水」者。元代忽思慧《飲膳正要》有「白梅湯」。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有「熟梅湯」。

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有「青脆梅湯」、「黃梅湯」、「醍醐湯」和「梅蘇湯」。

在第3回裡王婆「濃濃點一盞胡桃松子泡茶與夫人吃」。這又是一道果泡茶。

在後面十幾個章回裡像福仁泡茶,榛松泡茶,果仁泡茶等接近二十個不同泡茶的品種。

從這一點足可以看出《金瓶梅》中茶的品種類型之多。

配 茶

二、飲茶的方式不同

《金瓶梅》裡的喝茶特點是衝泡為主,但有時也需要熬、蒸、烹、煮。

據清代劉獻廷《廣陽雜記》中說:「古時之茶,曰煮、曰烹、曰煎,需湯如蟹眼,茶味方中」。

有些茶類往往不能單靠衝泡就能完成,還需要用鍋和壺來熬製,如鮮梅、乾鮮果、筍片、薑片等,就需要煎煮才能入湯入味。

在蘭陵及其他一些地區春節這一天早上,多年來的傳統是,在家中往往把大棗燒烤或炒制一下,放在壺中熬製,

寓意著早春來到,吐出的棗仁寓意「吐銀」,這叫喝「棗茶」,這一點有似於《金瓶梅》裡的煮茶方法。

烹茶器具在23回提到「銚子」,這種器具是一種帶把的體高、口闊、帶蓋和有流嘴的煮茶器具,有鐵製或陶製的。

現在市面上已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真實名字,常把它叫做砂鍋、砂壺。多用它來煎制中藥,也叫它「藥壺」。

《廣陽雜記》(清) 劉獻廷 著

過去在蘭陵交通要道路口,過往行人客商很多,常設有賣茶的「茶鋪」或「茶棚」,類似於《金瓶梅》裡王婆的茶鋪,

茶鋪一般是搭一個棚子,或者蓋一、兩間小房子,擺上幾張桌凳,在棚內壘制一個長長的燒水的窄灶,灶上一排放幾把銅製或鐵製的長嘴長把水壺,灶邊放一個大水缸,

主人手拉風箱燒火,因為一排水壺放的時間順序不一樣,每壺水開的時間也不一樣。

所以當地有一說法叫「哪壺不開提哪壺」,寓意是人家最不願讓人提起的隱晦事情你偏要提起,典故就起源於茶鋪。

行人歇腳有自帶的煎餅、大餅、雞蛋、鹹菜、蔥蒜之類,可以買一壺開水衝泡稍幹一點的煎餅,吃「爛煎餅」喝水就餐。

每個茶桌上有一個泥陶茶罐,有衝泡的桑葉或粗茶,當然喝茶葉水是另外要加錢的,這就是常說的「粗茶淡飯」。

如今在冬季縣城街道上我們也有時偶爾會見到用尖細長嘴大銅壺衝泡「八寶茶」的,這也許是沿襲了古代泡茶的泡製方式。

再看飲茶用具也有講究,《金瓶梅》裡的喝茶不是現在喝「功夫茶」,慢慢品味,喝茶是用大碗喝茶,像書中提到西門慶的茶具有「金杏葉茶匙」、「銀杏葉茶匙」,

也就是說吃茶時多數情況,應是一手端著茶盞,另一手拿著茶匙,撩撥漂浮在茶上的浮物,撈取茶水中的果仁、筍、豆類一起吃下,這才是所謂真正意義上的「吃茶」,這也是當時的飲茶方式與今天的不同吧。

但也不能一概而全,在21回也提到清茶、雀舌芽茶,23回還提到六安茶等。

木刻版·古代茶鋪

三、蔬菜類作為茶的應用

我國是世界上種植茶最早的國家,從神農氏遍嘗百草發現茶葉以來,歷史淵源在世界上無與倫比,隨著中藥學的產生,許多植物的根、莖、葉、花果等均可以熬湯當作茶飲。

所以對飲茶這一概念,北方一些地區理解上比較模糊,不單單指喝茶葉水叫喝茶,普通的銀杏葉、竹葉、桑葉煎熬後稱作茶。

田間中的野菜,如蒲公英、槐花、茅草根等類熬湯後也稱茶。

蘭陵在過去老百姓家中,把小麥、高粱、穀類炒糊後煎泡飲用,據說有助消化的作用,又叫它「糊糧茶」。

家中生兒育女,親朋上門祝賀,主人用紅糖水招待,叫「喜慶茶」。

像蘭陵還有一些地區把喝白開水也叫做「喝茶」,這說明實質性飲茶意義的理解範圍比較廣泛。

蘭陵古鎮王姓是望族大戶,知名大家王思玷、王鼎鈞就屬於蘭陵王姓,清末民初,在蘭陵向西有去嶧城的岔道口村有一個教書的王先生,喝茶非常講究,就是一位品「茶」的高手。

王先生屢試不第,也算是當地的「名士」。

村莊附近有一條陶溝河,他喝水時要取陶溝河橋上遊一段的河水,燒水要用芝麻秸,豆秸、或高粱秸燒水,

其它的柴草燒水是不用的,芝麻秸燒出的水是上品,竹片、高粱秸次之,再次是豆秸,穀草及其它柴草燒水味道不美不能飲用。

繪畫·以茶會友

據說衝茶必須要用芝麻秸燒出的水才有特殊的香味,用什麼柴草燒的水他一口就能嘗出來,他就把開水叫做「茶」。

《金瓶梅》中出現了一些蔬菜類的茶,如書中71回提到薑茶,其製作過程是將薑片或將姜搗碎煎熬後放入紅糖,另用是把薑片和茶葉一起煎煮。

姜水有溫中散寒、發汗解表、溫肺化飲之效,至今在蘭陵仍是普通百姓家中常用的一味良藥,是冬夏季節比較經濟實用的好湯劑,常用來治療感冒。

也有用大蔥帶須與姜和紅糖一起煎煮,治療感冒效果非常顯著。73回提到土豆茶,土豆泡茶未見前人著錄。

據徐光啟〔1562—1633〕《農政全書》卷28言:「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這是我國最早關於土豆的記錄。

推斷一:土豆原產於美洲,從明代引進到中國,《農政全書》於1628年前後出版,這說明在這期間土豆已引入了中國。

《金瓶梅》成書於1618年前後的隆慶至萬曆年間,這裡以土豆泡茶,大概是因為土豆引入國內的時間不長,廣泛栽培種植的面積較小,用此來泡茶,物以稀為貴。

推斷二:土豆茶也許是當地老百姓製作的豆類土茶。

北方常把紅豆、綠豆熬煮後當作茶飲,在蘭陵和其他一些地區還有用白槐豆炒製成的「槐豆茶」,槐豆能清熱、涼血、止血,是夏季排毒祛火的好湯劑。

除此之外書中還提到芫荽芝麻茶、竹筍之類的泡茶,菜類泡茶是書中飲茶的一個新特點,從這些可以看出了《金瓶梅》裡用茶的範圍之廣。

《農政全書》 (明) 徐光啟 著

四、《金瓶梅》中

茶的藥用與保健

從醫學角度看《金瓶梅》中出現的各類飲茶,它們都有著營養、保健、強身健體的作用,每一種茶類其本身就是一味良藥,與今天單純的飲用清茶作用大不相同。

(1)梅湯(第2回)

烏梅補肝腎,富含鉀等多種礦物質和梅酸,能生津止渴、開胃澀腸,消炎止痢之功效。

梅子味酸,三國時曹操曾有「望梅止渴」的典故。

清·《隨息居飲食譜》:「梅,酸溫,溫膽生津,孕婦多嗜之。」

另據清·《本草新編》:「烏梅止痢斷瘧,每有速效。」

夏季與砂糖煎水做成酸梅湯飲料,能清涼解暑,是我國傳統的夏令飲料和解渴妙品。

(2)胡桃松子泡茶(第3回)

胡桃是較小的山核桃,具有潤肌膚、烏鬚髮,並有潤肺強腎、降低血脂、強健筋骨之功效。

松子通常被視為「長壽果」,富含蛋白質、脂肪、不飽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等,有強陽補骨、和血美膚、潤肺止咳、滑腸通便、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延緩衰老之功效。

明·《本草經疏》:「松子味甘補血,血氣充足,則五臟自潤,發黑不飢,故能延年,輕身不老。」

把胡桃肉、松子和茶放在一起衝泡,能滋補肺腎、養顏美容、四季可用。

(3)福仁泡茶(第7回)

福仁,指福建的經過加工的橄欖,俗稱福果。

橄欖有「天堂之果」的美譽,肉營養豐富,含鈣較多。

清·《本草求真》:「橄欖,肺胃家果也,性能生津止渴,酒後嚼之最宜。人服河豚魚肝及子,迷悶至死,取此煮汁飲即解。」

明·《本草綱目》:「今人煮河豚團魚,皆用橄欖,乃知橄欖能治一切魚鱉之毒也。」

福果仁能夠泡茶,具有清熱解毒、化瘀、消積、滋養潤肺之效。

(4)蜜餞金橙泡茶(第7回)

金橙子,又稱「廣柑」、「廣橘」,或者說是金柑,呈球狀,色黃皮厚,味甜酸,富含維生素、胡蘿蔔素,還含有鋅、鈣、鎂、磷、鉀等礦物質,以及纖維與果膠。

具有化痰、健脾、溫胃、助消化、增食慾,降低血脂的功效,對高血壓患者有補益作用。

常吃橙子有助於維持大腦活力、提高敏銳度、集中注意力、緩解視力疲勞。

清·《玉楸藥解》:「橙子,寬胸利氣解酒。」

蜜漬橙丁摻入茶中,具有理氣寬中、健脾化痰、解宿酒速醒作用。

果茶配料

(5)鹽筍芝麻木樨泡茶(第12回)

主要是鹽漬、筍乾與芝麻、木樨(桂花)點泡。

竹筍原產中國,盛產於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分布廣,類型多。食用部分是竹的嫩芽。

竹筍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脂肪、,還含有大量胡蘿蔔素、多種維生素、胺基酸糖類。

能清熱解毒、清潔腸道、化痰益氣、利尿消食。

清·《本草求原》:「竹筍,甘而微寒,清熱除痰,同肉多煮,益陰血。」

芝麻,別名胡麻,性平、味甘,具有潤腸、補肝、益腎、養發、抗衰老等功效。

晉·《抱樸子》:「芝麻,耐風溼,補衰老。」桂花性溫味辛,能健胃、化痰、平肝的作用。

鹽補肝腎,花香開竅,這道茶具有醒脾健胃提神作用。

(6)果仁泡茶(第13回)

指杏仁、瓜仁、橄欖仁或核桃、榛子、慄子、雞頭、銀杏之類。

果仁營養豐富,自人類從原始狩獵和採集為生開始,就一直半隨著人們,是人們飲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果仁融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於一體,含有多種營養成分。

常食果仁,能均衡營養,降低膽固醇和患冠心病、心肌梗塞的機率。

並具有宣肺止咳、潤腸通便、健脾止瀉、澀精、養顏美容等作用。

(7)梅桂、潑滷瓜仁泡茶(第15回)

主要指梅花、桂花、玫瑰入茶,明代顧元慶《茶譜》載:「木樨、茉莉、玫瑰、薔薇、蘭蕙、橘花、梔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

如玫瑰花與白梅花一起衝泡,可以利肺脾、益肝膽、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

久服能美容、清除自由基,消除色素沉著。

「梅桂潑滷」疑指玫瑰花之類混合物的玫瑰製品與瓜子仁泡茶。主要功能還是起活血化瘀、養顏美容之效。

(清) 趙其光 編 《本草求原》書影

(8)蜜煎梅湯(第29回)

一般指把烏梅用蜜煎煮,加以冰塊或著冰盤內湃著,製成冰鎮梅湯,是消暑解渴的絕妙飲料。

蜜煎梅湯與前面章回中的梅湯的功效一樣,只是在製作過程中一是用糖煎煮,另一是用蜜煎煮。

(9)榛松泡茶(第31回)

即榛子與松子泡茶、榛子又名山板慄,形似慄子,外殼堅硬,果仁肥白而圓,有香氣,性平,味甘,富含油脂。

宋·《開寶本草》載:「主益氣力;寬腸胃,令人不飢,鍵行。行軍食之當糧。」

松榛都富含蛋白質、脂肪、不飽和脂肪酸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具有強陽補腎、和血美膚、潤肺止咳、補脾益氣、明目,並有延緩衰老之效。

(10)木樨芝麻燻筍泡茶(第34回)

主要指桂花、芝麻、燻筍乾泡茶,有同於前面的鹽筍芝麻木樨泡茶,功效亦是相同。

桂花、竹筍前面已有介紹,芝麻,別名胡麻,據我國現存最早的中醫學專著《神農本草經》載:「傷中虛贏,補五臟,益力氣,長肌肉,填髓腦。」

晉代葛洪說,芝麻「能使身面光澤,白髮還黑。」

所以這味茶醒脾潤肺、補腎作用明顯。

(11)木樨青豆茶(第35回)

青豆是煮熟,曬乾的毛豆或蠶豆,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B族維生素、纖維、多糖類、銅、鋅、鉀、鎂等。

能補肝養胃、滋補強壯、有助於長筋骨、悅顏面、烏髮明目、延年益壽等。鹹味。

青入肝,鹹補腎,具有主補肝腎的作用。

(12)胡桃加鹽筍泡茶(第37回)

這也是雷同於上面出現的茶類。鹽筍是鹽漬的竹筍,竹筍能清熱解毒,清潔腸道,化痰益氣,利尿消食。

胡桃又有著潤膚、烏髮、潤肺強腎的作用。

《神農本草經》

(13)鹹櫻桃泡茶(第54回)

主要鹽漬的櫻桃,其味鹹酸。

櫻桃有「百果第一枝」之稱,色澤紅豔光潔,味道甘甜而微酸,富含糖分、蛋白質、鈣、鐵、胡蘿蔔素、維生素C,含鐵量居水果之首,性熱、味甘。

明·《滇南本草》:「治一切虛症,能大補元氣,滋潤皮膚。」

它具有益氣、健脾、和胃、祛風溼之功效,並有健腦益智、養顏駐容作用。

(14)瓜仁、慄絲、鹽筍、芝麻、玫瑰泡茶(第68回)

慄絲是慄子切成絲。

慄子是中國的特產,有「乾果之王」的美稱,被譽為「人參果」。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多種維生素等。

唐·《千金·食治》:「生食之,甚治腰腳不遂。」

宋·《本草圖經》:「果中慄最有益,治腰腳宜生食之。」

「慄能治腎虛,腰腳無力,能通腎益氣,厚腸胃。」

它與這幾種原料混合,有非常好的保健效果,慄子養胃健脾、補腎強腰、潤肺養顏、美容。玫瑰疏肝利膽、理氣解鬱、柔肝醒脾、活血化瘀。

(15)薑茶(第71回)

姜原產於中國,是一種極為重要的調味品,還是一味重要的中藥材,薑片或把姜搗碎熬煎後放入紅糖,或用薑片和茶葉一起熬煎。

姜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檸檬醛、芳香油等。

還有姜辣素、維生素、姜油酚、纖維和少量的礦物質。性溫、味辣,具有發表散寒、溫肺止咳、溫胃止嘔、解毒止瀉等功效。

《名醫別錄》載:「除風邪寒熱,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祛痰下氣。」

清·《本草從新》:「行陽分而祛寒發表,宣肺氣而解鬱調中,暢胃口而開痰下氣。」

姜能增強血液循環,有刺激胃液分泌,興奮腸管、促進消化、增進食慾的作用。

可用於風寒感冒、嘔吐洩瀉、痰飲喘咳等症,還有助於預防暈船和暈車。

(16)芝麻、鹽筍、慄絲、瓜仁、核桃仁、春不老、海清(青橄欖)、拿天鵝(白果)、木樨玫瑰潑滷、六安雀舌芽茶(第72回)

這道茶前所未聞,這十多味原料,味道也難以想像,但可以把它看做是一道中藥方劑,從醫學上講這些原料,具有健脾補腎、滋肝養顏、調和五臟的作用。

《本草從新》 (清) 吳儀洛 編 著

(17)土豆茶(第73回)

土豆又名洋芋、山藥蛋,是重要的糧食、蔬菜兼用作物,營養豐富,有「地下蘋果」之稱。

土豆泡茶,前人未有記錄,是《金瓶梅》裡特有的茶,土豆的主要成分為糖類,特別是澱粉質含量高,還有蛋白質、脂肪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並含有豐富的鉀鹽,屬於鹼性食品。

具有補氣、健脾功效,能防止高血壓和保持心肌的健康,其中鉀和鈣的平衡對於心肌收縮有顯著作用。

(18)芫荽、芝麻茶(第75回)

芫荽,俗稱香菜,原產地中海沿岸,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入中國。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

《本草綱目》載:「胡荽,辛溫香竄,內通心脾,外達四肢,能闢一切不正之氣,故痘瘡出不爽快者,能發之。」

芫荽入茶,未見前人記載,但它具有性溫、味辛。

辛香升散,能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開胃醒脾,調和中焦。所以它具有發散解表、消食下氣、醒脾和中的作用。

儘管《金瓶梅》中的茶現已少用,但從中的各類茶可以了解我國飲茶歷史演變至今的一些不同特點,對了解我國古代北方人的生活習俗提供必要的參考。

(明) 蘭陵笑笑生 著

文章作者單位:蘭陵文化研究中心

本文選自《2014(蘭陵)國際<金瓶梅>研討會論文集》,轉發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金瓶梅》裡的保健茶——蜜餞金橙子茶能健脾醒酒
    《金瓶梅》對茶有著極為突出的描述,書中談到茶者多達629處,比我們上一期說到的《紅樓夢》寫茶270多處,要多出兩倍多,它展現的是一幅充滿市井野趣的明代飲茶風俗圖
  • 揚之水:認出《金瓶梅》中那些器物 | 學者
    她積累了一本厚厚的《金瓶梅》名物研究長編,《金瓶梅詞話》中提及的不少物事,她此前在《奢華之色》第二卷《明代金銀首飾研究》以及《中國古代金銀首飾》中都曾辨析研究過,手上的材料完全可以出一本圖文並茂的詞話名物詞典。但她向來不喜歡做別人做過的東西,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多年前出過一本《金瓶梅鑑賞辭典》,其中已單列了《陳設器用》,「我可以做得更細更全,再加些圖,只是這樣也沒什麼意思。」
  • 《金瓶梅》的世界裡滿是飲食男女,人間煙火中有世人看不見的慈悲
    中國的傳統文學中,最容易令人誤讀的書,大概就是《金瓶梅》。若說《金瓶梅》是一本「淫書」,估計很多文學大家、社會名流都要跳出來,怒斥「爾等何敢」、「豎子不學無術何至於此」……就連我們印象中,最是嫉惡如仇的魯迅先生,也是《金瓶梅》的忠實擁躉,說其「無以至上」。
  • 王婆:《金瓶梅》中第一虔婆
    王婆在《金瓶梅》第八十七回被武松一刀殺死。此前,她在西門慶和潘金蓮的豔事中做了比《水滸傳》更充分的表演,先給兩人牽線,後為潘金蓮奔走,西門慶死了,她又借賣潘金蓮發財,「如鬼如喊,利害怕人」(張竹坡語)。王婆社會經驗豐富、處世老辣、工於心計、能把死人說活,是典型的教唆犯。神話傳說中最貞節本分者,她能教唆成淫婦蕩子:「玉皇殿上侍香金童,把臂拖來;王母宮中傳言玉女,攔腰抱住。
  • 《金瓶梅》中的清明節:死與生的交織
    《金瓶梅》是中國古典名著之一,書中提到了很多中國傳統節日,如中秋節、端午節、元宵節、中元節、重陽節等。其中,對於元宵節和清明節的描寫尤多。田曉菲在《秋水堂評金瓶梅》中曾提到:「《金瓶梅》之前,大概還沒有哪部小說如此恣肆地暢寫清明節」,可見清明節在《金瓶梅》中的重要地位。
  • 《金瓶梅》中的奴婢也是有所求的,這是人性的根本
    具體來說,奴婢的人性慾求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鮮衣美食的求索在《金瓶梅》的藝術世界中,西門府的生活是十分豪奢的。小說中不厭其煩地書寫各色人等對華服美食的貪求。特權階級競相攀比炫耀,對服飾的重視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早在先秦時代的文學作品中既有對人物穿著方面的精彩描寫。
  • 劉心武的《金瓶梅》美食飲茶筆記
    茶19種,茶字出現734個,飲茶場面234次。酒24種,酒字出現2025個,大小飲酒場面247次。與《紅樓夢》大觀園裡的奢華佳餚不同,《金瓶梅》中出現頻率最高的美食就是熟鵝、燒鴨、蹄膀、排骨、鮮魚這幾樣,寫的都是市井的吃、世俗的吃。▼以下,是劉心武從《金瓶梅》中整理的,有關燒鵝、酒水、飲茶、點心、小吃、煲湯的「饞嘴」筆記。
  • 李錦霞:《金瓶梅》在俄羅斯傳播中的價值取向問題
    另一類如西門慶、李瓶兒、吳月娘等文學中的新人物則有所創新。馬努辛在對小說中的西門慶、潘金蓮、吳月娘等幾個人物的語言進行分析後得出結論「《金瓶梅》中第一次出現了個性化的語言,作者將豐富的民間語言不加修飾的移入到小說中,使得每個人物都具有獨特的話語特徵……通過語言來表現人物性格特徵成為《金瓶梅》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這種創新使《金瓶梅》超越了中國俗文學已有的成就。」
  • 劉相雨:論《金瓶梅》中的喪葬活動及其文學功能
    《金瓶梅》不但寫了人物的出生,也寫到了人物的死亡。目前,學術界大多注意到了《金瓶梅》中喪葬活動的民俗價值和意義[①]。但是,對於《金瓶梅》中喪葬活動的文學功能及其價值,則研究較少[②]。本文擬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並就教於諸位方家。
  • 《金瓶梅》中的歇後語,通過喜劇性道出了人生的真理
    對於讀者而言,抽象的閱讀往往不如具體的觀察更易獲得感性體驗,況且通俗小說的最初讀者大多來自文化水準相對較低的市井俗地;然而這一問題在《金瓶梅》中卻似乎並不存在,其原因就在於其富有情趣能夠使讀者產生共鳴的敘述語言。張竹坡認為《金瓶梅》本身就是一篇市井文字:小說的語言源自大眾,容易為讀者所接納認可。
  • 鑑賞|從《金瓶梅詞話》看明代酒事中的世相百態
    《金瓶梅詞話》不是「酒話」,而是中國明代長篇白話世情小說。不過關於《金瓶梅詞話》中的酒事,此前沒有任何一部書有如此入微傳神的細節刻畫。在男主人公西門慶在世的七十九回裡就有七十七回不曾離了酒。而為作者所驅遣的諸般酒事每每一石三鳥藏了布算,或草蛇灰線埋下線索,種種物理人情正可見明代酒事中的世相百態。
  • 楊林夕:女性·符號·情慾——論《金瓶梅》中的女性形象
    如果說其他三部小說中的女性是道德或政治的符號、成大事業的困難的象徵, 那麼 《金瓶梅》中的女性形象就是欲望的符號。《金瓶梅》的這些慾海沉浮的淫娃蕩婦有幾十個, 她們都貪戀財色而有所側重, 本文根據對情慾的不同追求, 將她們分為「慾海沉淪者」和慾海超脫者 」兩類。
  • 杜明德:略論《金瓶梅》中的飲食禮儀及上元夜的習俗
    第七十五回中的黃炒銀魚、銀苗豆芽菜、春不老冬筍、黃芽韭炒海蜇、燒髒肉釀腸兒等。水晶膀蹄糕點類的約31種,分別為糕、酥、餅、卷之類的甜食,如餡餅、玫瑰餅、果餡椒鹽金餅、丁皮餅、糖薄脆、白糖萬壽餅、果餡壽字餅、雪花糕、玫瑰元宵糕、香茶桂花餅、玫瑰八仙糕、玫瑰果餡金餅等。
  • 《新金瓶梅》•【龔玥菲】
    ---      2012年,龔玥菲出演了大型古裝靜態電影《新金瓶梅2013年伊始,龔玥菲在大型靜態電影《新金瓶梅》中飾演史上最美潘金蓮,成功的將潘金蓮嫵媚妖嬈、楚楚可憐又毒蠍心腸的多面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龔玥菲大尺度上陣,爆巨乳秀美腿,露蠻腰展魅惑,可謂是最性感撩人的潘金蓮,引得眾宅男鼻血直流。
  • 「一日夫妻百日恩」中的「日」,是啥意思?《金瓶梅》中早有解釋
    《金瓶梅》在古代曾經一度被禁止閱讀,有的人稱其為小黃書,最盛時,它被當作古代禁書之首。而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一句非常耳熟能詳的話卻是出自《金瓶梅》。這句話便是「一日夫妻百日恩」。一、《金瓶梅》作為明代的長篇世情小說,《金瓶梅》的引子便是眾所皆知的武松殺嫂。
  • 《金瓶梅》是如何從禁書變成經典的?
    蓋因明代胥吏猖狂,仗著自己對繁瑣文書的了解、在地方公務上的作用,作威作福,魚肉百姓,所以,商人辦事,既要賄賂地方長官,也要餵飽各級各部門的吏胥,《金瓶梅》這一筆,體現出作者對明代尤其是明中後期官場的洞察,以及他對官商勾結、胥吏蠻橫現象的厭惡。試想,當明清兩代的宋御史們看到這本書,怎能不後背發涼?
  • 淺談秋繁期的「蜂」與「茶」
    淺談秋繁期的「蜂」與「茶」來源:《智蜂麥譜養蜂家俱樂部》2019-09-27 15:21 小編最近剛從一位養蜂老師傅那學習歸來,老師傅在談到蜂種應就近選擇時說了一個小故事:有位蜂友飼養的當地蜂種在秋繁季節巢內總不見進蜜,為此特地引進外地高產蜂種,卻在短暫的大豐收後迎來了噩耗——蜂群裡原有的幼蟲全部死亡,且散發濃重的酸臭味。
  • 隨想:《金瓶梅》
    從吳月娘(大娘)到潘金蓮(五娘),從孟玉樓(三娘)到李瓶兒(六娘),從李嬌兒(二娘)到孫雪娥(四娘),從李桂姐(妓女)到吳銀兒(妓女),從應伯爵到謝希大,從王六兒到韓道國,從春梅到陳敬濟,甚至從太師蔡京到太監……這些人看著都好熟悉,熟悉到突然照見了自己和身邊人的影子,熟悉到麻木,麻木到成了習慣,習慣到成了道理。突然很慚愧,原來我們也變成了淡化普世價值觀的另一代人。
  • 寶髻松松挽就:從金瓶梅中的髮髻,來聊一下明代的「衣冠文化」
    以至於有人說,一部《金瓶梅》寫盡天下服飾。此言絕非虛言也!作者尤其擅長描繪女性人物的服飾,種類齊全,樣式繁多,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然而,現在研究《金瓶梅》服飾的學者,多將注意力放在了「衣」上面,而忽略了「冠」。今天,我們就從《金瓶梅》的「髮髻」著手,管窺一番明朝的「衣冠文化」。
  • 沒有神的所在:私房閱讀《金瓶梅》
    但在閱讀《金瓶梅》的過程中,我卻重新經歷了一次年少初次讀好小說時的震撼——著迷、讚嘆、炫惑與不可自拔。一本存在了四百多年的古書,竟帶我重溫青春年少的閱讀悸動——甚至是更加劇烈的衝擊,這種神奇的魔力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事實上,我在高中時代早就讀過這本書了。那時班上有位同學帶來了未刪節版的《金瓶梅》,被同學當成香豔刺激的禁書私下傳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