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薏苡附子敗醬散

2021-02-22 杏林飛仙

【方劑名】薏苡附子敗醬散,出自漢·《金匱要略》。本方又名「附子湯」「敗醬散」「薏苡附子散」。

  【組成】薏苡仁(30克)、附子(6克)、敗醬(15克)。

  【用法】上三味,杵為末,每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減半,頓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排膿消癰,溫陽散結。

  【主治】主治腸癰內已成膿,身無熱,肌膚甲錯,腹皮急,如腫狀、按之軟,脈數。

  【臨床醫案】臨床主要用於治療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炎、慢性肛竇炎、潰瘍性結腸炎、溼疹等病症。

  1.慢性前列腺炎:以薏苡附子敗醬散合桂枝茯苓丸加減治療120例,與翁瀝通膠囊治療60例對照,療程為8周。以治療前後症狀積分為評價指標。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88.34%,對照組70.00%。(《四川中醫》2007年第10期)

  2.慢性盆腔炎:9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52例和對照組38例,對照組予常規抗炎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予薏苡附子敗醬散加減煎服,療程為2周。以下腹疼痛及腰骶酸脹疼痛等症狀,婦科及理化檢查為評價指標。結果:治療組治癒9例,顯效27例,對照組治癒3例,顯效16例,治療組治療3、6個月後復發率均低於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中醫藥導報》2013年第1期)

  3.慢性肛竇炎:120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研究組62例採用內服薏苡附子敗醬散及外用太寧栓治療,對照組58例採用甲硝唑靜滴及外用太寧栓。療程為1周。以臨床症狀的改善程度為評價指標。結果:研究組有效率為96.80%,對照組為84.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誌》2010年第1期)

  4.潰瘍性結腸炎:72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6例予薏苡附子敗醬散加味治療,對照組36例用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療。療程為2個月。以臨床症狀、糞常規、腸鏡為療效評價指標。結果:治療組顯效10例,好轉18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77.78%;對照組顯效8例,好轉12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55.5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河北中醫》2005年第3期)

  5.溼疹:56例患者均予本方加連翹、牡丹皮、生地黃、當歸治療,以紅斑、丘疹、滲出、瘙癢等症狀為評價指標。結果:痊癒37例,顯效10例,有效5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2.8%。(《中醫藥導報》2011年第9期)

  【方解】本方為腸癰膿成、日久不消、損及陽氣之證而設。方中重用薏苡仁以利溼退腫,伍用敗醬散清熱活血,排膿消癰,兩藥合用,旨在使膿潰結散癰消;少佐附子辛熱,助陽行鬱,並防服寒藥後更傷中陽。三藥合用,清熱排膿而不傷陽氣,溫陽扶正而不熾熱毒,共奏清熱排膿消癰,扶正助陽驅邪之功。氣滯重者加木香、川楝子,若腹中腫塊明顯加桃仁、牡丹皮;脾虛氣弱加黨參、茯苓;局部時有灼痛重用敗醬草,並適加黃芩。

  【現代研究】本方臨床報導也見於治療膽囊炎、肝膿瘍等病症。現代藥理及臨床研究認為薏苡附子敗醬散中諸藥有促進組織修復,改善血液循環及營養狀況,增強消炎和免疫功能,從而使壞死細胞恢復活力的作用。

  【方歌】薏苡附子敗醬散,解毒散結力不緩,腸癰成膿宜急投,膿瀉腫消腹自軟。

溫馨提示:《千金翼方》推廣的內容只用於交流學習,請勿用作它途。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相關焦點

  • 方劑選萃:薏苡附子敗醬散
    薏苡附子敗醬散 組成用法薏苡仁30~100g、附子10~15g、敗醬草30~60g(鮮者連根用
  • 薏苡附子敗醬散
    【原文】      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腸內有癰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
  • 薏苡附子敗醬散臨床運用!
    《傷寒雜病論》: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腹內有癰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
  • 臨證經驗:薏苡附子敗醬散.
    二可利用走而不守之性,促進氣血流通;臨床運用:     1、潰瘍性結腸炎     臨床主要表現:腹痛、黏液樣便或膿血樣便、裡急後重,便秘與腹瀉交替發作,病情呈慢性反覆發生;中藥內服加味薏苡附子敗醬散:制附子3~6 g,薏苡仁15~30 g,敗醬草15~30 g,炙乳香、沒藥各4~8 g,白芷9~12 g
  • 每日學一方【薏苡附子敗醬散】
    給予薏苡附子敗醬散,病情好轉,面色有澤而白(《臨床應用漢方處方解說》)。其實只要存在內有瘀血的表現,即使不是腸癰而是其他的腹腔疾病伴有的肌膚甲錯也可以使用本方。例:《腹證奇覽》載稻葉文禮治某婦,年36歲,腹腫似脹滿,其膚甲錯,腹皮急,但按之則軟。腹膨滿如臨月,心煩不能步行,眾醫皆棘手不治。先生初認為腹滿乃大承氣湯證,攻下已半年,竟毫無效果。
  • 薏苡附子散
    ,都可以用近讀《國醫論壇》2006年第6期,李磊同仁的《薏苡附子散非為救急專設》一文,引發了我對薏苡附子散的重新思考。《金匱要略》原文:「胸痺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此條的關鍵並不在「緩急」,而在「胸痺」。我據薏苡附子敗醬散治腸癰,太老師的經驗及歷代文獻,認為薏苡附子散為心痛緩急者方,不是胸痺方。大約因胸痺、心痛列於一門而致誤。胸痺心痛雖列於一門,實是兩種不同的疾病。胸痺病變位於胸中,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冠心病、胸膜炎、食道炎、肋軟骨炎、白血病等。
  • 胡希恕:薏苡附子敗醬散--治療頑固性皮膚病
    胡希恕先生講解:這個薏苡附子敗醬散啊,這個附子用量非常輕,它不是專陷於一種陰虛證而用附子的。這個癰膿的排出,大概都擱一些振奮的藥,或者是,你看咱們這個枳實芍藥散,它拿大麥粥,再把這個排膿散擱雞蛋黃都是鼓正氣,古人就是這樣。這個證虛啊不足以排膿,他用一種強壯亢奮藥輔佐其它的藥物,使它達到排膿的目的。
  • 薏苡附子散 (轉載)
    ,都可以用近讀《國醫論壇》2006年第6期,李磊同仁的《薏苡附子散非為救急專設》一文,引發了我對薏苡附子散的重新思考。《金匱要略》原文:「胸痺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此條的關鍵並不在「緩急」,而在「胸痺」。我據薏苡附子敗醬散治腸癰,太老師的經驗及歷代文獻,認為薏苡附子散為心痛緩急者方,不是胸痺方。大約因胸痺、心痛列於一門而致誤。胸痺心痛雖列於一門,實是兩種不同的疾病。胸痺病變位於胸中,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冠心病、胸膜炎、食道炎、肋軟骨炎、白血病等。
  • 袁紅霞應用薏苡附子敗醬散治驗舉隅
    ,脈數,此為腸內有癰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袁教授認為此屬腸癰日久,中陽不足,氣血鬱滯於內,以薏苡附子敗醬散為主方,藥用生薏米 30 g、制附子 10 g(先煎) 、敗醬草 20g、柴胡 10 g、黃芩 10 g、半夏 10 g、茯苓 10 g、桂枝 6g、熟大黃 3 g、黨參 10 g、煅龍牡各 30 g(先煎) 、生薑3 片、大棗 5 枚(自備) ,水煎服,日 1 劑,共 7 劑。
  •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薏苡附子敗醬散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薏苡附子敗醬散【方藥】薏苡仁十分(7.5
  • 薏苡附子敗醬散組成,功效,臨床運用醫案
    >         【原文】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腸內有癰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
  • 黃煌經方100首之八十一:薏苡附子敗醬散(轉載)
    有時腸癰根治後還會出現肌膚甲錯,如藤平健治一36歲婦女,4年前行闌尾切除手術後,手出現水皰樣溼疹,自兩手腕起,波及手指,溼疹尤為溼潤,有者巳結痂。珍為貨幣狀溼疹,入院在皮膚科治療。頭出現鱗屑,回盲部有輕度壓痛,脈右浮弱,左弦細。腹力微弱,皮膚青黑無光澤。給予薏苡附子敗醬散,病情好轉,面色有澤而白(《臨床應用漢方處方解說》)。
  • 只有魔法才能打敗魔法——薏苡附子敗醬散治療腸癰
    沒術語,無黑話,簡單說明《傷寒論》學中醫,用中醫,為家人建起健康防線關注「達叔聊傷寒論」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腹內有癰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這就是脈證合一,也是傷寒論強調的「觀其脈證,知犯何逆」,因為沒有發熱的表現,所以我們不用大黃牡丹湯,而用了薏苡附子敗醬散。辨證結束,方藥也就出來了。
  • 薏苡附子散在皮膚科中的運用
    【藥物組成】薏苡仁 附子【服用方法】上二味,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功      用】溫陽散寒,除溼止痛【今用處方】薏苡仁30制附子15-80【經典方證】胸痺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漢城孝貞經方惠民工作室】解析:方中附子溫經止痛,薏苡仁除溼宣痺,可以緩解筋脈拘攣之效,與附子合用,共奏緩解疼痛之功。【方論】周揚俊:胸痺緩急者,痺之急證也。寒飲上聚心膈,使陽氣不達。危急為何如乎?故取薏苡逐水為君,附子之辛熱為佐,驅除寒結,席捲而下,又焉能不勝任而愉快耶。(《金匱玉函經二注》)。
  • 《金匱懸解》大黃牡丹皮湯,薏苡附子敗醬散,排膿湯,排膿散,王不留行散,黃連粉
    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者,此是薏苡附子敗醬散,排膿湯,排膿散對應證。脈遲緊者,可下之,其膿始萌,有膿下膿,無膿下血。脈數有膿,當排癰膿,誤下或至穿孔。腸癰五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腸內有癰,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
  • 經方雜談:論薏苡附子散當為胃癰方
    《金匱要略》有薏苡附子散一方,原文:「胸痺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注家對此條的爭議,在於緩急二字的解釋上,對於薏苡附子散主治胸痺,並無異議。個人認為,仲景胸痺心痛雖列於一門,實是兩種不同的疾病。胸痺病變部位在於胸中,而心痛實際上是上腹部疼痛,是胃的部位。注家雖對薏苡附子散治胸痺沒有異議,可臨床報導的確不多。
  • 每日一經方--薏苡附子散
    【原文】胸痺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5.本方加茯苓、蒼朮、川萆薢、川椒、小茴香,治塞瘴.    6.本方加味治療胸痺:藥用薏苡仁50g,附子20g(先煎)。胸背刺痛,唇舌紫暗加川芎、丹參;脅痛太息、煩躁易怒加柴胡、白芍;胸脘痞悶,嘔惡多痰加蒼朮、半夏;氣短乏力,納差便溏加茯苓、白朮;頭暈心悸,失眠煩熱加生地、麥冬,附子酌減;畏寒肢冷加桂枝、茯苓,附子酌增。每日1劑,水煎服。
  • 【經方觀止】薏苡附子散
    薏苡附子散《金匱要略》【原文】胸痺緩急[1]者,薏苡附子散主之。(金匱胸痺:7)薏苡附子散方薏苡仁十五兩 大附子十枚(炮)上二味,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注釋:[1]胸痺緩急:緩急,偏義複詞,偏急,即胸痺急症。
  • 仲景教你用「附子」
    回陽救逆類作用方劑有四逆湯、四逆加人參湯、茯苓四逆湯、通脈四逆湯、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白通湯、白通加豬膽汁湯、乾薑附子湯等,其主要作用,為回陽強心,以附子和乾薑,為其組成之基礎方。筆者認為服四逆湯類方劑後,胃中迅即感到灼熱感,是由於乾薑刺激胃腸黏膜的關系所引起,雖非一定是附子的中毒,但須加以注意。
  • 醫案十:薏苡附子散治癒反覆胸悶,遇陰雨天或霧霾天加重3年
    《金匱要略·胸痺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中載:「胸痺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筆者臨床體會到薏苡附子散的方證為:胸痛、胸悶,陰雨天或霧霾天加重,怕冷,舌苔膩。本案中患者每每因陰雨天或霧霾天而發胸悶、偶有胸痛,周身乏力,舌暗淡,苔薄白,脈弦細滑。符合薏苡附子散方證,故方證辨證為薏苡仁附子散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