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胸痺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其實遠遠不止這些,讀書要會讀的話,知道了寒溼為用方要點,很多肩背肌疼痛的,肩周炎的,下肢神經痛的,都可以用
近讀《國醫論壇》2006年第6期,李磊同仁的《薏苡附子散非為救急專設》一文,引發了我對薏苡附子散的重新思考。《金匱要略》原文:「胸痺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此條的關鍵並不在「緩急」,而在「胸痺」。我據薏苡附子敗醬散治腸癰,太老師的經驗及歷代文獻,認為薏苡附子散為心痛緩急者方,不是胸痺方。大約因胸痺、心痛列於一門而致誤。
胸痺心痛雖列於一門,實是兩種不同的疾病。胸痺病變位於胸中,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冠心病、胸膜炎、食道炎、肋軟骨炎、白血病等。心痛是上腹部的疼痛,相當於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引起的疼痛。臨床上,薏苡附子散治胸痺的報導不多,據薏苡附子敗醬散治腸癰,薏苡附子散當為胃癰方。
胃癰之病名,高等醫學院校五版教材《中醫內科學》及《中醫外科學》均未收載。丹波元堅《雜病廣要》,胃癰也稱胃脘癰。《諸病源候論》曾論其病因、病機。《醫級》並且與發生於腹臂上的伏梁癰相鑑別。其症狀多為胃中脹痛,寒熱不食,痛有定處,甚至者嘔膿、便膿。與肺癰、腸癰、肝癰一樣,屬內癰範疇。
據師伯範志良回憶,六十年代,其母患病住縣醫院,院方疑為胃癌,見議轉院。太老師張大昌先生毅然斷為胃脘癰,並言三天即愈。以千金內託散加減(具體方藥不詳),果然數日全愈。因知胃脘癰臨上多誤診誤治。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並無內託散方,《壽世保元》有加味千金內託散:「黃芪鹽水炒人參 當歸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 白芷 防風 川厚樸姜炒 桔梗 官桂瓜蔞仁去殼 金銀花 甘草節上銼,每服一兩,水煎,入好酒半盞,去渣溫服,日進二、三服」。此方即仙方活命飲加減,當療胃癰屬虛熱者。薏苡附子散,當療胃癰屬寒溼者。
八五年太老師作《急證方》(未公開發表),以薏苡附子散加阿膠,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所致的穿孔。想必是受薏苡附子敗醬散治腸癰的啟發。可見,太老師也不認為薏苡附子散是胸痺方。胃腸穿孔必引起急性腹膜炎,據壓痛、反跳痛、板狀腹等症狀,當屬大陷胸湯證,況現代醫學外科手術普及,應用中藥不太現實。薏苡附子散加阿膠,改作預防胃腸穿孔,比較恰當。
另外,薏苡仁內服療癰腫,廣泛見於古醫籍,更進一步證明薏苡附子散是心痛胃癰方。
《千金翼方》療癰疽第九有薏苡仁散,主癰腫,令自潰長肌肉,薏苡仁幹地黃 肉蓯蓉 白蘞 當歸 桂心各一兩,上六味,搗為散,先食,以溫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服。
《壽世保元》腸癰門治腸癰,腹痛不安,或腹滿不食,小便赤,婦人產後虛熱,多
此疾,藥用薏苡仁三兩 牡丹皮一兩半瓜蔞仁一兩,上挫一兩,水煎服。
《本草綱目》引姚僧坦方,治癰疽不潰,薏苡仁一枚吞之。又引《婦人良方補遺》治孕中有癰,薏苡仁煮汁吞,頻頻飲服。
可見,薏苡不單治筋脈拘攣,也為癰疽要藥。另外,緩急即救急,淳于意有「生女不生男,緩急無可使」的話,可以證明緩急的原義。
楊兆林老師微信號:yzl7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