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第七十二回 廣成子三謁碧遊宮

2021-02-19 讀行者讀行


第七十二回 廣成子三謁碧遊宮

詩曰:

三叩玄關禮大仙,貝宮珠闕自天然。

翔鸞對舞瑤階下,馴鹿呦遊碧檻前。

無限幹戈從此肇,若多誅戮自今先。

周家旺氣承新命,又有西方正覺緣。

話說龍吉公主被火靈聖母一劍砍傷胸膛,大叫一聲,撥轉馬望西北逃走,火靈聖母追趕有六七十裡方回。這一陣洪錦折兵一萬有餘。胡升大喜,迎接火靈聖母進關。只見龍吉公主乃蕊宮仙子,今墮凡塵,也不免遭此一劍之厄。夫妻帶傷而逃,至六七十裡,方才收集敗殘人馬,立住營寨。忙取丹藥敷搽,一時即愈,忙作文書申姜元帥求援兵。且說差官非一日至子牙大營。子牙正坐,忽報:「洪錦遣官,轅門等令。」子牙命:「令來。」差官進營叩頭,呈上文書。子牙展開,書曰:

奉命東徵佳夢關副將洪錦頓首百拜,奉書謹啟大元戎麾下:末將以樗櫟之才,謬叨重任,日夜祗懼,恐有不克負荷,有傷元帥之明。自分兵抵關之日,屢獲全勝,因獲逆命守關裨將胡雷,擅用妖術,被末將妻用法斬之。豈意彼師火靈聖母欲圖報仇,自恃道術。末將初會戰時,不知深淺,誤中他火龍兵衝來,勢不可解,大折一陣。乞元帥速發援兵,以解倒懸。非比尋常可以緩視之也。謹此上書,不勝翹望之至!話說子牙看罷大驚:「這事非我自去不可!」隨吩咐李靖:「暫署大營事務,候我親去走一遭。爾等不可違吾節制,亦不可與汜水關會兵;緊守營寨,毋得妄動,以挫軍威。違者定按軍法!等我回來再取此關。」李靖領令。子牙隨帶韋護、哪吒,調三千人馬,離了汜水關,一路上滾滾徵塵,重重殺氣。非止一日,來到佳夢關安營,不見洪錦的行營。子牙升帳坐下,半晌,洪錦打聽子牙兵來,夫妻方移營至轅門聽令。子牙把洪錦令入中軍,夫妻上帳請罪,備言失機折軍之事。子牙曰:「身為大將,受命遠徵,須當見機而作,如何造次進兵,致有此一場大敗?」洪錦啟曰:「起先俱得全功,不意一道姑名曰火靈聖母,有一塊金霞,方圓有十餘丈罩住他,末將看不見他,他反看得見我。又有三千火龍兵,似一座火焰山一擁而來,勢不可當。軍士見者先走,故此失機。」子牙聽罷,心下甚是疑惑:「此又是左道之術。」正思量破敵之計。

且說火靈聖母在關內連日打探洪錦不見抵關。只見這一日報馬報入城來,報:「姜子牙親提兵至此。」火靈聖母曰:「今日姜尚自來,也不負我下山一場。我必親會他,方才甘心。」別了胡升,忙上金眼駝,暗帶火龍兵出關,至大營前,坐名要子牙答話。報馬報入中軍:「稟元帥:火靈聖母坐名請元帥答話。」子牙即便帶了眾將佐,點炮出營。火靈聖母大呼曰:「來者可是姜子牙麼?」子牙答曰:「道友,不才便是。道友,你既在道門,便知天命。今紂惡貫盈,天人共怒,天下諸侯大會孟津,觀政於商,你何得助紂為虐,逆天行事,獨不思得罪於天耶!況吾非一己之私,奉玉虛符命,以恭行天之罰,道友又何必逆天強為之哉。不若聽吾之言,倒戈納降,吾亦體上天好生之仁,決不肯糜爛其民也。」火靈聖母笑曰:「你不過仗那一番惑世誣民之談,愚昧下民。料你不過一釣叟,貪功網利,鼓弄愚民,以為己功,怎敢言應天順人之舉。且你有多大道行,自恃其能哉!」催開金眼駝,仗劍來取,子牙手中劍火速忙迎。左有哪吒登開風火輪,使開火尖槍,劈胸就刺。韋護持降魔杵,掉步飛騰。三人戰住聖母。正是:

大蟒逞威噴紫霧,蛟龍奮勇吐光輝。火靈聖母那裡經得起三人惡戰槍杵環攻,抽身回走,用劍挑開淡黃袱,金霞冠放出金光,約有十餘丈遠近。子牙看不見火靈聖母,聖母提劍把子牙前胸一劍。子牙又無鎧甲抵擋,竟砍開皮肉,血濺衣襟,撥轉四不相望西逃走。火靈聖母大呼曰:「姜子牙!今番難逃此厄也!」三千火龍兵一齊在火光中吶喊。只見大轅門金蛇亂攪,圍子內個個遭殃,火焰衝於霄漢,赤光燒盡旌旗,一會家副將不能顧主將。正是:刀砍屍體滿地,火燒人臭難聞。

且言火靈聖母趕子牙,又趕至無躲無閃之處,前走的一似猛弩離弦,後趕的好似飛雲掣電。子牙一來年紀高大,劍傷又疼,被火靈聖母把金眼駝趕到至緊至急之處,不得相離。子牙正在危迫之間,又被火靈聖母取出一個混元錘望子牙背上打來,正中子牙後心,翻斤鬥,跌下四不相去了。火靈聖母下了金眼駝,來取子牙首級,只聽得一人作歌而來:

一徑松竹籬扉,兩葉煙霞窗戶。三卷『黃庭』,四季花開處。新詩信手書,丹爐自己扶。垂綸菱浦,散步溪山處。坐向蒲團調動離龍虎。功夫,披塵遠世途;狂呼,嘯傲兔和烏。話說火靈聖母方去取子牙首級,只見廣成子作歌而至。火靈聖母認得是廣成子,大呼曰:「廣成子!你不該來!」廣成子曰:「吾奉玉虛符命,在此等你多時矣!」火靈聖母大怒,仗劍砍來。這一個輕移道步,那一個急轉麻鞋,劍來劍架,劍鋒斜刺一團花,劍去劍迎,腦後千團寒霧滾。火靈聖母把金霞冠現出金光來,他不知廣成子內穿著掃霞衣,將金霞冠的金光一掃全無。火靈聖母大怒曰:「敢破吾法寶,怎肯幹休!」氣呼呼的仗劍來砍,惡恨恨的火焰飛騰,復來戰廣成子。廣成子是犯戒之仙,他如今還存甚麼念頭?忙取番天印祭在空中。正是:

聖母若逢番天印,道行千年付水流。話說廣成子將番天印祭起在空中,落將下來,火靈聖母那裡躲得及,正中頂門,可憐打的腦漿迸出——一靈也往封神臺去了。廣成子收了番天印,將火靈聖母的金霞冠也收了,忙下山頭,澗中取了水,葫蘆中取了丹藥,扶起子牙,把頭放在膝上,把丹藥灌入子牙口中,下了十二重樓。有一個時辰,子牙睜開二目,見廣成子,子牙曰:「若非道兄相救,姜尚必無再生之理!」廣成子曰:「吾奉師命,在此等候多時。你該有此厄。」把子牙扶上四不相,廣成子曰:「子牙前途保重!」子牙深謝廣成子:「難為道兄救吾殘喘,銘刻難忘!」廣成子曰:「我如今去碧遊宮繳金霞冠去。」子牙別了廣成子,回佳夢關來,正行之際,忽然一陣風來,甚是利害,只見摧林拔樹,攪海翻江。子牙曰:「好怪!此風如同虎至一般!」話未了時,果然見申公豹跨虎而來。子牙曰:「狹路相逢這惡人,如何是好?也罷,我躲了他罷。」子牙把四不相一兜,欲隱於茂林之中。不意申公豹先看見了子牙,申公豹大呼曰:「姜子牙!你不必躲,我已看見你了!」子牙只得強打精神,上前稽首,子牙曰:「賢弟那裡來?」申公豹笑曰:「特來會你。姜子牙,你今日也還同南極仙翁在一處不好,如今一般也有單自一個撞著我!料你今日不能脫吾之手!」子牙曰:「兄弟,我與你無仇,你何事這等惱我?」申公豹曰:「你不記得在崑崙,你倚南極仙翁之勢,全無好眼相看。先叫你,你只是不睬。後又同南極仙翁辱我,又叫白鶴童兒銜我的頭去,指望害我。這是殺人冤讎,還說沒有!你今日金臺拜將,要伐罪弔民,只怕你不能兵進五關,先當死於此地也!」把寶劍照子牙砍來。子牙手中劍架住,曰:「兄弟,你真乃薄惡之人。我與你同一師尊門下,抵足四十年,何無一點情意!及至我上崑崙,你將幻術愚我,那時南極仙翁叫白鶴童兒難你,是我再三解釋,你到不思量報本,反以為仇,你真是無情無義之人也!」申公豹大怒:「你二人商議害我,今又巧語花言,希圖饒你……」說未了,又是一劍。子牙大怒:「申公豹!吾讓你,非是怕你,恐後人言我姜子牙不存仁義,也與你一般。你如何欺我太甚!」將手中劍來戰申公豹。大抵子牙傷痕才愈,如何敵得過申公豹。只見子牙前心牽扯,後心疼痛,撥轉四不相,望東就走。申公豹虎踏風雲,趕來甚緊。正是子牙:

方才脫卻天羅難,又撞冤家地網來。話說申公豹趕上子牙,打一開天珠來,正中子牙後心。子牙坐不住四不相,滾下鞍鞽。申公豹方下虎來欲害子牙,不防山坡下坐著夾龍山飛龍洞懼留孫道人,他也是奉玉虛之命在此等候申公豹的,乃大呼曰:「申公豹少得無禮!我在此!我在此!」連叫兩聲。申公豹回頭看見懼留孫,吃了一驚。他知道懼留孫利害,自思:「不好!」便欲抽身上虎而走。懼留孫笑曰:「不要走!」手中急祭捆仙繩,將申公豹捆了。懼留孫吩咐黃中力士曰:「與我拿至麒麟崖去,等吾來發落。」黃巾力士領法旨去訖。且說懼留孫下山挽扶子牙,靠石倚松,少坐片時,又取粒丹藥服之,方才復舊。子牙曰:「多感道兄救我!傷痕未好,又打了一珠,也是吾七死三災之厄耳。」子牙辭了懼留孫,上了四不相,回佳夢關。不表。

且說懼留孫縱金光法往玉虛宮來,行至麒麟崖,見黃巾力士等候。懼留孫行至宮門前,少時,見一對提幡,一對提爐,兩行羽扇分開。怎見得元始天尊出玉虛宮光景,有詩為證:

鴻濛初判有聲名,煉得先天聚五行。

頂上三花朝北闕,胸中五氣透南溟。

群仙隊裡稱元始,玄妙門庭話未生。

漫道香花隨輦轂,滄桑萬劫壽同庚。話說懼留孫見掌教師尊出玉虛宮來,俯伏道旁,口稱:「老師萬壽!」元始天尊曰:「好了!你們也撥開雲霧,不久返本還元。」懼留孫曰:「奉老師法旨,將申公豹拿至麒麟崖聽候發落。」元始聽說,來至麒麟崖,見申公豹捉在那裡。元始曰:「業障!姜尚與你何仇,你邀三山五嶽人去伐西岐?今日天數皆完,你還在中途害他,若不是我預為之計,幾乎被你害了!如今封神一切事體要他與我代理,應合佐周。你如今只要害他,使武王不能前進。」命黃巾力士:「揭起麒麟崖,將這孽障壓在此間,待姜尚封過神再放他!」——看官:元始天尊豈不知道要此人收聚「封神榜」上三百六十五位正神,故假此難他,恐他又起波瀾耳。黃巾力士來拿申公豹要壓在崖下,申公豹口稱:「冤枉!」元始曰:「你明明的要害姜尚,何言冤枉?也罷,我如今把你壓了,你說我偏向姜尚。你如再阻姜尚,你發一個誓來。」申公豹發一個誓願,只當口頭言語,不知出口有願。公豹曰:「弟子如再要使仙家阻當姜尚,弟子將身子塞了北海眼!」元始曰:「是了。放他去罷。」申公豹脫了此厄而去。懼留孫也拜辭去了。

且說廣成子打死了火靈聖母,逕往碧遊宮來。這個原是截教教主所居之地。廣成子來至宮前。好所在!怎見得,有賦為證:

煙霞凝瑞靄,日月吐祥光。老柏青青與山嵐,似秋水長天一色;野卉緋緋同朝霞,如碧桃丹杏齊芳。彩色盤旋,儘是道德光華飛紫霧;香菸縹緲,皆從先天無極吐清芬。仙桃仙果,顆顆恍若金丹;綠楊綠柳,條條渾如玉線。時聞黃鶴鳴皋,每見青鸞翔舞。紅塵絕跡,無非是仙子仙童來往;玉戶常關,不許那凡夫俗女閒窺。正是:

無上至尊行樂地,其中妙境少人知。話說廣成子來至碧遊宮外,站立多時。裡邊開講「道德玉文。」少時,有一童子出來,廣成子曰:「那童子,煩你通報一聲,宮外有廣成子求見老爺。」童兒進宮,至九龍沉香輦下稟曰:「啟老爺:外有廣成子至宮外,不敢擅入,請法旨定奪。」通天教主曰:「著他進來。」廣成子進至裡邊,倒身下拜:「弟子願師叔萬壽無疆!」通天教主曰:「廣成子,你今日至此,有何事見我?」廣成子將金霞冠奉上:「弟子啟師叔:今有姜尚東徵,兵至佳夢關,此是武王應天順人,弔民伐罪,紂惡貫盈,理當剿滅。不意師叔教下門人火靈聖母仗此金霞冠,前來阻逆大兵,擅行殺害生靈,糜爛士卒:頭一陣劍傷洪錦並龍吉公主,第二陣又傷姜尚,幾乎喪命。弟子奉師尊之命,下山再三勸慰,彼仍恃寶行兇,欲傷弟子,弟子不得已,用了番天印,不意打中頂門,以絕生命。弟子特將金霞冠繳上碧遊宮,請師叔法旨。」通天教主曰:「吾三教共議封神,其中有忠臣義士上榜者,有不成仙道而成神道者。各有深淺厚薄,彼此緣分,故神有尊卑,死有先後。吾教下也有許多。此是天數,非同小可,況有彌封,只至死後方知端的。廣成子,你與姜尚說,他有打神鞭,如有我教下門人阻他者,任憑他打。前日我有諭帖在宮外,諸弟子各宜緊守,他若不聽教訓的,是自取咎,與姜尚無幹。廣成子去罷!」廣成子出了碧遊宮,正行,只見諸大弟子在旁聽見掌教師尊吩咐「凡吾教下弟子不遵訓誨,任憑他打」,眾弟子心下甚是不服,俱在宮外等他。旁邊有最不忿的是金靈聖母、無當聖母,對眾言曰:「火靈聖母是多寶道人門下,廣成子打死了他,就是打我等一樣。他還來繳金霞冠,明明是欺蔑吾教!我等師尊又不察其事,反吩咐任他打,是明明欺吾等無人物也!」比時惱了龜靈聖母,大呼曰:「豈有此理!他打死火靈聖母,還來繳金霞冠!待吾去拿了廣成子,以洩吾等之恨!」龜靈聖母仗劍砍來,大呼:「廣成子不要走!我來了!」廣成子站住,見他來的勢局不同,廣成子陪笑迎來,問曰:「道兄有何吩咐?」龜靈聖母曰:「你把吾教門人打死,還到此處來賣精神,分明是欺蔑吾教,顯你等豪強,情殊可恨!不要走!我與火靈聖母報仇!」仗劍砍來。廣成子將手中劍架住,言曰:「道友差矣!你的師尊共立『封神榜』,豈是我等欺他,是他自取。也是天數該然,與我何咎!道友言替他報仇,真是不諳事體!」龜靈聖母大怒曰:「還敢以言語支吾!」不由分說,又是一劍。廣成子正色言曰:「我以禮諭你,你還是如此,終不然我怕你不成?縱是我師長,也只好讓你兩劍。」龜靈聖母又是一劍。廣成子大怒,麵皮通紅,仗寶劍相還。兩家未及數合,廣成子祭番天印打來。龜靈聖母見此印打下來,招架不住,忙現原身,乃是個大烏龜——昔蒼頡造字而有龜文羽翼之形,就是那時節得道的,修成人形,原是一個母烏龜,故此稱為「聖母」。

彼時金靈聖母、多寶道人見龜靈聖母現了原身,各人面上俱覺慚愧之極,甚是追悔。只見虯首仙、烏雲仙、金光仙、金牙仙大呼:「廣成子,你欺吾教,不是這等!」數人發怒,一齊仗劍趕來。廣成子自思:「吾在他家裡,身入重地。自古道:『單絲不成線。』反為不美。」廣成子又見他們重重圍來,「不若還奔碧遊宮見他師尊,自然解釋。」乃不等通報,逕自投臺下來。通天教主曰:「廣成子,你又來有甚話說?」廣成子跪而啟曰:「師叔吩咐,弟子領命下山。不知師叔門人龜靈聖母同許多門人來為火靈聖母復仇。弟子無門可入,特來見師叔金容,求為開釋!」通天教主命水火童兒:「把龜靈聖母叫來!」少時,龜靈聖母至法臺下行禮,口稱:「弟子在。」通天教主曰:「你為何去趕廣成子?」龜靈聖母曰:「廣成子將吾教下門人打死,反上宮來獻金霞冠,分明是欺蔑吾教!」通天教主曰:「吾為掌教之主,反不如你等?此是你不守我諭言,自取其禍,大抵俱是天數,我豈不知?廣成子把金霞冠繳來,正是尊吾法旨,不敢擅用吾寶。爾等仍是狼心野性,不守我清規,大是可惡!將龜靈聖母革出宮外,不許入宮聽講!」遂將龜靈聖母革出。兩旁惱了許多弟子,私相怨曰:「今為廣成子,反把自家門弟子輕辱,師尊如何這樣偏心?」大家俱不忿,盡出門來。只見通天教主吩咐廣成子:「你快去罷。」廣成子拜謝了教主,方才出了碧遊宮,只見後面一起截教門人趕來,只叫:「拿住了廣成子,以洩吾眾人之恨!」廣成子聽得著慌:「這一番來得不善!欲逕往前行,不好;欲與他抵敵,寡不敵眾。不若還進碧遊宮,才免得此厄。」看官:廣成子你原不該來!這正應了「三謁碧遊宮」。正是:

沿潭撒下鉤和線,從今釣出是非來。-話說廣成子這一番慌慌張張跑至碧遊宮臺下,來見通天教主,不知吉兇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相關連結:

紅樓夢

三國演義

西遊記

水滸傳

進入公眾號,輸入「封神」、「封神榜」、「封神演義」可閱讀所有回目

點亮右下方在看分享本文

相關焦點

  • 《封神演義》中為什麼大都不願被封神
    了解過《封神演義》的小夥伴都知道,裡面的人物大都不願意被封神。這就讓人有點奇怪了,在我們的印象中,成神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嗎?為什麼他們反而避之不及呢?我們知道《西遊記》中天庭有很多神仙,但那都是《西遊記》裡的,裡面的神仙也大都是在《封神演義》這裡封的。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天庭沒有神仙,昊天大帝手下沒人。編封神榜就是要拉人給他幹活。
  • 《封神演義》各路大仙匯總,你覺得哪位最強勢?
    在《封神演義》第五回登場。雲中子向紂王進諫企圖除掉妲己,失敗後離開朝歌,後收雷震子為徒弟。據說雲中子不是十二金仙,,這一位與眾不同是因為十絕陣時他沒有來,也沒有被混元金鬥收進去削了頂上三花,別人都羨他是個福仙。
  • 並無楊戩,封神演義中的三目神仙另有六人
    封神演義,中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部小說,或許在明代文學上地位不高,但是在中國文化上,有著獨特的貢獻。它基本確定和完善了中國神話譜系,與西遊記一起,確立了我國神話人物的定位和由來。 封神演義中人物和角色眾多,有名有姓的角色都有數百,其中人物角色的形象和各種技能也有著各自的特點。
  • 封神無當聖母有多強?為何多寶道人金靈聖母都隕落,她逃過殺劫?
    在整場封神大戰中,無當聖母十分低調,低調到沒有說一句特別的話,做一件特別的事。三位師姐衝鋒在前,她卻遙遙落在後頭,無論截教眾仙如何義憤填膺,如何為死難的師兄弟抱不平,無當聖母都很是冷靜,也正是因為無當聖母能審時度勢,始終銘記通天教主教訓,把握時局,最終才能逃過大劫。 二、不戀紅塵,不沾是非。
  • 上古女仙,元始討厭,通天喜歡,封神後落個永世被囚的結局
    《歪歪侃封神》第 476期 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衛靈公》,其中的意思顯而易見,不在同一條道路上走,便不會一起相謀。此觀點,用來形容封神演義小說中、同為鴻鈞道人之徒的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之間的關係上,可以說是在準確不過了。
  • 《封神演義》中,封神大戰擺明了是欺負截教,鴻鈞道人為何不管?
    《封神演義》在我們很多人的眼中實際上就是闡教從頭到尾在欺負截教,實際上也的確是這麼回事,為什麼要弄出封神榜這樣的事情呢?實際上是因為天庭建立,隨著平叛各方妖魔勢力,導致天庭除了那些強大的先天聖人以及準聖之外再也沒有其它的存在。
  • 鴻鈞道人有三個大名鼎鼎的徒弟,他最心疼的徒弟是誰?
    小劉侃封神,接著跟大家侃!因為廣成子三謁碧遊宮,通天教主擺下了誅仙陣!誅仙陣非四聖不可破,但元始天尊加上自己硬是拉來了三聖,老子、準提、接引!通天教主的誅仙陣在四人聯手之下,就這麼輕鬆被破了!就在此時,鴻鈞道人來了,他是人闡截三教聖人的師傅,這次來到人間也是為了給他們三兄弟說合!鴻鈞先見了通天教主,對他說了一番話,你二人乃是混元大羅金仙,歷萬劫不磨之體,為三教元首,乃因小事,生此嗔痴,作此罪孽。他二人原無此意,都是你作此過惡,他不得不應耳。雖是劫數使然,也都是你約束不嚴,你的門徒生事,你的不是多!
  • 縱有三頭六臂,也難一世周全,盤點封神演義中的異形角色
    封神演義,我國歷史上一部極為特殊的神話傳奇小說,成書於明末,以武王伐紂的歷史故事為主線,然後主要講述了紂王無道,人神共憤。舉世伐商,闡截兩教之間的大戰,還涉及到妖族的參與。
  • 《封神演義》中,截教二代弟子是否可以碾壓闡教同輩?
    《封神演義》中,截教二代弟子是否可以碾壓闡教同輩?《封神演義》中,闡教二代弟子和截教同輩的差距有多大?《封神演義》中,通過截教和闡教的較量,我們可以看出兩教弟子實力的差距。三教中,以通天教主代表的截教門人弟子最多,無論是披毛戴角還是溼生卵化,他都來者不拒,這也形成了碧遊宮萬仙來朝的盛大局面。截教門人自由發展,通天教主只負責講道,他的親傳弟子不多,也就四大弟子和隨侍七仙。其餘門人弟子雖稱通天教主老師,但卻並非通天教主親收,只算有師徒之實吧。
  • 《封神演義》神魔百圖鑑賞 - 秦聲戲語
    以下是一套完整的《封神演義》人物百圖,希望您能夠喜歡,真誠感謝您的閱讀、鑑賞與收藏!這個是誰?你沒看錯,這個是本書中修為最高的主宰,鴻鈞道人。本書男主角,姜子牙。哪吒三太子的師父,太乙真人。弱爆了的赤老師。後面那兩個字沒試,怕通不過。黃龍真人。看來這位還真不是人類。懼留孫。慈航道人,怎麼會是這樣?廣成子。靈寶法師,我就不打那個"大"字。
  • 封神演義截教隨侍7仙,3個被抓當坐騎2個投降1個當吉祥物1個失蹤
    其中神仙修成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歸入三山,遠離人間界。因此,也可以被稱為金仙。元始天尊身為三教之一的主宰,無論是在玉虛宮還是下山,都非常講究牌面。姜子牙知道師父要來,還要沐浴淨身。而反派的通天教主呢?同樣身為三教主宰之一,當然也要有牌面的。
  • 《封神演義》的真正作者原來是他
    後七十回主要寫商、周兩國的戰爭,並且摻雜有宗教的鬥爭,闡教幫助周,截教幫助商,各顯道術,互有殺傷,結果截教失敗,紂王兇而自焚,武王奪取天下,分封列國,姜子牙回國封神,使有功於國的人和鬼各有所歸。關於《封神演義》的作者身份,一直以來都存在很大爭議。有一種說法是許仲琳,因為明朝一個版本的《封神演義》中出現了許仲琳的署名。
  • 《封神演義》中仙人都不願意上封神榜,原來是因為這些!
    至於為何多數仙人或者練氣士都不願上榜,這還要從封神榜的建立開始說起……封神榜元始天尊的十二弟子殺戒將至,元始對此憂心衝衝,正趕上昊天上帝要十二仙首稱臣,而人間又臨近天定的武王伐紂,於是元始天尊計上心來,想出了一個陽奉陰違的封神榜,上秉師尊鴻鈞道人,三教共議封神榜,成功將大師兄老子和小師弟通天教主拖下水
  • 看封神:封神演義中聖人的地位差別
    左右是一不做,二不休,如今回宮,再立『地水火風』,換個世界罷!」左右眾仙,俱各各贊襄。通天教主見左右四個切己門徒俱喪,切齒深恨:「不若往紫霄宮見吾老師,先稟過了他,然後再行此事。」首先我們確定一下封神演義中給位大神的設定:在《封神演義》中可稱聖人的包括鴻鈞、老子、元始、通天、接引、準提、女媧、昊天上帝、瑤池金母九位,而火雲洞三聖則稱三聖皇比較合適,而且在封神演義小說中,女媧並不是中華神話中的媧皇,她沒有造人的功德,成聖也是在補天之後,而補天則發生在黃帝之後的顓頊時代,共工怒觸不周山之後,所以在小說中,女媧在壽誕的日子還要到火雲洞三聖皇那裡朝拜
  • 封神演義,火雲洞三聖和太上老君,都是聖人修為,誰的法力更強
    而且《封神演義》雖然借用了很多道教神祇和傳統神話人物,不過情節和設定都是許仲琳(爭議作者)一家之言,所以不應該套用其他內容分析。九大聖人九大聖人一般指鴻鈞道人、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女媧、接引道人、準提道人、昊天上帝和瑤池金母。
  • 《封神演義》神仙犯了殺戒所以要封神,神仙到底犯了什麼殺戒?
    《封神演義》中對於殺戒多次提到,但並未對此做出明確的解釋說明,所以我們只能聯繫書中的前後文,從中搜尋蛛絲馬跡,加上個人的理解分析,來大致說一說,這個所謂的「殺戒」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因為昊天的初衷只是讓十二仙首稱臣,所以根本沒有必要搞出一個如此龐大的工程,元始天尊之所以陽奉陰違設計出封神計劃,並且上秉師尊鴻鈞道人,最終三教共議封神榜,除了不想弟子供人驅使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座下十二大弟子殺戒臨身。
  • 封神知識點:《封神演義》中有多少福建元素?至少五處
    封神知識點:《封神演義》和建陽書坊 文/王事情現在市面通行的古典名著,都是根據古代刻本重新點校而印刷出版的。《封神演義》現存刻本有十幾種之多,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在前四位的分別是金閶舒載陽、福建建陽、善成堂和四雪草堂四大刻本。
  • 【贈書】《號令群神》原來是這樣一部《封神演義》,李天飛的解讀你...
    它說《封神演義》的作者是「陸長庚」,而陸長庚就是陸西星。但這個說法,沒有得到任何旁證,所以也成了謎。 不過,陸西星寫《封神演義》的說法,是很靠譜的。因為《封神演義》裡寫了好多道教鬥法,這裡面應該會有道士參與。所以胡適等人就相信《封神演義》可能是陸西星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