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玉盤寸斷蔥芽嫩,鸞刀細割羊肩進

2021-02-26 半卷詩詞

玉盤寸斷蔥芽嫩,鸞刀細割羊肩進。不敢厭腥臊,緣君親手調。

紅爐赬素麵,醉把貂裘緩。歸路有餘狂,天街宵踏霜。

該詞寫的是冬夜圍爐歡宴的情景。

上片描寫一次愉快的晚餐場景,宛如一幅雪夜佳人侍宴圖。

詞下片寫作者晚餐後歸去時豪興未已,歸途中所見所想。

該詞展露出作者內心的狂,人物形象刻畫生動,盡顯北國情調。

「玉盤寸斷蔥芽嫩,鸞刀細割羊肩進。」

這裡用了一個典故:

《資治通鑑》卷四十五載,東漢陸續以楚王英事系獄,其母自吳來洛陽,作食以饋續。

續對食悲泣不自勝,治獄使者問其故,續曰:「母來不得見,故悲耳。」

問何以知之,續曰:「母截肉未嘗不方,斷蔥以寸為度,故知之。」

這裡用典「寸斷蔥芽」,則是指潔淨如玉的盤中擺著又白又嫩的蔥段兒,給人一種精雅漂亮的印象。

「紅爐赬素麵,醉把貂裘緩。

歸路有餘狂,天街宵踏霜。」

第五、六句,寫當爐喝酒進餐的豪情,體現了詞人晚餐的愉快和賓主間的融洽,人物刻畫細緻,見神態。

最後兩句寫「歸路」興且不淺。

從那個「餘」字可以看出,作者所要強調的還不是歸路上的狂而是酒宴上的狂;這個「狂」字,暗地裡有一種模仿魏晉士人那種不拘禮法的作風之意。

從「紅爐」的室內走上「踏霜」的「天街」,這裡邊便有了一種從暖到寒、從醉到醒的感覺。

而這種寒冷與清醒的感覺,正好成了剛才晚餐時那種耽溺與任縱之情緒的一個反襯。

王國維(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國楨,字靜安,亦字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諡忠愨。漢族,浙江省海寧州(今浙江省嘉興市海寧)人。

王國維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

王國維早年追求新學,接受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的影響,把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相融合,研究哲學與美學,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體系,繼而攻詞曲戲劇,後又治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

郭沫若稱他為新史學的開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學無專師,自闢戶牖,成就卓越,貢獻突出,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古文學等方面均有深詣和創新,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留下了廣博精深的學術遺產。

1927年6月2日,王國維於頤和園中昆明湖魚藻軒自沉。

王國維在文學創作和文學理論上最著名的是其《人間詞》與《人間詞話》。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談到了治學經驗,他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第一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這詞句出自晏殊的《蝶戀花》,原意是說,「我」上高樓眺望所見的更為蕭颯的秋景,西風黃葉,山闊水長,案書何達?

在王國維此句中解成,做學問成大事業者,首先要有執著的追求,登高望遠,瞰察路徑,明確目標與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戀花》最後兩句詞,原詞是表現作者對愛的艱辛和愛的無悔。

若把「伊」字理解為詞人所追求的理想和畢生從事的事業,亦無不可。

王國維則別具匠心,以此兩句來比喻成大事業、大學問者,不是輕而易舉,隨便可得的,必須堅定不移,經過一番辛勤勞動,廢寢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帶寬也不後悔。

第三種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是引用南宋辛棄疾《青玉案》詞中的最後四句。

梁啓超稱此詞「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這是借詞喻事,與文學賞析已無交涉。

王國維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無勞糾葛」。他以此詞最後的四句為「境界」之第三,即最終最高境界。

這雖不是辛棄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遠意,做學問、成大事業者,要達到第三境界,必須有專注的精神,反覆追尋、研究,下足功夫,自然會豁然貫通,有所發現,有所發明,就能夠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

「三種境界」論出自晚清學者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之二六,原文如下: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相關焦點

  • 《人間詞話》中的「人間」是什麼意思?
    今天開始我們要討論一部非常經典的中國哲學作品,就是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這部書看上去很通俗,內容也不多。但當我們還原到王國維的生活時代,認真閱讀的話,會發現《人間詞話》並不簡單。也正因為如此,「王庶文講壇」會以《人間詞話》為由頭,將幾部中外的哲學作品串講一遍,大概有:休謨的《人性論》、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叔本華的《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普羅提諾的《九章集》、張慧言的《詞選》、劉熙載的《藝概》等等。歡迎您持續關注,持續學習。說起《人間詞話》永遠繞不過去的彎是對它名字的解釋、在中國古代給所謂的「詞話」取名是有著傳統規矩的。
  • 《讀書之間》——《人間詞話》
    與泰戈爾的《飛鳥集》不同靜安先生的《人間詞話》會讓你看到中國詩詞的獨到美我們經常說的「人生三境界」就是出自此書如果,你對詩詞感興趣,對美學感興趣,那麼此書可列為必讀書目王國維(靜安先生) 文學批評著作寫一程山水,春意翩翩
  • 《人間詞話》:人間年年歲歲又何其相似
    但內心對國學經典又是渴望得很,總想讀一讀的,這一期讀書會的書目又正好是《人間詞話》,不能不讀了。 朱光潛曾評價《人間詞話》:"近二三十年來,就我個人所讀過的來說,似以王靜安先生的《人間詞話》為最精到。"
  • 王國維《人間詞》《人間詞話》,全文收藏版!
    朝朝含笑復含顰,人間相媚爭如許。清平樂櫻桃花底,相見頹雲髻。的的銀釭無限意,消得和衣濃睡。當時草草西窗,都成別後思量。遮莫天涯異日,轉思今夜悽涼。鷓鴣天閣道風飄五丈旗,層樓突兀與雲齊。空餘明月連錢列,不照紅葩倒井披。頻摸索,且攀躋,千門萬戶是耶非?人間總是堪疑處,唯有茲疑不可疑。
  • 《人間詞話》:四首春天的詩詞與宋代美學對話
    但,我們可以翻閱古詩詞,在安全的房子裡,透過玻璃窗看著外面的綠色,拿著這本《人間詞話》,與那些個古老的春天對話。《人間詞話》譯註者周公度先生在序言裡說:詞的寫作異於前代所有文本,作為新的表情達意方式,它的標準最初便是才子的,鮮亮奪目的,音韻講究有甚於前朝,是形式主義的最佳狀態。
  •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八、九則)
    境界的優劣在《人間詞話》此前幾則中王國維認為是可以在境界的「真偽」和「有無」上見出分曉,雖然本人不怎麼贊同其 「有無」上的看法〔詳見本人《<人間詞話>妄評(二、三、四則)》中的評議〕。〔九〕嚴滄浪《詩話》謂:「盛唐諸公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
  • 《人間詞話》禮盒版咪咕中信獨家發售,引領品質定製書新趨勢
    《人間詞話》禮盒版全網獨家發售作為3月重磅圖書,咪咕中信書店聯合浙江文藝出版社,推出了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定製禮盒版。在這份「書禮」中,紙書的版本以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王國維手定稿為底本,參校民國十五年(1926年)樸社定本,譯註者系詩人周公度。這本《人間詞話》全本全譯全注本,深入淺出地將國學經典進行細緻詮釋。
  • 追隨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的足跡,探密《人間詞話》的境界之美
    早就聽說過《人間詞話》在詩詞批評史上的盛名。年前逛書店的時候,無意在書架上看到了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便買了下來。當時一併買回來的還有《閱微草堂筆記》、《浮生六記》、《鏡花緣》、《傳習錄》等,同屬古代文學大類。近日閒來無事,閱讀了這本意境優美的《人間詞話》。
  • 《人間詞話》:國學大師王國維教你三步實現人生理想
    王國維遺書提起王國維,大家最熟悉的或是他的《人間詞話》,更多的可能是他的「三境界」之說。通常人們認為《人間詩話》是王國維關於詩詞之學的著作,但也可以說,他其實是以評詞的方式,傳達出一種人生態度與生活方式,歸結到「境界」這一詞上來說,更反映了人生的意義。
  • 聆聽書海丨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實驗學校高滈同學與您分享《人間詞話》
    聆聽書海丨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實驗學校高滈同學與您分享《人間詞話》 2020-12-11 22: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細論人間詞話中的隔,學詩詞須搞懂這個字
    △ 王和尚細說王國維人間詞話之「隔」論比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第39則,批評南宋詞人姜夔寫景之句「如霧裡看花,終隔一層」,並且他舉姜夔詞中「在《人間詞話》第40則,王國維更細論「隔」與不「隔」。比如,他指出:陶淵明、謝靈運,蘇東坡之詩「不隔」,而顏延之,黃山谷等人之詩則隔。王靜安認為:寫景「語語如在目前,便是不隔。
  • 王國維《人間詞話》之中,三層境界:立守得,他用三句古詩詞名句
    此說法被王國維寫在《人間詞話》之中,三層境界分別是:立、守、得。為了詮釋三字的意思,他引用了三句古詩詞名句,而且三個名句原本都是講兒女私情的,可被王國維拿來形容人生卻是意外地恰當,透徹。第一層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 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詞話著作
    《人間詞話》作者:王國維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王國維是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人間詞話》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在中國近代文學批評史上具有崇高地位。書中,王國維以簡雋明晰、深入淺出的條分縷析,講透了中國古典美學精髓。
  • NS 大菠蘿 3 加入中文語音,Beholder 限時六折,人間詞話限免中!
    ▎人間詞話(精美插圖版)- 王國維[微信讀書][¥5.99→0]《人間詞話》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作者王國維用傳統的詞話形式及傳統的概念、術語和思維邏輯,較為自然地融進了一些新的觀念和方法,其總結的理論問題又具有相當普遍的意義,這就使它在當時新舊兩代的讀者中產生了重大反響,在中國近代文學批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 王國維《人間詞話》:當文學遇上哲學,才是最唯美的人生三種境界
    最早聽聞《人間詞話》便是從這三句話開始的。那時人還年幼,只道詞是詞,詩是詩,美就可以了,怎還能上升到境界的程度。可如今再次偶遇這三句詞,卻也能夠品味其中的唯美與孤寂。王國維出生寒門,母親早逝,父親一人既當爹又當媽地將他撫養長大,一心想著他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奈何偏偏他厭惡八股文考試,止步秀才,便不再參加科舉。
  • 葉嘉瑩: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但寫的完全是他自己的見解,所以陳寅恪先生說:「唯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載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他認為王國維先生這種追求真理的、忠實於自己也忠實於學問的這種精神,可以與天地同期長久,可以和日月星三光永遠地共明。
  • 邂逅《人間詞話》,遇見王國維心中的溫庭筠、韋莊、馮延巳
    《人間詞話》第十二則一閒來無事,那就繼續說說《人間詞話》吧。今天說第十二則,去品讀詞剛興起時溫庭筠、韋莊、馮延巳三位詞界大佬的風格。
  • 「人間詞話」有關詩詞的真情實感讀後感一二
    近日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看到有關對詞人的概括。"詞人之忠實的不獨對人事宜然,即對一草一木,亦須有忠實之意"這是強調詞的真情實意。
  • 王國維《人間詞話》成大事者三種境界的那三句詩你讀懂了嗎
    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曾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