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9個帳號網購同一雙鞋有7個價格!大數據殺熟是否存在?

2020-12-12 國際財經網

疫情之下,各行各業不免受到衝擊,但「宅經濟」卻得到了逆勢發展,網購就是其中火熱的一環,電商平臺也「趁熱打鐵」頻頻推出大促活動。

就在人們火力全開「買買買」的同時,一些精打細算的消費者卻發現自己似乎被「坑」了一筆錢。有網友指出同樣網購一雙鞋,9個帳號竟然出現7個價格。究竟什麼因素在影響你的購物價格?區別定價究竟合不合理?

據南都記者了解,一些線上商家可以自行決定是否根據營銷需求設置商品不同價格。如果需要,性別、年齡到訪問記錄、收藏記錄,甚至所在地區氣溫,都有可能決定你的消費折扣。

同一雙鞋,9個帳號,7個價格

今年天貓「38女神節」,有用戶在網上爆料,88VIP會員在天貓超市購買商品的價格比普通用戶高,質疑天貓超市「大數據殺熟」。天貓超市內同一款洗面奶,有人搜索出24.9元,有的顯示21.9元,有的則只要16.03元,最高和最低價相差8元多。

對此,天貓超市3月8日發布聲明稱,「絕不存在所謂大數據殺熟」,部分用戶出現同一款商品價格不同是因為「新人專享價」標識在商品頁面上沒有被正常顯示,為失誤向大家道歉。

然而商品存在多重價格並非偶然,某品牌天貓旗艦店也有類似情況。南都記者注意到,有用戶在社交平臺上傳某款鞋的3月8日實測截圖,9個帳號竟然測試出7個不同的價格。

南都記者據網友實測整理。有評論推測序號8顯示原價,是因為男性用戶不能參與「女神節」活動。

根據頁面標註,這款鞋原價為629元,使用店鋪券和跨店滿減後到手價為539元。據南都記者觀察,頁面顯示價格高低與是否為88VIP用戶似乎關聯不大,而是受到新人優惠——「首單直降」影響。不過新客獲得優惠的方式不同,首單降價幅度也不同,且並非所有新客都能獲得優惠。

「我沒有聯繫客服,僅做了測試,因為我們沒有任何人打算買這款鞋,並且此事後也不打算買了。」該用戶對南都記者說道。

南都記者就此諮詢客服,該品牌客服表示此類首單紅包是天貓在管理,應該諮詢天貓客服。隨後天貓官方客服告訴南都記者,品牌旗艦店有專門人員管理,由旗艦店自行處理,建議記者諮詢店鋪客服。

是否新客能享受到更低價格,88VIP反而吃虧?大數據殺熟是否真的存在?

用戶分級管理,氣溫都可能決定你的折扣

負責企業在天貓超市運營業務的黃先生告訴南都,日常折扣基本是由品牌運營方來操作的,費用由品牌方承擔。而88VIP會員是天貓官方的,在折扣計算後打95折,費用由天貓承擔,所以日常折扣和88VIP沒有直接關係,並不會針對88VIP人群來差異化定價。

那麼為什麼同一商品會存在多個定價,這是不是商家的普遍操作?

「存在差價這個現象,但不是很多,不少成熟品牌沒有參與這種活動。」黃先生說。

據他介紹,差異化定價可以滿足拉新、回購等目的,是否被合理使用可以衡量運營人員的能力。但一味搞差異化,如果前後差價太大可能會影響客戶體驗或糾紛,只能儘量避免或減少差價。

黃先生告訴南都記者,「首單降價」、「1分錢的商品試用」等,都屬於商家的拉新策略。對於熟客,店鋪會通過發券、按店鋪會員等級打折等方式維持,雖然優惠沒法和新客首單優惠相比,但熟客也曾享受過新人優惠。

那麼「千人千面」的價格與什麼因素相關,又如何實現?

首先,要對用戶群體進行區別。黃先生告訴南都記者,商家通常會選擇將客戶分為新客戶、老客戶、潛在客戶、流失客戶、高端客戶,按不同營銷需求給予降價優惠。根據商家意願和產品性質,還可以對用戶年齡、性別、品類偏好進行劃分。店鋪可以按照購買金額或次數來定義會員等級,然後給予不同等級會員優惠。

此外電商平臺藉助海量用戶數據,根據消費者的基本屬性、店鋪關係、消費偏好、行業屬性等諸多因素設置不同用戶標籤,以便商家經營管理。

圖自平臺商家Eric,商家後臺的用戶標籤

「如果這個人還不是店鋪客戶,平臺不會把他的具體信息透露給賣家,但是會把群體的標籤給你。比如25至29歲的寶媽,平臺會圈一個用戶池,假如是10萬人,你可以專門給這10萬人設價格。」電商從業者Eric告訴南都記者。

南都記者注意到,此前曾有消費者懷疑,電商平臺會對安卓和蘋果手機用戶區別定價。

Eric表示暫時沒有在商家後臺找到針對不同手機機型設置折扣的標籤。

「(各種優惠)都可以控制,只要你有行為標籤,但具體的標籤是什麼,只有設置的人知道。」Eric稱。有意思的是,南都記者發現,在商家Eric提供的後臺截圖中,「所在地區氣溫」也成為一項用戶標籤。這意味著如果商家需要,氣溫也可成為用戶獲得優惠和折扣的一個因素。

定價大權在誰之手?商家定價權受平臺制衡

藉助用戶標籤可以定價打折,那麼定價、折扣大權掌握在誰手中?

Eric稱,一般情況下商家可自行決定店鋪的商品的價格、折扣以及如何發放優惠券。當參加平臺大促活動時,商家才會根據平臺要求來操作。

南都記者向多位商家求證,有商家表示自己具備定價權,不過由於運營性質不同,有的商家需要提審,有的則不需要。

天貓超市「代銷」運營的黃先生表示,由於活動類型很多,可以實現同時生效多個價格,自己就曾設置過3級價格。但商家權限不是百分之百,所以想要差異化定價並不容易。設置一個價格需要提交系統或者天貓小二審核,再設置一個價格也需要提審,設置的價格越多審核越難。

不過也有商家表示自己經營店鋪不大,無法設置多級價格,不排除頭部商家可以做到,但「一般正常人不會去做這事的,這不是找罵嘛。」

為了避免麻煩,通常商家不會採取設置多級價格這一做法,而是通過發放優惠券、紅包等其他方式調整用戶的最終成交價格。

Eric表示,商家可以通過不同渠道分發優惠券。公開券是所有用戶都可以領取的,有些券需要完成指定操作才能領取,比如店鋪微淘、直播間和淘客推廣的券。此外,還有商家一次性發給指定用戶的券。至於紅包,可能是由平臺系統自動發給一段時間沒有登錄的帳戶。

消費者能接受區別化定價嗎?降價能接受

近年來,質疑網絡平臺「大數據殺熟」的聲音不絕於耳,關於「大數據殺熟」是否存在也是眾說紛紜。

《電子商務法》第十八條,是被外界視為規制電商「大數據殺熟」的法條。該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根據消費者的興趣愛好、消費習慣等特徵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搜索結果的,應當同時向該消費者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徵的選項,尊重和平等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北京市匯佳律師事務所律師邱寶昌告訴南都記者,電商差異化定價是否構成法律意義上的「大數據殺熟」不能一概而論。實踐中要認定「大數據殺熟」存在一定難度,目前也尚未有司法判例可循。

那麼消費者和商家是如何看待差異化定價,這是否意味著老客戶利益受損?

當看到同一商品出現多級價格時,經常網購的王女士表示,「如果價格便宜可以接受,貴的話就會有被『殺熟』的感覺。而且一旦發現買貴了,我就會拉黑這家店。」

「電商定價打折的目的是讓買家覺得便宜,而不是考慮讓每個買家買到的價格都一樣。而且差價裡,商家實際是在降價,因為運營後臺從來沒有對某個人群提價的功能。只有惡意給熟客高價,才算得上『殺熟』。」 商家運營方黃先生說道。

同為商家的Eric則認為,不同的人對同一件商品的價格預期不同,大數據可以有效幫助商家把同一件商品賣給不同的人,至於是否違法自己也說不清。

對商家一直在讓利的說法,王女士並不認可,但她指出如果商家標明新人優惠、熟客優惠、VIP優惠,讓用戶明白各種規則,就可以接受。「如果商家不標明所有優惠,又不一視同仁,就有一種蒙在鼓裡的感覺。」

消費者、專家呼籲線上商家公開所有價格規則

其實線下交易中,商品成交價格也並不總是完全統一。為何人們對於網購「千人千面」價格接受程度不高?

「說白了還是不願意被欺騙,我有錢但你不能白白『坑』我。」消費者王女士說。商家運營黃先生也認為,線上交易「千人千面」價格的主要爭議在於買家知情權。

邱寶昌告訴南都記者,線上交易與傳統交易模式存在很多不同之處。線上交易突破傳統交易的地域限制,客流量巨大,相對地,電商消費者的議價能力也被削弱。而且,線上交易中刷單炒信、虛假宣傳、虛假評價等亂象嚴重,消費者難辨真偽。如果電商經營者信息不透明,「殺熟」不易被發現,監管部門也難以取證。

南都記者注意到,《電商法》第十七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務信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商家擁有自主經營權,可自行決定經營策略,但是需要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經營者應該公開商品的價格,並向消費者闡明各種優惠規則。」邱寶昌認為,這不僅是某一電商平臺的問題,而是涉及到整個網絡交易。電商經營者在對待不同用戶時應該有統一的規定,統一的尺度。

他特別提醒,網絡商家對待同一交易條件下的消費者,不能設置不同價格,如果存在優惠折扣的情形,必須要事先對消費者進行明示。否則商家實施多重定價又不公開優惠規則,可能會涉嫌價格欺詐。

「我們給熟客看得見的福利,但要求商家展示所有不同優惠價格的做法不現實,」商家Eric對要求公開定價和優惠的做法提出質疑,認為線上商家也存在無奈之處。

在他看來,「假設你是消費者,你享受優惠價是100元。而頁面上提示某某用戶享受的特價是80元,你會同意付款100元嗎?線下有可能你會付。線上你肯定和商家要求最低價,不然就不買了。」

「商家有不公開定價規則的權利,那麼顧客也有拉黑給差評的權利。」王女士說。

相關焦點

  • 用法治遏制大數據「殺熟」
    對於大數據「殺熟」,應當抓住消費者權益這個關鍵,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治理,進一步釐清個人數據的所有權和應用範圍,切實提高相關行為的違法成本    同一平臺、同一時段、同款貨品,下單價格竟有較大差別,更令人費解的是,多付費者還是平臺的熟客。
  • 美團外賣「大數據殺熟」?訂酒店和機票可能也有這樣的遭遇
    在此期間,他再次打開手機選擇同一家店鋪的外賣,發現會員帳號與非會員帳號依然存在配送費不同現象,會員帳號配送費為4元,非會員仍為2元。短時間內的兩起相似案例,使得漂移神父認定此為美團平臺的大數據殺熟行為。並且在之後的多次測試中,他還發現一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的手機,附近幾乎所有外賣店鋪的配送,基本都要超出非會員1-5元不等。
  • 美團殺熟已是行業潛規則?大數據夠透明嗎?
    原標題:美團殺熟已是行業潛規則?大數據夠透明嗎?   不少網友反映美團還有其他大數據殺熟在美團回應的新聞下面,有網友反映,同一個電競酒店訂單,都是非會員,一名女網友帳號顯示268元,而她男朋友帳號是248元。   為了誘導用戶購買會員,使用會員權限,美團外賣的會員費價格也不一樣,有用戶反映,自己使用兩個不同手機登錄同一個美團帳號,在同一時段開通會員時價格不同。一個需要15元開通,另一個則需要2.99元開通。
  • 美團「大數據殺熟」背後的增長焦慮
    最近,網友「漂移神父」寫的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文章在各大社交圈刷屏,文中記錄了他在美團點外賣時發現,同一店鋪、同一時間,用兩部手機點單,其中開通了美團外賣會員的配送費,竟然比未開通會員的配送費要貴,直指美團「大數據殺熟」的行為。17日下午,美團對此回應稱,文中提到的配送費差異與會員身份無關,是定位緩存偏差導致。
  • 大數據殺熟為何屢禁不絕?
    在筆者看來,平臺商業模式與利益決定了部分網際網路APP殺熟難以避免,要防範這些平臺殺熟,應對方法只有想辦法成為平臺的「非忠誠度用戶」才可以。 文章中作者表示,在美團的同一家店鋪,同一個配送地址,在同樣的時間點單,會員帳號的配送費是 6 元,而非會員帳號僅為 2 元。
  • 美團、肯德基、滴滴都「殺熟」?大數據放過我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經常用某家外賣軟體可紅包卻越領越小,經常點的外賣卻越吃越貴?其實一直以來,網際網路公司利用大數據「殺熟」都是消費者們非常深惡痛絕的行為,據悉,2018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中,「大數據殺熟普遍」排在十大熱點話題第三位。
  • 大數據殺熟是什麼意思?大數據殺熟行為明令禁止是怎麼回事?
    大數據殺熟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經營者運用大數據收集消費者的信息,分析其消費偏好、消費習慣、收入水平等信息,將同一商品或服務以不同的價格賣給不同的消費者從而獲取更多消費者剩餘的行為。
  • 大數據殺熟,網際網路巨頭的「割韭」盛宴
    畢竟這不是外賣一個行業的現象,在出行、電商、酒旅等行業普遍存在,背後是一場觸目驚心的殺熟盛宴。壹先來看啥叫大數據殺熟,就是「同一時間、地點、商品、平臺前提下」,兩個帳號下單價格完全不同。花錢開個會員,你以為能佔平臺便宜,孰不知你才是被薅的羊!所以當事人說了:「發文初心不是要懟誰,只是看不慣這種畸形的平臺運營模式,對美團市值蒸發400億表示抱歉,但你還欠全國人民一個道歉!」這話很好理解,巨頭們對殺熟操作早習以為常,總體保持悶聲發財態度,有誰不滿就發個10元紅包意思下,不行就繼續給你好處,直到你滿意為止。
  • 割會員韭菜,美團也玩大數據殺熟?美團:軟體緩存;網友:你當我傻?
    該自媒體大V稱,開通美團外賣會員後,自己經常光顧的一家店鋪,配送費由平時的2元變為了6元。他做了個試驗,在美團上的同一家店鋪,同一配送地址,同一時間點單,會員帳號的配送費仍為6元,而非會員帳號僅為2元。他反饋客服後,客服說,願意補償十元紅包。
  • 用戶控訴美團外賣大數據殺熟,王興就這樣讓大家吃得更好?
    美團外賣回應不可信簡單科普下大數據殺熟,北京消費者協會曾給出明確定義:經營者利用大數據技術釆集用戶信息、建立用戶「畫像」,並以謀取利益為目的,根據用戶「畫像」提供特定(非可選性)商品或服務的損害消費者權益行為。
  • 天貓超市稱商品標識有誤,絕非大數據殺熟
    一位豆瓣用戶表示,在3月7日同時使用非88VIP帳號及88VIP帳號查詢天貓超市中「豆本豆唯臻豆奶250ml*24盒」的商品,88VIP顯示的價格為73.3元,非88VIP帳戶顯示的價格為62.8元。至結算頁面,88VIP需要支付5元運費,非88VIP反而能夠免運費。
  • 美團割會員韭菜,大數據殺熟為何屢禁不絕?
    在筆者看來,平臺商業模式與利益決定了部分網際網路APP殺熟難以避免,要防範這些平臺殺熟,應對方法只有想辦法成為平臺的「非忠誠度用戶」才可以。文章中作者表示,在美團的同一家店鋪,同一個配送地址,在同樣的時間點單,會員帳號的配送費是 6 元,而非會員帳號僅為 2 元。
  • 天貓超市回應:絕對沒有大數據殺熟!
    像在天貓超市購買商品,88VIP就可以直接9.5折優惠購買。網友爆料天貓超市88VIP殺熟是因為在3月7日同時使用非會員帳號及會員帳號查詢天貓超市中豆奶的價格,88VIP顯示的價格為73.3元,非88VIP顯示的價格為62.8元。
  • 大數據殺熟何時休?美團外賣頂風作案:會員和非會員差別定價
    大數據殺熟又雙叒叕登上微博熱搜,成為熱議話題,撩動著消費者的神經:又被當成韭菜割了!近日,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中指出美團存在利用大數據殺熟現象,美團外賣會員的配送費居然比非會員的還要貴,且這種現象在其他外賣平臺上也同樣存在。此事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藉此吐槽:「國家才剛出臺了網際網路反壟斷法,美團外賣就敢頂風作案了,佩服佩服!」
  • 美團壟斷的雙刃劍:大數據殺熟讓人心寒
    近日,美團外賣「大數據殺熟」一事登上熱搜,一名ID「漂移神父」的作者發布文章《我被美團割了韭菜》表示自己被美團「大數據殺熟」了,引起一眾用戶熱議,諸如「美團再見吧」、「反壟斷還是有必要約束一下企業」的發聲屢見不鮮。
  • 濃眉大眼的美團,也玩大數據殺熟?
    他們以這個話題為根據地,控訴了美團對老會員的差別對待:配送費更高、同一家店吃兩三回就漲價、開通了會員反而滿減金額減少,甚至續個會員費都感受到了美團的「喜新厭舊」。而且,不僅僅是美團有這種情況,餓了麼同樣存在上述問題。
  • 美團大數據殺熟?加量包漲價、酒店價格差異,技術問題消費者買單
    近日,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衝上微博熱搜,作者在文中稱,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會員配送費為6元,非會員配送費僅2元,客服回應稱,已經申請到10元紅包作為補償。文章內容很快引發網友共鳴,近期受到熱議的大數據殺熟問題也擺在了美團面前。
  • 網友:殺熟不止一次
    而當作者在美團上的同一家店鋪、同一配送地址、同一時間點單,會員帳號的配送費仍為6元,而非會員帳號僅為2元。對此,美團外賣回應稱,經查文章中提到的配送費差異與會員身份無關,是由於軟體存在定位緩存,錯誤地使用了用戶上一次定位,與實際位置產生了偏差,導致配送費預估不準。實際下單時會按照真實地址計算,不受影響。
  • 美團回應「殺熟」,但理由卻讓網友都炸了……|大數據殺熟|美團|...
    在相同店鋪、配送地址及時間下單,美團外賣在價格、滿減優惠等確實存在一些價格差異,但目前來看出現頻次並不高。大俠看了一下文章下面的評論。不僅是配送費殺熟,連開通會員的價格也是。之後,美團也就殺熟這件事也給出了回應:美團不存在大數據殺熟的情況,我們對所有客戶一視同仁。
  • 什麼是大數據殺熟?美團會員真的把用戶當韭菜?
    大數據殺熟其實不是新鮮事了,只不過最近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引發了熱議,大數據殺熟才再一次被人們所提及,這篇網絡爆文的作者表示在支付15元開通美團VIP後,點外賣的配送費由原來的2元上漲到6元,然後再降到4元,諸多網友表示本以為薅了羊毛,其實自己才是那隻被薅的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