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保健品或是食品,只要聲稱具有『保健』功能,都須獲得保健食品批准文號方可生產和銷售,即必須要有『藍帽』標識。這將為中國整個營養與健康產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作為國內營養與健康產業的知名品牌代表企業之一,廣州微量元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劉既輝近日正忙於繼續加大對螺旋藻產業的生產投入,對於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9月29日公布的《關於進一步規範保健食品監督管理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有關事項的公告》徵求意見稿,他則認為,這肯定是利好政策,營養與健康產業,成為未來經濟支柱產業是必然。
「藍帽」新規是一把雙刃劍
《關於進一步規範保健食品監督管理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有關事項的公告》徵求意見稿的第二條中規定:「使用片劑、膠囊、口服液、衝劑、丸劑等形態,需定量食用且有每日食用限量的產品,不納入食品生產許可(QS標誌)範圍。對聲稱保健功能的上述產品,須獲得保健食品批准文號方可生產和銷售。自2014年1月1日起,禁止生產、經營和進口未獲保健食品批准文號的上述產品;2014年1月1日前已生產或進口的上述產品允許銷售至保質期結束」。
2013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食品藥品領域可謂是多管齊下,意圖直指推動市場規範。
「公布幾個月就要實行,企業連處理庫存、原材料的時間都沒有。不誇張地說,如果按照意見稿實施,很多企業要倒閉。」廣東省營養健康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詠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協會連國慶假期都顧不上,在節日期間組織專家、企業商量對策,並於上周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提交了行業協會建議。
「此次《徵求意見稿》將引發行業內的重新洗牌,在業內均爭論不休或駐足觀望之時,廣州微量元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早於2012年就開始強化自身建設,根據現行法規著手申辦保健品「藍帽」狠抓產品質量和規範經營,企業將抓住這次機會,迎來公司的第二次發展高峰。」劉既輝表示。
記者了解到,廣州微量元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國內一家倡導將國外的高品質膳食營養補充劑產品帶到中國的企業,在「徵求意見稿」出臺後,公司更是加快了相關方面資質的申報。
業內專家表示,《徵求意見稿》如果實施,對整個行業影響都是巨大的,其中又以保健行業大省廣東影響最大。意見稿要把膳食補充劑幾乎完全納入到保健食品行列,沒有藍帽子就不能銷售,臺灣地區在中國剛剛開始熱銷的牛樟芝和酵素,可能因為「劑型」和「定時定量服用」被列入到保健品監管範圍,而這些企業也將因為無法在兩個月內申請到中國大陸的藍帽而要立即停止銷售。國內上市公司及國外外知名品牌企業以膳食補充劑為主業,但藍帽子並不多,產品多冠以普通食品銷售,這將會形成很大衝擊。
廣東省營養健康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詠建議,新規至少應當延遲到2015年才正式發布,給企業充分的緩衝期。對於企業反應最大的第二條,建議修改為「自2015年1月1日起,禁止生產未獲保健食品批准文字的產品;經營進口營養補充劑類的產品,必須獲得進口國國家同等食品監管部門的批准文號或認證證書」,並把進口膳食補充劑產品不列入「保健食品」管理。
市場規範循序漸進,「藍帽」標識擴大實施仍需加強監管
「純『藍帽』標識管理,無疑在一定程度上規範了保健食品行業,但是對與『藍帽』的審批管理,仍需加大監管力度。」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現在有些企業利用『藍帽』標識去尋租,這給市場也會帶來隱患。另外,申報的機構,目前仍然非公開,申報費用每個批號從20-50萬不等,這給企業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壓力。」
市場監管部門也注意到,沒有「藍帽」的企業通常會去租用,即所謂的貼牌生產、委託生產,出現了同一個批號多個品牌產品的現象。這導致了一些知名品牌屢屢被揪出問題,比如生產許可證上的生產商、生產地址與實際產品對不上號。所以未來對「藍帽」標識企業,進行不定時的抽查並嚴懲也十分有必要。
劉既輝先生則表示,國家實施「藍帽」標識一刀切的方式,一是阻擋了很多實力弱,且只想在這個行業渾水摸魚的企業,這對本行業確實有很大促進作用,對緊跟政策步伐的企業肯定是利好政策;二是,目前市場已存在的事實,仍需要合理的引導,在出臺新規的同時,更應該公開透明「藍帽」申報程序、收費標準和從受理到審批結束的時間期限。根據2012年行業產值2600億元計算,膳食補充劑已經佔到了保健食品行業60%以上的份額,即膳食補充劑就達到了1700億元以上。所以如此大的產業,如果在「堵」的同時,進行一定的疏導,這個行業會更加規範化發展。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