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排行榜,第一名不是伊利也不是蒙牛,而是……

2020-12-15 時尚練瑜伽

點擊關注 / 每日獲得解鎖更多體式喔

文 :ZOZO | 畫:五三三

酸奶排行榜,第一名不是伊利也不是蒙牛,而是......

文中提到的《當酸奶統治世界》是一部諷刺意味很濃的動畫短片,但很精巧,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個人看完之後的感受是不同的,而我的感受就是無知並不可怕,但完全依賴於他人,放棄思考才是最可怕的。這有點像信息如此便捷的網際網路時代,我們將太多的答案依賴於網際網路,而開始吝嗇自身的思考了,早期有很多文章在吹捧說酸奶又減肥、又美容等各種價值的時候,我們是否有思考過以及去分辨這些信息的真偽呢?這無疑是值得我們去深思,而這也是我們開設「不正經科普」的初衷。另外這個短小的故事中還深刻隱喻了第二層寓意:在故事當中我們人類對高等智慧來說,確實已經沒有什麼價值。那麼當我們在揣摩高等智慧的意圖時(我們會不會被無情拋棄),我們是否應該先反思自己到底有沒有什麼獨一無二的價值?然後我們的揣摩依據是否足夠客觀理智呢?所以我強烈推薦大家可以去看一看這則短片動畫。

本文酸奶測評表來源《企鵝吃喝指南》

相關焦點

  • 伊利VS蒙牛
    從產品角度看,當前主流的液態乳產品當中伊利和蒙牛均存在較為直接的競爭關係。伴隨著中國乳業品類的不斷創新,乳製品從最初的較為單一的乳飲料、基礎白奶和低溫酸奶產品開始,陸續出現了高端乳飲料、高端白奶、常溫酸奶、兒童奶和乳酸菌飲料等產品,而且這些產品的渠道結構較為類似。
  • 酸奶隱形王者!在中國一天賣出750萬瓶,低調打敗蒙牛、伊利
    而且酸奶和乳酸菌類的飲品正是被大家公認的有助於身體健康的飲品。在我們國加,像伊利和蒙牛這些大企業都已經投身於乳酸菌行列,可是它們的銷量並不是特別理想,還遠遠比不上一個日本的品牌,它就是養樂多。養樂多是一個日本品牌,在1935年成立,如今已經有85年的悠久歷史了,創始人代田稔,在創業前是一名醫學博士,主要培養人體腸道的乳酸菌。
  • 各種運動熱量消耗排行榜,燃脂第一名不是跑步,而是hiit!
    各種運動熱量消耗排行榜,燃脂第一名不是跑步,而是hiit! 一年的第一季度已經接近尾聲,回南天將會過去,迎面而來的將是「夏日炎炎」,那時候是該去海邊展露身材的時候了。你還在努力的減肥嗎?我相信你還是有時間完成減肥目標的。我們都希望成最高效地減肥任務,看看這10種減肥運動熱量排行榜:
  • 2019全球乳業20強出爐:伊利重回第八,蒙牛(02319)保持第十
    荷蘭合作銀行(RABO BANK NEDERL-ANDS)近日公布了2019年「全球乳業20強企業排行榜」。該榜單連續第三年沒有新成員上榜,雀巢(243億美元)仍然高居榜首,中國乳品企業伊利(112億美元)和蒙牛(103億美元)穩居全球前十名的第一陣營。
  • 伊利第一,蒙牛第二,這對「天生要強」的宿敵在818悟空榜鬧翻天
    如果要談論中國奶製品,一定逃不過蒙牛和伊利。這對「天生要強」的宿敵,擁有縱貫近20年的恩怨情仇史。而近日,根據蘇寧易購悟空排行榜顯示,818乳業巨頭伊利業績繼續保持領先,再一次奪得線上渠道排行榜銷售額第一,蒙牛則位列第二,Arla愛氏晨曦和紐仕蘭緊隨其後。
  • 財報出爐,蒙牛和伊利差距在哪?
    文/華商韜略 廠工4月28日晚,伊利股份同時公布了兩份財報。其中,2019年年報顯示伊利股份總收入超過900億,連續六年創亞洲乳業第一,營收連續超百億級增長。而這,距離蒙牛公布財報剛剛過去一個月。伊利股份同時發布的2020第一季報顯示,伊利股份今年1~3月份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06.53億元,淨利潤11.53億元。數據顯示,2020年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已經對多家乳製品企業一季度的業績衝擊,由於疫情爆發時間正處於產銷旺季,行業上下遊各個環節均受到了一定影響。但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伊利快速反應,迅速啟動應急機制。
  • 蒙牛與伊利的那些秘密
    可能你想不到,伊利比蒙牛的建設要早很多。那個時候蒙牛的老總牛根生先生還是伊利的副總裁,後來由於和當時的董事長在戰略上有分歧,產生了矛盾。於是牛根生便辭職,在1999年8月份創建了現在的蒙牛。當時的伊利是乳製品行業的老大,而蒙牛是從零開始,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 乳業大變局:蒙牛發力 伊利的「老大」還能當多久?
    作者:有局如今的伊利股份(600887.SH)不論是在市值還是在體量上都遠超其他乳企。但隨著乳業加速發展,處於頭把交椅的伊利股份面對的威脅也越來越多,最大的威脅自然來自乳業雙寡頭的蒙牛乳業(02319.HK)。
  • 伊利、蒙牛、光明們:不同的出海路徑,相似的發展困境
    例如上個月引起全網熱議的「可牛了」,並非我們平時聊天脫口而出的形容詞,而是蒙牛與可口可樂合作將中國乳業品牌推出國門而共同組建的新公司名。還有伊利在今年進博會上展出的金領冠睿護奶粉,其實是來自已成立六年的大洋洲生產基地。是的。
  • 日本護膚品排行榜,第一名不是SKII,也不是資生堂!
    日本護膚品排行榜,第一名不是SKII,也不是資生堂!說到護膚品,我們總是能想到「大牌」、「平價」、「藥妝」等字眼,歐美的大牌,國產的平價,韓國的熱銷,日本的小眾!買不起大牌卻鍾愛日本的小眾護膚品,不僅種類繁多,效果出眾,性價比也高。今天是我在網上看到的一個日本護膚品的排名,第一名不是SKII,也不是資生堂!
  • 一包芝士酸奶撕開伊利蒙牛的防線,讓君樂寶重回視線贏得乳業人尊
    諸多乳製品產業鏈看到了酸奶銷售市場的市場前景,競相投入資本角逐酸奶銷售市場,不斷湧現了多種多樣知名品牌,在其中蒙牛、伊利以雙寡頭壟斷市場之勢自始至終在酸奶銷售市場攻佔數一數二的部位,君樂寶精確定位朝陽行業,憑著芝士酸奶一個品類撕掉伊利蒙牛的防禦,以優秀品質好口感為根基,根據線上與線下全覆蓋營銷推廣快速走紅變成網絡紅人爆款,變成芝士酸奶第一品牌,變成乳製品行業驚世逆轉的成功案例。
  • 蒙牛「可牛了」,伊利你慌不慌?
    2019年報顯示,伊利總營收為902.23億元,同比增長13.41%;蒙牛總營收為790.3億元,以14.6%的同比增長緊隨其後。 第三名光明乳業總營收則只有225.63億元,呈斷崖式下跌。 長期來看,雙寡頭的戰略焦點正在逐步分散。
  • 伊利、蒙牛闖入羊奶賽道,誰是下一個「莫斯利安」?
    在這一良好形勢下,2015年,光明乳業便提出常溫酸奶-莫斯利安「百億單品」的目標。但最終的結果,卻出乎意料。光明乳業2016年、2017年財報中根本沒有莫斯利安的「隻字片語」。而光明乳業提出的常溫酸奶「百億單品」的願景,也確實實現了。確切地說,是被伊利、蒙牛取而代之。2019年伊利安慕希突破200億大關,而蒙牛純甄也有了120億的體量。
  • 蒙牛市值為什麼比不過伊利
    可以看出蒙牛此番發債受到了市場的推崇。但事實上,蒙牛的市值並沒有形象中的那麼好,與國內另一乳業巨頭伊利股份(600887.SH)相比,同樣是千億級企業,市值卻始終比不過伊利,相差近800億元。蒙牛市值為什麼比不過伊利,主要表現在營收、利潤及市場份額。
  • 懂行觀察|「可牛了」背後:蒙牛伊利暗戰不斷
    此次和蒙牛合作,也是看中了蒙牛的工業生產體系和奶源基礎。 於蒙牛而言,合作則有著更深的意圖——不僅能藉助可口可樂的品牌和資金開拓海外市場,更是與伊利角逐多年後的一次重要破局機會。 蒙牛的如意算盤 伊利和蒙牛之間的角逐,幾乎貫穿中國乳業的整個發展歷程。
  • 「冒泡」的伊利和蒙牛
    乳業君了解到,近日蒙牛又將推出一款全新的含氣飲品——優益C活菌泡泡氣泡飲料。而這距離蒙牛第一款含氣飲品——酸酸乳乳此汽質乳酸菌氣泡水上市,不過月餘時間。雖然活菌泡泡目前尚未正式銷售,但旗下兩個子品牌接連推新,也體現了蒙牛搶佔含氣飲品賽道的決心。蒙牛持續加碼含氣飲品,活菌泡泡即將上市據悉,活菌泡泡是一款活菌型益生菌氣泡飲料,具有0脂肪、低糖的特點。
  • 短保鮮奶,「撕扯」伊利、蒙牛兩巨頭
    更關鍵的點在於,中國強大物流能力尤其是生鮮冷鏈配送能力的提升,不是伊利、阿里這種大玩家的私人能力,而是變成了一種準公共產品。彼時的伊利蒙牛等乳企為了讓全國人民喝上牛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們是英雄。
  • 30億吃下妙可藍多,蒙牛能彌補與伊利的百億差距嗎?|深度
    趕巧,死對頭伊利也到了2020年營收破千億的關鍵時期,兩者逾百億元的營收差距,更成為扎在蒙牛心上的一根刺。此番收購妙可藍多,被視為伊利蒙牛雙雙布局奶酪業務下,蒙牛搶先一步的典型,它會為未來帶來多大想像力,蒙牛有可能就此反超伊利嗎?百億差距現如今蒙牛和伊利最大的差距在哪裡?
  • 「綁架」伊利蒙牛的包裝巨頭利樂,正在「被替代」,原因有3個
    話說「中國乳都」是利樂在中國的發家之地,20年前伊利蒙牛你追我趕、拼命全國化的時候,利樂憑藉「免費送設備、包材賺利潤」這一經典套路,坐收漁翁之利,賺得盆滿缽滿。20年後,利樂再到呼市建廠,大有東山再起、重新起航的寓意。
  • 測評 | 蒙牛、伊利、天潤....15款酸奶顏值、口感大PK,誰更勝一籌?
    隨著消費升級以及酸奶飲用場景日趨多元化,很多消費者已經把酸奶當作一份更加健康的配餐。那麼,低溫酸奶到底該如何選品?各品牌之間的產品又有哪些本質區別呢?如今的低溫酸奶產品又有哪些新趨勢?為此,食品板選取國內15款主流低溫酸奶產品進行測評。此次測評從產品的外觀、細膩度、濃稠度、酸甜度、奶香度等多個方面分別進行打分,評分標準以5分為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