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太難了

2020-12-26 創業邦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非凡油條(ID: ffyoutiao),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美國對中國企業融資嚴加限制

今年4月瑞幸咖啡自曝造假事件的餘波還在震蕩。

當地時間12月16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宣布,瑞幸咖啡此前嚴重虛報公司營收、費用和淨運營虧損,欺騙了投資者。瑞幸咖啡則同意支付1.8億美元的罰款以和解這一指控。

繼瑞幸在美股退市之後,它又和美股扯上了關係,只不過這次是因為美股對投資人的利益保護較為到位,瑞幸這種赤裸裸的欺詐行為遭到了嚴厲的懲罰。

在中美關係處於低谷的今年,瑞幸造假事件會導致更多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遭到池魚之殃。

早在今年六月份,川普就發布了行政令稱「最近中國政府頒布了一項法規,明確禁止審計公司在未經中國金融監管機構事先同意的情況下提供審計工作底稿等此類信息」。

而中國政府不允許在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PCAOB)註冊的審計公司向PCAOB提供審計工作文件,以使其能夠履行其檢查審計工作和執行審計標準的法定義務。

到了2020年12月2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了《外國公司控股責任法案》。法案規定,一家在美上市的外國公司如連續三年不能滿足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對會計師事務所檢查的要求,其證券將被禁止在美國交易。

只要川普籤字,這項法案就可以通過。中概股融資的大好去處美國股市,將會對很多中國企業關閉。

屆時,眾多中概股就要考慮是不是要在三年內從美股退市了。

這對很多中國公司的融資不利。尤其是新經濟類型公司,受限於A股關於同股同權或盈利等方面的規定,難以在A股上市,想要獲得直接融資,去美股上市更方便。

如今美股將要對中國企業關上大門,這些中國企業想要融資,該去哪裡呢?

目前A股在進行註冊制改革,很快就有很多公司將回到A股上市。但這還不夠,還有很多中國企業選擇到香港上市,主要是因為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流程較為容易,在匯兌等方面也更為寬鬆靈活,這都是A股資本市場一時間難以提供的條件。更何況香港股市面對的是全球投資者,開放性上做得也比較好。

其實在瑞幸造假事件之後,就已經有包括京東、網易、新東方在內的知名公司到香港二次上市,準備好了後路。而像百度、B站、唯品會、攜程等公司也傳出要到香港二次上市的消息。至於抖音、快手等新興網際網路公司,更是想要直接去港股上市。

內地投資者投資優質企業的渠道

這些優秀的新經濟代表企業在港股上市,一大問題就是內地民眾難以享受到它們的成長紅利。內地港股開戶的人還是比較少。

而隨著內地資本市場的活躍,這些選擇香港上市的企業也沒有辦法享受到日益增長的內地資本市場紅利。

這就需要打通港股和A股,於是就有了港股通

港股通是指互聯互通機制下,上交所、深交所和香港聯交所建立技術連接,內地投資者可以通過證券公司或經紀商買賣規定範圍內的聯交所上市的股票。

港股通給了內地投資者一個方便的投資渠道,通過港股通,投資者無須在香港開戶就可以直接使用港股通帳戶進行交易。

另一個困擾投資者的問題是換匯問題,通過港股通投資港股無需換匯,不受每人每年5萬美金的結匯、換匯額度限制。

港股通剛開始運行的時候,也出現過爭議。比較有名的就是之前我們提到的漢能薄膜事件。

漢能薄膜這隻股票本身質地不好,但由於關聯交易,業績被做得很好,從而吸引了很多內地投資者通過港股通投資漢能薄膜,漢能日交易量的約一半來自滬港通南下資金,甚至把李河君炒成了中國首富。

2015年5月20日,漢能薄膜的股價開盤不久後迅速暴跌,從7.35港元跌至3.91港元,隨後公司宣布停牌。香港證監會做出罕見的懲罰性措施,勒令漢能薄膜停止一切股份交易。

有專業人士稱,漢能薄膜只能算是三流股票,只是藉助規模假冒為一流股票。有人購買其股票,是在押注之後會有更大的傻瓜花更多的錢接手。

所以當時就有了通過港股通進入港股的南下資金是擾亂港股市場,加劇港股波動性的爭議。

但隨著港股通納入越來越多的優質公司,內地機構逐漸參與其中,這方面的爭議就少了很多。

內地機構喜歡港股通,因為港股通的投資不佔用QDII投資限額,投資便利性高。

而且港股通對優質股票的條件也逐漸放寬,比如去年明確了香港聯交所上市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股票首次納入港股通的條件,後來美團和小米這樣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公司就納入了港股通。

隨著港股通裡涵蓋的優質股票增多,監管不斷提升港股通額度,港股通成長為中國內地資本開放的一大穩定渠道。

香港地位更加重要

港股通裡涵蓋的優質資產挺多,有在香港上市的網際網路概念公司如騰訊、美團、小米,有難以在內地上市只能在香港上市的內地房地產巨頭龍湖、碧桂園、恆大,有香港本土優質企業友邦保險、香港交易所,有A股和H股都上市的內地優質企業中國平安、招商銀行、工商銀行等。

可能讀者朋友注意到了,在A股和H股都上市的內地企業,市淨率(每股股價與每股淨資產的比率)大多是港股低於A股。今年港股處於相對低位。

所以主動型公募基金今年三季度大舉加倉港股,總市值增至1210億元人民幣。

這是要抄底港股裡的優質資產。

很多抄底資金就是通過港股通南下的。各基金公司就推出了一些通過港股通投資香港股市的基金,比如今天開始連續發售三天的港股通50ETF(513553)。

內地旺盛的投資需求,也要求港股通未來納入更多在港上市企業,擴大優質資產包的容量。

按照即將卸任的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的話說,拓寬滬深港通的投資範圍,是讓香港金融業再繁榮十年的重要條件。其中拓寬港股通就包括將符合一定條件的二次上市港股和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納入港股通投資範圍。

最近的進展是,港交所於11月27日宣布,在港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納入港股通。

而二次上市的港股,包括去年上市的阿里、今年上市的京東、網易和新東方、有可能在港二次上市的百度、B站、唯品會等,這些也都是優質企業,納入港股通不僅有利於港交所的交易活躍,還有利於內地民眾享受到優質企業成長的紅利。

這些優質公司不僅能享受到在香港上市的對外資本開放好處,也能享受到港股通帶來的內地投資紅利,加入港股通股票池,會讓估值提升幅度中樞5%左右。

在中美關係處於低谷,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前途未卜的今天,制度較為完善、資本開放程度更高的香港股市,不可替代性更高了。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半年前就表示過A股市場還有一些制度建設要跟進,中概股選擇上哪上市,中國證監會都樂見其成。

這表明監管層是想把香港當做對外資本交流的一個窗口,為中國發展較快的新經濟企業保留優質開放的融資平臺。

這也就意味著,儘管全球化遇到了退潮,但中國繼續通過全球化發展自己的意志和決心不會改變。

在這樣的新形勢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難以被取代,反而會加強。作為內地和香港資本溝通重要渠道的港股通,也會不斷發展壯大,無論是通過它融資的中國企業,還是通過它抄底優質資產的中國投資者,都將從中受益。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若崩盤臺灣可取代?臺網友討論的結果是……
    27日,臺媒「中央廣播電臺」載文稱,臺灣應該掌握美國力挺時機建立國際金融中心。報導還稱,到底,臺灣能不能建立國際金融中心取代香港?從理論上存在充分條件。從現實來看,實在困難多多,但設計建設得當是可以做到的。
  • 取代香港成亞太金融中心,臺灣一些人的春夢
    原標題:取代香港成亞太金融中心,臺灣一些人的春夢[環球網報導 記者 崔傑通 尹豔輝]「香港已死,臺北成大贏家?」29日,臺灣Yahoo奇摩網站上用大黑標題拋出了這樣一個噱頭。但報導看上去還算清醒,認為「亞洲金融中心格局未變恐怕還差得遠」。
  • 美國制裁,無礙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證監會堅定支持和擁護「一國兩制」原則;堅定支持和擁護全國人大涉港決定,維護香港長治久安;堅定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堅定支持維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堅定支持香港資本市場穩定發展。此外,中概股自美國回流香港這一舉動將為香港資本市場帶來新氣象,利於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們已和人民銀行有過良好溝通,對任何情況我們都將會非常小心。香港有信心、有經驗、有實力應對任何金融挑戰,而由於國家的支持,我們也有這個底氣。
  • 陳冰:國安法鞏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鼓譟者居心不良
    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的主旨演講,很有料,用一系列的故事回答了一連串國內外普遍關心的問題,包括「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香港」;為什麼要加快國安立法,如何把保障國家安全和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相得益彰;為什麼說港區國安立法是加固「一國兩制」,對香港有利而無害;為什麼香港修例風波不是經濟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 亞洲第一金融中心,金融地位遠超香港,其經濟總量足以超90%國家
    金融業作為經濟結構中的重要產業,每一個國家都非常重視金融業的發展,因為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量級之後,想要更進一步,就需要發達的金融業作為支撐,才能保證企業發展的命脈資金流,要說世界上金融業最發達的城市,大家首先想到肯定是紐約、倫敦、香港這三座老牌世界金融樞紐城市,這三個城市都是金融世界的巨擘存在
  • ...陸家嘴論壇釋放了諸多「支持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信號。
    據新華社上海6月19日電 18日至19日在上海舉辦的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釋放了諸多「支持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信號。
  • 香港金管局:在國金中心(IFC)建設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中環海濱,有一幢充滿現代設計感的88層摩天大樓:國際金融中心(IFC)二期。作為執掌香港金融業的管理者,香港金融管理局就在此辦公。1998年的金融風暴中,香港金融管理局果斷出手,阻擊了金融大鱷對於香港金融市場的衝擊,令世人對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專業才能印象深刻。  回歸二十年來,香港保持了經濟繁榮,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更加穩固。
  • 院長梁海明:海南將令香港失去購物天堂地位?
    ,認為海南或會取代香港「購物天堂」的地位。對此,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在《海南將令香港失去購物天堂地位?》一文中,從政策出發點、兩地差異等面向剖析,指出海南崛起不僅不會「取代香港」,還能夠與香港優勢互補,對兩地發展都大有裨益。
  • 上海獲得新股IPO世界第一: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全球第三
    上海是中國最大經濟、貿易、航運中心,上海的金融實力如何呢?上海是中國最大金融中心,也是全球最大金融中心之一,今年上半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超過香港,成為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最新的國際金融中心排名上海已經超過東京位居全球第三。
  • FSDC:為推動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出謀獻策
    來源:福布斯中文網香港是亞洲以至全球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其世界級的營商環境,專業的金融機構、開放的市場環境以及完善的規管架構,為眾多國際投資者提供各類流通量高的金融產品及服務。香港金融發展局(Financial Services Development Council,FSDC,簡稱金髮局)於2013年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是一個高層次及跨界別的諮詢機構,旨在鞏固香港作為國際投資者青睞的集資和投資樞紐地位,進一步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形象。
  • 國際金融中心
    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機構和市場緊密聯繫。政府的政策是維持和發展完善的法律架構、監管制度、基礎設施及行政體制,為各方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維持金融及貨幣體系穩定,使香港能有效地與其他主要金融中心競爭。 此外,香港地理位置優越,是連接北美洲與歐洲時差的橋梁,與內地和其他東南亞經濟體系聯繫緊密,又與世界各地建立了良好的通訊網絡。同時,資金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流入和流出本港。
  • 玖富集團:香港金融中心久經考驗,展現出強韌力與穩定性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1月25日發表施政報告時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久經考驗,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經濟動蕩的挑戰,香港自信地展現了金融系統的韌力和穩定性。近年來,作為國內知名的以人工智慧技術驅動的金融科技企業,玖富集團以中國香港為中心,持續布局金融科技版圖,國際化戰略行穩致遠。
  • 香港從世界金融中心第三名跌落到第六名,它還能回到第三名嗎?
    在今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報告發布,從營商環境、人力資源、基礎設施、發展水平、聲譽等方面對全球主要金融中心進行了評價和排名,進入榜單的總共有108個城市,金融前十的金融中心分別為:紐約、倫敦、東京、上海、新加坡、香港、北京、舊金山、日內瓦、洛杉磯。
  • 中國最新第一大金融中心:GDP遠超香港1.3萬億,真正的魔都
    提到中午的金融中心很多人都知道第一反應是香港。你知道嗎?事實上,現在中國的第一金融中心已易主,成為我國快速增長的上海~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上海如何一躍而為,佔領亞洲金融市場?和小編一起看吧!目前,新加坡和香港金融隨著此次疫情的擴散正在慢慢消失。領先的香港正式告別金融祭壇的地位,獲得了燃油。去年香港的各種複雜局勢也是導致香港經濟倒退的原因。更不用說,為什麼金融指數分數下降了34分。世界上很多城市受到經濟衝擊,很多國家的指數也一度下降。全世界受到的衝擊並不小,但我們中國的上海卻沒有受到這樣的影響。
  • 外資機構看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嗎?
    來源:《財經》雜誌原標題:外資機構看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嗎? 中國香港、新加坡、上海是東亞地區的三大國際金融中心。外資金融機構就三座城市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進行排序,結果顯示,2020年,三大國際金融中心的排位依次是:港、新、滬。
  • 外資機構仍然看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
    來源:《財經》雜誌中國香港、新加坡、上海是東亞地區的三大國際金融中心。外資金融機構就三座城市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進行排序,結果顯示,2020年,三大國際金融中心的排位依次是:港、新、滬。外資機構仍然看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中國香港、新加坡、上海是東亞地區的三大國際金融中心。課題組邀請外資金融機構,就三座城市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進行排序。問卷結果顯示,在2020年,三大國際金融中心的排位依次是:港、新、滬。展望2030年,預期金融中心的排位將變為:新、滬、港。
  • 深圳能否取代香港,成為下一個國際消費中心?
    我們的鄰居香港,正是名副其實的全球購物天堂。但自從去年開始,動蕩的局勢以及疫情的封鎖,使得香港零售業旅遊業迅速凋零,購物天堂的地位已經出現了動搖。但其實,相比剛剛開始建設自貿港的海南,各方麵條件均已成熟的深圳,或許更有機會成為黑馬,取代香港成為下一個國際消費中心。
  • 東京,世界第三金融中心!
    在此之前,我們對所熟悉的世界前三大金融中心的排名有何評價?答案來自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該指數由世界銀行,OECD組織和經濟學人智庫共同評估,並每年更新。
  • 國際金融中心名片更閃耀(香江在線)
    位於香港中西區的中環,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象徵。這裡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匯集了一大批響噹噹的金融機構和企業。然而,過去一年,此處卻常常可見雜亂的路障、刺眼的標語以及被損毀的商鋪和地鐵站。
  • ...金融「盛宴」——專訪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
    許正宇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香港正在面對美國施壓、社會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的多重挑戰,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的首要任務是締造更有利的發展環境,與業界攜手奠定疫情結束後的經濟復甦基礎,以及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