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紊亂了人的自律神經】早上睜開眼睛,開始一天活動,這時交感神經就開始工作。這樣一個充滿幹勁的早上被一個不和諧音符打斷了。兇手就是—早餐。那種高度集中,元氣滿滿,準備一氣呵成的幹勁立馬被,腦滿腸肥的早餐破壞了,身體變得沉甸甸,飽食後的動物,都是懶散的休息。早餐飽食,如同一針扎進充滿氣的氣球,才一會兒,充氣就洩掉了。飯後發困。
關於不吃早餐的幾則謊言
選自《早上斷食:九成的毛病都會消失》
作者:鶴見隆史
不吃早餐頭腦會鈍嗎?
我想,還是有人會懷疑「不吃早餐,腦袋有力氣運作嗎?」日本國內也有大學研究指出,不吃早餐的學生成績比較差。
進行這項調查的大學指出「大腦的能量來自葡萄糖,缺乏葡萄糖會降低思考與活動力」,推廣早餐派接受這種說法,認為早餐一定要吃才能補充葡萄糖。
但大腦的能量不只來自葡萄糖,加拿大的歐文斯博士做過一項實驗,想知道斷食的人靠什麼來供應大腦能量,結果發現葡萄糖只佔了能量來源的百分之三十,大腦會使用其他物質來產生能量。
因為人體有「糖質新生」(gluconeogenesis)機制。
糖質新生就是利用體內的胺基酸、乳酸、三酸甘油酯來製造葡萄糖,所以,人體就算沒有攝取葡萄糖,大腦也可以獲得充分的葡萄糖。
據說大腦消耗的能量佔人體總量的百分之十八到二十,如果以重量比來說算是很耗能的器官,但大腦要指揮整個身體,難免要耗能,這也可以證明大腦對人類來說有多重要。
這麼重要的大腦要是沒了能量,我們的身體會怎樣?在以前那個飢餓年代,人應該活不下來吧?假設沒有攝取葡萄糖,大腦就不能運作,人就會死,那人類不可能活到現在。
可見就算我們一兩天沒飯吃,身體還是會提供大腦營養。
那為什麼不吃早餐的學生成績比較差?我認為是因為吃早餐的學生作息比較正常,學習會比較勤奮。倘若是一個堅信「早餐很重要,一定要吃」恪守規律的學生,當然會乖乖念書。
而老是睡到最後一分鐘才趕去上課,沒吃早餐就去上學的學生,準備考試應該也是臨陣磨槍。所以,這項調查只是比較兩種生活習慣不同的學生,不能算是精確的調查。
這項實驗只比較有沒有吃早餐,如果沒有挑選其他生活習慣都相同的學生來比較,就不能說是可靠的結果。
至於原本就有吃早餐習慣的人,突然不吃早餐確實有可能覺得渾身無力、頭暈眼花,但這只是不習慣,過陣子症狀就消失了。
習慣之後你會發現不吃早餐反而頭腦靈光,手腳靈活,體力充沛不會累。像我就是從早看診到晚也不會累,而且久久沒有生過病,但要是某天吃太多,隔天就會覺得身體沉重,倦怠無力。
所以無論用功的學生,或是辛勤的上班族,都應該不吃早餐才能讓頭腦靈光。
不吃早餐會便秘?
本書前文提到人類的生理時鐘,每天早上排便是健康的一大關鍵,所以很多人會以為「吃早餐才能促進排便」。
人類有種刺激便意的機制稱為「胃結腸反射」,當食物進入胃裡,就會傳遞訊號要大腸蠕動,將糞便送往直腸。任何腸道運作健全的人,只要進食就會引發便意,並不局限於早餐。
但是「胃結腸反射」並不一定要靠進食來觸發,其實只要一杯水就夠了。只要胃膨脹起來就會觸發胃結腸反射,所以不必特地進食。
便意機制同時牽扯到另外一種激素,稱為絨毛素(Motilin)。
絨毛素是消化道所分泌的激素,可以促進消化道蠕動。通常在餐後八小時左右,人餓了就會分泌絨毛素,刺激腸道蠕動,排出腸內的廢棄物。
大家都有飢餓時肚子咕嚕叫的經驗,這是絨毛素大量分泌的徵兆。飢餓時間愈長,絨毛素分泌量愈多,腸子也就清得乾淨。
「胃結腸反射」屬於神經反射,會促進蠕動,但不會強化所有腸道功能。所以用餐之後的排便,只是把消化完成的殘渣推出去,而不是整條腸子都乾乾淨淨。
我會在第四章詳細解釋,人體健康的前提是腸道乾淨,所以利用絨毛素刺激排便可以讓腸道更乾淨,身體也更健康。也就是說,飢餓時間愈長愈好。
早餐可能造成肥胖!
(這句不是謊言)
人體攝取食物之後就會進行消化吸收,食物分解出來的葡萄糖會被儲藏在脂肪或肌肉中,整個消化吸收的過程大概需要四到六個小時。
糖分或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的食物,會讓血糖迅速上升,身體也就要分泌較多胰島素。所謂血糖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食物分解產生葡萄糖之後會先送到血液中,所以用餐後三十分鐘血糖值會達到最高峰。
胰島素的功能是將血糖轉存到肝臟、肌肉、脂肪細胞中,這樣可以降低血糖值,所以人一分泌胰島素就會覺得餓。其實人就是這樣,消化吸收完成之後血糖降低,肚子就餓,而如果我們吃太多糖,或者在消化吸收還沒完成又亂吃導致血糖降低,就會變得更容易餓。
有人早上吃了豐盛的早餐,結果上午十點又想吃點心,或者喝了酒之後特別想吃碗拉麵。這就是因為早餐和酒菜吃了太多糖,血糖驟升驟降所導致的易餓。
因此,上午肚子餓是因為前天晚上吃太多糖造成的異常狀況,也就是吃太多反而讓人肚子餓。
我的診所經常建議病患斷食,剛開始有人說「餓到受不了」,但過陣子就說「完全不覺得餓了」。
早上是排洩時間,本來就不應該感到強烈飢餓,所以上午肚子不餓很正常。不餓還硬要吃早餐,導致血糖驟升驟降而讓肚子容易餓,肚子餓就更容易吃太多。我每天幾乎都只有吃晚餐,但工作的時候幾乎沒覺得餓過。
「肚子餓」並不代表身體需要營養,只是因為吃太多糖,血糖又降得太快。如果因為餓就一直吃身體不需要的東西,當然會變得愈來愈胖。
每天吃三餐的人如果突然減少用餐次數,有可能會餓到受不了,就好像為了減肥而把食量減半,或者不吃晚餐,總讓人格外難受(編者註:也不一定)。很多人因為餓過頭就猛吃,結果嚴重複胖。
那早餐呢?很多人早上一忙起來就懶得吃,應該比中午或晚上更不容易額才對。而且不吃早餐,血糖不會驟升驟降,上午也就不會太餓了。
未完,待續。
祝您健康、快樂、富足!
權歸原作者所有
正能量善知識 請用愛心傳遞
聲明
本公眾平臺發布的文字及圖片源自網絡,其中內容有原創、轉載也有部分改編,一切均為了更好地與大家分享交流。我們對原創作者深表敬意,如有版權異議及其他相關問題敬請留言公眾平臺,我們會及時處理。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