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畫家修改恩師蘇軾的畫,黃庭堅急得寫詩調侃,蘇軾連連誇寫得好

2020-12-17 美詩美文

說起蘇軾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畢竟他在宋代文壇可謂是數一數二的大宗師,他之於宋代文壇,就像李白、杜甫之於唐代文壇。作為宋詞豪放一派的代表人物,蘇軾在詞上的成就可謂眾所周知,不過這只是蘇軾藝術成就上的一部分而已,作為一個全才,除了詞以外,他在詩、散文、書法、畫等方面的成就也是很高。

而且蘇軾除了本身是一位文壇大宗師之外,他所帶出來的四個徒弟「蘇門四學士」,個個也是一等一的文壇大家,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也都是宋代文壇名列前茅的人物。尤其是黃庭堅作為江西詩派的開山之祖,更是被後人和杜甫、陳師道、陳與義並成為「一祖三宗」,生前也是與師傅蘇軾齊名,被世人並稱為「蘇黃」。

本期我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正是黃庭堅看到有人修改恩師蘇軾的畫,忍不住提筆調侃,便是蘇軾見此詩也是連誇寫得好,下面就來和我一起走進這首詩。

《題竹石牧牛》野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牛礪角猶可,牛鬥殘我竹。

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是蘇軾畫了一幅竹石圖,當時的大畫家李公麟就在上面又加了騎牛牧童的畫面,黃庭堅見此便急得在畫上題寫了這首詩。雖然歷朝歷代題畫詩不少,但大都是借題發揮,像黃庭堅這樣摻雜個人感想議論的題畫詩實屬少見,別有一番風味。

這首詩前四句很簡單,就是對於畫中本身情景的描寫,郊野裡小小的怪石,旁邊生長著青翠的竹子,牧童手裡拿著三尺長的鞭子,駕馭著一隻老牛。詩人分別用一句詩描寫了石、竹、牧童、牛,而四者相合又是一幅完整的畫面。竹石相倚、牧童牧牛,前後各兩句又可看作兩組畫面,既有靜與動的對比,又相互呼應,而且分別出自兩位不動畫家之手,可謂妙極。

後四句則是詩人的聯想和議論,這怪石我很喜歡,別讓牛在這石頭上磨角,在石頭上磨角也就罷了,可千萬別讓這牛損壞了我的竹子。雖然從描寫中看詩人似乎在意竹子多於怪石,但是細細想來卻並非如此,畢竟牛用石頭磨角,對於石頭的損壞並不會很大,但是倘若在竹子旁撒歡,那很有可能會讓竹子一片狼藉,兩害取其輕,自然是寧願牛磨角也不願它傷竹。但實際上竹與石都是詩人所愛,代表著他所嚮往的田園生活,而這樣的遞進式描寫更顯詩人的痛惜。再者聯想到黃庭堅所處時代的新舊黨爭,其實黃庭堅未嘗就沒有諷刺這種爭鬥的意味,所有的黨爭其實最後受到傷害的都是這個國家和這個國家的底層人民,可見黃庭堅的政治目光還是極為敏銳的。

雖然這首題畫詩看似調侃之作,但是細品之下卻不難發現黃庭堅的新意,也無怪乎他能和恩師蘇軾齊名,被並稱為「蘇黃」!

相關焦點

  • 80歲好友娶18歲小妾,蘇軾忍不住寫詩調侃,如今卻被用來誇心上人
    80歲好友娶18歲小妾,蘇軾忍不住寫詩調侃,如今卻被用來誇心上人宋朝詞人百花爭豔,蘇軾、李清照、柳永、晏幾道等文人尤為突出,說到張先,不關注宋詞的人也許會疑惑,這是誰,不識其人。但你聽過蘇軾為張先寫的詞:"十八新娘八十郎,白髮蒼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 兩首南歌子,秦觀調侃恩師,蘇軾卻毫不避諱,文採也果真不凡
    她不僅才貌雙全,而且出淤泥而不染,令蘇軾對她也刮目相看。後來蘇軾的弟子秦觀看出先生對她有意,便賦詞一首,蘇軾反而立刻就不再猶豫。下面介紹兩首南歌子,秦觀調侃恩師,蘇軾卻毫不避諱,文採也果真不凡。南歌子·靄靄迷春態宋代:秦觀靄靄迷春態,溶溶媚曉光。不應容易下巫陽。
  • 蘇軾的字不是醜!黃庭堅:他是率性而為,沒有心境一般人寫不出來
    蘇軾的書法作品存世比較少,據說只有《寒食帖》這唯一的作品在世。但見過蘇軾作品的人都說他的字並不怎麼樣,怎麼就因為他的名氣大而把他的書法給神化了呢?但真正專業的人卻形容蘇軾的字不能用醜來形容,他的字裡透露著自己的一種人生態度,正如他的社會背景一樣。蘇軾的字不是醜!黃庭堅:他是率性而為,沒有心境完全寫不出來!
  • 蘇軾的這首詞,把孤獨寫得淋漓盡致,看了讓人心疼!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北宋詞人蘇軾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便是將這種孤獨感寫得極真切深刻的一首詞。我們都知道蘇軾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這首詞就是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樂觀曠達的蘇軾,雖然能渡過生活的艱苦,但內心深處的孤獨卻是他人難以理解的。
  • 黃庭堅對蘇軾書法的繼承:創新精神與學問氣節
    (《書繒卷後》)顯然,黃庭堅認為學問氣節是書法達到「韻勝」「不俗」境界的重要前提條件,而書法之「韻勝」「不俗」正是黃庭堅書論思想的核心。他推崇蘇軾書法,亦正是因其「天然自工,筆圓而韻勝」「字形溫潤,無一點俗氣」(《題東坡字後》)。他感嘆東坡書法「學問文章之氣,鬱郁芊芊發於筆墨之間,此所以他人終莫能及爾」。
  • 秦觀填了首詞,誇王朝雲美麗,順帶調侃蘇軾,盡顯高妙技法
    蘇軾是北宋的大文豪,歐陽修隱退之後,他後來居上,成為當時文壇執牛耳者,盛名之下,蘇軾身後也追隨著一大批推崇他的門生後進以及粉絲。在這些人當中,蘇軾最為看重的有四個人,他們分別是黃庭堅、晁補之、秦觀、張耒。 事實證明,蘇軾的眼光非常不錯,之後他們四人,都有在文壇有著不小的影響力。
  • 蘇軾寫了首很是肉麻的詞,連用四句名言,將妻子誇得天上有地下無
    三位王姓女子中,王弗是他的原配,也是一生摯愛,那首《江城子》就是為她而寫,這大概這就是應了那句話:你走後,我愛上的人都是你!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蘇軾為王弗寫的另一首詞,有人說這是蘇軾最早開始嘗試填詞之作。
  • 李清照為什麼把蘇軾詞批評得一無是處?
    宋詞分為兩大流派,一曰婉約,一曰豪放,李清照達婉約之極致,蘇軾登豪放之巔峰。如果你痴迷於婉約派的細膩含蓄,就不能不傾心於李清照「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的哀傷,如果你鍾情於豪放派的慷慨激昂,就不能不沉醉於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
  • 蘇軾為紅顏知己寫詩,前兩句如大白話,後兩句卻出神入化
    當然不是,俗話說「苦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這點在蘇軾身上體現得淋漓極致。年少之時,蘇軾志向宏大,渴望早日登第為國為民效力,正如他在《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中所言:「一旦功成名遂,準擬東還海道,扶病入西州」,儘管是安慰弟弟蘇轍,但這又何嘗不是他的志願?
  • 中學老師臨摹黃庭堅草書,像胡亂畫的草稿紙,結果被列入國展行列
    黃庭堅在行書、草書、楷書的領域都有著不菲的成績和卓越的貢獻,他對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頗有偏愛,曾寫詩道「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可見造詣之深。黃庭堅是「蘇門四學士」之一,他的書法風格受到了蘇軾很大的影響。
  • 一篇文章,看完蘇軾能說會道的那些趣事
    儼然成了老牛吃嫩草的代名詞,這句貼切搞笑極其曖昧的豔詞,也有人說這絕對不會是蘇軾所寫,是別人給按錯了位。文獻資料也查不出這句詩到底出自誰手。又因蘇軾有詩情好玩笑,多數人承認是他所為。呂大防當宰相時,有一次,蘇軾有件急事需要和他稟報,就去他府上。侍從說,呂大人在睡午覺,蘇軾只能耐心等待。因呂大防是個大胖子,蘇軾等了許久,才見他挺著個大肚子慢吞吞地走進來。蘇軾把事情報告清楚後,兩人又喝茶閒聊。呂大防養了一隻綠毛龜,他指著龜,想和蘇軾顯擺顯擺。
  • 詩詞與肉,家國情懷,萬花筒式的文人──蘇軾
    前幾天發了一闋詞-《水調歌頭-竹間酒》致敬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近期也想做做一期關於他的視頻,在此之前先寫一篇關於他的文案作為引子,也講一講我心中的蘇軾-蘇東坡。
  • 蘇軾;;老夫聊發少年狂
    所以到了密州後,將密州治理得非常好,深受密州人民的愛戴。這天蘇軾「老夫聊發少年狂」。這位發了「少年狂」的蘇軾見全城百姓們如此愛戴他,當然是很高興,為了報答百姓的擁戴之恩,他也想學三國的「孫郎」(孫權)「射虎」,射一隻大老虎給大家看看,顯擺顯擺。蘇軾好酒,這麼壯觀的圍獵,他肯定是要「酒酣胸膽尚開張」。把酒喝得盡興了,那「老夫」的豪氣、膽量也就壯大了。
  • 貌美歌女跟蘇軾說了8個字,蘇軾一夜未眠,為其寫下千古名詩
    提起蘇軾,大家就想起了小學的很多詩,他除了寫詩,還會寫字、畫畫、是北宋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卻因為他寫的詩詞,他和自己的好友王鞏差一點賠上了性命,幸好宋太祖曾定下不可殺士大夫的祖訓,他兩才躲過一劫,但也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他兩都被貶到很遠的地方。
  • 未來講堂|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 誦讀:郭政建
    作品賞析撰稿人|馮傾城作者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蘇洵長子。北宋著名詩人、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嘉佑二年(1057),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宋哲宗即位後,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宋孝宗時追諡「文忠」。蘇軾博學多才,為北宋中期文壇領袖,於詩、詞、散文、書、畫諸領域成就很高。
  • 21歲蘇軾寫文章,編撰古話,卻引得歐陽修嘖嘖稱道,連連詢問
    而自古以來,卻總有另類之人,總有一些人就是不按常理寫作,佔著自己的學識與天賦,就是要寫他人沒寫過的,就要寫自己杜撰出來的內容。但還能讓閱文的考官對他的文章嘖嘖稱道。我們會感嘆這樣的人有才能,同時也會覺得,這是不是太「狂」了些?而蘇軾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當年二十一歲考進士時,就是不走尋常路,不用實實在在的典故,而是自己編撰了一個,寫進文章裡。
  • 蘇軾為一位16歲粉絲寫的詞,不食人間煙火,最後一句千年無人超越
    曾經,寫得一手好詩詞,似乎並不能保證才子們當上大官,畢竟李白杜甫都沒做得了公卿。但寫得一手好詩詞,卻時不時能招來點桃花運。當年李白在長安受了委屈,失意下離了京,準備好好地遊玩一番。在洛陽連續遇上了首次見面的杜甫和高適,三人相聚於河南梁園。
  • 故宮文華殿大展——從書畫裡看蘇軾的「朋友圈」
    蘇軾的藝術與思想乃至生活情趣都對後世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他本人也成為備受景仰的文人典範。朱之蕃《臨李公麟畫蘇軾像軸》。本報記者李韻攝/光明圖片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蘇軾的傳世書法佳作,還藏有部分重要的蘇軾師友作品,以及大量受到蘇軾影響和能夠反映其藝術思想的相關藝術珍品。
  • 夜晚無心睡眠,蘇軾在院中寫了一首詞,最後5個字,盡顯孤獨寂寞
    蘇軾是北宋中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他在詩詞書畫方面都有極高的造詣。他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蘇軾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可恨上天並不憐憫才華橫溢之人,蘇軾的一生歷經坎坷。他在官場浸淫多年,時常會有自己的無可奈何,也難免有消沉落寞無人理解陪伴的時候。每逢此時,他都會提筆寫詩,抒發滿懷寂寞。雖無人能懂,但日久天長的落寞也磨鍊得他無比豁達睿智。
  • 亦莊亦諧寄哀思——讀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
    蘇軾是「唐床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代表了北宋古文運動的最高成就,他能用平易流暢的語言,自由而準確地表達他所要表達的意境,開創了新的文風。尤其是文學性散文,這方面的特色更明顯,看似隨筆揮灑,不假雕飾,但卻寫得情真意切,如見其人,達到涉筆成趣、自然生動的藝術效果。《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就是這樣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