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批覆同意廣州南沙保稅港區轉型升級為廣州南沙綜合保稅區,廣東合捷國際供應鏈有限公司(下稱「合捷」)總經理助理胡盧廣心中一喜:風口又來了。
此前,依託南沙保稅港區,合捷建立了工業塑料粒亞太配送基地,年配送能力超100萬噸,2019年南沙工業塑料配送量已超越新加坡位居亞太地區首位。「以後公司進出區的商品種類拓展到電子材料、冷凍食品、糧食等,我們的營收也會隨之增加。」胡盧廣說。
從保稅港區到綜合保稅區,南沙對外開放平臺的再次升級,正在為包括合捷在內的324家綜合保稅區企業帶來實打實的紅利,為南沙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帶來新的重大發展機遇。
業內人士認為,有了綜合保稅區這一載體,南沙開放型經濟將得到進一步發展。加上南沙自貿試驗片區的制度創新優勢,南沙可以充分利用好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以更大開放邁向高質量發展。
從開放到更開放
南沙保稅港區是國內獲批設立的第9個保稅港區。2009年7月9日,南沙保稅港區一期3.7平方公裡通過國家驗收,同年8月31日封關運作,包括港口區二期2.33平方公裡、物流區0.54平方公裡、加工區0.83平方公裡。
2018年8月10日,南沙保稅港區二期通過驗收,並於8月22日獲海關總署批覆同意,驗收後總面積為4.99平方公裡,包括港口區2.33平方公裡、物流區1.3平方公裡和加工區1.36平方公裡。
2020年7月26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廣州南沙保稅港區轉型升級為廣州南沙綜合保稅區,轉型升級完成後,可進一步推出更多優惠政策,助推地方經濟發展。
「綜合保稅區是我國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手續最簡化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之一。」南沙海關政研室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南沙綜合保稅區進出口值為734.6億元,同比上升15%,佔南沙區進出口值超三成,達到34.4%。
即使在疫情影響下,南沙綜合保稅區在進出口方面所佔的份額依然不容小覷。
今年1—10月,南沙綜合保稅區進出口409.3億元,佔同期南沙區外貿總值的21.6%。目前,南沙綜合保稅區企業共324家,區內共有73家企業有一線(境外)進出區業務。京東、唯品會、天貓、考拉海購、達能、雀巢、大創、安利等國際化品牌均已進駐區內,形成國際物流、新興產業多元化發展的產業平臺。
在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看來,綜合保稅區是南沙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的重要載體。「綜合保稅區靈活性更強,能承載的業態更多,可配置的資源也更多,加上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優勢,可以充分利用好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助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口岸營商環境更優
「廣州港是粵港澳大灣區內最重要的散雜貨綜合性港口,貨櫃方面是全國最大的內貿貨櫃樞紐港,廣州港依託在江海聯運、鐵水聯運上的優勢,深耕珠江西岸地區,和深圳、香港錯位發展,形成有層次、有分工、有協同的港口綜合物流體系。」廣州港集團副總經理宋小明說。
同時,廣州港也積極與粵港澳大灣區內的港口開展合作,尤其在貨櫃業務方面,今年1—10月往來南沙港區和香港的港箱量約63萬TEU,華南包括珠江西岸的貨物以及一些外貿貨物,通過兩地港口的中轉,為一部分客戶節省了成本,提供了不同的物流運輸需要。
「升級為綜合保稅區之後,國際中轉會更便利,將來可以在轉口、出口集拼等方面深化拓展,吸引更多國際客戶。」廣州港南沙一二期副總經理李小毛說。
11月5日,由廣州海關、廣州港集團創新推出的「灣區一港通」項目正式啟動。項目啟動後,將形成以南沙港為樞紐港,廣州、佛山、肇慶、清遠、雲浮、韶關等地多個珠江內河碼頭為支線港的港口群,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內經南沙港進出口貨物的高效便捷流動。
據測算,推廣階段每年將有50萬個標箱通過該模式進出口,以水路和相關費用更高的陸路運輸的成本差異估算,每年為進出口企業節約500萬元以上的成本。
「啟運港退稅政策也是在綜合保稅區基礎上實現的政策利好。」李小毛介紹,目前啟運港退稅政策已在南沙綜合保稅區落地。「廣州港南沙港區是輻射華南通達全球的世界級樞紐港,具有發達的珠江水系、內河網絡與深水海港相連接的特點,為啟運港政策的落地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目前,廣州港集團已經開通69條「穿梭巴士」駁船支線,服務網絡遍及泛珠三角及中南、西南等地區貨源腹地,同時還擁有120條國際班輪航線,為珠三角進出口企業提供更便捷的物流運輸通道。
「綜合保稅區獲批之後,將會有更多珠三角製造企業選擇在南沙港出口,引導珠三角出口貨源向南沙港集聚,帶動南沙港國際中轉業務增長,助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李小毛說。
「硬體」重要,「軟環境」同樣不可忽視。
近年來,南沙海關充分發揮處在對外開放口岸第一線的橋梁紐帶作用,以南沙保稅港區為「試驗田」,引領自貿試驗區改革向縱深推進。
「南沙海關先後推出跨境電商監管新模式、進口汽車便利通關及保稅展示模式、『異地委託監管』模式等創新制度,推動跨境電商、保稅展示、融資租賃等新興業態實現突破。」南沙海關政研室相關負責人說。
截至目前,海關在南沙自貿試驗片區共推出53項創新制度。「綜合保稅區獲批後,區內企業申請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試點後,從境外購買並進入試點區域的貨物仍然適用保稅政策,與國內其他非試點企業購銷的貨物視同國內交易,適用區外企業的稅收政策,解決了區內企業對接國內市場不便利的問題,進一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有利於激發區內企業創新動力和競爭活力。」廣州海關自貿區和特殊區域發展處負責人介紹。
「保稅+」產業形態更多元
2016年至今,南沙口岸進口整車約4.6萬輛,成為全國第二大平行汽車進口口岸。這背後離不開南沙首創推出的「保稅+展示」新方式。平行進口汽車試點企業和南沙綜合保稅區內企業,可依託南沙綜合保稅區開展平行進口汽車保稅倉儲、進出區、保稅展示交易等經營活動。
「升級之後的綜合保稅區可以適應企業多樣化的發展需求,開展更多新興業態。」南沙口岸辦業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國務院印發了《關於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若干意見》,21項主要任務措施中,在南沙綜合保稅區基本直接適用。
該負責人透露,目前南沙綜合保稅區內企業對於發展高端保稅加工生產、研發設計以及全球高技術維修等業務需求較為強烈。
以研發設計為例,在綜合保稅區辦研發企業,設備可免進口環節增值稅和關稅,研發過程中使用的物料、材料樣本等可免稅並享受便利的通關政策。「研發企業可利用綜合保稅區政策優勢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
「保稅維修業務需求也比較強烈,企業可以從境外進口一些需要維修的高附加值的機械設備,可以免繳關稅進入綜合保稅區,維修之後再送返國外。」該負責人說。
「對文化產業最有利的是文化進出口多元化,對於促進文物回流具有積極的意義。」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藝術品保稅產業中心董事長楊眉對綜合保稅區文化產業的發展充滿期待,「希望下一步對標上海外高橋綜合保稅區,企業可在綜合保稅區內開展藝術品展覽展示活動,藝術品無需進行出區擔保。」
此外,企業還可以利用促進內銷便利、支持再製造業、促進研發創新,支持醫療設備研發、服務外包、期貨保稅交割等綜合保稅區特有政策。
「大灣區美食美酒分撥中心」是海關結合南沙產業特色創新打造的一個重點項目。
得益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優勢,許多企業選擇南沙作為酒類飲料等食品的集散地。海關在南沙綜合保稅區實施「分類監管+區內轉換」,支持區內企業將保稅貨物與一般貿易完稅貨物、國內貨物等在區內同倉存儲;保稅貨物徵稅內銷以及國內貨物轉保稅的,企業均可在倉庫內特定區塊存放並直接辦理狀態轉換的申報手續,貨物無需往返運輸進出區,幫助企業實現倉儲與物流資源的集約化管理。
2020年1—10月,南沙外貿進出口總值1899.4億元,同比增長16.5%。作為連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推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交匯樞紐,目前南沙綜合保稅區正積極加強與港澳的規則對接和產業銜接,推進規則互認,加強與港澳在溯源、採信、檢驗檢測等互認合作,推動高水平開放,邁向高質量發展。
撰文:賓紅霞 柳時強
■數讀
●2019年,南沙綜合保稅區進出口值為734.6億元,同比上升15%,佔南沙區進出口值超三成,達到34.4%。
●2020年1—10月,南沙綜合保稅區進出口409.3億元,佔同期南沙區外貿總值的21.6%。
●目前,南沙綜合保稅區企業共324家,區內共有73家企業有一線(境外)進出區業務。
●海關在南沙自貿試驗片區共推出53項創新制度,其中11項在全國複製推廣,34項在全省複製推廣。
●2020年10月,南沙海關出口整體通關時間較2019年12月壓縮59.54%。
●出口退稅方面,辦理「三天退稅」累計約7670戶次,出口退稅額累計約43.8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