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正確的擺臂姿勢,你會嗎?
撰文/石春健、柳條
編輯/柳條
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
當我們研究精英選手跑姿時,總是關注下肢的動作,比如如何擺腿,如何落地,於是開始嘗試前腳掌著地,增加步頻、步幅,卻很少關註上肢的動作——如何擺臂。
在很多跑者眼裡,總覺得擺臂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不用刻意去學習。
其實良好的擺臂對跑者來說非常重要,如果你的擺臂姿勢不正確,肢體不協調,就會額外增加很多體能消耗,讓你跑起來又累又喘。
相比學習前腳掌落地和提高步頻,學習正確的擺臂要簡單的多。因為你的手臂不會承重,不會受到外力幹擾。
今天就跟大家說說如何擺臂這個問題。
擺臂在跑步中的 3 個作用
擺臂在跑步中是起加速作用,還是平衡作用呢?
我們來看看,如果沒有手臂的作用,一抬腿就會導致軀幹的後仰,抬腿給軀幹一個後仰的力,而此時手臂向後擺,就會給身體一個向前傾的力。
在抬腿的同時,不僅使得身體後仰,還會讓重心向上,而擺臂向後,則就會給重心一個向下的力。
肢體除了同側發力,還有對側發力模式。單側抬腿,骨盆就會微微向內迴旋,而手臂前擺,就給身體一個斜對角的力。
因此,後擺更多是使得軀幹向前,重心向下,而前擺則更多是平衡對側骨盆內旋的力量。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理解了為什麼在跑步中不能橫著擺臂,或者夾著臂跑。
所以當你弄清楚跑步時人體的一些力學平衡原理,你就會懂得擺臂在跑步中的可以起到這樣 3 個作用:
一、保持身體平衡
你試著將手臂固定住去跑步,肯定是非常彆扭的,而且還很容易摔倒。這是因為擺動手臂,可以控制我們的身體平衡。
二、控制跑步速度和節奏
你只要稍微觀察就會發現,人類走路時,快速揮動手臂,步頻就會加快;手臂揮動慢一點,步頻也跟著變小。跑步亦遵循著這個原則。
跑步的擺臂頻率與踏步頻率是成正比的,因此我們想要改變跑步配速的時候,可以通過加快或者減慢擺臂速度,帶動踏步速度的變化,進而達到改變跑步速度的目的。
三、減少體能消耗
對比一下短跑和長跑運動員的擺臂,你就會發現,短跑運動員的擺臂幅度非常大,而長跑運動員的擺臂幅度則要小很多。
對長跑運動員來說,小幅擺臂更重要的作用是: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體能消耗。
曾經有一個研究,對4種不同的擺臂姿勢進行對比後發現,正常的擺臂可以降低跑步時的能量消耗,與把手臂放在背後相比要低3%;與把手臂交叉置於胸前相比要低9%;與把手臂舉在頭上相比要低13%。
所以對長跑運動員來說,擺臂也是需要掌握的一個技術活,畢竟能節省很多能量消耗,讓你跑起來更輕鬆。
常見的不合理擺臂方式
在公園跑步,如果你仔細觀察來往的跑步人群,就會發現大家不僅跑姿千奇百怪,擺臂同樣五花八門。那麼常見的不合理擺臂方式,有哪些呢?
1. 橫擺:多由於核心和肩部力量不足引起,常見於女性;
2. 向外張臂:手臂向外張開,造成身體較大的晃動;
3. 夾臂:上臂夾在身體兩側,用肩部的轉動代替了擺臂的平衡作用;
4. 錘小臂:以肘關節為軸上下錘小臂,代替了大臂的擺動;
5. 前擺較多:前擺多於後擺,造成身體後仰,重心起伏大;
6. 甩手動作:屬於不良動作,影響正確的擺臂。
正確的擺臂方式是怎樣的?
擺臂不僅僅是手臂的運動,還涉及到肩部,手肘和手部的運動。所以談到擺臂時,應該分解到每個部位。
因此,正確的擺臂要注意這幾點:
1. 手部
大拇指放在食指外側,手握空心拳,拳心向上;手應是非常放鬆的狀態,呈半握狀態。
如果你握的越緊,那麼能量就越快會從手裡溜走。慢跑時,手是微微握拳的狀態,而衝刺跑時,手幾乎是打開的狀態。
2. 肘部
肘關節彎曲90度左右,大臂以肩為軸,前後擺動。
擺臂過程中,前不漏肘,後不漏手:往前擺動時肘部不能超過軀幹側面,往後擺動時,手不能超過軀幹側面。手掌或者拳頭擺動的位置是從下巴到髖關節。
如果手裡拿了兩個法棍,不能交叉。需要注意的是,肘關節可以是90°,可以是70°,但這個角度要固定,不要去錘小臂。
手臂應是沿著身體兩側擺動,這樣的擺動方式能更好的推動你前進,否則多餘的動作只會增加消耗,拖慢跑步速度。
3. 肩部
注意肩膀下沉,展胸,肩部是打開的狀態。
如果你的肩部打得不夠開,那麼將會影響你的速度和耐力。而且打開肩部也就意味著胸腔被打開,因此呼吸能夠更順暢,跑起來也就會更輕鬆。
需要注意的是:擺臂是向後拉開,向前放鬆回彈;更多的是向後發力,而不是向前。向前隨擺,猶如拉弓射箭,如果過度向前發力,會使得重心向上起伏,並且肩關節沒有放鬆休息的時間。
擺臂的過程要保證核心和肩關節穩定不晃動。
還有一點,跑步時也不應把手機掛在手臂上,或者一隻手拿著水瓶跑步,雖然它們的重量不是很大,但是長時間跑步也會影響跑步姿勢。
擺臂練習
對於長跑來說,長時間擺臂很容易讓雙臂無力、酸痛,以至於到了後半程根本沒力氣擺臂,進而導致跑姿變形,速度降低。
因此,在跑休時加強擺臂的練習非常重要。那麼,應該如何進行擺臂練習呢?
雙腳分開前後站立,上身與地面垂直,挺胸收腹,不要弓背和後仰,胸前打開以肩為軸,肩關節下沉放鬆,屈肘,肘關節≥90°;
左右握空心拳,大拇指輕觸在食指外側,拳心向上,以肩關節為軸,大臂前後擺動。
手臂向後打開,向前自然回彈不發力,我們練習時可以1分鐘慢、1分鐘加速,一定要注意向後拉開,向前隨擺不發力。
熟練了以後我們可以手持礦泉水瓶、或1公斤小啞鈴擺動,這樣可以練到肩部力量,同樣1分鐘慢1分鐘快。
同時要注意兩腳交替練習,在熟練了以後可以做動態練習,模擬在跑步中的動作。
最好的方法在家對著鏡子練習,保持核心、肩關節穩定不晃動,每天3-5組。
具體來看看石春健老師的視頻示範吧:
最後還要注意的是:跑前熱身及跑後放鬆時對手臂進行拉伸。
不少跑友留言說,跑步時手臂會麻,那麼你跑前有好好地進行肩部和手臂的熱身嗎?
跑步前進行肩部動態熱身,能夠促進肌肉早早進入運動狀態,讓擺臂更輕鬆。跑步後進行手臂拉伸,可以緩解肌肉疲憊,消除肌肉的緊張感。
下面就是一些簡單的手臂拉伸動作,可以幫助放鬆手臂內外側肌肉:
學會正確的擺臂動作,不僅可以讓你跑得更快,更經濟,還能更輕鬆,最重要的是能讓你跑起來更好看。
石春健: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學學士、碩士,體育管理博士。原中國田徑馬拉松辦公室副主任;比利時跑者服務實驗室專業一級跑步教練;指導過數百名跑者的日常訓練;全馬最好成績3:38:09,5次達標BQ(波士頓馬拉松報名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