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好的婚姻,一個人努力就夠了

2020-12-21 伍七七呀

我是伍七七,關注我,一起讀好書。

韓綜《我們離婚了》堪稱「一部真實的離婚電視劇」,邀請了三對離婚夫妻,我印象最深的是李瑩河和鮮于銀淑夫妻。

見面時銀淑特別開心,主動聊起以前的美好回憶;而瑩河的尷尬,我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

結婚26年,銀淑覺得瑩河沒有在意她的感受,把朋友看得比她重要。

瑩河是一個不善於表達的人,參加節目想要解開兩個人之間的一些誤會。

再相處,他們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僅有的3天時間,瑩河每天約朋友來聚會。

兩人還是發生了爭吵。

在婚姻中,吵架的事由千千萬,最後冷靜下來我們發現,原因無非就是那麼幾種:「你不在乎我」「你這樣讓我受到了傷害」......

今天解讀《親密關係》,作者克裡斯多福.孟,他說「親密關係的本質是需求」。在兩性關係裡,這是非常經典的一本書,我閱讀了四遍,每一遍都有不一樣的收穫。

你愛上的是誰?

有一次同學聚會,遇到剛離婚的小學同學,大夥說「你們倆一起都這麼多年了,這麼說散就散了呢。」

他低頭嘆了口氣:我哪知道她是這樣的人啊?

當我們愛上一個人,決定和他共度一生的時候,會認為他是這個世界上最完美的人,無可取代。

這種感覺有一個專業名詞,叫做「月暈效應」,意思是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對他人有了某一種認知後,會根據這種認知去推斷他其他的品質。

很多夫妻在結婚多年以後發現,眼前這個人跟自己最初認識到的,根本就不是一個人,就是因為「月暈效應」。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月暈效應呢?這要回歸到我們的童年。

我們從孩童時代開始就會對歸屬感和重要性產生需求,開始幻想另一半的樣子,對此建立期待,然後在成長過程中將另一半的形象不斷完善。

結婚以後,就想要將另一半打造成自己期待中的樣子,一旦我們的期待得不到滿足,兩個人之間就會出現矛盾。

就像我小學同學所說的「我哪知道她是這樣的人啊。」

事實上,對方一直都是這樣的人,我們當初愛上的,是自己幻想出來的形象。

大家所痛恨的出軌,其實就是在親密關係中找不到解決辦法,只好去尋找另一個可以滿足期待的人。

從來沒有完美的戀人,愛,是一種幻象。

你是哪一種角色?

克裡斯多福認為:在親密關係裡,我們都有機會扮演三個角色: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

朋友麗麗以前和另一半吵架的時候,總是喜歡摔東西,手機都摔壞了好幾個。

另一半說「小時候我爸媽吵架就喜歡摔東西,我最討厭別人摔東西了「。

而不知不覺,麗麗變成了另一半最討厭的樣子。

麗麗為什麼喜歡吵架的時候摔東西呢?

因為她爸媽吵架就這麼幹,潛移默化中,她學會了這種解決問題的模式。

麗麗的另一半不摔東西,也不會跟她吵,最喜歡沉默,不管她說什麼都沉默以對。

麗麗說「吵架的時候,他越是沉默,我越是生氣,越是容易口不擇言。但是吵架過後,我又覺得很愧疚,他都這麼忍讓了,我還這樣對他,我太過分了。」

兩個人關係越親密,我們越是知道該怎麼樣傷害對方,麗麗在吵架中是一個迫害者。

那另一半在爭吵中扮演的是受害者嗎?並不是。

他使用的是另一種迫害方式,我們可以稱之為「以退為進」:

用沉默冷淡來激起對方更大的怒火,用自己的「隱忍」換取對方時候的愧疚感,把自己塑造成感情裡的「犧牲者」,其實是一種變相的「迫害」。

一定程度上說,麗麗也是一個受害者。

在感情裡,每個人既是受害者,又是迫害者。

每一次吵架的時候總會有一個人先低頭,兩個人就能和好,我們認為他是拯救者。

而拯救者的存在是因為有迫害者和受害者,實際上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做感情裡面的拯救者。

傷痛不可避免,我們可以選擇應對的方式。

親密關係出現問題,是我們的內在自我出了點問題。

現在有很多理論都在提及「原生家庭」,將很多創傷歸咎於童年,這不是無形中將自己擺在受害者角色了嗎?

童年的傷痛無法避免,但我們可以選擇應對的方式。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作者塔拉,17歲之前,她沒有接受過任何教育,但是她憑藉自己的努力,在5年後考上了大學,後來在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逃離了那座大山,開啟了新的人生。

教育和工作是逃離原生家庭的一種方式,組建新的家庭也是。

但新的家庭就會有新的問題,真正獲得幸福的方式應該是正視自己內心的創傷。

當我們跟另一半出現爭吵的時候,可以問一問自己「什麼讓我產生了不舒服的感覺?」「我想獲得什麼呢?」

每一個親密關係出現問題的人都應該意識到,親密關係的問題根源在於自己身上,要學會面對童年的創傷,與自己達成和解。

告訴自己「我長大了,傷痛雖然還在,但是我會帶著它一起享受幸福。」

只有處理好了和自己的關係,才能解決兩個人之間的問題。

親密關係的問題,只需要一個人就可以解決。

在《我們離婚了》瑩河和銀淑相處的最後一天,瑩河邀請了很多朋友來家裡聚會,銀淑再一次被傷害到,在房間裡哭了兩個小時。

瑩河意識到了自己對銀淑的忽略,開始反省自己,最後分開的時候主動照顧銀淑,觀眾們都猜測,這對爺爺奶奶會復婚。

當我們因為爭吵深陷痛苦時,另一半也非常痛苦。這時候需要有一個人站出來,放棄自己的立場,因為: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

關係的建立是因為需求,而維繫關係需要我們放棄立場。

放棄立場並不意味著犧牲,而是我們內心強大到足以克服痛苦,用無條件的愛包容對方。

兩個人之間出現問題,是由平時的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組成的。

在分歧初期,只需要有一個人願意放棄立場,親密關係就不會受到傷害。

放棄立場以後會發現,你不僅和伴侶和解了,也和內在自我達成了和解。

結語:

我們與另一半相處幾十年,最終還是會有一個人先走。

這一生是孤獨的旅程,在婚姻中不要太計較對錯,畢竟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張德芬說「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正視內心曾經的傷痛,才能在婚姻關係中獲得新生。

相關焦點

  • 婚姻中的親密關係:自我成長的修煉場
    一句話,一個人越是將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伴侶身上,就越容易遭遇不滿足或受到傷害。 > 對於婚姻中的親密關係,不少人很迷茫,如同霧裡看花、水中望月。
  • 被「假性親密關係」毀掉的中國式婚姻
    書中有個觀點讓我印象深刻:中國夫妻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夠親密。婚姻,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朋友小麗跟丈夫很長一段時間感情都很不順,尤其在婚後。丈夫覺得她太獨立。前些天,她出差回到深圳,已經是凌晨2點。但是她沒有告訴丈夫,而是自己拖著疲憊的身軀打車回家。
  • 愛情不是苦苦支撐——婚姻裡的「非親密關係」
    婚姻是什麼,親密關係又是什麼?是妻子忙裡忙外,安頓好家庭,每天為丈夫孩子準備一盤水果一餐晚飯;還是丈夫早出晚歸,奔波養家,每天碌碌無果只能給愛人一個疲憊的背影。大多數人的婚姻總是相似的,每天也總是重複重複重複。有些人選擇妥協,故作高深的教導——這就是婚姻的真諦、生活的真實。
  • 婚姻中的殘酷真相:假性親密關係,比出軌更可怕
    有人說,出過軌的婚姻,離又離不掉、過又過不好,實在讓人心累,其實,還有一種關係比這更累。 那就是假性親密關係。 假性親密關係,指的是只有親密關係的外殼,缺乏內在親密的核心。
  • 婚姻中重視這5個問題,才能建立好的親密關係
    往往很多婚姻只有外在的支撐,裡邊卻並不和諧。缺乏那些有效的溝通和歸屬感。夫妻中如果注意到這5個問題,想不好都難。1.建立親密信任關係汪涵和媳婦工作性質相同,都要經常出差。但是這麼多年夫妻關係恩愛如初。他說了,正因為我們不經常在一起,所以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時間。
  • 假性親密關係
    像小艾和男友的這種情況,就屬於是「假性親密關係」。他們是情侶,可小艾從來不願袒露自己,也不善於表達情緒,甚至沒有真正地信任對方。雖然每天朝夕相處,卻貌合神離。把日子從一個人的孤單,過成了兩個人的孤單。我的同學安然在結婚1年後離婚了,原因是丈夫(現在是前夫了)畏懼婚姻,婚後家暴。兩人談過3年戀愛,她對這段感情看得很重,也以為自己是可以改變這個男人的好妻子。沒想到結婚之後,很多問題浮出水面,讓他們的關係變得很緊張。
  • 親密關係中的戀愛與婚姻完全兩回事!莫把妻子當作情婦來愛
    歸根結底,他們並未進入內省階段,相反的,看到的是自己在親密關係中是如何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而更加的要求對方為自己負責。親密關係是我們修行的道場其實,親密關係是我們修行的道場,我們則需要在這份來之不易的親密關係中成長、學習。這樣來看,實在太可惜。一個人錯過了這樣的成長的機會,下一次的關係可能會再次發生同樣的情形,因為沒有學會自己的人生功課。
  • 人類圖|親密關係|浪漫愛情、婚姻和親密關係的區分「房鼎容原創」
    這些天受邀坐客一個兩性關係的論壇,這一期主要是關於離婚人士。大家眾說紛紜,呈現出婚姻及兩性關係的面面觀,我稍稍為大家做了梳理和區分、做個分享。兩性關係有一個核心的問題,大家常常沒有搞清楚,就是浪漫愛情不等於親密關係,也不等於婚姻。
  • 婚姻是一個人的事還是兩個人的事?——解讀幸福婚姻的密碼
    婚姻是一個人的事還是兩個人的事? 活動由胡鳳老師主持人,通過互動用一個有趣的手指遊戲進入共讀分享活動的主題,親密關係--是通往靈魂的橋梁,它是一切關係的源頭,是唯一沒有血緣紐帶的關係,它更真實地呈現關係中雙方的意識水平,更容易讓你觀察到關係中是否有平等和尊重。而其他關係是通過親密關係來定位的,先有了親密關係才會有婚姻、家庭、孩子。
  • 婚姻中最可怕的不是婆媳關係,而是貌合神離的「假性親密關係」
    01案例電視劇《四重奏》中有一對夫妻,卷先生和真紀,他們一見鍾情,很快墜入愛河,戀愛一段時間後,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婚後的真紀為了讓丈夫卷先生開心,放棄了自己的小提琴,轉而成為了一名家庭主婦。在家裡洗衣、做飯、打掃衛生,把卷先生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但沒多久倆人的關係就變得越來越「平淡」。
  • 52「親密關係」鱷魚愛上長頸鹿|如何構建積極的親密關係?
    大家好,這裡是暖暖蒔光電臺,我是Danny。我是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認證指導師的培訓學員。傳播幸福的科學讓你們收穫幸福與美好是我的追求和使命。每天10分鐘,期待能夠與你幸福相遇。如何順利開啟一段親密關係,當進入親密關係後,又如何順利度過幻滅的階段,包容對方與自己的不同,並解決雙方的矛盾,共創彼此都幸福的生活呢?
  • 假性親密關係,是隱藏在感情中,最厲害的殺手
    原本想著步入婚姻殿堂,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卻沒想到由於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導致分手。一位行業內的自身離婚律師說,「離婚案子看多了,就能明白為什麼這些人會離婚了,多半是因為孤獨。」整日都在扮演著「夫妻」的角色,貌神合離地相處,孤獨感也就越發濃烈。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就被稱為「假性親密關係」。假性親密關係產生的原因。你是否也擁有過同樣的感覺?
  • 《親密關係》:相互吸引,相互依賴,獨立,包容
    人們會問:無論是相親,還是自由戀愛,都要經歷4個階段的親密關係。那是哪四個階段呢?親密關係可以分為4個階段:浪漫階段,幻滅階段,反省階段,啟示階段。加拿大國際演講家克裡斯多福·孟。你知道我們感受都相同,就算有再大的風也擋不住勇敢的衝動,努力地往前飛再累也無所謂,黑夜過後的光芒有多美,分享你我的力量就能把對方的路照亮。二、幻滅-相互依賴隨著熱戀中的男女朋友,變成了夫妻,變成了生活中的瑣碎,你們的關係正在悄然改變。
  • 親密關係:婚姻走到最後,真的是歸於「平淡」嗎?
    更重要的是,期待,變成了無法完成的高期待,就是在破壞婚姻。 正如知名親密關係專家克裡斯多福 孟在《親密關係》一書中說的:「通往地獄之路,是用期望鋪成的。」 因為期待是在否定對方,不接受對方現在的樣子,讓對方按照自己的願望行事,所以,這時的愛就變成了滿足自己的需求。
  • 讓離婚冷靜期拯救破碎的婚姻,用3招建立親密關係,挽回一個家庭
    婚姻不只是兩個人的事,更是一個家庭的大事,關係到孩子的成長和社會的和諧,學會這3招,建立親密關係,享受幸福生活。 婚姻就是柴米油鹽,就是褪去浪漫後的一地雞毛,就看你怎麼對待它。許多人離婚後也不幸福,也許還不如上次的婚姻,所以婚姻有風險,離婚需謹慎!
  • 關係 | 假性親密關係:在關係中逃避真的親密感?
    真正的親密關係代表著相互關心,彼此共情及情感付出。但這些是需要承擔情感投入的風險的,在乎一個人,我們就有可能因此受傷。假性親密關係就是為應對這樣的風險出現的:我們懷著對失控的恐懼,所以不敢投入,迴避了彼此情感的付出。
  • 親密關係:建立真正親密關係的7個要素
    有很多人渴望更多地了解人際關係的本質,以及與他人建立牢固而親密關係的基礎。那些已經有了自己的戀愛關係的人總是在尋找不斷接近伴侶的方法;加強聯繫,鞏固彼此關係的基礎。而這篇文章將試圖闡明一個非常具體,但也非常重要的分支——親密關係。
  • 假性親密關係:在關係中逃避真的親密感?
    真正的親密關係代表著相互關心,彼此共情及情感付出。但這些是需要承擔情感投入的風險的,在乎一個人,我們就有可能因此受傷。假性親密關係就是為應對這樣的風險出現的:我們懷著對失控的恐懼,所以不敢投入,迴避了彼此情感的付出。
  • 被「假性親密關係」拖垮的中國年輕人
    像小艾和男友的這種情況,就屬於是「假性親密關係」。他們是情侶,可小艾從來不願袒露自己,也不善於表達情緒,甚至沒有真正地信任對方。雖然每天朝夕相處,卻貌合神離。把日子從一個人的孤單,過成了兩個人的孤單。很難跟伴侶袒露自我,不會表達情緒和感受,像有一堵牆隔在兩人中間如果你發現自己中了好幾條,可要注意了,你也許正處於一段「假性親密關係」中。那麼,為什麼我們會遇到這樣的關係,究竟是自己運氣不好,還是另有原因?
  • 一個人的婚姻好不好,看睡覺前的表現就知道了
    一個人的婚姻好不好,看睡覺前的表現就知道了。如果某個人是沉默不語又或是幹著自己的事情,絲毫不去看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完全不關注周圍發生的事情。可回到家裡卸下那層偽裝,就連做個樣子也不願意了,夫妻本是最親密的人,但在那一刻卻連陌生人都不如。說實話,這樣的婚姻再維持下去,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意義,如果你想清楚了還是趁早結束,因為時間長了你只會越感疲憊,甚至開始埋怨自己,為什麼下不了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