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的親密關係:自我成長的修煉場

2020-12-22 騰訊網

婚姻中「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美好願景

01

婚姻中的親密關係是人類永恆的話題

網絡世界裡,無論是明星們有意無意地「撒狗糧」,還是普通百姓朋友圈裡的恩愛秀,都很容易成為人們競逐的目標和津津樂道的話題。七夕,似乎已成為一場全民的「撒狗糧大賽」,而「單身狗」被虐的自黑也隨處可見。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也不過是精明的商家瞄準極富調侃意味的「光棍節」,藉由「脫單」造勢演變而來。

日常生活中,婚姻關係的種種景象同樣吸引大眾的眼球。一方面,海誓山盟、甜蜜美滿的橋段每天都在上演;另一方面,雞飛狗跳、一地雞毛的離婚鬧劇也真實存在。「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後的「終身廝守」與「一言不合就劈叉」的狗血劇情,撕扯著大眾的神經。

人們不禁要問:婚姻中的親密關係到底怎麼了?在婚姻裡真的可以找到幸福嗎?

人們對婚姻的嚮往與無奈,在錢鍾書先生的小說《圍城》裡,早已被刻畫得淋漓盡致——「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

事實上,人們如此關注婚姻中的親密關係,並非僅僅因其可作「八卦」談資,更重要的是它確乎與我們每個人都密切相關。

換句話說,在感情生活裡的相處之道,是我們每個人都繞不開的話題,它關乎我們能否幸福。

婚姻中如何看待親密關係至關重要

02

認清婚姻中親密關係的實質

童話故事的結尾,通常都是「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然而,現實生活裡果真如此嗎?那樣的美好故事如何才能延續下去呢?

一個容易被人們忽略的事實是,童話故事的完美結局,恰恰預示著婚姻生活的開始——那是另一種嶄新的、不確定性的存在。

在親密關係中,我們或許都有這樣的體驗。剛剛步入婚姻時,往往陶醉並沉迷於伴侶的浪漫。於是,想當然地認為,婚姻生活一定會延續童話中的美好。

然而,戀愛裡的風花雪月很快敗給了它——現實中的柴米油鹽和雞零狗碎。一切變得似乎不那麼美好,甚至更糟糕。而一旦從盲目的自我想像中走出來,我們又容易陷入另一個誤區,即對自我和伴侶的雙重否定。於是,夫妻間「戰爭」頻發,親密關係趨於緊張甚至瓦解……

為什麼會如此呢?我們從《親密關係》一書中可以找到答案。

該書是加拿大國際演說家克裡斯多福·孟與妻子相處過程中的感悟與體驗。它為我們揭示了親密關係的實質:「開始和維持一段親密關係背後的真正動機,其實在於需求。」我們在找尋伴侶時,自覺不自覺地會帶著所有的情感和幻想,將無數未被滿足的需求投射到伴侶身上,希望從伴侶身上找到那些自身不具備的東西。正如書中所言:「我們的所作所為,絕大部分都是為了讓某些需求得到滿足。」

隨著未被滿足需求的不斷疊加,使得人們「尋覓之旅」中夢中情人的藍圖變得愈加複雜。也就是說,那些想當然的、未被伴侶滿足的需求就會成為日後夫妻「戰爭」的導火索。

一句話,一個人越是將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伴侶身上,就越容易遭遇不滿足或受到傷害。

找到適合自己的解鎖婚姻幸福的鑰匙

03

婚姻幸福的鑰匙就握在你我手中

對於婚姻中的親密關係,不少人很迷茫,如同霧裡看花、水中望月。心中也會不自覺地產生許多疑惑:為什麼我那麼努力,親密關係反而變得很糟?我這樣做明明是為伴侶好,為什麼他不領情,反而漸行漸遠?這似乎成了一道難解之題。

其實,認清了婚姻中親密關係的實質,我們就有了解鎖難題的可能。而解鎖婚姻幸福的鑰匙就握在我們自己手裡。

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做呢?

首先,對婚姻中的親密關係我們須有清醒的意識。

《親密關係》一書為我們描畫了其階段性發展的四個角度,即絢麗—幻滅—內省—啟示。換句話說,我們有必要了解婚姻中親密關係必然要經歷的四個階段:(1)對伴侶的理想化期待;(2)理想破滅之後的絕望;(3)反觀內心的自省;(4)重拾信心的改變。

這四個階段的關鍵要素是溝通,而親密關係的核心其實在於我們自己。

其次,應對婚姻中親密關係的危機,我們須有正確的方法。

既然親密關係必然會經歷四個階段,那麼,當我們在遭遇婚姻中的危機時,就理應抱持積極的態度並採取恰當的方式。

其實,遭遇危機並不可怕,真正危險的是面對危機時的逃避和不作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親密關係》一書為我們妥善解鎖婚姻中親密關係的難題,提供了可資借鑑的方法論。

在我看來,只要我們靜下心來,遵循有效溝通的路徑,就有可能在洞悉自我的過程中,衝破親密關係的迷霧,打贏婚姻保衛戰。

最後,我們須有足夠的勇氣,踏上探尋生命真相的旅程。

《親密關係》一書的譯者、作家張德芬女士在該書的推薦序言中寫道:「親密關係是通往我們靈魂的橋梁。」 既然婚姻中的摩擦和矛盾在所難免,那麼,現實中的你我只要勇敢面對就好。

轉換一個角度思考,我們不妨將親密關係視作自我成長的修煉場,從中獲取洗滌心靈的秘笈。只有將婚姻中的親密關係錘鍊成抵擋塵世風雨的利器和盾牌,我們才能在經歷所有痛苦之後鍛造出一個更加負責任的自己。

因為,真正的親密是「一地雞毛」之後的升華。

願認真生活的你,能在探尋親密關係真相的旅程中,找到更好的自己,實現自我成長。

讓我們一起在婚姻中學習思考,在親密關係中實踐感悟,!在尋找真愛和自我追尋的旅程中,乘風破浪、勇敢前行、抵達美好,與親密愛人一同成長!

相信你我都可以做到。

我是雨兒情感,個人標籤是:熱愛生活、追求美好、關注成長。真誠期待,成長路上你我同行。

相關焦點

  • 《親密關係》:愛情竟是源於需求?親密關係的終極意義是自我成長
    《親密關係》一書的作者是來自加拿大的克裡斯多福·孟,他是一位在個人及團體輔導的領域中,有著超過二十年經驗的國際演說家、生命教練和訓練師。在個人發展、親密關係,以及開發個人天賦的領域上創造出一種獨特的體驗性方法。書中指出,我們的所作所為,絕大部分都是為了讓某些需求得到滿足。
  • 婚姻中的殘酷真相:假性親密關係,比出軌更可怕
    有人說,出過軌的婚姻,離又離不掉、過又過不好,實在讓人心累,其實,還有一種關係比這更累。 那就是假性親密關係。 假性親密關係,指的是只有親密關係的外殼,缺乏內在親密的核心。
  • 親密關係中的戀愛與婚姻完全兩回事!莫把妻子當作情婦來愛
    歸根結底,他們並未進入內省階段,相反的,看到的是自己在親密關係中是如何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而更加的要求對方為自己負責。親密關係是我們修行的道場其實,親密關係是我們修行的道場,我們則需要在這份來之不易的親密關係中成長、學習。這樣來看,實在太可惜。一個人錯過了這樣的成長的機會,下一次的關係可能會再次發生同樣的情形,因為沒有學會自己的人生功課。
  • 被「假性親密關係」毀掉的中國式婚姻
    兩個人在這段關係中,相互抱怨。卻沒有試圖去反省。於是,婚姻漸漸走到了死胡同裡。婚姻教皇戈特曼說過:理解和接納是一段婚姻的基礎。而許多失敗的婚姻,源於既不理解對方,也不願接納對方。那麼,我們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處於「假性親密關係」中呢?
  • 親密關係中的四種恐懼
    今天分享這篇文章,提到了我們普遍會面對的親密關係當中的四種恐懼,幫助我們自我覺察,如實地做自己,收穫舒適的親密關係。1.被傷害的恐懼首先,就是被傷害的恐懼:被利用、被侵犯、不被尊重。其實,這些都是我們小時候的舊傷,伴侶只是負責把我們這些傷痛挑動起來而已。其實,我們是否能得到尊重是完全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與對方互動。
  • 婚姻中最可怕的不是婆媳關係,而是貌合神離的「假性親密關係」
    01案例電視劇《四重奏》中有一對夫妻,卷先生和真紀,他們一見鍾情,很快墜入愛河,戀愛一段時間後,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婚後的真紀為了讓丈夫卷先生開心,放棄了自己的小提琴,轉而成為了一名家庭主婦。在家裡洗衣、做飯、打掃衛生,把卷先生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但沒多久倆人的關係就變得越來越「平淡」。
  • 愛情不是苦苦支撐——婚姻裡的「非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這個詞來源於拉丁語「intimus」,意思是「與他人分享自己最內在的內容。親密關係是我們最原始的欲望,孤單的深夜令人窒息,獨自一人會渴望另一個人的陪伴,愛就像水和空氣一樣,缺一不可。按照這個定義,親密關係的意義是與自己所愛的人分享真實自我,包括:分享知識——我們需要一個生活中的傾訴對象。
  • 聽書|心理學經典重讀9《親密關係》:愛情與婚姻中的經濟學
    心理學經典重讀9《親密關係》 歡迎收聽「邁向成功的心理學」,我是周鳴之。在這個系列節目中,我們每周將會給大家解讀一本經典的心理學書籍,希望通過閱讀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認識自我,並為大家的日常生活、工作提供改善的建議和行之有效的策略。
  • Soul Delight | 《親密關係》
    他告訴我們如何穿透自我障礙,用愛釀造幸福秘方——沒有人能年復一年地活在火辣、熱情、浪漫的親密關係之中,但我們能在親密關係的旅途中,學習面對自己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質,學習接受和放手,最終找到通往愛和幸福的橋梁。「親密關係」中的有效溝通準則effective Conscious Communication in 「Soul Relationship」1.
  • 《親密關係》:好的婚姻,一個人努力就夠了
    在婚姻中,吵架的事由千千萬,最後冷靜下來我們發現,原因無非就是那麼幾種:「你不在乎我」「你這樣讓我受到了傷害」......今天解讀《親密關係》,作者克裡斯多福.孟,他說「親密關係的本質是需求」。在兩性關係裡,這是非常經典的一本書,我閱讀了四遍,每一遍都有不一樣的收穫。
  • 「婚姻如戲,全靠演技」。如何脫離假性親密關係的桎梏
    心理學家給了它一個更形象的名字:假性親密關係。「婚姻如戲,全靠演技」,你們的關係是否也進入了假性親密關係的桎梏?身處假性親密關係中的夫妻,並未用真實的自我面對伴侶。雙方只有兩種角色:表演者和觀眾。丈夫做丈夫應該做的事情,妻子盡到妻子的義務。一個唱歌,一個就跳舞;一個表演,一個就觀看。十足合拍,但不走心。如何擺脫假性親密關係?
  • 關係 | 假性親密關係:在關係中逃避真的親密感?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自己身邊的人,也許就是你的父母,甚至就是你自己,一定有那些看似親密,卻總是好像「差點兒什麼」的伴侶。我們今天要討論一種很有意思的狀態:在關係中逃避關係。這就是我們所說的Irrelationship,假性親密關係。它其實不僅僅指戀愛關係,也可以發生在朋友、家人或工作夥伴之間。但今天,我們先來討論親密關係中的「假性」狀態。
  • 情感關係中讓你保持魅力的不是神秘感,而是成長!
    讓人痛心的是多少姑娘以為親密關係中,讓自己魅力大漲的是近乎自虐的節食減肥或者去美容院做一個整容,再或者是買來菜譜研究更多老公喜歡的美食。這些東西也許會讓你一時之間變得更有魅力一點點,但請相信我(小夥兒們也是一樣),真正讓你在親密關係中保持魅力的,唯有成長。什麼是成長?
  • 你是否也陷入了假性親密關係中?
    親密關係應當是能夠讓兩個共同成長的關係,如果一段關係連最基本的安全感都無法帶來,看似親近,卻又貌合神離,那麼並非是正常的。在《假性親密關係》這本書中,就將這種情況稱之為假性親密關係。假性親密關係不是嚴肅的心理學術語,它描述了一種生活中常見的情況。兩個人生活似乎是緊密的關聯在一起,甚至於日常活動都圍繞著對方,並且住在一起。
  • 教會你如何建立正確的親密關係,讀《假性親密關係》有感
    這種自我挑剔可能來源於自身成長過程中的創傷,或者夫妻關係中的矛盾和痛苦。 只是挑剔孩子相較於挑剔自己,是一件更容易做到,也更能減少痛苦的事情。
  • [智悲翻譯]戀愛中的傻瓜:禪與親密關係
    他的佛法融入心理治療的先驅方法曾在《紐約時報》以專欄刊登。博士的網站是drjeffreyrubin.com,E-mail:jeffreyrubin@optonline.net。    每個人都想擁有親密關係,但親密關係並不依賴於他人,而是始於自身。  我的禪宗老師曾對我說:「關於禪和愛,我不知道該如何下筆。因為在愛情裡,我一直是個傻瓜。」
  • 假性親密關係
    如果你發現自己中了好幾條,可要注意了,你也許正處於一段「假性親密關係」中。為什麼你會處於「假性親密關係」中?史秀雄在書中,歸納了我們可能遇到假性親密關係的原因,比如:我們並不真正了解自己;我們和伴侶沒有彼此了解;情感障礙,也就是「愛無能」;原生家庭對成長和性格的影響。
  • 欲迎還拒,打造親密關係中最好的距離
    有個米的電視廣告語說「有點黏,又不會太黏」,這是形容用這種米煮出來的米飯是黏度適中的,我們拿它來形容伴侶的親密關係
  • 2020年國際親密之旅系列微課八預告——親密之旅第六課: 四種依附形態與親密關係
    國際親密之旅簡介國際親密之旅是黃維仁博士夫婦2014年在美國登記創立的一個國際性組織,致力於推廣親密之旅—情感智慧與自我成長培訓課程,宗旨是裝備全世界所有願意學習自我成長並且幫助別人成長的人,抱著謙卑終身學習的心態,借著親密之旅情感智慧與人際關係的訓練成為健全愛人的醫心者,幫助自己與周圍的人活出最美的生命。
  • 假性親密關係:在關係中逃避真的親密感?
    待在這樣一段關係裡,對我們來說是「安全」的,因為這段關係從表面上看非常穩定,有著精心構建的規則,不會出現不可預測的危機。我們在這段關係中將會得到的情緒反應都是在自己控制中的、可以完全預測的。假性親密關係使我們從真正的親密關係帶來的複雜性中得以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