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隸船》,1840年,英國,威廉·透納,帆布油畫,91x138cm,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透納的一位朋友給他讀一本關於販賣奴隸的書,書中描繪了當時英國殖民主義者對外掠奪販賣奴隸的黑幕。畫家用形象揭露了這個罪惡。《奴隸船》的畫面上所展現的是洶湧澎湃的大海,晨曦在旭日映襯下反射到海面格外刺目。近景的海浪衝擊著一組飄浮物,死魚和奴隸的屍體混雜在一起隨波逐流,運奴隸的船已逐漸遠去。但是透納在畫中所特意強調的是陽光與水汽,畫家對不可徵服的自然力的表現有特殊偏愛。
他想從中感悟某種自然的真諦,即光和色的變化奧妙。在這幅畫中畫家有意將觸目驚心的事件與海上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構成他所表達的浪漫主義的激情。橘紅、檸檬黃、玫紅和紫色交織成這幅畫的色彩交響,畫家同時代的評論家羅斯金在談到透納的風景畫時曾說:「如果只用一幅畫去證明透納的藝術是不朽的話,那麼應選擇的就是這幅《奴隸船》。」
1840年5月,皇家藝術學院在倫敦舉行的展覽可謂是非常地成功。所有的觀眾都認為其中展出的一幅作品是毋庸置疑的傑作,該作品名為《發號施令》,畫家名叫埃德溫·蘭西爾。作品裡的主角是一隻獅子狗,評論家們都對這幅作品讚嘆不已,其表現度、辛辣程度以及技巧性都堪稱絕品。但是在當年那場展覽中還有另一幅作品,評論家們卻一致性地表現出了沮喪又輕蔑的態度--威廉·透納的《奴隸船》。
雖然評論家們把它比喻為「一場發生在廚房的鬧劇」,甚至毫無是處,可我們還是把這幅作品看得很高。對於這個想像中的奴隸們在海上被殘忍殺害的場景,特納原本是希望人們會為此而哭泣流淚,但事實卻是,人們認為作品完全是在胡說八道,甚至令人厭惡至極。特納本來以為這幅作品會成為他的裡程碑之作,但最終卻招致眾人的非難。透納看起來就是一個安樂舒適的英國人,就像一杯茶,畢竟他可是當時國家畫廊長時間以來鍾愛的畫家。但是在他的內心含有另外一個不為外人所知的透納--他的作品充滿了混亂、戰爭和大災難,畫風狂野不羈,其用意昭然若揭。這就是另一個特納,處於極端狀態下的特納。他十九世紀的作品《奴隸船》,將會使他達到英國繪畫歷史的頂峰。
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後期,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喚醒了英國的道德暴行,那就是奴隸貿易。大英帝國版圖內是禁止進行奴隸貿易的。但是在西班牙帝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奴隸貿易並沒有被禁止,而且還十分興旺。於是在1840年的倫敦召開了一次國際會議,大會準備對這種行為表達正義的憤慨。早在多年前就被贊助人沃爾特·福克斯引入這個事業的特納也想用他的畫筆來發出自己的聲音。在1781年,一名英國奴隸販子在完成了一趟常規到非洲的獲利豐厚的旅程之後駛離了牙買加海岸。但是在船艙裡卻出了問題,裡面的奄奄一息的奴隸比往常多了許多。船長魯克·克林伍德突然間就這樣碰上了一趟折本買賣,雖然他已經為這些人類貨物入了保險,但是保險公司只會以在海上失蹤的人數理賠。所以克林伍德船長下到船艙,開始進行一場殘忍的挑選活動。那些他認為撐不下去的奴隸將會在海上失蹤。最終男人女人小孩共132人被挑中。他們的手腳被鐵鏈鎖上,然後從甲板上被拋入鯊魚出沒的加勒比海。
這件道德恐怖事件發生的時候正是廣大英國人們良心重現並成為奴隸貿易的反對者的時候。132名非洲人悲慘地死去了,但是它卻孕育出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眾運動。重現這場歷史悲劇的特納並不是以歷史事件的插畫作家身份出現的,他的目的是想召喚一場颶風,一場大動亂。
作品《奴隸船》把我們擲入一場充滿災難和恐懼、罪惡與報應的狂熱夢境之中:顯出側面輪廓的船隻幾乎被奔湧的浪潮所吞沒。它就像一艘真實的船隻和某些被詛咒折磨的事物的混合體,就像古老水手的船隻。怪獸出沒,浪花翻騰,就像是一種猥瑣的食人魚在啃噬。乘浪而來的怪物取材於希羅尼穆斯·波希的作品。當你注視著這幅作品的時候,它震撼著你的心靈令你難以忍受會,你的心跳加速,雙腳感到已穿上了鉛鞋,感覺整個人正在向下墜落--對於特納來說,這一刻你已經被水淹沒了然後你就會被扯進恐怖的海洋深淵中,在血腥的光線下浸透你的身體。當你在眩目的陽光中閉上眼睛時,你的視野中滿是血紅色。
儘管所有的評論家們都認為,由於特納對藝術創作規則的不屑一顧,那艘奴隸船在作品中的分量應該是比較低的,內容的主體--那三隻桅船被放到了中景深至背景的位置上,我們能夠更多看到的是翻騰的狂暴的雲和大海。但事實上由於對空間布局的精雕細琢,那卻成了他最大的成功。因為天空中並沒有暴風雨來臨的跡象,紅色與金色表現出的狂暴體現出它們的影響。那並不是為了襯託特納闢出的那條水道。這條水道處於畫面的中心,顯得奔湧的黑色巨浪靜止了下來,就像是耶和華那憤怒的手掌突然揮過沸騰的水面。因為這是一個殉難日,一個將會受到懲罰和審判的日子。
同樣在這幅作品中,特納一定也有些樂觀的想法。在畫面的右上角有一塊清澈的藍色,這也是一個證明:奴隸制度終將會被廢除,殉難的奴隸們終將在自由來臨的時刻得到報償。所以特納用畫刷、顏料和想像力為自己帶來無上光榮的自由,並表現出了這個神聖時刻的偉大力量。
很快批評的聲音蔓延開來,特納成了一個笑柄,人們眼中的瘋子、笨蛋。人們認為他已經沉迷在自己那狂暴荒謬的繪畫中不能自拔。這個國家最喜愛的畫家,曾一度被尊為英國藝術的元老級人物卻被當作一個老瘋子對待。但是在這些打擊面前,他並沒有退縮,而是更加的勇敢頑強。他孑然一身,就像一個孤獨的老水手,在純粹的繪畫海洋裡自由的航行。雖然腦海時常浮現出海洋狂暴不安的景象,特納卻依然能夠創作出大海寧靜的一面的作品。當畫中的漩渦激流把他自己也溶解進去,然後化為比單純的感官娛樂更加厚重有力的東西,當他朝著歷史和永恆的真相進發的時候,我認為此時的特納才是最偉大的。他所改變的並不僅僅是英國藝術,而是所有的藝術,幾乎是全部!正如我們知道的這就是為什麼特納仍然對我們很重要而且將來亦然的原因。那個頭戴癟帽身穿髒衣的倫敦東區的怪老頭把我們引入了一個地方,那裡是迂腐的墨守成規者沒有膽量去的地方。因為那裡是歷史風暴的中心,那裡是光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