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酒度數到底有多高?如果自己生活在古代,能適應酒文化嗎?

2020-12-09 可可觀歷史

在金庸先生或者古龍先生的小說中,我們經常可以看見一些江湖俠客,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簡直不能再瀟灑!他們喝酒的時候都不用杯子甚至都不用碗,直接大壇大壇的就開始喝。

有時候我就經常在想,古人的酒量真的就那麼好嗎?他們的酒又跟我們現在的喝的酒有什麼區別呢?如果我們現代人真的生活在古代,我們的酒量可以跟他們一較高下嗎,我對這件事非常好奇,所以就去了解了一下,現在分享給大家。

在《水滸傳》裡,施耐庵先生在描寫「武松打虎」這一段內容時,提到了景陽岡這個地方,這裡有一個酒家,上面寫著山上有老虎,三碗不過崗,若喝酒上山,則後果自負。那「三碗不過崗」是真的這樣嗎?真的只喝三碗酒就會連道都走不了了嗎?

圖1 古代喝酒俠客影視照

在這篇文章裡,可可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古代的酒到底是怎麼樣的。

在說古代的酒之前,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現在的酒。其實大家也都可以想到,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酒也肯定是在不斷地發展的,現在釀酒技術已經非常的成熟了,釀酒技術多樣化,酒的品種也各種各樣,比如說,啤酒,白酒,還有各種紅酒,葡萄酒,酒吧裡的各種酒,還有各種高檔酒。古代的時候主要以白酒為主。

圖2 古代喝酒俠客影視照

關於酒的起源呢,在史料上有很多種說法。有一種說法是夏禹時期一個叫儀狄的人創造的。還有一種說法是皇帝所創造的。也有人認為釀酒的祖先是杜康。所以現在常用「杜康」這個詞來代表酒。但杜康這個人的記載卻很少,也不知道他是什麼時候的人。還有一種說法是在原始的時期,可能由於野生果實沒有人摘取,所以就掉到地上腐爛了。但是這個果實中所含有的糖分遇到了空氣中的酵母菌,於是便發酵而形成了酒。當時原始人就感覺這個東西味道很好,所以就對它產生了興趣,然後逐漸認識了酒的規律,就生產了。我認為這種說法還是比較可取的。

圖3 古代喝酒俠客影視照

但是古代的酒它的過濾技術並不是很成熟,它釀出酒之后里面還含有很多殘渣,不是很清澈,比較渾濁,所以在古代還有「濁酒」這個詞語。我們在影視劇中所看到的古人喝的那種酒,基本都是這種酒,不是特別乾淨這種。後來這個時代不斷進步,人們不再不再用野生果物來釀酒,就用穀物來釀酒。酒也就由「杜康酒」然後發展到現在後來的黃酒。不要認為古代的酒也特別單一,其實並不是。古代的酒也有不同的。在古代其實就有葡萄酒,這是西域的舶來品。這是在史料中有據可尋的。唐太宗平定南川後引入了釀酒的技術,於是釀酒又開始在國家盛行。從元代以後,開始逐步出現了蒸餾法的高度酒。

圖4 蒸餾發釀酒技術

都說三碗不過崗。這可能會給大家一個誤導。會讓大家都認為古代的酒的度數肯定非常高,其實並不是這樣。古代的酒雖然說也多種多樣,但是這些酒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酒的度數都不高。根據唐代的記載,唐代過濾酒主要使用的是壓榨法,壓榨法就意味著還沒有蒸餾法出現,而沒有蒸餾法的出現,就意味著這個酒的度數最高也不過20度。因為如果它超過20度,就不會繼續發酵了。所以,根據這個我們可以大致推算出,當時的酒的度數也就在0度到18度左右。在元代出現蒸餾法,那時酒的度數可能會更高一些,跟現在的白酒可能就差不太多了,可能在30度到60度之間不等。

圖5 釀酒穀物

通過可可上面對酒的論述,大家應該對古代的酒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其實度數相當低。以後大家再在看電視的時候,可能也就不會被古代的那些豪放的俠客們的酒量所震驚了。古代人的酒量其實並不大。如果自己生活在古代,酒量可能也並不比普通人差。如果勇氣足夠的話,或者對自身的實力足夠自信,也可以在景陽岡這個地方喝完三碗酒之後,上山打打虎。那麼可能下一本名著中的主人公之一就由武松變成自己了。

當然這是一個玩笑話!

以上就是可可這篇文章關於酒的介紹的全部內容了,歡迎讀者朋友們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我還希望能找到更多,也跟我一樣喜歡歷史的朋友,跟大家一起分享歷史知識。感興趣的可以關注,謝謝大家。

希望與大家有機會的話能夠江湖相會,把酒言歡!

相關焦點

  • 古代的身高八尺到底有多高
    我們看小說常常看到,某人身高八尺,那麼這個身高八尺到底是多高呢?有學者研究,最早記載中國人身高的是《靈樞經》。
  • 如果路痴的你生活在古代……
    小販說:「不過,我們可不能賣關隘圖,我們賣的圖一般是老百姓根據自己經驗畫出來的。」我挑選了一番,買下了一張圖。這種地圖清晰易懂,雖然精準度差了點,卻將路上能遇到的房屋山川都畫了出來。辨別了南北方向後,我繼續踏上行程。
  • 古代和現代女人化妝品有什麼不同?古代女人到底有多會打扮自己?
    現代的商品不斷結構細化以達到開拓市場,吸引買家的目光的目的,化妝品也是如此,市面上眾多化妝品產品,單單一個底妝就有粉底液,粉膏,氣墊,BB霜,CC霜,DD霜等等等等,比起古代的化妝品,現代的化妝品可謂多不勝數,不僅種類繁多,安全性也高,滿足了女孩子們對美的各種需求。
  • 古代的紅藍寶石珍珠,放到今天到底有多值錢
    喜歡古代首飾的朋友,或者平時喜歡去逛博物館的朋友,可能會留意到一件事,以前的首飾很多都是鑲嵌寶石的,尤其是明代的首飾,尤為喜歡鑲嵌紅藍寶石。而清朝就尤其喜歡東珠,那時候叫東珠,我們現在叫珍珠。那這些寶石珍珠放到今天到底有多值錢呢,今天就圖個樂呵,跟朋友們一起來算一算。看到明朝這些鑲嵌紅藍寶石的首飾時,可能很多朋友會跟我曾經一樣有過疑問,為啥這些寶石都不打磨呢?
  • 古代封爵與古代酒器有關嗎?你想知道的酒文化!
    古代封爵制度是古代君主授予貴族和功臣爵位的制度,它是歷代君主為鞏固其統治地位,調整統治階級內部關係而實行的一種封建等級制度。爵位是表示貴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稱號,有不同的等級。「爵」的甲骨文「爵」是一種禮器,而且是一種規格和等級非常高的禮器。與封爵的「爵」屬同一個字。在中國古代是一種用來盛放、斟倒和加熱酒的容器。功能上相當於現在的分酒器和溫酒壺。流行於夏商周時期。
  • 古代的枕頭又高又硬,真能「高枕無憂」嗎?
    從現代的的研究發現,人在正常狀態下保持著自然姿勢,人體的脊柱從正面觀察是一條直線,但是如果從側面觀察就會發現有4個生理彎曲的曲線,頸部就有輕度的弧形凸出。為了保護我們頸部的正常生理彎曲,因此,睡覺的時候就需要有一定的高度來適合自身的頸部彎曲的弧度,這就需要人們睡覺時必須有合適的枕頭了,這樣頸部的器官和組織等才能得到充分的放鬆。
  • 你們知道古代女子的真實身高有多高嗎?
    我們知道,古代人和當代人有非常大的區別的,例如個子,在不一樣的階段,大家的身高標準實際上全是不太一樣的。很多人很好奇,秦始皇兵馬俑裡邊的人俑每個都是那麼的高,難道說秦代的人都是這個身高麼?而古時候的女人個子也很令人好奇心,目前女人的個子對比古代女人的個子,哪一個要高些一些呢?
  •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如果你活在古代,吃喝拉撒應該如何解決?
    這類型之所以曾經火爆,原因之一是人們難免希望自己能像主人公一樣擁有現代知識,體驗一把開外掛,勇闖古代、揚名立萬的感覺。那麼問題來了,現代人穿越回古代真的能夠像穿越劇的主人公那般不但能適應古代環境毫無障礙,而且還能混得風生水起嗎?
  • 我國知名的古代酒器有哪些?
    我們聊起酒文化,第一反應就是那些詩酒人生的詩詞文人,正是因為他們,酒得以有了更為正面和積極的形象,數千年傳承,歷久彌珍。既然酒文化已經形成,那就該稍稍對它有所了解,比如古代用以盛酒的器具,這些器具的出現皆是因為酒,進而,在器具工藝上也有了一種推動作用,因此,不得不說一下。下面,咱就來看看我國古代酒器大全,諸君認識幾個。
  • 古代戰場「得騎兵者得天下」,但你知道古代的騎兵,有多燒錢嗎?
    遊牧民族的從小生長在草原,對馬匹的熟悉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他們的騎兵有多強想必是不用多說了吧?當年成吉思汗能橫掃大半個世界,依靠的就是旗下戰無不勝的騎兵。 一開始成吉思汗只是用10萬騎兵統一草原,然後又用40萬騎兵橫掃了歐亞大陸,倒在成吉思汗騎兵下的更是有德國、法國、英國這樣的輝煌大國。
  • 古代枕頭又高又硬,古代人睡著不難受嗎?
    常看電視劇的我們都會發現一個現象,古裝片中的人們都喜歡枕著又高又硬的枕頭睡覺。隨著人們對文化追求的提高,現在的古裝片也是越來越貼近史實了,看到古裝電視劇裡古人睡覺的枕頭,不禁時刻擔心他們會落枕。那麼古代人真的都是枕著又高又硬的枕頭睡覺的嗎?他們不難受嗎?
  • 古代女人穿內褲嗎?皇帝後宮3000人,果真有這麼多嗎?
    古代的嬰兒會喝羊奶或牛奶嗎?還是只喝母乳?古代的嬰兒如果可以喝羊奶或牛奶,就不會有這麼多幼年夭折的慘況了。古人通常到了一定的年紀才能喝動物奶。鐵杵真能磨成繡花針嗎?如果不行,那針是怎麼做的?在古代,凡屬於金屬類的東西都算貴重物品,如果典故屬實,那位磨鐵杵的阿婆,算得上有錢又有閒的人了。
  • 古代所謂的「身高八尺」到底有多高,若在古代,你是幾尺男兒
    古代戰爭多出奇才,身高兩米三的呂布往那兒一站就有威懾力。赤兔馬是呂布的座駕,一匹成年馬的高度一般都在兩米二以上,體重基本都在一噸以上。像赤兔馬這麼有名的品種,沒有絕對的身高顯然是駕馭不了的。史書上記載 關羽 身高九尺,大概是兩米零八。關羽和呂布都是身高過兩米的人,而且兩人在三國裡都是一等一的大將。
  • 古代的酒禮與酒俗之說,古人「溫酒」又有什麼講究?
    在這小小的酒杯中,有著數不盡的含義,多少文人墨客、俠客之士以酒為伴,勾勒傳奇一生。在這千年的酒文化中,留有「溫酒斬華雄」、「煮酒論英雄」的故事,可以看出古人喝酒多為溫酒,那麼,這又有著怎樣的文化淵源呢?
  • 古代日本人到底有多高?看了這組老照片,你就明白了
    這句古詩非常有意思,是說有一些人身材比較矮小,說話的時候找不著人到底在哪裡,終於尋著聲音找到了源頭,發現對方僅僅只有三寸。三寸這個詞是古人用來形容特別會說話人的舌頭的長度,是一種誇張的手法。但當三寸用來形容對方的身高,那就是一種反諷了。一提到亞洲哪國人身材比較矮,很多人都會想到日本。因為古代時期,日本人給世間留下的印象就是個頭比較偏矮的印象。
  • 千杯不醉有水分:古代的美酒究竟有多少度?
    古代的酒多為米酒所以千杯不醉很正常《水滸傳》『智取生辰綱』一回裡,有一段講到楊智帶的梁府裡的人,在大熱天買酒解渴,酒到了可以解渴的時候,足以證明,古代的酒度數是很低的,而李太白的千杯不醉,固然有當時的杯更小的緣故,但酒精的因素也是很主要的。
  • 細數古代文人中的「渣男」,到底是真「渣」還是身不由己?
    細數古代文人中的「渣男」,到底是真「渣」還是身不由己?在中國浩瀚的文化歷史長河當中,蘊生出了漫漫疊疊、燦如星鬥般繁榮錦繡的文章詩詞;也留下了諸多將它們創作的驚才絕豔文人們的「多情」事跡,不過在今時今日看來,這些「多情」更顯得濫情,濫情是渣男的標籤。這些文人雖然才情卓絕,寫得一手錦繡詩文,卻免不了受後來人「渣男」之議。
  • 古代的酒旗廣告有多花哨?
    電視劇裡的景陽岡場景相信很多人對《水滸傳》裡的這個場景十分熟悉,中國酒文化博大精深之處不僅在於酒的歷史悠久,也在於關於酒的細節十分複雜。其中作為中國酒文化的重要代表——酒旗究竟有什麼神秘之處呢?漢畫像磚裡的酒鋪已經有了酒旗的影子酒旗,為漢族的一種商業民俗,古代酒店懸掛於路邊用以招攬生意的錦旗。作為一種最古老的廣告形式,酒旗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歷史。《韓非子》記載:「宋人有沽酒者……懸幟甚高。」
  • 古代的酒有多少度?為什麼古人經常喝好幾壇也不會醉?換你也可以
    常聽說過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而這杜康,就是古代指代酒的一個代名詞。杜康其實是一個人名,相傳他是發明酒的人。人們在有不如意的時候也會飲酒,來讓自己暫時忘卻這些人生中的不如意。有人可能會好奇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好,我們常常看見影視作品,一些人物哪怕是喝多少酒都不會醉。
  • 古代女人穿內衣嗎?皇帝後宮3000人,果真有這麼多嗎?
    古代學生沒有專門的假期,除了新年、端午節等舉國同慶的節日外,學生每天的任務就是寒窗苦讀,考試前還得頭懸梁錐刺股,或鑿個壁偷點光,進行一下考試衝刺。古代只有官員才能休假,所以,努力考取功名後,便可以名正言順地放假了。古代的嬰兒會喝羊奶或牛奶嗎?還是只喝母乳?古代的嬰兒如果可以喝羊奶或牛奶,就不會有這麼多幼年夭折的慘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