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歲農民躲進深山12年,古法釀造千噸老酒,百米外都能聞到香味

2020-12-12 照真達俗

我叫陳榮球,今年63歲,家住福建三明尤溪縣洋中鎮。2005年開始,我在尤溪縣洋中鎮洋中村溪裡籌建福建尤溪山裡陳酒坊,從事紅曲黃酒(尤溪老酒)釀造,2011年,取得食品生產許可,並推出山裡陳·紅曲黃酒(尤溪老酒)系列產品,籌建至今,已有藏酒千噸,最長年份達15年。過往司機鼻子尖的都聞到老酒飄香。

鄉親們都說我是當地的能人,做一行,愛一行,專一行。1979年8月,我參加工作。1979年至1999年期間,主持洋中農機修配廠工作,長期擔任農業機械及大小型汽車三包和大修的技術指導或主修,並經常組織維修人員進行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和培訓以適應現代機械的修理要求。晨光中,站在窯洞山門前,我向來訪者講述釀酒的初心:做一個好人,釀一口真酒。

深情回想小時候,每年過年回老家時,父母親就會把他們自釀的幾壇老酒小心翼翼打開其中一壇,供大家一起品嘗。

而在子女的眼中,我又是一位深情執著、精益求精的人。對待自己想做的事情,一股腦兒的往前走,從沒想過放棄,遇到困難迎難而上。當然這份執著也是一把雙刃劍,你若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堅持終有一天能成功。隔三差五,我都要到洞中檢查窯藏的老酒。

一人不飲酒。我對酒很感興趣,但是我有個喝酒的習慣,從不獨自在家一個人喝酒,喜歡把朋友叫到家中,三五好友聚集,炒幾個小菜,聊著天喝著自家釀的酒。一壇新酒出來,我與大兒子一塊品嘗,意見一致時,方才認可,如果稍有不同意見,我們便找來當地品酒好手,一起鑑別。在我心中,一定要把最真的酒、最好的酒給人喝。這樣,才對得起自己的初心,良心。

正因為對酒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招待親朋好友時,我都會在酒到酣處大聲放言,酒能成事,亦可壞事,是溝通感情的潤滑劑,是辦壞事情的壯膽藥。或許是對酒的一種喜歡,有著自己釀酒的念頭,嘗試著去釀酒。釀酒至今,我堅持用家鄉最傳統的工具、原料釀造紅麯酒。

1995年,我開始批量釀造老酒。遵循老一輩傳下來的釀酒經驗,採用傳統的工藝,傳統的工具,釀造了60多壇的酒,同時還養了雞、鴨、魚。那時的我正值壯年,一心研究釀酒,卻忽略了管理,創業遇到挫折,但我並沒就此作罷。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2005年,只因為這個念頭,我與幾個好友商量後,說幹就幹。於是利用自家門前閒置的修配廠房,用土灶蒸糯米,用竹筐攤涼糯米,用喝了幾十年的山泉水釀酒。

家鄉老酒從古至今家家戶戶都在釀造,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但老酒也只有尤溪當地人知道它的好。我想把這麼好的東西,給帶到外面出去,讓更多人喝上好酒、真酒,為家鄉的老酒打出自己的品牌,提高尤溪老酒的知名度。

直到2009年,我只管釀造,但一直都沒有銷售,也沒有宣傳。只釀不賣,很多人都想不明白,為什麼釀了這麼多的酒還不拿去賣呢?我的回答是:酒是越陳越好的,越陳越香。既然著手做酒,就必須把酒給做好,用時間來沉澱這酒,才能真正意義上釀出好酒。很多人會有疑問,只釀酒不賣酒,那你的收入來源是在哪裡呢?

當時我還從事其他行業,賺來的錢彌補釀酒的開銷。批量釀酒也有4年時間了,計劃著也得把這些酒銷售出去。由於我做事情嚴謹有序,認為如果就這麼隨便賣出去,也很難賣出個好產品出來,如果要做大做強,得有正規的手續。

2009年,我選址籌建新酒廠。為了選址,也跑了好多的地方。最終我選擇了這個依山傍水、生態優美的山谷。

新酒廠當地人稱溪裡,首先它有溪水,山澗有泉水。盛夏時,喝上一口山泉水,沁人心脾的爽。而且一年四季,空氣清新,窯洞內常年恆溫,特別適合存放封缸老酒。依山而建,修起十多處洞庫用來儲藏老酒,保證老酒的品質。

基於25年前,造福鄉親的夙願,現在的酒廠就在老家的路上。當時為了給釀酒提供更好的環境,選擇在山間建廠,造價比在鎮上開發區高出一倍之多,建廠的艱辛只有我心知肚明。現在看來,我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

近幾年,當地越來越多的市民都會驅車前來購買我釀造的老酒。來過的人都稱讚我有眼光,好山好水好人,才能釀出好酒。

2010年酒坊建好,進行註冊,申請商標。做酒是一個傳統工藝,是一個地方的手藝活。但殊不知銷售是一直都沒有去摸索的行業,所謂隔行如隔山,酒類銷售這個行業,一直是都沒有去接觸過的,從2011年開始開始嘗試著去銷售。但效果並不好。

儘管如此,我一直堅持誠信經營,用傳統工藝釀造老酒。這也是我建廠後註冊了「福建尤溪山裡陳酒坊」,而不是註冊山裡陳有限公司。我認為取名山裡陳酒坊,就是想著把這傳統的東西一直用傳統的來表現。朝陽中,山裡陳酒坊的招牌迎風招展。

如今溪裡的山間中,藏有近千噸老酒。我一直堅信用匠心的精神去釀酒,市場一定會接受的,但銷售又不是我擅長的領域。。我把人生盛年都獻給了這一壇壇老酒,就連孫女也是在酒窯裡聞著酒香出生長大的。

打開塵封8年的山裡陳,酒香撲鼻而來,金黃液體倒入碗中,瞬間,酒窯內瀰漫著沁人的老酒味。隨著疫情向好,人們的日常生活也開始正常,喝點小酒,暢聊未來,不妨來瓶山裡陳,會讓你擁有更好的心情。 照真傳媒出品 蔡聖相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千年古釀」即墨老酒謀新篇
    記者了解到,作為世界三大古釀之一,黃酒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與營養價值,但因為北方黃酒消費氛圍的原因導致其銷量一直處於弱勢。即墨老酒作為北方黃酒的代表,近年來為扭轉黃酒的式微,開始發力年輕人市場,通過簡約化包裝向年輕人要增量,同時豐富產品結構,破解黃酒銷售的淡旺季難題,此外,即墨老酒的IPO上市也在籌備之中,希冀引入資本將其推上更高平臺。
  • 「國慶中秋送福利」15道古法釀造,嘗過TA的朋友都有戀愛的感覺……
    跨界合作的文創產品,每每都是搶斷貨!0315道古法釀造的傳統工藝、浸米、蒸飯、淋飯、拌曲,糖化、發酵、取酒、陳化、出酒、存放等不少於15道古法釀造的傳統工藝。為了把酒精度數降低,奉旨擼貓將古法經驗與新技術相融合
  • 臺灣人吃了80多年的金蘭醬油,古法釀造,沒有味精~
    但市面上大部分醬油都是工業釀造的幾何民宿給你找來了臺灣的金蘭醬油,古法釀造延續三千年的古法工藝金蘭醬油的製作,是介於生抽和老抽之間的古法純釀造工藝在熱騰騰的白米飯上蒯一勺豬油,再滴幾滴醬油拌勻,醬香和鹹香,混合著動物油脂的潤滑,空口都能吃下三碗
  • 惠州古法釀造果醋飲料,想喝吧?
    光是聽到洛神花山楂醋、紅棗枸杞醋就覺得吸引得不得了。今天,就讓美女姐姐帶寶寶們來一探究竟吧。釀製世家代代相傳 這家目前還鮮有人知的果醋品牌店,就隱藏在市區東平,他的創始人名字叫做李偉松,周邊的街坊都管他叫「果先生」。
  • 臺灣人吃了80多年的金蘭醬油,古法釀造,做菜真鮮啊!
    素食商城給你找來了臺灣的金蘭醬油,古法釀造,臺灣80多年的老牌子,連續多年臺灣市場銷售第一。它最大的特點就是鮮!香!醬油分為釀造醬油和配製醬油。金蘭醬油誕生於1936年,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這款金蘭醬油的製作,是介於生抽和老抽之間的古法純釀造工藝。可以當生抽用,也可以當老抽用。它的調味和上色效果都非常好,平常拌涼菜、炒菜、燉湯、滷煮都可以。● ● ●純釀造香菇素蠔油甜鹹適中更自然
  • 披著華麗文化外衣的「古法釀造」:「醬香」白酒價值多靠吹
    因處女象徵著純潔,因此,又給這「古法釀造」和酒品香氣又增加了一層神秘色彩。今天之所以好多製酒企業強調古法釀造,說白了,恰恰是現代科技對微生物發酵過程無法科學控制的結果。茅臺現在又打出處女踩曲,卻與筆者工作經驗完全相反。
  • 南派清香發源地古法釀造,谷小酒清米粒以酒傳情交個朋友!
    谷小酒這個年輕品牌的創始人小米前公關總監劉飛,從小米離職出來做白酒的生意,通過小米的產品觀+阿里的價值觀把谷小酒打造成為網際網路造酒的代表,用網際網路思維把酒文化、古法釀酒等內核傳遞出來。在谷小酒的產品中,米粒概念系列衍生出來的種類最多,8月14日米粒系列新成員清米粒在老羅直播間全網首發,光看脫口秀還不夠,接下來實實在在給大家品鑑一下吧!
  • 盛事老酒 | 堅守時光,釀造好酒
    會賣酒者必然真懂酒,宋先生從投料、蒸煮、制曲到堆積發酵,每一個環節都聊熟於心,更可貴的是他始終堅持親自把關釀酒全過程。為了釀出正宗茅臺鎮醬香美酒,他時常連續工作10小時以上,有時為釀造一款滿意的美酒,他都要反覆勾調上千次,並且自己親自品嘗,以過硬的釀酒技藝和熱忱的愛酒之心誠意釀造每一滴美酒。
  • 古恆老酒驛站|清明的酒,寄相思,暖人心
    酒到微醺,面赤耳熱,心中熱情也會禁不住的向外湧動,輕鬆而又愜意!天長帝酒廠·古恆老酒驛站酒既可暖身,亦可解憂愁,清明不可無酒,一杯情長~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天長帝酒廠位於中國酒都—茅臺鎮成立於1983年,是一家主要從事白酒生產、開發、銷售的綜合性酒類專營企業。
  • 「翼天文旅集團」靈山工匠小鎮茶油·工坊著古法手工釀造
    【翼天文旅集團】靈山工匠小鎮茶油·工坊著古法手工釀造茶花油是一種美味。為了捕捉人們的味蕾,它需要小心管理。它是「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和對的人」的具體表現。好的茶油色澤鮮亮,在口中有一種天然的茶香……2001年,廣信區被國家林業局授予「油茶之鄉」榮譽稱號。廣信區有76.5萬畝山茶林。年茶油產量1.23萬噸,年茶油產量3000多噸,茶餅7216噸。由此可見,上饒人對茶油的重視和喜愛。隨著現代機械的普及,雖然提高了茶油的產量,但古老的榨油方法卻逐漸被遺忘。
  • 九江雙蒸:古法釀出老廣最愛的米酒
    九江雙蒸始於清道光初年,至今有近兩百年歷史,其釀造工藝有兩大特點——用黃豆和肥豬肉——黃豆賦予九江雙蒸特有的豆豉香,肥豬肉讓九江雙蒸香、醇。200年來承集數代九江先輩的辛勞與智慧,九江雙蒸酒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釀造技藝。九江雙蒸的古法釀酒工藝,是我國豉香型白酒釀造技藝的典型代表之一,也入選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現實版「人猿泰山」,為避戰火躲進深山41年,兒子不知世上有女性
    ——亞里斯多德戰爭不管在任何時代,都是殘酷冷血的,它是顛沛流離、流血流淚的代名詞,因此許多百姓在戰爭的時候都會選擇離開或者暫時的躲避,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都是集體遷移或者躲避,因為在這樣能夠更好的相互照顧確保在戰亂中更好生存。
  • 2元醋貼「古法釀造」價翻50倍 記者暗訪平遙古城 發現食醋亂象
    古城內有很多家打著「自家手工釀造」、「古法釀造」、「純糧老陳醋」等牌子。而這些自稱「古法釀造」的三年、五年老陳醋以3元、5元甚至8元一斤的價格銷售給外地遊客。這些所謂的「純糧釀造」、「手工釀造」是否是名符其實呢?記者在國慶節對平遙古城內的一些醋坊進行了暗訪。記者找到了一名從事30多年食醋製作的作坊老闆王老闆,王老闆稱,其實平遙古城很多店鋪的食醋都是從他這裡批發的,批發價2元一斤左右。
  • 釀造「沉澱」三百多年、手藝歷經七代傳承農家小院藏著遼南老酒味道
    如今時移世易,老黃酒的輝煌漸漸淡去,但大連仍有一些用「一冬一釀」古法手工釀造老黃酒的匠人在堅守著那個讓幾代人沉醉的老味道,家住瓦房店許屯鎮東馬屯村的釀酒師傅楊俊餘就是其中之一。附近十裡八村有喜好喝酒的村民在這時會計算著,再過多長時間能喝到新釀的黃酒。春節時邀朋喚友喝上幾杯楊家的黃酒,已經是當地村民過春節的「標配」。老楊家釀造黃酒出名,不是從楊俊餘這一代開始的。楊家黃酒的釀造史據說有300多年,早在康熙三十四年,時任蓋州學廩的楊殿維善於釀酒,據《蓋州志略》記載,楊殿維「善釀酒、常豪飲於坊間名仕」。
  • 【逛酒博】古法釀造 釀出「董香型」經典代表
    展廳內有四個展示董酒釀造工藝的模型吸引了來來往往的市民,成為董酒展廳的一大特色。貴州董酒成品酒  從第一步工序到最後一步,每一壇酒需要經歷5年的釀造期和5個嚴格的釀造步驟。「董酒制曲時需要加入130餘味本草,小曲配以90多味本草入小窖取酒醅,大曲配以40多味本草入大窖取香醅;採用大曲、小曲發酵,雙醅串香蒸餾的生產工藝,再將新蒸餾出來的董基酒裝壇儲存3年以上才能選用勾調。」
  • 喝酒就喝純糧酒,盤點8款幾十元的糧食白酒,都好喝又便宜!
    下面有幾款價格在幾十元以左右,酒精度在42℃、52度左右的白酒,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便宜,它們都是純糧釀造的,健康又好喝,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3、五糧醇  這款42度的五糧醇白酒,釀造工藝已有百年,當你把它打開以後,就會聞到一股酒香撲鼻的香味,喝下去以後也不辣嗓子,它的酒瓶造型也很有特點,酒瓶底部還增加了防滑的設計
  • 孩子超喜歡吃的葷菜,濃濃蒜香肉香,隔著屏幕都能聞到香味
    女兒兒子都被我打扮得很潮,聽著古典的純音樂配上自己做的一手好菜。種滿鮮花的陽臺上架一個手工編織的小餐桌,和老公吃著親手做的牛排,裝點生活。如果你苦於沒有照顧孩子的經驗,就關注我一起變美、變健康吧!這裡有你需要的食補秘訣。【東坡肉】快看看這色澤紅潤的東坡肉,紅亮亮的,濃濃的肉香,你現在是不是隔著屏幕都能聞到香味了?別不承認,我都看到你流口水了!
  • 老酒為什麼比新酒貴,老酒與新酒有什麼區別?
    如今,很多愛酒人士都積極尋找老酒,甚至對老酒的追捧形成了一種收藏文化。因此,在品嘗老酒時不可隨意,如果方法得當,更能品出其中之味。現在市面上的白酒,老酒明顯比新酒貴很多,這是為什麼呢?老酒和新酒到底有什麼區別呢?什麼是老酒和新酒?記者近日採訪了喜歡收藏老酒的蘇老師,他說新酒大家都知道,就是剛釀造出來的酒。
  • 老酒買賣市場水深幾許? 記者探訪老酒市場:曾經幾塊錢一瓶的酒...
    半島記者 關瑛俗話說,「陳年老酒,越老越有」,至今不斷有人加入收藏老酒的行列。曾經幾塊錢一瓶的酒,如今賣到幾十萬。如一瓶1982年的雙洋大曲,看似名不見經傳,但因為是中國優質酒裡面的稀缺品種,如今的市場價現在能達到一萬元。那麼如何才能淘到一瓶真正的老酒?在眾多老酒中,又如何辨別真假呢?對此,記者進行了一番探訪。
  • 安徽「苦行僧」深山修行,63年不吃油鹽,一件百衲衣穿到85歲
    今天要說的一位"苦行僧",名叫釋覺定,本名為陳多興,今年已有85歲高齡。他常年隱居在深山之中,樂善好施,生活寂苦,一件百衲衣滿身補丁,穿了43年未下身,63年不進油鹽不吃腥葷,被當地人稱之為"活菩薩"。與佛結緣陳多興祖上是大戶人家,非常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