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夜裡被風雨吵醒,在牆上寫首僅有7字的小詩,誕生個常用成語

2020-12-16 美詩美文

古詩詞作為我們教材中必學的一部分內容,陪伴了很多人的成長,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句,哪怕是早已畢業多年,也依舊能夠張口就來。

在我們學習古詩的時候其實也不難發現,古詩在字數上一般都是五言、七言居多,雖然偶爾也有三言、四言詩,但終究只是少數。所以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古詩字數最少便是三言詩,每句應該有3個字。但實際上在文學史上還有著「兩言詩」,就像出自《吳越春秋》的《彈歌》一詩,全詩便只有「斷竹,續竹;飛土,逐宍」四句,每句只有兩個字,但它卻概括出了製造和使用彈弓的過程,又表現出了古人與自然鬥爭的豪邁氣概。

其實古詩的創作自由不僅體現在每句詩的字數上,同時也體現在這首詩總共有幾句。我們一般見到的古詩大多是四句一首,八句一首,再多就像《長恨歌》那麼洋洋灑灑百十句都有。但是比四句還少的古詩就不多見了。大家對於此類詩的印象,最多應該就是劉邦的《大風歌》,因為作為三句詩它曾出現在課本中,它表達的那種豪邁情感也感染了很多讀者。

除了三句詩以外,其實古詩史上還出現過「兩句詩」和「一句詩」,不信就和筆者一起往下看。

【兩句詩】

《斷句》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文人蘇麟。話說在範仲淹鎮守錢塘一帶的時候,喜歡提拔手下之人,當時很多在他身邊當差的人都得到了晉升重用,大家也是其樂融融。不過這裡面卻有一個人不開心,他就是蘇麟。因為他常常在外公幹,眼看當初的同僚一個個都升官了,唯獨自己沒有得到提拔,所以不免內心不是滋味。他就尋思是不是因為自己常常在外,所以導致範大人忘了自己。遇到這種情況又該怎麼辦才好呢?

苦思冥想之下,蘇麟想到一個好辦法,他寫了首詩去找範仲淹請教,就是上面這首,不過所謂請教只是藉口,蘇麟的本意就是提醒範仲淹別忘了自己。這首詩只有兩句,描寫的是臨近水面的樓臺能夠先看到水中月影,向著太陽的花木更容易發芽,其實就是點出那些在範仲淹身邊的人容易升遷,暗示自己也希望得到提拔。範仲淹作為一代大文豪,讀到這首詩自然也是明白了蘇麟的意思,他一想還真是自己忘了這麼人,再看看這兩句詩的文採,於是在不久之後便提拔了蘇麟。

這首兩句詩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卻蘊含著亙古不變的哲理,在後世也是廣為流傳,還因此誕生了兩個成語「近水樓臺」和「向陽花木」。

【一句詩】

滿城風雨近重陽。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潘大臨。潘大臨當時頗有詩名,蘇軾對他的詩都頗為喜愛,不過他的日子卻過得很是窮困潦倒。一年秋天,臨川的好友謝逸寫信給潘大臨,問他最近有沒有寫什麼新詩。潘大臨回信給謝逸,說秋天的景物,信手拈來件件都是佳句,昨天夜裡睡覺時,被風雨吵醒,不由詩興大發,於是便提筆在牆壁上寫道「滿城風雨近重陽」,還想繼續往下寫,不料突然收租的人來了,一下子就敗壞了我的興致,詩意也一下子就沒了,所以就只有這一句詩奉上。

雖然謝逸最後被潘大臨用7個字應付了,不過這句詩和這個故事卻流傳於後世,成為一樁趣談。而且作為史上唯一的一首「一句詩」,這一句還經常被後世文人所引用,更為難能可貴的這「一句詩」和前文介紹的「兩句詩」《斷句》一樣,同樣誕生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常用成語,那就是「滿城風雨」。

那麼還有沒有比潘大臨「一句詩」更精髓的詩呢?在古詩中沒有,不過在現代詩中卻有一首內容只有一個字的作品,它來自現代著名詩人北島,這首詩名為《生活》,內容只有一個字「網」。

雖然有些讀者會認為像這些「奇葩」的作品,不能稱之為「詩」,但是《說文解字》中有言「詩,志也」,只要能夠表達出詩人心中的思想,那它就是一首詩。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相關焦點

  • 劉禹錫回京赴宴,這首詩包含1個成語,最後7個字直扣人心
    唐代詩人劉禹錫也曾有這樣的感受,他回京赴宴,這首詩包含1個耳熟能詳的成語,最後14個字直扣人心。贈李司空妓唐代:劉禹錫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 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劉禹錫是大家熟悉的詩人,他的祖先是漢室宗親,父輩是一個小官僚,他很小就開始學習儒家經典,聰明勤奮,還曾得到當時著名詩僧皎然、靈澈的薰陶指點。
  • 一對戀人惜別,過路才子看見後寫首詞,開篇就犯忌卻紅了800多年
    宋代著名詩論家嚴羽在《滄浪詩話》中便曾說寫詩當注意「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 就像李白的名作《贈汪倫》,全詩僅有20字,但是卻出現了「李白」「汪倫」兩個名諱,也不用字號。這樣的描寫無疑是很大膽也很冒險的,和「語忌直」相悖,但是用在這首詩中不僅不顯得突兀,相反更讓人覺得親切自然。
  • 杜甫想念李白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還誕生了一個成語
    公元747年,也就是在他們分別後的第三年,杜甫又一次想起了李白,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還誕生了一個成語。這首詩名為《春日憶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他在另一首《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也曾高度讚揚了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可見對於杜甫而言,李白就是那座不可逾越的高峰。接著的頷聯他連用兩個人物,點出李白詩歌的風格特點,進一步深化他對李白的讚美。
  • 元代才子的一首絕句,構思獨特,不落窠臼,最後7字更值得細讀
    元代也有一位才子描寫燕子,就更是特別。下面介紹元代才子的一首絕句,構思獨特,不落窠臼,最後7字更值得細讀。絕句春寒惻惻掩重門, 金鴨香殘火尚溫。燕子不來花又落, 一庭風雨自黃昏。這首詩的作者是趙孟 ,詩人在南宋滅亡後,便歸鄉閒居。元世祖讚賞其才貌,提拔他任從四品的集賢直學士,後來又官居一品,名滿天下。詩人作為南宋遺逸而出仕元朝,也給後世留下諸多爭議。他博學多才,能詩善文,以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他的文章也冠絕時流,又旁通佛老之學,有唐人之細緻,也有宋人之雄渾。
  • 蘇軾被朋友的妻子趕出家門,連忙寫首詩來調侃,因此誕生了個成語
    我們一直說河東獅,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疑問,「河東獅吼」這個成語流傳千年,它究竟是怎麼來的?其實唐朝時期還沒有這個成語,這句話出自於宋代大文豪蘇軾的一首詩中。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重文輕武的王朝,所以宋朝的文官權力很大,而且待遇非常好。蘇軾在宋朝為官,但是宋朝官員假期很多,所以他也有大把的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 這500個四字成語,給孩子糊牆上背,語文考試高分不用愁!
    這500個四字成語,給孩子糊牆上背,語文考試高分不用愁!成語是語文必考的知識點,在閱讀寫作都是經常用到的。成語積累的越多,無論對於學習還是生活都是有非常大地幫助的。如果在寫作中,用到恰當的成語,會為作文增添不少文學色彩。
  • 有個很常用的成語叫「沆瀣一氣」,沆瀣是什麼東西?
    沆瀣一氣是個很常用的貶義成語,意思是說那些臭氣相投的人勾搭在一起,和一丘之貉、狼狽為奸相近。
  • 蘇軾一生歷經坎坷,大徹大悟後寫下宋詞,雖僅有7字,但寓意深刻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他大徹大悟後寫下宋詞名句,雖僅有7個字最讓人深刻,但裡頭的每個字都寓意深刻,不妨跟著我來了解理解。《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 一首2200多年前的新婚詩,開篇4字被說書人一改,成一有趣的成語
    比如成語「無奸不商」原本的寫法其實是「無尖不商」,本來這是一個褒義詞,形容賣米的商人每次都給客人多加一點米,讓鬥裡米冒尖。後來不知從何時起,就變成了形容商人奸詐的貶義詞了。同樣的,成語「無毒不丈夫」,原本的寫法是「無度不丈夫」,是教誨一個人要有度量。以上兩個成語都是在長期的使用中慢慢「變味」的,而本期要和大家介紹的這個成語「逃之夭夭」則是被人直接改出來的。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本是洞房詩,為何會誕生成語「逃之夭夭」
    都說現代網友腦洞挺大,其實咱們的老祖宗腦洞也不小,隨便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當年杜甫寫了首名為《嚴中丞枉駕見過》的妙詩,其中有一句「問柳尋花到野亭」,注意此處詩聖是在寫野外的美景,但到了明代,蘭陵笑笑生卻憑此句發明了成語「尋花問柳」,意思完全歪了。
  • 杜甫平時低調,關鍵時候寫首得罪皇帝的詩,40字就有兩個千古名句
    全詩40個字,就有兩個千古名句,讀懂整首詩後,讓人不由地對杜甫肅然起敬。詩的前4句,寫的都是沙場上該如何制敵。首句一開篇就是千古名句,「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現在已經成為一個諺語,比喻做事要做得出眾,用人要用他們的長處,這10個字成為很多企業主的座右銘,但很多人沒想到第一個提出這個想法的是杜甫這樣一個詩人。
  • 這首罵人詩,許多人認為是誇女人天生麗質,還誕生了一成語
    「詩言志」,小者可以抒發一己之悲歡離合、理想抱負,大者可以抒發對家國天下的憂患關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詩歌甚至是文人另一種參與政治、引導輿論的方式。就如很多文人,沒有資格向當權者獻言獻策,但是他們可以寫詩反映民生疾苦。如果詩寫得好,流傳廣,可能就會被當權者看到聽到。
  • 僅7個字,卻寫出獨一無二的美
    古詩中誕生了不少家喻戶曉的成語和金句,但很多時候我們卻並不知道出處,也不知道它的上下句,比如本期要和大家說的「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句詩如今仍被廣泛地使用著,用來形容大事發生前的風起雲湧之勢。這句詩出句唐代詩人許渾的《鹹陽城東樓》,這是一篇流傳了1000多年的千古名篇。
  • 窮酸才子一氣之下在房東牆上寫首詩,短短28字將人性寫得淋漓盡致
    利益二字,捅破了古今多少本可維繫的窗戶紙。人一旦看到金錢帶來的好處,很多人也就迷失了自己。包括現代的城市發展,從遠處看,非常繁華,可是越繁華的地方,人心越冷。隨著人們的逐漸成熟,大多都是「各掃門前雪,不管別人瓦上霜」。人與人之間沒有了八十年代的溫度,很少再有「遠親不如近鄰」這種情況。大多人懂得有錢的便利,為了獲取金錢,有的不惜鋌而走險,有的做事沒有下線。
  • 7張圖7個典故,其中0+0=1,表示的成語是無中生有
    第一個成語,有7個字,你如果對於古代封建制度有了解應該就猜到了,這是用來約束女人的行為準則與道德規範。三從四德,像我們現在是多麼幸福,男女平等,社會和諧。古代內外有別(即男外女內的社會分工)」的原則,由儒家禮教對婦女的一生在道德、行為、修養進行規範要求。
  • 《春曉》只是一首讚美春天的詩嗎?
    大凡中國人對這首詩都是非常熟悉的,它可以稱得上是我們的「國詩」了。只要提到詩,這首《春曉》就是繞不過去的一首。但問題是大家雖然小時候都學過,可學懂了沒有?說到這首詩,我們必然要先了解一下它的作者孟浩然,我們要看看這首詩是孟浩然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 一個常用漢字,2個、3個、4個它組合起來都是字,請問什麼字?
    今天給大家介紹這樣一個字,它本身是一個常用漢字,幼兒園的孩子基本都認識,但是神奇的地方在於,2個、3個、4個它組合起來都是漢字,而且,這四個字還組成了一個成語,夠神奇了吧?
  • 余光中的詩不驚風雨卻憾人心:月色與雪色之間,他是第三種絕色
    余光中先生因為生在特殊的年代,又有一顆嚮往遠方與渴望探尋更廣闊未知世界的心,而經歷了半世漂泊遊歷了半個地球。雖然算是歷經人間滄桑,閱盡人生百態。但可貴的是,他一生都保持著"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所有世間感情"的初心。
  • 大器晚成的他46歲進士及第,寫下平生唯一快樂詩,還誕生兩個成語
    孟郊,字東野,中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他出生卑微,從小家境貧寒,但是憑藉著自己的努力,經過了十年的寒窗苦讀,最終在46歲實現了人生理想,所以興奮的他還寫下平生唯一快詩《登科後》,這首詩也是膾炙人口,成為了大家比較熟悉的一首唐詩,通篇寫得很有趣,每一句都很歡快;另外其中還誕生了兩個成語,即使是到了今天,我們也依舊還在使用。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 楊萬裡夜裡喝酒卻沒錢買下酒菜,寫首調皮的梅花詩,句句令人捧腹
    這大概是一個百無聊賴的夜裡,楊大詩人持清酒一杯,準備小酌一番。可是卻窮得沒錢買下酒菜,於是就自創了個涼拌菜:白糖拌梅花。然後還專門寫了首調皮的詠梅詩,全詩明白如話,卻句句令人捧腹,有趣有水平更有哲理。大家且看全詩:《夜飲以白糖嚼梅花》(宋.楊萬裡)剪雪作梅只堪嗅,點蜜如霜新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