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子思受邀回到高中母校宣講成長經歷及學習心得。他說自己在母校學習期間就非常喜歡儒家文化;現在,他正跟著研究生導師進行更深入地學習和研究。有位同學向他提問:「對儒家文化,我們有所了解,像『約之以禮』『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類的道理,我也很認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樣做,會不會連公交車都擠不上去?」
如果你是子思,你將怎樣回應這樣的提問?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淺議儒家文化與現代生活的正向關係
儒家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歷了千年歲月的洗禮,其「修己安人」、「仁政」「德治」等核心價值觀念依然深入人心。最具代表性的《論語》語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三人行,必有我師等等可謂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的魅力。
儒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經歷了從封建階級到近代社會和工業資訊時代的變遷,經過了一代代儒家學者的理論創新,其大到國家典治,小到個人規範乃至生活起居等道德約束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受到國內外儒學愛好者廣泛關注,亦被中國領導人定義為滋養當代中國的精神世界,豐厚實現民族復興的思想營養!
現代生活中,我們對儒家文化都有著或淺或深的了解和認識,尤其是集中體現孔子思想的《論語》更是家喻戶曉,對世界十大名人之首的孔子也是由衷敬佩!儒家倡導的的「仁愛禮讓」「推己及人」「兼濟天下」等理念及中庸之道是引導和完善國家制度建設,維持社會和諧的良策,也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啟迪。例如: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啟發我們有些追求是可以超越生死的,那是大道,是一個民族的骨氣!恰如我們今天的冠狀肺炎病毒疫情下,多少醫護人員置個人生命於不顧,主動奮戰在最危險的一線,不正是「大道」和「義」嗎?這是多麼高尚的氣節啊! 在我們的人才選拔機制中一貫要求德才兼備、以德服人與孔子為政「以德服人」道理完全相符。
當我們為趕早班擠地鐵,為了能在年三十回家團圓而擠公交,為了節省時間就醫看病找熟人時都能以「約之以禮」主動約束自己的行為道德,能夠「換位思考」多為他人著想,那麼社會矛盾就會減少,社會秩序會更加和諧有序,人們的幸福感會進一步提升,這才是良好的「因」造就期待的「果」,而非擠不上公交車的尷尬和難受。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儒家文化卻如春風化雨,滋養了千年的中華大地!其蘊含了仁愛、正義、誠信、中和的思想理念,存在著調理社會關係並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內容,對現代生活仍有積極的意義。我們應理性看待儒家思想的智慧,結合時代條件加以繼承和發揚,賦予其新的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