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很多品牌在中國市場都做得不錯,甚至比其在韓國本土市場做得體量還大,咱們幹嘛要買幾張機票跑去韓國買?最牛的、最大的韓國品牌都來中國了,有的甚至在中國市場混跡多年。
可在中國市場上混得風生水起的韓國品牌到底有哪些呢?在中國百貨做得最好的韓國品牌是雪花秀嗎?在CS渠道混得最開的韓國品牌又是誰?最大的專營店品牌又是誰?
中國市場到底給了它們什麼樣的土壤,讓這些牌子這般瘋長?
1.蘭芝:中國百貨渠道第一韓國品牌
在中國化妝品市場的百貨渠道裡,最牛的韓國品牌是誰?
蘭芝!
根據中怡康市場研究公司的數據顯示,2015年蘭芝在中國百貨渠道的市場份額達到了2.9%,在所有百貨品牌中排名第7,較2014年同期增長2個名次;同時,蘭芝也是唯一上榜的韓國品牌。
現在就能和其他國際大牌比肩了,可是如果2002年,蘭芝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選擇和已經在中國市場混跡多年的「西方列強」們硬碰硬,很有可能,蘭芝在中國市場無法做到今天的局面。
2002年,蘭芝進入中國市場之前曾委託尼爾森做市場分析,但結論卻是蘭芝進入中國市場,一定會失敗。
不過,蘭芝卻成功,靠的是不用洗的「睡眠面膜」這一首創新品,從被巨頭切割得差不多的市場邊緣進行突圍,靠單一品牌和細分產品強行撬開了市場。在2011年,蘭芝睡眠面膜佔了其海外銷售額的70%,共售出200萬瓶。
其後蘭芝也走的是靠新品類切入市場的路線,例如2008年蘭芝推出的全球首款圖章式BB霜,獲得市場成功的同時還引得其他大牌競相模仿。
除了強有力的單品之外,蘭芝也是最受益於「韓劇」效應的韓國品牌。2004年,韓星全智賢成為蘭芝的代言人,在2013年底,全智賢主演的《來自星星的你》風靡全中國。蘭芝的口紅也隨之走紅,許多消費者甚至直接到門店中要求購買全智賢同款口紅。而蘭芝的另一位代言人宋慧喬主演的《太陽的後裔》,又讓蘭芝火了一把。
有意思的是,直到現在,蘭芝在線下都只走百貨這一單一渠道,目前看來成績還是不錯的。據愛茉莉太平洋截至2016年3月31日的一季度財報顯示,蘭芝、艾諾碧、夢妝代表的高端品牌部門收入按年下滑3.2%,至2823億韓元。
2.謎尚:性價比是不變的王道
在你的心目中,一盒BB霜應該賣多少錢?歐美大牌一盒BB霜能賣到400多元,而在同一家代工廠生產的謎尚給出的答案卻是88元,而這一定價足以攪動這個最熱門的品類,至今謎尚的BB霜產品都是這一品類中的佼佼者。根據維恩諮詢的數據顯示,2014年6月到2015年5月,謎尚的BB霜產品在線上渠道的銷量一直排名第一,薄利多銷給這個品牌在中國市場帶來的高銷量可見一斑。
其實,薄利多銷、高性價比的銷售模式是謎尚母公司AbleC&C創始人徐永筆在創業之初就一直貫徹的品牌理念,謎尚品牌最初就是靠14元一支的平價睫毛膏成為韓國市場最大的睫毛膏品牌,並以此為基礎在韓國率先開創了單品牌專營店的銷售模式。
單品牌專營店的模式在中國試用嗎?
2006年1月謎尚就在中國大連開出了第一家單品牌店,直到2009年謎尚在中國市場都是以單品牌專營店的模式運營,但增長速度十分緩慢。2009年謎尚在中國市場開啟多渠道運營模式,全面進軍百貨、屈臣氏和CS渠道。到2014年年底,謎尚在中國市場開出了132家單品牌店和209家專櫃,並布局了400家CS網點,年銷售額達到了4.9億元。
為什麼沒有看到屈臣氏的名字?
屈臣氏是謎尚在當時沒有玩好的一個渠道。謎尚跟屈臣氏的渠道對接工作主要交由品牌各區域代理商負責,由於屈臣氏結帳期過長,以致代理商面臨資金周轉壓力;其次,屈臣氏更加偏愛廣告品牌,而謎尚這種從不打電視廣告的品牌則更多地需要靠引導式和顧問式進行產品銷售,而這種模式對於走低毛利路線的謎尚來說並不合適。最終謎尚選擇退出屈臣氏渠道。
不過,在2015年年底,謎尚已經重回屈臣氏,用主打的紅BB等產品再次贏回這個渠道。除屈臣氏外,謎尚在當時已經進入了國內200多家萬寧門店。看來,在中國的多渠道之路,謎尚會走得更徹底。
3.VOV:要做中國市場第一彩妝品牌?
來自韓國的VOV雖然只有40多年的歷史,但其品牌操盤手徐德源曾透露,在2008年左右VOV在韓國彩妝市場的佔有率超過了30%,是當時韓國最大的彩妝品牌。
這樣一個品牌,早在1998年的時候就已經進入了中國市場,但在2007年與廣州莉都合作前一直走的是流通渠道,並沒達到品牌本身設立的目標。在與廣州莉都合作期間,VOV正式走入了CS渠道,並在4年的時間裡覆蓋了全國1500家化妝品店網點。
與此同時,VOV在中國內地呈現爆發式增長。曾有專家估計,VOV在中國市場上銷售最好的時候,能衝進彩妝品牌的前十名。雖然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懷疑,但對VOV當年掀起的韓妝影響力均表示認同。VOV在年輕消費者群體中產生了巨大的品牌號召力,一度成了韓妝潮流的代表品牌之一。
2011年,VOV品牌被LG生活健康收購,而品牌發展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為了適應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進一步發展,2011年VOV選擇與武漢利標和天華合作。而當時VOV定下的目標是成為中國市場第一的彩妝品牌。當時,VOV已經開始拓展百貨、屈臣氏、莎莎等新渠道。
2015年VOV在中國市場針對各個渠道開發了針對性的視覺營銷系統,韓國LG生活健康海外銷售部的張東昊曾表示,VOV不僅將開發中國專供產品,同時將強化新型渠道,重點開拓CS渠道。從區域看,江蘇、浙江、四川、湖北等區域被列為重點市場。
為了更好的服務日益增多的零售網點,張東昊也表示,總公司將全年持續支援中國培訓,同時配以在韓國的全球培訓活動。「我們將會集中資源開拓中國市場,今年保守目標是實現160%的增長。」
4.蝶妝:從百貨劈腿到CS渠道
我們都知道,LG生活健康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是牙膏品牌竹鹽,而LG生活健康真正打入中國市場的第一個化妝品品牌卻是蝶妝。
1994年,蝶妝進入中國。最初進入中國時蝶妝定位於中高端百貨,而當時有競爭力的品牌不多,外資品牌很容易打開市場,蝶妝搶佔了先機。據相關人士透露「最高峰的時候,蝶妝出貨7億元。」而當時LG生活健康在中國全年的整體出貨額為11億元。2004年到2006年是蝶妝品牌最繁榮的時期,專櫃數量一度攀升至1100多家。蝶妝在當時的勢頭不比現在的巴黎歐萊雅差。而2007年,卻成為蝶妝在中國命運的轉折點。
2007年由韓國LG總部派遣的中國區新負責人走馬上任,讓正處於高速發展的蝶妝遭遇巨變。在中國市場沉澱了十年的蝶妝品牌,一夜之間全部更換櫃檯形象,這也成為蝶妝衰退的導火線。到2009年,蝶妝在全國百貨網點的數量減少到470家,其中接近三分之一處於虧損狀態。
沒成想,韓國總部又幹了一件不算靠譜的事情:2009年為了扭轉頹勢,韓國總部重新空降了中國區負責人。新來的韓國負責人判斷,只需要關掉虧損的網點,剩下的網點就能盈利。然而,實際的情況是:關掉30%網點,蝶妝又出現了新的虧損網點。
百貨持續虧損,蝶妝卻在專營店找到了出路:當時百貨代理商不斷向專營店渠道放貨,專營店渠道對蝶妝有著很高需求。
這個現象似乎啟發了LG生活健康,他們決定「革蝶妝原有渠道的命」,把蝶妝的核心渠道定位於專營店,大範圍縮減百貨和超市的網點。另一方面,蝶妝去繁化簡,整合蔻睿哲、慧娜和曼麗妃絲柔三大系列集體進駐專營店。
但專營店渠道店主不僅僅需要名品,還需要利潤。有名氣沒利潤的品牌店主只會陳列,不會主推。因此,蝶妝也重新調整了利潤分配方式,在當年以4.2折的價格發代理商,5.5折發專營店。
從團隊到品牌,從渠道到利潤分配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和投入後,按照本土品牌的做法,一般應該開始迅速要求回款盈利了。在LG總部支持和蝶妝品牌運營團隊的努力下,曾經陷入低谷的蝶妝逐漸有了起色。2012年出貨額同比往年增長177%,2013年更是同比增長210%。據介紹,2013年蝶妝在全國範圍內已經有53家代理商,1600多家網點。蝶妝在2015年仍保持了167%的業績年增長。
5.夢妝:我最會玩CS渠道
品牌中國化一直是外資品牌頭疼的問題,其中渠道中國化更是難倒了一片外資品牌。同樣是愛茉莉太平洋旗下的品牌,蘭芝到現在都只覆蓋了百貨和電商渠道,而2005年進入中國市場的夢妝一開始就盯上了CS渠道,作為高端品牌的夢妝,在進入各大百貨和絲芙蘭的同時,也向化妝品專營店伸出了橄欖枝。
相關資料顯示,在進入中國市場短短6年後的2011年,夢妝已經打通了650家百貨渠道並進入了2200家化妝品店,其渠道發展速度不可謂不快。
雖然在2014年,夢妝在化妝品店的網點數量下降到了1674家,但夢妝依舊在化妝品店渠道成績斐然,合肥美林美連妝鎖機構創始人武清林就曾透露,在美林美妝的外資品牌陣營中銷售前三的品牌是巴黎歐萊雅、夢妝以及玉蘭油。
由此可以看出,相對其他日、韓系品牌,夢妝在CS渠道的適應能力更強;而相對於歐美品牌,作為後起之秀的夢妝似乎獲得了更快的成長速度。
能在CS渠道取得這樣的成績,某種方面來說,源於它對這個渠道的重視。例如在2014年年末,在化妝品店網點數下降的前提下,夢妝加大對化妝品店的扶持力度,並首次把出貨折扣從7.2折下調到6折,另一方面,為確保有效地提升單品的貢獻率,夢妝調整了整個產品線,把原本100多個SKU壓縮至75個。
種種跡象表面,這個外資的高端品牌主動讓利給零售商,向化妝品店示好,這也是適應CS渠道的過程。不過網點數下滑,也在某種層面上說明夢妝還不完全了解化妝品店渠道的遊戲規則和真正的渠道需求。看來外資品牌在化妝品店渠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6.伊蒂之屋:跟代理商搞出恩怨情仇
要說在中國市場CS渠道哪個韓國品牌當年最牛,愛麗一定是熱門選手。作為韓國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旗下的品牌,愛麗進入中國市場已有20餘年的時間,多年以來一直深耕中國大陸市場。愛麗的一位省代透露,愛麗在中國的銷售額曾一度達到10億元,並在專營店渠道成績斐然。
愛麗原名叫奧斯卡,後來被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收購。1991年,奧斯卡以中國總代的模式進入中國市場,三年後改名為愛麗。一開始愛麗是做流通品的,2006年之後才向終端品牌轉型,一直以彩妝的銷售為主。
經過多年深耕,愛麗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日趨成熟,一度成為CS渠道選擇彩妝品類時必選的外資彩妝品牌,與美寶蓮地位同等重要。可見這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之大。
等等,我們不是在說伊蒂之屋麼?這其中的關係,錯綜複雜,品觀君簡單梳理一下脈絡。
早前在韓國,愛麗也沒有專門的單品牌店,直到2005年,愛麗才在韓國開出單品牌店,賣彩妝、護膚以及面膜。而2013年,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將單品牌店形式的ETUDE HOUSE引進中國市場,取名為「伊蒂之屋」。據了解,該品牌已經被中國總代註冊了商標,所以取名為了伊蒂之屋。
於是,中國市場就出現了兩個「愛麗」,一個是由中國代理運營的愛麗,另一個是由愛茉莉太平洋直營的伊蒂之屋。
後來的事情搞得越來越複雜,總代權到期後,愛麗的中國總代自創了一個「愛麗公主屋」品牌,該品牌還亮相了今年5月的上海美博會。
而伊蒂之屋是「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旗下5大國際品牌中唯一的彩妝品牌」,官網顯示其在韓國有600家專賣店,在全球15個國家有200家專賣店。在中國官網上,可以查詢到的伊蒂之屋實體門店有40家。
7.悅詩風吟:最受中國人歡迎的韓國品牌
你要問中國年輕消費者她們最喜歡的韓國品牌是誰,得到最多的答案可能是悅詩風吟。在2015年百度搜索指數排名中,悅詩風吟成為被搜索得最多的化妝品品牌,比科顏氏、雅詩蘭黛都多。618年中大促期間,天貓也公布了最受粉絲歡迎的日韓品牌,結果悅詩風吟位居第一。
悅詩風吟在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單品牌店的模板。比如其在上海南京路開設的全球旗艦店,就以富有場景感、新鮮有趣和生活化而聞名於業界,被視為未來化妝品實體零售的一大方向。據我們了解,悅詩風吟2015年中國市場擁有200家單品牌店鋪,營業額超過10億元,A類單店年銷超過800萬元。
可能你不知道,這樣一個極具典型性的韓國品牌,已經是第二次進入中國。在2004年,悅詩風吟就以百貨專櫃的形式首次登陸中國市場,但在2年後便全部撤櫃。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悅詩風吟的失敗除開本身市場戰略的問題,更多原因在於「進入時機不對」。
6年之後,也就是2012年,悅詩風吟殺了個回馬槍,以單品牌店的形式重回中國市場,並將品牌定價從高端調至更低。形象代言人找的都是韓國小鮮肉,包裝又極為小清新,店內環境舒適自然……
於是,你就看到了今天悅詩風吟的成就。
8.菲詩小鋪:韓國單品牌店第一
LG生活健康旗下的菲詩小鋪在中國市場近年來並不如悅詩風吟的勢頭那麼猛。如果說悅詩風吟像是班級裡的班長,菲詩小鋪就更像是學習委員,學習成績拔尖,但沒有出頭。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悅詩風吟雖然是中國的韓系單品牌店第一,但菲詩小鋪更早就以單品牌店的定位進來了。而且,菲詩小鋪在韓國的銷售額是比悅詩風吟稍勝一籌的。
數據顯示,2015年,菲詩小鋪以6291億元韓幣(折合人民幣35.36億元)銷售額繼續蟬聯韓國單品牌店榜首之位;悅詩風吟則以5921億元韓幣(折合人民幣33.28億元)位居其次。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1月底,菲詩小鋪在全球35個國家擁有3000多家店鋪。其中,韓國1208家,海外市場1792家,中國、東南亞和美洲都是其重點海外市場。
據了解,菲詩小鋪自2006年進入中國,一度業績優秀。但後來因雙代理機制(之前菲詩小鋪在中國有兩家總代理商)、竄貨假貨等情況導致業績下滑。2013年9月,菲詩小鋪結束雙代理機制,並於2014年1月全面收回中國大陸經營權,並提出在中國開設1000家單品牌專賣店的目標。
截至今年3月,在中國擁有357家店鋪。不過,其中絕大多數是代理商的加盟店,直營店僅67家。而從4月開始,菲詩小鋪正著力在中國全面推廣與悅詩風吟進行區隔的第5代店鋪。
猜想一下,要是菲詩小鋪不是因為當年代理的問題,這個韓國單品牌店之王是不是也可能會成為中國市場的韓系單品牌店第一呢?Just kidding!
9.Whoo後:在中國高端市場坐上火箭
前文已經提到,韓國中、高端品牌在中國百貨渠道所佔的市場份額正在加大。愛茉莉太平洋旗下的蘭芝都快殺到中國百貨前5品牌的位置了,韓國第二大的化妝品企業LG生活健康怎麼可能坐視不管?
後在2006年進入中國市場,但是一直談不上什麼火熱,直到國母彭麗媛愛用後品牌的消息不脛而走。數據顯示,2014年後在中國內地的零售額超過5億元,同比增長超過了100%(大陸143%、臺灣25%、香港257%)。
根據韓國關稅廳發布的數據資料顯示,後品牌獲得了2015年免稅店品牌銷售一,雪花秀排在第二,可見中國人去了韓國還是非常熱衷於買後。
在三天以前,LG生活健康正式發布了2016年第二季度財報。今年上半年,LG生活健康業績迎來新高,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中國市場,得益於奢侈品牌後。
財報顯示,LG生活健康第二季度營收的主要增長點來自於包括後和蘇秘37°等在內的奢侈化妝品業務,銷售增長同比高達56%。
其中,後品牌第二季度銷售額增長同比高達66%,達到3155億韓元,約合18.5億元人民幣。當然,LG生活健康認為,後品牌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於中國市場。據了解,截至今年6月底,後在中國百貨商場的專櫃數達到140個。
你知道麼,在中國市場,要是後的單櫃月銷低於20萬,是會被關閉的。為了面子。
10.美迪惠爾:中國最暢銷的韓國面膜
在中國市場線上渠道,哪個韓國品牌的面膜賣得最好?
韓國L&P公司旗下的美迪惠爾(原可萊絲)!
中國的君聯資本於2014年投資了這家企業,當時被投資時它實現了1000萬美元的利潤,而2016年其利潤額很可能飆升至9000萬美元,折合成人民幣超過5個億。
美迪惠爾不僅是韓國最為暢銷的面膜品牌之一,同時也是中國眾多年輕女性消費者青睞的面膜品牌,特別是海淘族。
君聯資本的負責人爆料稱,80%的美迪惠爾面膜都賣給了中國人。另外,根據網絡零售市場研究機構維恩諮詢對包括淘寶、天貓、京東在內的16家電商網站的數據監測顯示,美迪惠爾以超3.3億元的銷售額排名2015年面膜網絡零售市場的第3位,僅次於御泥坊和美即。
2015年,L&P特別為中國消費者開通了美迪惠爾中文官網。中文官網所有商品與韓國官網同步,全部韓國直郵到家。
對於美迪惠爾,可能有些人還感到陌生。由於兩個品牌包裝酷似,中國消費者並不清楚麗得姿和美迪惠爾的關係,更搞不懂可萊絲和麗得姿的關係,並誤以為麗得姿就是原來的可萊絲。其實,美迪惠爾就是可萊絲。
其中的關係其實非常複雜,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大概是L&P公司在2009年研發了可萊絲面膜,隨後與Leaders公司(麗得姿的母公司)籤訂了三年合作協議,Leaders母公司可以在韓國和國外銷售可萊絲面膜。合作期間,Leaders和三星L&S合併了,然後Leaders就推出了外包裝酷似可萊絲的麗得姿面膜。
而2012年,L&P把可萊絲改名成美迪惠爾了。你問為什麼改名字?聽說韓國面膜品牌改名字換包裝簡直就是家常便飯。品觀君為什麼聯想到了微商……
給品觀君媳婦兒科普了一番之後,媳婦兒毅然決定不去韓國了,把省下來的機票錢去買幾套好的韓國貨……
品觀君隱約覺得,走過最長的路,是媳婦兒的套路。
(來源:品觀網 作者:陳龍 龔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