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老北京的麵食美味兒

2021-02-17 團結報文史e家

     老北京人愛吃的麵食還有燒餅、餡餅和餛飩。

燒餅

     燒餅:當時做燒餅的種類很多,有芝麻燒餅,是用粗白面,也叫黑面發麵,就是帶點麩皮的麵粉,那時機制麵粉叫「洋面」,做燒餅一般沒有用洋面的。面中加鹼、礬、鹽,做時每二十個或三四十個烙一爐。把麵攤開,抹上芝麻醬,撒上花椒鹽,再裹起,分成小塊,擀成餅,刷點鹼水,沾上芝麻,先烙後烤。過去中山公園來今雨軒的名點有肉末燒餅,就是精白麵粉做的吊爐燒餅,價錢自然貴一些。閒園菊農《一歲貨聲》說:「其爐如四尺屋,上貼烘熱,稍小而尖者曰驢蹄。」又云:「吊爐、高面一派,味殊勝。」

     馬蹄燒餅是典型的清代小食品。馬蹄燒餅分「椒鹽馬蹄」和「白馬蹄」兩種,前者色紅,故稱「紅馬蹄」;後者色白,故稱「白馬蹄」,因為都是用吊爐烤制而成,因此又通稱「吊爐燒餅」。據說慈禧太后曾夢見吃燒餅,次晨早膳正好有肉末燒餅。太后大悅,認為給她圓了夢,便賞廚師尾翎和銀子。從此,肉末燒餅便出了名。過去,北海公園「漪瀾堂飯莊」和「仿膳茶社」的馬蹄燒餅夾肉末,配以雞絲湯麵,即成為便餐中的主打。

螺絲轉

     燒餅還有一種稱為「螺絲轉兒」,是將極薄的多層半發麵面片,刷上芝麻醬、花椒鹽,盤成圓錐形的火燒,先烙後烤而成。上有均勻清晰的旋紋,狀如螺殼。特點是食之外皮酥脆,內瓤鬆軟,味道鹹香。年輕牙口好的可將它放在微火上烤,將內外水分全部蒸乾,成為「幹嘣兒」,用手一拍即碎,吃起來嘣焦酥脆,別有風味。

餡餅

     餡餅:因餡與餅的形狀而得名,大致可分三種:一是「肉餅」,其餡以肉為主,以菜為輔。常見的有羊肉、白菜;牛肉、大蔥等餡,肉餅是餡餅中最大的,一般論斤稱售。二是「餡餅」,以羊肉、西葫蘆;羊肉、白菜餡為多,直徑多為10釐米左右、厚度不足1.6釐米,放鐺上半炸半烙而成。三是「門釘餡餅」,個頭比餡餅略小,但要厚,成圓墩形,烙成焦黃狀,如城門上的門釘,故稱。賣餡餅的多代賣稀粥,餅、粥配套,成為一種經濟實惠的便餐。

餛飩

     餛飩:老北京的餛飩首先分京式、南式兩種,南式餛飩是清湯皺皮餛飩,在南味館子中賣。《同治都門紀略》中詠《致美齋餛飩》寫到:「包得餛飩味勝常,餡融春韭嚼來香,湯清潤喉休嫌淡,咽後方知滋味長。」京式餛飩則不同,是骨頭濃湯煮的,餛飩鍋一般都用較深的「掬口」鍋,鍋中間用一塊鐵皮隔開,一邊煮骨頭,一邊不停地滾開著湯,以便隨時煮餛飩。京式餛飩盛出來時,先在碗底放點醬油,滴點雞油或豬油,盛好後,上面灑點京冬菜末、蝦皮,放點香菜或豌豆苗,添點綠意,又提香味。

說起老北京餛飩,還有個故事。清伍宇澄《飲淥軒隨筆》中有一條記載:「京師前門有隙地,方丈許,俗稱為耳朵洞者。雍正間,忽來一美丈夫,服皂衣不知何許人,於隙地築樓,市餛飩,味鮮美。雖溽暑,經宿不敗,食者麇集,得金錢無算。」

     過去,老北京的餛飩以「東華門侯」、地安門外天匯大院口上的「餛飩範」兩家較為有名。尤其是範家餛飩肉鮮、餡大、湯肥,四季佐料不同。南式餛飩館,有名的要算宣武門外的「媽媽館」。清人得碩亭《草珠一串》竹枝詞云:「蘇松小館亦堪誇,南式餛飩香片茶。可笑當壚皆少婦,館名何事叫媽媽?」南式餛飩與北式餛飩不同,雖是清湯,但餡好,湯內加蛋片絲,亦別有風味。

     老北京的餛飩鋪一般都備有掛麵、雞蛋,甚至還代賣燒餅。顧客可向攤主要餛飩「臥果兒」、餛飩煮掛麵等小吃。

相關焦點

  • 老北京炸醬麵一道老北京傳統的家常麵食,簡單不失講究
    炸醬麵正宗老北京炸醬麵,一道傳統的中式麵食,由菜碼、炸醬拌麵條而成,流行於北京 、河北,天津等地,簡單家常但是老北京對吃食得講究一點不缺。炸醬炸醬可以多放點肉一個字——香醬可以多做點,放冰箱十天半月不會壞這是老北京夏天中午或者晚上必備的家常飯想吃了拿出來熱熱煮點麵條配上菜碼就是一家子一頓適口的飯
  • 最簡單最美味的夏日麵食——老北京糊塌子
  • 老北京的盛夏吃食
    先說這麵食,老北京人對麵條是情有獨鍾,所以盛夏時節吃得最多的就是麵條。特別是喜歡吃過水麵,清爽、利落。所謂的過水麵是把煮熟的熱面直接放入冷水中過一下,在沒有自來水的年代,人們多將熱面放入剛剛從井裡打上來的涼水中,用笊籬攪上幾下就撈到碗裡。由於面是涼的,再放上些黃瓜絲、扁豆絲、煮黃豆等菜碼,然後澆上調稀了的芝麻醬,再配上點青蒜,捧著一碗涼絲絲的過水麵,心中的燥熱先去了一半。
  • 老北京醬油汆,水疙瘩,菜糰子,老北京這些吃食簡直太香了!
    最常見的吃法是做棒子麵菜窩頭、貼餅子。花椒油,香油,榆樹錢兒,融在一起,吃起來口感會又香又甜。這是純正老北京人的美食,沒吃過都不能輕易說你是北京人。炸醬、玉米面、青蒜、白菜的香味混合到一起,真是好吃的沒得說了!地道!
  • 老北京特色麵食咯吱盒,煎餅的豪華升級版
    與文化文明一樣,美食也是需要時間去積澱的,在北京,有一種叫「咯吱盒」的特色麵食,它的歷史就非常久遠,據說比老北京城還老呢,而且它還被稱為是煎餅的豪華升級版。咯吱盒伴隨古老的京杭大運河之生而生於運河源頭之通州,歷經人們千百年品味推敲,此味視運河漸衰而不顧至今留存於京東民間,且有日益蔓延之勢。京杭大運河通航後,大批京東百姓操起漕運營生。
  • 尋味老北京:停留在舌尖,更銘記於心中
    若干年後,當我們漸漸長大,離家越來越遠,就會發現這種味道不只停留在我們的舌尖,更銘記於我們的心中。晨曲匯文中學高二(6)班 於曉琳「油條——香哎!豆腐腦——滑哎!」先拿小勺攪一攪豆腐腦,輕輕盛起,放入嘴中,讓滑嫩的觸感撫慰舌尖。隨後,鹹香的味道在口中蔓延、升華。最終,一股暖流順著食道滑入肚中,溫暖了腸胃。咬一口油條,香酥的外皮包裹著柔軟的面,外酥裡嫩,香氣四溢。一口豆腐腦,一口油條,兩種味道在口腔中配合,宛如一曲優美的樂章。一邊吃著,一邊晨光已升起,火紅的顏色渲染了半邊天。
  • 老北京炸醬麵的做法輕鬆自製人氣美食
    炸醬麵是一種特殊的麵食吃法,其中老北京炸醬麵深入人心。那你知道老北京炸醬麵的做法嗎?知道老北京炸醬麵的做法需要什麼材料嗎?
  • 醬油汆,水疙瘩,菜糰子,老北京這些吃食簡直太香了!
    最常見的吃法是做棒子麵菜窩頭、貼餅子。花椒油,香油,榆樹錢兒,融在一起,吃起來口感會又香又甜。鹹湯兒面是麵條兒的一種常見吃法兒,也算是一種地道的老北京風味兒,過去家裡常吃。小時候,家裡條件有限,沒有太多蔬菜,自家醃的水疙瘩的鹹湯兒是常備的。
  • 老北京炸醬麵家常做法,配方和做法詳細分享,醬香濃鬱,值得收藏
    大家好,我是舌尖探美食!堅持親手為家人做一日三餐,用普通的食材做出美味的食物!喜歡美食的朋友們,歡迎關注我。導語:老北京炸醬麵在家做,配方和做法詳細分享,醬香濃鬱,值得收藏炸醬麵是老北京麵食中最經典的一種,符合大眾的口味,因此我們在各地大街小巷都能見到有賣的,但口味正宗與否還需一嘗究竟,老北京炸醬麵,用肥瘦相間的五花肉下鍋炸一炸,搭配大黃醬和甜麵醬,小火炒一炒,醬香濃鬱,入口香,做好的炸醬澆在麵條上,拌一拌,再搭配點黃瓜絲
  • 老北京炸醬麵和韓國炸醬麵哪個好吃?老北京炸醬麵勝過韓國炸醬麵
    大家都知道北方是以麵食為主食的,麵食也有分好多種類,有炒類的也有煮類的,當然還有一種乾麵。這眾多的麵食中有一種叫做是炸醬麵,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說到炸醬麵,小妖就想到了老北京的炸醬麵,大家是否有吃過呢?
  • 呀咪的美味兒之古麗姑娘——玫瑰花醬饢
    呀咪的美味兒        在這麼多期的清真餐廳介紹裡,咪嚕越發的覺得其實咱們呀咪購的美味兒其實真心不錯的
  • 中國實至名歸的3碗面,老北京炸醬麵僅排第二,只因第一風靡全國
    在剛剛過去的三伏天的日子裡,總是少不了麵食的陪伴。而作為北方人,總會在各個節氣吃餃子和面。而中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各地生活習性各不相同,而在飲食上也一直存在「南米北面」的說法,由此就能看出北方人對於麵食的喜愛。
  • 老北京的盛夏的吃食
    時值盛夏,正是北京最熱的季節,不由得想起老北京四合院裡的那些獨具風味的吃食,過水麵、拌涼粉、煮鹹茄、涼糕、荷葉粥,每一種都清涼爽口,給人帶來許多涼意。先說這麵食,老北京人對麵條是情有獨鍾,所以盛夏時節吃得最多的就是麵條。特別是喜歡吃過水麵,清爽、利落。所謂的過水麵是把煮熟的熱面直接放入冷水中過一下,在沒有自來水的年代,人們多將熱面放入剛剛從井裡打上來的涼水中,用笊籬攪上幾下就撈到碗裡。由於面是涼的,再放上些黃瓜絲、扁豆絲、煮黃豆等菜碼,然後澆上調稀了的芝麻醬,再配上點青蒜,捧著一碗涼絲絲的過水麵,心中的燥熱先去了一半。
  • 除了央視推薦的武漢熱乾麵,還有什麼好吃不貴的「特色」麵食?
    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讓中國美食火了一把,一共介紹了 16 種麵食。雖然都是用麵粉做成的主食,但是每個地方做法味道都不同。這麼冷的天,我連出門覓食都不願意,更別說全國各地旅行尋找美食了。於是我在淘寶上,網購了全國各地的 10 種麵食,在家就能煮著吃,價格還不貴,非常適合冬天懶得出門的我。1.武漢熱乾麵在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裡,專門介紹了武漢熱乾麵。熱乾麵沒有湯汁,憑著芝麻拌醬徵服了全國吃貨。
  • 舌尖上的誘惑之食在北京,探秘老北京特色美食
    1 老北京炸醬麵老北京炸醬麵,一道傳統的中式,由、拌麵條而成,流行於 、,等地, 將、、豆芽、、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碼備用。然後做炸醬,將肉丁及蔥姜等放在油裡炒,再加入黃豆製作的或甜麵醬炸炒,即成炸醬。麵條煮熟後,撈出,澆上炸醬,拌以菜碼,即成炸醬麵。
  • 老北京人過年,離不開這些「炸貨」!
    過去老北京人們過年,很多食物都要提前預備出來,一方面作為年夜飯餐桌之用,另一方面是家裡來拜年的親友、待客之用。尤其是油炸食品,因為方便保存、不易變質。也搭上那會兒生活節奏慢,有這工夫兒,所以您看吧、每到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要架起油鍋開始炸制各種食品,老北京人把它們統稱為「炸貨」。這是過年必不可少的,一盆一盆、一笸籮一笸籮的擺在廚房,看著就有「年味兒」。
  • 舌尖上的老北京——茯苓夾餅
    茯苓夾餅,是老北京的一種地方傳統名點,屬於滋補性藥膳。且此餅當推稻香春最佳。製作系以茯苓霜和精白麵粉做成,中間夾有用蜂蜜、砂糖熬溶攔勻的松果碎仁,其形如滿月,薄如紙,白如雪,珍美甘香,風味獨特。
  • 一道老北京炸醬麵,好吃不膩美味可口,在家自製北京特色
    大家好,這裡是小艾同學愛美食,一個想要用心做好美食分享的小編,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一道地地道道的老北京炸醬麵,中國是一個有著很長歷史的國家,同時呢,有一句話是民以食為天,而麵食又從古至今在歷史的長河當中佔據著很重要的位置,而小編又是對於麵食情有獨鍾,而且,相比較對於其他做法比較複雜的菜系來講
  • 想吃正宗的老北京炸醬麵,來崇文門這家店就對了
    夏天來到北京,必吃的除了烤鴨之外,您得來一碗地道的老北京炸醬麵嘗一嘗,保證你吃過之後,賽過活神仙。別看北京城經營麵食的館子不少,想吃一口地道的老北京炸醬麵,如果沒有北京當地的朋友帶著你,怕是你還真要費點功夫找一找。
  • 2分鐘,教你學會做正宗的老北京炸醬麵,附圖
    但凡去過北京旅遊的人,估計都吃過老北京炸醬麵吧,北方人最愛吃麵食,老北京炸醬麵是北京人的家常主食,每隔三兩天,就會吃上一次,如果,在北京餐館裡吃一碗炸醬麵,一般需要15元到20元不等,還有些飯店,已經把炸醬麵做到了極致,更加注重從餐飲形式上去包裝這一傳統美食,那就更貴了,其實,老北京炸醬麵就是一個普通的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