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大學生遇"青年危機" 心理諮詢師:克服"不想長大"情結

2021-01-08 中國江西網

  擔心工作不適應、情感問題不知如何處理、因掛科不能按時畢業……畢業季來臨,又有一批大學生要面對身份的轉變,5月23-25日,記者從我省多所高校心理諮詢中心了解到,臨近畢業,前來尋求心理疏導的畢業生大幅增加,不少畢業生出現了焦慮、迷茫、煩悶、抑鬱等情緒。

  畢業生們的這種心理狀況,可以稱為「青年危機」。「青年危機」是指,二十幾歲的年輕人,特別是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經受的迷茫、焦慮以及自我懷疑的情緒。

  現象:臨近畢業不少大學生開始焦慮

  6月份就要畢業了,最近一段時間大四學生娟子感到很困惑。「我和男朋友談了兩年多,相處得非常好。現在他與浙江的一家公司籤約,本來我和他約好,畢業後我也到浙江找工作,但爸媽一定要我回老家贛州。」娟子說,她大學談戀愛是瞞著爸媽的,她不想傷害男友,但又不願意違背父母的意願,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南昌大學應屆畢業生小餘告訴記者,4月份開始,她已經在一家廣告公司上班,但始終找不到良好的工作狀態。「剛開始還很興奮,但現在新鮮感消失了,每天都是按部就班地工作,我經常感覺莫名的煩躁。」小餘說,她有些後悔本科畢業就參加工作,現在很想辭掉工作,回家準備考研,但又擔心考研失敗。

  大四畢業生小曹這段時間十分苦悶,「大學期間我掛了好幾門課,至今還有3門沒通過,如果在5月底的清考中,這3門課程還有一門沒通過,今年就拿不到畢業證了。」小曹說,父母在老家給他找好了工作,一旦他拿不到畢業證,對父母的打擊他不敢想像。「我現在十分懊悔,如果大學能夠重來,我一定會努力學習。」

  統計:情感和生涯規劃問題諮詢最多

  「畢業對於大學生來說是一個特殊的事件,他們的心理容易出現波動。」華東交通大學心理諮詢中心主任舒曼表示,最近兩個月,來學校心理諮詢中心尋求心理疏導的畢業生明顯增多。

  「越臨近畢業,畢業生的心理不適應表現得越明顯。」江西師範大學心理教育中心王青華老師說,大四畢業生要找工作、考研、考公務員或準備論文答辯,很少來求助心理教師諮詢問題,但臨近畢業的這段時間,諮詢量出現激增的情況。

  「大學畢業後,畢業生們面臨就業壓力、陌生的人際交往等一系列問題,一些同學感覺無能為力,進而產生困惑。」王青華老師說,根據江西師範大學心理教育中心統計,前來諮詢的大四畢業生中,諮詢最多的是四類問題,其中關於畢業季情感問題和生涯規劃的諮詢各佔21.4%,關於就業壓力的諮詢佔14.3%,關於畢業困難學生的情緒問題諮詢佔7.1%。

  建議:培養獨自面對壓力與挑戰的能力

  舒曼說,大學生前來諮詢,並不一定是有心理問題,只是想讓心理諮詢師幫他們做一些決定。曾有一位男生表示,一直很喜歡班上的一名女同學,但這名女同學已經有了男朋友,現在即將畢業了,「如果不表白可能一輩子都沒機會說了,如果表白被拒絕可能連朋友都做不成,我該怎麼辦呢?」

  舒曼表示,心理諮詢強調「助人自助」,心理諮詢師並不能替學生做選擇,只能幫他們分析問題,給他們一些啟示,決定權還是在畢業生自己手中。

  王青華則直言,大學校園是相對單一的環境,不少學生都有「不想長大」的情結,缺乏獨自面對壓力與挑戰的能力。畢業以後,要面對很多現實問題,當一切都要「來真的」時,這部分大學生的適應能力相當有限,遠遠沒有做好準備。「大學畢業,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種『巨變』,畢業生們一定要知道,夢可以做很久,但大學生活總是要結束的。」王青華說,畢業生們必須接受「自己已經長大」這個事實,儘早真正完成從一名學生到一名「成年人」的轉變。

  文/江南都市報記者廖濟堂

相關焦點

  • 青年教師如何緩解工作焦慮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提出認知療法
    東北網3月25日訊(記者 姜姍姍)疫情防控期間,一些高校青年教師和輔導員工作壓力過大,長時間處於精神緊張的狀態,強迫思維與強迫行為時有表現。25日,黑龍江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機幹預專家組成員,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陳英雲發文,提出了認知療法。
  • 十種病態的心理情結
    2、聖母/妓女情結:將女性視為聖母或妓女的男性 典型表現為無法與伴侶保持適當的愛和性關係的男性。這種心理情結在男性身上形成,他們只能把女性看成兩種極端,一是聖母型的處女,二是妓女。 有這種情結的男人希望得到一個能讓自己欣賞並覺得有性魅力的女性。
  • 克服「約拿情結」,直面人生挫折
    安徽網滁州消息 心理動力學理論上有一個假設:「人不僅害怕失敗,也害怕成功。」 其代表的是一種在機遇面前自我逃避、退後畏縮的心理,是一種情緒狀態,導致我們不敢去做自己能做得很好的事,甚至逃避發掘自己的潛力。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據此提出「約拿情結」。約拿是《聖經》中的人物。
  • 心理 心理諮詢師,要學會如何處理來訪者的失落與悲傷
    當失去的和我們的關係越親近,對我們越重要,那種空虛、分離的失落感就越加劇烈。緊接著失落,我們可能會感到悲哀、憤怒、愧疚、孤獨、無助、震驚等。也可能拒絕相信失落的事實,更可能會失眠、失去食慾、感到無力,工作難以集中注意力、不想面對他人等。這些反應與感受都是正常的。
  • 江疏影微博訴苦:自卑這種情結,不挑人
    然而還沒到高考那天,某天深夜,小芹將門窗鎖死、將縫隙堵上,燒炭自殺。她正值青春年華,為什麼要選擇自殺?家人翻看小芹留下的遺書,這才發現真相:原來,小芹一直感到自卑。從小在貴州小地方長大的她,頭一次來到武漢,發現周圍全是高樓大廈,人們的素質非常高,自己跟他們比起來,一文不值。
  • 孩子抱怨「不想長大」,元兇竟是家長的「危機教育」?
    文 | 小貞育兒(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本文約1625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陳女士的兒子最近突然很認真嚴肅地向陳女士表示自己「不想長大」,兒子聲稱:「現在這樣的狀態就非常好
  • 人民日報評年輕人不想長大:沒有積累夠無理由裝睡
    社會調查顯示,「不想長大」如今已成為一些年輕人真實的心態。「不願工作」「打扮裝嫩」「不願結婚」「不願生子」,被選為不想長大的四大表現。這樣的現象,提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成長到底意味著什麼?  成長有兩個維度,一個橫向的時間軸,一個縱向的心理軸。時間流逝、年齡增加,這是最自然不過的長大,卻並不必然會帶來心理的成熟。有人以3個標準定義成熟:經濟上獨立、自己做決定、對行為負責。
  • 這個畢業季,一樣多彩(解碼·大學生畢業就業)
    受疫情影響,今年874萬高校畢業生面臨著不一樣的畢業季:隔屏相望,遠程答辯;天南海北,雲端合影;投遞簡歷,網上面試……為了順利畢業,他們要克服更多挑戰,也收穫了更多磨礪和成長。從教育部到各地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保障畢業生順利畢業。學校和社會的細心舉措,讓他們感受到濃濃的關愛。
  • 聽心理諮詢師講「心理疫情」的故事
    溫州網訊 每天關注疫情消息,越看越心慌;隔離在家,情緒煩躁,總是坐立不安;一想到可能被感染,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數百名心理諮詢師為宅家的市民以及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人員提供心理諮詢。
  • 結婚20年,我終於擺脫戀父情結,真正開啟親密之旅
    理解與解決厄勒克特拉衝突,可以幫助我們掙脫原生家庭束縛,擺脫戀父情結,讓內在小女孩長大,才能真正與丈夫建立更成熟和諧長久的親密關係。這篇文章,來自幸知情感諮詢師孵化班第一期學員「胖妮」,她在參加孵化班學習之後,擺脫「戀父情結」、成長蛻變故事,值得每個身處親密關係中的女性一讀。
  • 【心理課堂】怎樣克服嫉妒心理
    怎樣克服嫉妒心理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話題是「怎樣克服嫉妒心理」。嫉妒,可以使人產生非常極端的行為,當我們看到同學、同事在學習上、事業上,取得了比自己更大的成功,或者看到了身邊的人年輕貌美、時尚幽默,往往都會產生一種嫉妒的心理,甚至會出現一些不想看到別人好、希望別人倒黴的一些惡劣想法,這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羨慕嫉妒恨的一種內在心理。如果說一個人有著很強的嫉妒心理,做事兒往往就會損人不利己。
  • 殘存的心理情結是婚姻的暗流
    有許多心理學家認為,在婚姻中,表面上我們是在與自己的配偶相處,其實是不斷重新經歷自己過去與父母的關係。婚姻關係,可以說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與父母互動模式的重現。 這些殘餘的心理情結,好似婚姻之河中的漩渦暗流。帶進婚姻中的殘餘情結愈多,要渡過婚姻之河的危險性也就愈高。 特殊的「心理按鈕」 在婚姻中,我們常會莫名其妙地被配偶「激怒」。
  • 醫校聯動,推進在溫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建設
    11月23日-26日,溫州市高校專兼職心理諮詢師研修班在溫州醫科大學舉行。本次研修班由市教育局主辦,市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和溫州醫科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承辦。來自在溫12所高校的140多名心理諮詢師參加了本次研修活動。
  • 心理諮詢師成長記(二)
    看來我也要克服拖延症,多寫點好玩的東西。我是一個很愛記筆記,但是幾乎很少重讀筆記的人,基本寫完就忘了。所以偶爾回看自己以前寫的東西,居然感覺很新奇,有一種:「哦我那時候是這樣想的啊!」的感覺。在翻看上一篇心理諮詢師成長記(一)的結尾,2020年3月4日的我這樣寫道:「直到現在還在探索未來的細分方向(還沒確定往哪個流派發展)。」
  • 我的心理諮詢師男友
    《我的心理諮詢師男友》作者:筱可耐轉載告知 侵權必究來自粉絲投稿阿殷在這個網際網路如此發達時代,年薪百萬,其實這是個神話,並沒有那麼多年薪百萬的工作31歲的寶媽陳女士,之前在某國企人事崗位工作,不甘於現狀的她,逼自己擠出碎片時間學習心理學課程,後來成為我們平臺的專業情感諮詢師,年薪7位數;28歲的林珊,之前是個全職太太,在家幹啥都總被老公嫌棄,和公婆的關係也不好,後來她下狠心報名學習了心理學課程,成為了一名心理諮詢師。
  • 區分真假心理諮詢師的方法:考!心理學入門必讀300本書籍(下)
    也不用被那些自我吹噓的「國家二級心理學諮詢師」忽悠了。我實話告訴大家,80%的國家二級心理學諮詢師,都沒有研究生學歷,更沒有心理學研究生院校的正規學習,他們有的只是短暫的培訓和掛靠某機構的實踐。按照現行的國家規定,國家取消了心理諮詢師的資格考試,沒有心理學研究生專業學位的2-3年的學位教育,是不能從事心理諮詢行業的。所以,我希望有志於從事心理學工作的朋友,一定要一邊讀這些書,一邊準備考研。
  • 愛茉莉太平洋「AMORE能量青年」心理關護公益項目圓滿收官
    近日,愛茉莉太平洋「AMORE能量青年」心理關護公益項目走進上海大學,通過開展主題路演和公開課分享心理健康知識,引導在校大學生科學疏導心理壓力。這是繼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後,今年該項目的最後一站,也標誌著愛茉莉太平洋的公益視角和社會實踐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 「心理情結」會影響婚姻的穩定
    「心理情結」會影響婚姻的穩定 人在成年之後,與父母之間仍或多或少有些殘存的心理情結。 有許多心理學家認為在婚姻中,表面上我們是在與自己的配偶相處,其實是不斷重新經歷自己過去與父母的關係。婚姻關係,可以說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與父母互動模式的重現。 這些殘餘的心理情結,好似婚姻之河中的漩渦暗流。帶進婚姻中的殘餘情結愈多,要渡過婚姻之河的危險性也就愈高。
  • 在線心理諮詢師:父母經常吵架、打架,對孩子的影響大嗎?
    心理諮詢師回覆:這個問題提得特別有代表性,也是許多家庭存在的現實狀況。在現實生活中,有非常多的女性,她們的夫妻感情早已破裂,甚至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卻因內心認定「離婚對孩子的傷害最大」而勉強維持實際已經解體的婚姻。
  • 助力大學生心理成長,張德芬空間攜手心理志願服務機構暖心發聲
    據了解,自1月27日開始,為提升全民疫情期間心理危機應對能力,全國「抗擊疫情從心開始」心理專項志願服務項目與「安心計劃」項目緊急啟動心理志願服務工作,第一時間發布心理援助途徑,開展心理監測,根據不同人群特點,提供心理服務,截止至5月25日,項目順利運行120天,為全國各地心理求助者提供了26985個小時的志願服務,個案心理服務985人次,團體心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