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絡上有很多YY小說,大多數都像大多數卸了妝的網紅一樣慘不忍睹。
還有人說,金庸是YY小說的始祖。
蒙古國土歸郭靖,一回國就遇上美若天仙的黃蓉,還倒追他。
平凡boy袁承志,一下山就遇上美貌女強盜,還有公主倒追。
再如,白富美任盈盈倒追屌絲男令狐衝,官二代趙敏倒追明教匪張無忌等等。
唯一,追女孩子比較辛苦的是小混混韋小寶,但是他有七個老婆。
其實,這真的冤枉金庸他老人家了。
真正的YY小說始祖,比金庸先生早生了兩百多年。
現在網絡上風起雲湧的各路YY大溼們,和這位清朝的YY大師比起來,簡直就是我站在姚明身邊的即視感。
他,就是19歲高中全省文科狀元,但之後考研屢戰屢敗的中國YY小說第一人,聊齋先生蒲松齡。
清朝另一位YY大師、另一部YY名作《閱微草堂筆記》的作者紀曉嵐對蒲大師佩服得五體投地,「留仙之才,餘誠莫逮其萬一。」(蒲松齡,字留仙。)
郭沫若曾這樣評價蒲大師,「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我厚顏加上一句,「YY意淫珠穆朗瑪」。
《聊齋志異》堪稱中國窮學生的YY聖經。嫌自己不聰明,不用買腦黃金,換個比幹同款心給你;嫌老婆不漂亮,不用去韓國,換個範冰冰同款老婆給你。(《陸判》)
作家,是最典型的缺什麼就補什麼的動物。蒲大師,缺錢,缺美女,就寫出窮苦書生寒窗苦讀,美麗女鬼投懷送抱,自帶N車豪華嫁妝的YY故事,治癒自己和同款屌絲的心靈創傷。
紀曉嵐,缺的不是蒲大師的才華,缺的是蒲大師什麼都缺的悲慘人生。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是騙人,是YY,但是人生有時需要喝一口心靈雞湯,需要讀一點《聊齋志異》,不然像我和《書痴》裡的郎玉柱這樣的窮書生要怎麼活啊!
SO,為了向雪中送炭的蒲大師致敬,我們溫習一下這個集YY之大成的故事:書中自有顏如玉。
從前有個叫郎玉柱的書呆子(古代版謝耳朵),是官N代,但祖宗做官清廉,沒留下比弗利山莊豪宅,也沒留下蘭博基尼,只留了一屋子的書。
郎耳朵從小就在書堆裡苦哈哈地過日子,像家道中落的小魯迅一樣,把家裡值錢的都賣了。但是書,他一本都捨不得賣。與畢業時在校園裡擺攤,把能賣的書都賤賣了的我相比,不只是高了那麼一點點。
郎耳朵的書痴是遺傳的,他爹把一個宋朝大忽悠寫的《勸學篇》給他當座右銘。郎耳朵每天都要讀上幾遍,「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所以,死讀書害死人啊!郎耳朵也不想想,寫這篇的是誰?宋真宗趙恆。皇帝當然自有黃金屋和顏如玉嘍!
郎耳朵信以為真,整天就YY「顏如玉」來上門服務。家裡來了客人,也不知道噓寒問暖,旁若無人地大聲背起唐詩三百首。
郎耳朵堅信「書中自有顏如玉」很傻,但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一天晚上,郎耳朵在讀《漢書》第八卷時,看到一個用紗剪成的美人夾在書頁中,美人栩栩如生,背上還有兩個小字:織女。(心疼織女一秒鐘,你真的好忙,要陪牛郎,還要陪郎郎。)
從此以後,郎耳朵就有了一個看美女圖的新愛好。有一天,織女突然露出了蒙娜麗莎的微笑,活了!(想翻《漢書》的同學可以省省了,有人試過了。)
可把郎耳朵嚇得就像見了神仙的唐僧,邊拜邊問,神仙姐姐貴姓啊?
神仙姐姐語笑嫣然,我就是顏如玉啊!如果我不來一次,以後就沒人相信趙大忽悠的話了。
郎耳朵很開森,古人誠不欺我,就和顏如玉睡一起了。
此處未省略一萬字,因為這時的郎耳朵還很天真。
有一天,天真的郎耳朵問顏如玉,我聽說男女在一起睡,就會生小孩哦,怎麼我們睡了那麼久,還沒有小孩呢?
顏如玉笑道,你讀了那麼多年書,都和韓梅梅學英語一樣白讀了,「枕席二字有工夫」啊!
郎耳朵驚問,什麼功夫?易筋經嗎?「女笑不言,少間。潛迎就之。」(此處省略一萬字。)
故事說到這,還沒完,但也差不多了,只差一個兩人最終分手的悲傷ENDING了。
因為,我說這個故事的主要目的,不是說明讀兩性科普書的重要性,而是說明一個不可描述的法律問題。
事情是這樣子的。
有一次,校友群裡有師弟問:
甲方要使用乙方所有的某設備的一項功能,但乙方需要自用該設備的其他功能。所以,乙方不將設備交付甲方,設備仍由乙方佔有保管。這是技術服務合同還是租賃合同?
另一個師弟提出了形象的比喻,這和某種女生用品是一樣的:只使用不轉移佔有。
基於一個法律從業者的無聊使命感和西政師兄的神聖責任感,我吃飽了撐著在群裡回答了這個問題:
交付可以不轉移佔有,是否現實交付,不是二者的區別。二者的主要區別是,己方自用,還是使用時他方提供技術服務。
簡單地說,這玩意拿給你,你自己用,就是租賃合同;這玩意拿給你,你不會用,要別人教你怎麼用,就是技術服務合同。
然後,提出「女生用品」觀點的師弟,敏銳地提出了新的問題:自己能用,但通過別人提供的技術服務獲得更好的體驗和更大的使用價值,是不是二者兼而有之呢?
為了答疑解惑,我只好搬出了這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故事,苦口婆心地說明:
郎耳朵不懂得夫婦之道,顏如玉採用體驗式教學法教會了他,就是技術服務合同。如果顏如玉不用體驗式或示範式教學法,只租了一本黃帝內經給郎耳朵,就是租賃合同。
師弟終於心領神會,並表達了聽了故事後有「搭帳蓬」的感覺。為了不使師弟誤入歧途,我只好尷尬地繼續跑火車:
魯迅先生說,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我說,一部《聊齋志異》,有人看見帳蓬,有人看見技術服務合同,各取所需,各生歡喜。
結語
人生不能沒有YY,但僅靠YY,實現不了夢想。
原來只懂讀書和YY的郎耳朵在顏如玉的教導下,終於明白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許多隻知法律不知其他的法科生們,明白了嗎?
作者:林立
來源:微信號「水煮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