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省南京市下馬坊遺址公園內,有一塊來歷不凡的大石壁,據專家考證,大石壁曾是600年前明代永樂皇帝朱棣(dài)為紀念生母而建的觀音寺的遺物。觀音閣大石壁,原位於南京市寧杭公路小衛街段,2007年7月遷至下馬坊遺址公園內保護。觀音閣大石壁,1982年8月被市政府公布為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觀音閣大石壁為青石質,高4.5米,寬5.5米,上厚0.49米、下部最厚處0.6米。石壁正面上方有一排六字梵文,其下有高2.12米的高浮雕火焰紋佛像背光,背光上有八吉祥圖案。浮雕背光上填紅綠彩及少許金箔。
石壁下部為須彌座,束腰上雕刻豌花紋飾。石壁背面中上部書「水晶屏」三個大字,右上角有長方形「愚齋」、「清涼履題」篆書文字及兩枚方形「熊賜履印」、「敬修」篆體章,其下部有「江寧劉瑞生摹鐫」款。
觀音閣大石壁背光上的八吉祥圖案,又稱佛教八寶、八寶吉祥,象徵佛教威力的八種物象,大多數以壁畫的形式出現,也有雕刻和塑造的立體形,內容分別為寶傘、金魚、寶瓶、蓮花、白海螺、吉祥結、勝利幢、金法輪。
據介紹,這塊面積大約20平方米,重達30噸的大石壁,是明成祖朱棣所建觀音寺的唯一遺物。觀音寺是朱棣為了紀念生母,在明孝陵附近建設的一座寺廟。當時的香火鼎盛一時,還被享有免稅的優待。2002年,在寧杭公路拓寬拆遷時,被砌在一戶人家牆體中的這塊明代石壁重見天日。2007年下馬坊遺址公園改造時,文物部門把大石壁整體搬遷至公園內,蓋觀音閣加以保護,還在閣前設置了《觀音閣大石壁》保護牌,供遊人觀賞。
據說,朱棣於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南下,四年後謀權篡位成功,為了向天下人作秀,朱棣為朱元璋和馬皇后重建大報恩寺,歷時達19年,耗費248.5萬兩白銀,十萬軍役、民夫。朱棣當年為了紀念生母,又在明孝陵附近敕建一觀音寺,現僅剩一座石壁,即「觀音閣大石壁」。
明代永樂皇帝朱棣的生母是誰,數百年一直撲朔迷離,至今還是個謎。朱棣和明宮正史都稱是馬皇后所生,但後世學者考證,朱棣的生母不是馬皇后。有野史記載碽(gōng)妃是朱棣生母,也有說是高麗女子李妃所生。這段歷史,最終被朱棣帶入了他的墳墓之中,沒有人知道當時的真相,這段歷史懸疑問題也期待的考古學者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