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神級想像力大師是如何引導孩子的發散思維?

2021-02-08 寶貝計畫兒童美術

想像力是孩子們特有的,他們總是能發散思維,創造出自己天馬行空的故事。而在日本有一名培養想像力的大師吉竹伸介,被譽為日本繪本的神級人物。

 

 

他的神級不僅是因為他繪本的內容讓人腦洞大開,還因為他多次被日本繪本權威性的代表獎項封神。他的想像力和他的腦洞不是一般的大,讓人覺得神奇。下面讓我們進入他的腦洞吧!



 

一個小男孩面對一顆看似平淡無奇的蘋果,透過一種單純的懷疑而泛起了如漣漪般的種種想像。乾淨簡潔的簡筆畫風充滿可愛與童真,如果不是蘋果,會是什麼呢?蘋果裡面可能是葡萄果凍,他也可能是一條魚變的……簡直被作者的腦洞所打敗。

 

 

這是一本能讓他們充分發揮這種好奇心和想像力,享受思考帶來的無窮樂趣的繪本。色彩和線條使孩子能夠瞬間進入狀態,如果每個孩子、每個大人都擁有這樣的想像力,世界一定會變得更加有趣。

 


 

如果只看封面,就已經忍不住笑了出來,雙手高舉讓媽媽把衣服脫掉的小男孩,因為衣服卡住急得直跺腳。這本書講述的就是孩子因為脫不下衣服引發一連串爆笑事情,最後只好隨遇而安了,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作者是把這脫不掉的衣服來比喻成人生中會遇到的煩惱。有些小朋友遇到這種情形可能會哭鬧要爸媽來幫忙,對被局限在自己價值觀裡的大人來說,則像是透過想像力把自己從原來的世界拉出來而故事裡這衣服怎麼也脫不掉的男孩卻用一種「好吧,就這樣吧」的態度還是度過了一天。


 

 

故事中的小男孩,因讀到爺爺留下的精採筆記本而不禁開始期待上天堂,甚至自己也去買一本筆記本,開始計畫起自己的身後事,但就在此時,他突然領悟到,與其去規劃死後如何上天堂,更應該好好珍惜現在,活在當下。

 

 

這本書的趣味與深度,讓父母與孩子談到生離死別這無常經驗時,可淺可深,還能激勵我們積極活在當下的每一刻。對於因為與所愛死別而遲遲無法走出陰影的人而言,更能獲得極大的心靈安慰。

 


 

一個叫夏美的寶貝很晚了也不睡覺,她要給媽媽七十二變,然後讓正在收拾家務的媽媽猜,可是媽媽怎麼也猜不出來,夏美就要生氣了,最後還是鍥而不捨的變花樣,直到最後,變得睡著了,把問題留給了百思不得其解的媽媽。

 

 

親子間的你比劃我來猜,夏美就像是每個孩子的縮影,他們其實每天都在用心的觀察著周圍的一切。和其他繪本中溫柔的媽媽不同,夏美的媽媽會有些覺得麻煩和困惑的神情,而這就是現實生活中的樣子。

 

吉竹伸介的繪本不僅是讓孩子發散思維,擁有無限的想像力,簡單的線條就能畫出神奇的腦洞,讓孩子愛上讀書的同時,開發想像力。在這四本書裡透過每一個小小身軀的人物形象,讓每個成人都感受到孩子們天馬行空、容納萬物、充滿驚喜和童趣的世界。




————-End-————


寶貝計畫兒童美術
點亮想像力

微信公眾號:寶貝計畫兒童美術
新浪微博:@寶貝計畫繪本美術
官網:www.bbjhart.com




相關焦點

  • 美術寶大師公開課開講:以圓形母體引導孩子發散思維
    「未來,孩子需要擁有發散思維的教育方式,而美術對於他們思維方式的培養,更方便、更有效。」4月18日,美術寶教育資深學術研究專家王洋在新一期的美術寶大師公開課上,以圓形母體為引導,解析了思維和繪畫之間的關係,並通過一幅「思維導圖畫作」,讓家長和孩子們感受繪畫對於發散思維的重要體驗性。
  • 思維導圖,是一種簡單卻能有效地表現發散性思維的思維工具
    ,尋找他們的共同點和差異,這是孩子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思維導圖④樹狀圖,也叫Treemap,這是主要與分組分類的一種思維導圖最上面寫主題,按點寫1級,2級,等等例如,通過動物分水生動物和兩棲動物;也是通過主題,具體的對象是在下面畫上等級的該物件的特徵⑤流程圖,也叫Flow
  • 思維導圖學習法可以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結構思維和發散思維
    思維導圖具有邏輯性。我們來看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的學習內容對應的思維導圖。從該思維導圖中我們不難看出,思維導圖的繪製具有很強的邏輯性。每個章節的知識內容,都可以細化為非常細小的知識點。而知識點不是無序的聚集,而是有非常清晰的邏輯在裡邊。
  • 思維邏輯,發散思維——5款思維導圖畫法推薦
    潛移默化的引導+圖片直觀的呈現,鍛鍊寶寶的記憶力。最初幫助CC梳理睡前程序時,我們用的正是這樣的順序表:不知道你家娃啥樣,反正那時候的CC每天睡覺之前,我跟C爸都要叨叨,刷牙、洗臉、上廁所、講故事睡覺。但你叨叨一百遍,娃好像永遠記不住,或者記住了也不會乖乖地跟你的流程走,永遠神遊在狀況外。但當我們給CC準備了這樣一張【睡前程序表】的時候,一切就非常清晰了。
  • 繪畫敏感期來了,鑑賞165幅經典畫作,讓孩子像大師一樣創作
    為了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與表現力,老師經常會給孩子布置「給一半畫另一半」的作業,讓孩子們異想天開,展開豐富的想像,去補全另一半畫作。除此之外,老師還會組織學生們參觀牛津和倫敦的美術館、博物館、瓦爾索爾的現代藝術廊等,讓孩子們感受大師級畫作。
  • 思維的方法與技巧之發散思維法、逆向思維法
    如何量出金字塔的高度? ——發散思維法 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得在人們無法量出金字塔有多高時,對人們說:「當你的影子跟身體一樣長的時候,你去量一下金字塔的影子有多長,那長度便等於金字塔的高度。」這是運用發散思維法的典型例子。
  • 如何在寫文章前搭建框架?發散思維、收斂思維,一個都不能少
    先用發散思維構思主題包含的各子主題,再用收斂思維增刪子主題,確定邏輯關係,搭建框架。 下面我們就詳細介紹如何綜合使用這兩個思維來搭建文章框架。 01.
  • 6歲前,多給孩子一題多解的訓練,數學思維會大幅提升!
    從知識點來看,雖然只是一道考察孩子圖形感知的題目,但不僅要求孩子在二維空間裡,熟悉正方形的基本特徵,同時還能在三維環境裡,了解正方體的特徵。從題目形式來看,這其實是一道經典的一題多解題目,雖然正方體本身是不變的,但將正方體展開後,作為一個平面圖形,有多種不同形狀的展開圖。
  • 一本充滿想像力的創意圖畫書,引導孩子思考「大」與「小」
    這是一本充滿想像力的繪本,畫面精緻且充滿了童趣,頗受孩子喜愛。它不僅向孩子展示著神奇的動物世界,還能引發孩子的思考,思考大與小之間的關係。今天,讓我們和孩子一起來讀讀繪本——《大世界,小世界》吧。這樣的內容設計充滿了想像力,孩子哈哈大笑之餘,不禁開始想像獵豹變成全身紅色時的模樣。這樣的圖畫可以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同時還能豐富孩子的想像力。
  • 「科普破壞孩子想像力」是偽命題,大膽告訴孩子:月亮上沒嫦娥
    畢卡索在成為立體主義大師之前,寫實畫作已經超凡入聖。有人說想像力是畢卡索的油畫,充滿了不穩定和匪夷所思。由此可見,科學思維不僅不會破壞孩子的想像力,相反還是搭建更高層次想像空間的基石。什麼是"科學思維"?無論是科學家們,還是優秀的學生,他們在知識儲備和想像力等各方面所展現出來的優勢,都是源於"科學思維"。
  • 「快餐作文書」破壞孩子想像力,6-12歲孩子身心健康比成績更重要
    具體來說小學階段「作文思維」從生活小事入手,在關注身心健康的同時,找到素材,提高寫作能力:一、關注身心發展進入學齡期的孩子,其認知特點開始由具體轉向抽象,由膚淺轉向高深,逐漸發展,這時活潑好動,想像力豐富,如果這時候就讓孩子死記硬背,勢必扼殺孩子創造力和想像力。
  • 孩子的好奇心會隨著年齡而遞減,保護和發展孩子的好奇心很重要
    隨著孩子的長大,家長們會發現自己的孩子,總喜歡問一下稀奇古怪的問題,一次兩次的家長能夠比較有耐心的解答,但是孩子一直問,並且刨根問底,這就讓很多家長架不住了,並且有些問題太古古怪,家長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例如孩子向家長問道,「媽媽你為什麼喊爸爸為老公?為什麼咱倆的叫法不一樣?」「飛機的翅膀是不動的為什麼能夠在天上飛?」
  • 孩子學習效果差被說笨?巧用「思維導圖」工具,孩子也能很聰明
    陶陶和琪琪的兩個極端引起了我的興趣,因此我對孩子的學習效果、學習方法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真讓我學習到了一種能提高孩子學習效果的思維方式,那就是已經被新加坡、美國等許多國家列為小學必修科目的"思維導圖"。那麼什麼是"思維導圖"呢?"思維導圖"對孩子的學習有什麼幫助,而我們又能如何利用、運用起來呢?讓我跟大家一一分享。
  • 思維導圖,發散性的思考工具
    思維導圖的特點是圖文並茂,並且具有顏色豐富的發散結構。它的作用就是結構清晰,可以讓人一目了然地了解所要表達的想法。思維導圖的核心是發散性思維。什麼是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是由一個中心主題向多個角度去思考的過程。以點帶面的自由聯想即可,不必要糾結想像的對與錯。
  • 【團購】法國紙藝大師用一套立體書,幫孩子感知生活、擴展思維!
    今天麥田給大家推薦一套非常好玩、有趣的立體書——《法國孩子的創意玩具書》,它是由著名的法國紙藝設計大師貝爾納•迪西創作。
  • 「興趣班扼殺了娃想像力」寶媽怒退畫畫班:想像力培養方法很關鍵
    2、思維很局限一個沒有想像力的孩子,他的思維是非常局限的,看到一件事就是會用固定的模式去思考,不願意發散思維想其他的思路。在學習上,我們經常說要懂得"舉一反三",然而沒有想像力的孩子並不具備這種能力,他們的一切學習都是機械的。
  • 思維方式——發散思維
    大家好,我是頭部思維的創作者,致力於讓讀者們開心快樂。喜歡我,點關注不迷路。什麼是發散性思維呢?聽取他人的意見與建議外,我們還要培養自己的發散性思維。怎麼培養自己的發散思維,我給出的幾點建議,僅供大家參考。
  • 培養孩子發散思維能力開課啦!第一課,橡皮泥小手工
    我們可以直接給孩子幾罐橡皮泥,讓孩子自己去展開他的想像力、創造力,隨意發揮揉捏橡皮泥。這個時候的孩子,一般只會做出一些簡單的形狀,比如說搓些大小不同的圓球和粗細不等的長條等等。作為家長,這個時候要多多的鼓勵孩子和引導孩子。
  • 愛因斯坦:想像力比知識重要!孩子3歲左右產生想像力,重視起來
    大人們會覺得很生氣,很快就訓斥並制止孩子的行為,讓孩子無法想像。比如孩子經常在牆上亂塗亂畫,大人為了避免刷牆或者重新粉刷,沒收孩子的刷子。3)告訴孩子標準答案孩子有十萬個理由。當他提問的時候,我們會直接告訴他標準答案,而不是引導他去探究,留有想像的空間。比如孩子問天上的飛機為什麼飛,我們直接搜索告訴他飛機是靠壓差飛的,然後就結束了。
  • 成長故事二:爸爸,我要去參加《發散性思維》興趣班
    看來,東西沒有白學的,他的這個《發散性思維》班還是有點用處,不光是用來跟我頂嘴,「白馬非馬」的胡攪亂纏。前文說過,兒子上了二年級,學校組織了很多興趣班,兒子也報名參加了。「大林,參加了什麼班」「爸爸,我覺得,發散思維挺有意思,我要去參加《發散性思維》興趣班。」「就一個?」「爸爸,我也喜歡畫畫,要不,我再參加一個《繪畫》班?」「確定喜歡這兩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