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雲大師經過苦行、遊歷參訪,終於開悟得道:開悟後是什麼狀態?

2020-12-18 老傑說道

老傑談《百年虛雲》第5期:虛雲大師經過苦行、遊歷參訪,終於開悟得道:開悟後是什麼狀態?

虛雲大師

虛雲大師在巖洞中以虎狼為伴,和鳥蟲為伍,餓了吃野草樹葉,渴了喝山澗溪水。經過六年的苦修,終於參空了七情六慾,更放下了世間名利。

為報答父母養育之恩,虛雲大師從普陀山起香,三步一拜,朝禮五臺山。一路上山高路遠,寒暑變化,甚至被人取笑,被迫從別人褲襠底下鑽過去。大師曾經在路上身患疾病,險些喪命,多虧文吉菩薩相救才脫離生命危險。

虛雲大師

光緒十年五月,虛雲大師以超乎常人的極大毅力,經歷了無數次的磨難和無數次生與死的洗禮,用了整整三年時間,三步一拜,終於到達五臺山,完成了朝禮大願。

之後,虛雲大師用了十年時間,徒步行走數萬裡,自陝西、四川進入西藏,在大雪紛飛的冬季,翻越喜馬拉雅山口到達不丹。後來又週遊尼泊爾、印度、孟加拉、錫蘭和緬甸等國,朝禮佛跡,研習經教。

回國後,又遍訪名山古剎大德高僧,廣開法席,宏宗演教,從此在佛教界聲名鵲起。

1895年,56歲的虛雲大師受揚州高旻寺的邀請,前來參加禪七法會。光緒二十一年,虛雲在揚州高旻寺開悟得道。以後,他四處遊歷,講經說法,參訪孔廟,融匯儒、釋、道三學,終於成為我國禪門一代高僧。

談到這裡,不少人會好奇,一個人開悟以後究竟是什麼狀態的呢?這就是本期我們重點研究的內容。

虛雲大師在《自述年譜》中說道:

夕夜,放晚香時,開目一看,忽見大光明如同白晝,內外洞澈,隔垣見香燈師小解,又見西單師在圊中,遠及河中行船、兩岸樹木,種種色色,悉皆了見。是時,才鳴三板耳。翌日,詢問香燈及西單,果然。予知是境,不以為異。至臘月八七第三晚六枝香開靜時,護七例衝開水,濺予手上,茶杯墮地,一聲破碎,頓斷疑根,慶快平生,如從夢醒。

一天晚上放晚香的時候,虛雲大師忽然睜眼一看,只見眼前光明一片,如同白晝,內外洞澈。隔牆還看見香燈師在小解,又看見西單師在廁所裡大便。

再向遠處看,江中行船、兩岸樹木,種種形色,無不一一了見。第二天,虛老向香燈師及西單師問及此事,果然如此。不過,虛老並不以此為意,只當是尋常境界而已。

到了臘月第八個禪七的第三個晚上,第六枝香開靜的時候,護七法師例行給每位坐禪的法師上開水。

當護七法師給虛老上開水的時候,不小心,開水濺在虛老的手上,茶杯隨即掉在地上,摔碎了。就在這個時候,虛老頓斷疑根,慶快平生,如夢初醒。

南懷瑾先生曾經說:「歷史上很多祖師,就是在這意識之流突然被完全截斷的時候,爆發出開悟的。

南懷瑾

這個境界在一般人大喜、大怒、大哀、大樂的時候,也可能會產生。你能在它來臨時認得它,多保持在這個境界,遲早可以開悟的。

這個境界甚至在打仗殺敵之際都會呈現的。不但如此,我年輕時人家問我,什麼功夫才能開悟?我告訴他們,很簡單,開悟的前奏境界就像你大便憋急了,在大街上來回找廁所找不到,正急得不得了,忽然找到,褲子一脫,咚,哇!那差不多是了。」

開悟後是什麼狀態?這個需要證悟,需要體悟。開悟後的狀態誰也說不清,正如《道德經》中所講:「道可道,非常道」,一旦用語言表達出來,就已經不是真正的「道」了。只能用一些比喻來說明,但比喻也是微不足道的。

開悟後的感覺,應該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相關焦點

  • 禪宗的「開悟」到底是怎麼回事?開悟就是得道嗎?
    《六祖壇經》記載,六祖慧能聽五祖弘忍講解金剛經,當慧能大師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一句瞬間開悟。實際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講的就是離相、破執,也就是說,不滯留在任何一種狀態,也不去分析辨別任何事物和現象,但是這只是在心性上提高了一個層次,在修行上遠遠不夠。
  • 虛雲大師是得道高僧,幾次預感都應驗了,為啥說自己並沒有神通?
    老傑談《百年虛雲》第6期:虛雲大師是得道高僧,幾次預感都應驗了,為啥說自己並沒有神通?「神通」到底是什麼?虛雲大師在揚州高旻寺開悟後,光緒二十六年,應龍泉寺法心長老的邀請前往北京,這時正是八國聯軍圍攻京城的時候。
  • 所謂「開悟」是什麼意思,是得道嗎?兩者相同嗎?
    場面話不多說了,什麼是「開悟」呢?能發現自己還有「良心」這麼個東西就算得上是「開悟」了。這話聽著挺奇怪,怎麼著自己還不能夠知道自己有沒有「良心」,這打哪說起呢?人人有顆心是不假,但能不能知道這是「良」的還是「不良」的就得看這個人有沒有那個「悟性」了。
  • 開悟後有什麼變化?
    與此相仿,在佛教密宗與淨土宗中,對於開悟也各有「得見明體」與「心地開明」之說。因此,在真正的開悟者法眼中,一切事物仿佛全部是透明的。他們一般都能夠無礙地觀察到心身內外存在的煩惱現象,以及一般眾生的修行狀態,並能有效地幫助有緣眾生改變心身狀態。所以,密宗又把開悟叫做證得「轉法輪智」。
  • 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呢
    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呢開悟的人也會有各種情緒悲傷憤怒難過都有和沒開悟的區別在於就算悲傷憤怒難過也屬於在「愛」裡面悲傷憤怒難過「愛」就是將各種現象與發生都當成恩典欣然接納讓一種情緒只是在肉體上有感覺和你的內心的寧靜沒有什麼關係能做到痛與苦的分離就算你真的很生氣很難過在肉體上表現得再多麼的極端你的內心永遠是寧靜的
  • 開悟、明德你知道多少?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你能做到幾條?
    《釋迦摩尼佛傳》開悟這個詞,咱們老百姓更多的是從武俠小說和武打電影中略知一二,貌似與普通人無關,好像是佛家、道家和得道的高人才有這個能力。進一步了解開悟是4-5年前,看過的一部呂良偉出演的電影《釋迦摩尼佛傳》,影片非常精彩,我被電影中的喬達摩 · 悉達多王子(釋迦摩尼佛)開悟得道後的超能力驚呆了,那種感覺真是妙不可言!
  • 開悟?很難?做到這4點,就是開悟
    引言:說起開悟,這是一個大家都比較關注的話題,到底什麼是開悟呢?每個人都各抒己見,對其看法不一致,有人說,開悟之後,腦海裡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淡然」二字,也有人說,開悟就是一個「空」字,還有人說,開悟就是「天人合一」四個字。
  • 佛教「看公案」和「參話頭」現時可以開悟嗎?我看夠嗆!
    禪宗法門,從初祖達摩大師西來,就以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這句話很重要!我們不要修學禪宗法門很長時間了,還不知道禪宗法門的宗旨,體相,以及根本是什麼。那就只能是糊塗禪了!很多人修學禪宗一上手就看公案或是參話頭。其實看上去是不錯的,實際是走了冤枉路的。而且這個冤枉路著實斷送了不少人的法身慧命!
  • 佛教:「開悟」後容貌會變化?不要再愚痴了!
    那就是「開悟」後,人的容貌會發生變化,畢竟佛具足「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開悟後的人,必然也會與常人有些不同。第一,何為開悟?種種猜測,實際上在「開悟」與成佛之間劃上了等號,但二者之間相去甚遠。究竟何為開悟,禪宗有一本《宗鏡錄》,書中列出了十個標準,如果都能滿足,就算開悟了。
  • 心理學:為什麼同樣都是一生,別人就能在「開悟」後成為成功人士
    而其得道之路其實也是在訴說一個人的開悟之路。所謂開悟,只是能量級到達一定層級的表現。量子力學已經從科學的角度證明了能量可以改變宇宙的運行,而地球上的人類由於能量的不同,也活在不同的意識流和人生軌跡上。大部分人處在自信而又愚昧的階段,而隨著知識經驗的累積,部分愚昧的人開始逐漸明白自己的無知,於是越發的不自信,到達自信最低谷,然後一路開掛,越活越明白,直到內心通透,一切明白,也就是所謂的開悟。而開悟也就是普通人和大師的鴻溝,而這個鴻溝如今已經可以量化。
  • 開悟是什麼感覺?
    開悟是什麼感覺? 因為你不是老子, 因為你沒有體會過那種進入純意識的狀態, 就是我們通常講的「開悟」的狀態。 開悟是什麼感覺呢? 《道德經》在第十四章描述過老子在開悟時的狀態。
  • 開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開悟者現身說法是硬道理
    開悟到了至高的境界是什麼?,然而一個人開悟以後,回答以上問題簡單得很開悟的人不但對於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這三觀相關的問題沒有疑惑,而且對科學也有深刻的認識,開悟者從整體上把不同的學科統一了起來。極高的開悟者可以指導別人開悟如果一個小學數學老師宣布他掌握了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原理,那麼他必須證明自己,如果他能教會小學生四則運算,那麼我們相信他的話,如果他教不會小朋友四則運算,那麼他對四則運算的理解是有問題的歷史上有無數人的自稱開悟,他們真的開悟了嗎,誰能教會別人開悟?
  • 佛教:真正「開悟」過的人,往往有這3個特質,你有過嗎?
    導語現今時代,拜佛學佛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夠得道開悟的人卻寥寥無幾。我們常說的得道開悟,其實是兩個概念。得道是得道,開悟是開悟,得道開悟是分開的。所謂的道,即自然界的運行法則。若是我們的身、口、意三業,都能夠與該法則相應,沒有絲毫違背,就叫得道。
  • 佛教:開悟後是什麼樣子?
    「開悟」這個詞,一般人聽起來會感覺很神秘,是不是開悟後就可以飛起來了?是不是開悟後就和電視劇裡的「濟公」一樣,有各種神通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其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玄乎,開悟之後,你還是你,我還是我,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
  • 真正開悟的人,會有這三大特徵,看看你身邊有沒?
    這是那位同行半開玩笑說的話,但是卻也從表明,像高僧這種開悟的人,他們早已將人世喧譁放下了。那麼真正開悟的人,都有什麼特徵?特徵一:開悟的人,生命會由繁至簡。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開悟的人,並不會立馬成仙,或者立地成佛。所以他們在外表上,和普通人不會有多大區別。但在他們和一般人心境上,心境還是有很大區別。
  • 什麼才算是「開悟」?真正開悟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
    開悟是什麼樣子?現在有很多描述,但是絕大部分都是錯的,因為大多數描寫開悟的人都沒有開悟,只是用大腦理解,哪怕描述的都一樣,也是錯的。同樣的,本篇文章也是錯的。無論是孔孟之道、佛陀之道、老莊之道,還是瑜伽之道,其終極目的只有一個:如何引導我們進入開悟的狀態。打開了,我們就悟道了。孔子在《周易·文言傳》裡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 開悟的人,描述境界,為何像是說神話?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開悟,從生死輪轉之中解脫,但關於開悟的境界,描述起來,總有點像是說神話,類似於神仙得道,從此食氣不死的傳說。可按理來說,開悟,本該是心靈的醒覺,不是什麼神通奇異,為何會給人這樣的感覺?開悟為何像是說神話?
  • 頂輪與眉心輪|智慧眼與開悟的奧秘
    開悟是什麼開悟是什麼?開悟是我們開始認識自己內在萬能的力量。佛說眾生皆有佛性,基督教說天國在我們之內,只要我們能夠找到那個內在尚在休眠的自性,或說本來面目,重新將祂喚醒,就可以讓我們真正的主人來主持我們的生活。
  • 佛教:虛雲大師與雲南雞足山的禪宗
    虛雲回答說,這是以這種表相,讓人敬提:「佛言法相,相以表法,不以相表,於法不張,令人起敬畏之心耳。人心若無敬畏,無惡不作,禍亂以成。」經過這樣的往復論辯,虛雲終於說服了李根源,李根源自此不僅停止毀寺逐僧之舉,而且皈依了佛教,幾十年護法不輟,成為著名的佛教居士。
  • 真正開悟的人,會有兩個「顯著」特徵,福報越來越多
    真正開悟的人,會有兩個「顯著」特徵,福報越來越多開悟的人,境界和格局非常人所能及,如同登上五嶽之巔,自然視野遼闊,能夠一覽眾山之小,而真正的開悟之人,往往會有兩個特徵。01心中無事,無事勝佛趙州禪師是一位著名得道高僧,也是六組慧能嫡傳的禪宗大師,趙州禪師有一個弟子,叫做文遠和尚,文遠每天都會在院子裡打坐參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