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逐漸緩解,吃飯又要靠自己了。外出尋覓一圈,最終還是抵不過茶點的誘惑。2個多月沒「嘆早茶」,心裡老是覺得不舒服。肯定是早茶情結在作祟。
民間常說「食在廣州」,這一點相信來過廣州的小夥伴也是十分贊同的。無論是家常便飯還是夜宵小吃,廣州都不會虧待我們的味蕾。
街坊鄰居經常講「嘆早茶」,在粵語裡,嘆,即是享受的意思。「嘆早茶」可以說是廣東飲食文化的一哥。飲早茶,重點並不是在喝茶本身,如今也慢慢不是講早上的時間了,而是在於點心。幾碟點心,幾個老廣聚在一起,可以從天光咋曉,吃到正午時候。
「四大天王」點心必點
廣東人特別喜歡吃點心,最具代表的點心是蝦餃、叉燒包、燒麥和蛋撻。
中國的美食譜上有著眾多的品類,檢驗一種地方美食文化是否成熟的標準就是看有沒有形成地方特色的招牌菜。而早茶的點心特色,就是經典的蝦餃、叉燒包、燒麥和蛋撻。
蝦餃
蝦餃的選材特別講究,餃皮光滑且薄,呈半透明狀,隱約透出蝦的鮮色。蝦餃製作是十分的講究,原料選用的是澄粉,澄粉製作出來的蝦餃皮才能具備鮮、滑、半透明的特點,而且口感最佳。
而餃皮的紋路是用刀背精細一片一片抹出來的,麵皮一邊薄,一邊厚,叫「陰陽皮」。蝦餃上捏的褶子特別考驗師傅的手藝,只有手藝十分精良的手的師傅,才能捏出要不少於12道的褶子。
餡料方面組成也相當講究,以鮮蝦肉、肥肉頭,脫水鮮竹筍尖,豬油以及調味料組成,十分美味,香而不膩。
燒麥
燒賣在南北方都有,北方又叫「燒麥」。郭德綱曾在相聲裡提過,以前的燒麥都是在茶館裡賣的,食客一邊喝著茶,吃著糕點,一邊就著吃熱騰騰的燒麥,故燒麥又稱「捎賣」,意即「捎帶著賣」之意。
幹蒸燒賣有豬肉乾蒸燒賣和牛肉燒賣兩種,蝦仁一般放在燒賣的最上端,蝦的周圍放有蟹籽,更添一度鮮味。
叉燒包
民間對叉燒包的「體型」有經典描述——「高身雀籠型,大肚收篤,爆口而僅微微露餡」。一般大小約為直徑五公分左右,一籠通常為三到四個。好的叉燒包是用肥瘦適中的叉燒和叉燒醬混合作餡,蒸熟後軟滑剛好,稍微裂開露出叉燒餡料,散發出陣陣叉燒的香味。小時候最喜歡去店裡打包2個叉燒包做早餐,香噴噴又頂飽。
蛋撻
蛋撻是大家最熟悉的西點之一了,廣式點心中,蛋撻又分為牛油蛋撻和酥皮蛋撻。牛油蛋撻撻皮比較光滑和完整,好像一塊盆狀的餅乾,有一陣牛油香味,口感像曲奇一樣,所以又有曲奇皮之稱。而酥皮蛋撻的撻皮為一層層薄酥皮,常見的主要是用砂糖及雞蛋為蛋漿做成的,到現在已經有很多種類了,比如鮮奶撻、薑汁蛋撻、蛋白蛋撻、巧克力蛋撻及燕窩蛋撻等等。如今不止早茶飯店,在街邊的各個麵包店,蛋撻隨處可見,由此看出廣東人對蛋撻有多鍾愛。
飲早茶你叩手了嗎?
除了點心之外,早茶文化還有特別多的細節,比如:首壺茶洗碗、叩手禮等。
在廣東飲早茶,首壺茶一般是用來清洗碗筷、茶杯的,小夥伴們千萬要記得喔,不要趕著口渴勁,把首壺茶一飲而盡,這樣是不符合廣東早茶文化細節的。在清洗完之後,再衝泡一壺茶水,給別人倒茶的過程中,對方一般會行叩手禮,將中指或者食指輕輕叩在桌面上,以表示對倒茶人的感謝。然後享用美味的早茶點心,暢所欲言。
早茶文化已經深入每一個廣州人的心了。疫情散去之後,定要叫上身邊的三五好友,去飲早茶!
華輝美食人提醒大家:儘管疫情有所緩解,但是近期復工,人流量較大,大家還是要做好防疫工作,謹記戴口罩、勤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