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從建國開始,就一直堅持宣稱著自由、民主和法治的思想觀念,但是伴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長期根植於美國民眾心中的理念逐漸蒙上了一層陰影。為了堅守這種傳統的優秀理念,美國在20世紀初發生了一場社會改革運動,這場被稱為「進步運動」的社會改革運動對當時的美國社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並且其中的某些理念直到現在依然在產生作用。
在19世紀後期,整個美國都處在高速發展的狀態中。此時的美國在表面上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帶來了城市的繁榮。我們走在路上可以看見衣著體面的中產階級臉上帶著微笑,聽見的不僅僅只是工廠的機械聲同時也是金錢的脆響,仿佛整個社會沒有貧窮、沒有髒亂、沒有疾病和死亡,只剩下金燦燦的希望。
但是事實上卻並非如此,此時的美國社會被稱作是「鍍金時代」,這種形象貼切的稱呼完美地展現了這個社會的現狀。在大城市的一片安寧祥和充滿希望的表象背後,充斥的大量的貧民窟,窮困潦倒的流浪漢隱藏在城市的每個陰暗的角落,婦女和兒童的哭聲迴蕩在每個寂靜的夜晚。
與此同時,美國社會還湧現出了大量的託拉斯和壟斷組織。這些組織就像是在吸血的水蛭一樣,將流淌在平民血液中的自由、民主和法治全部吸走,成為掌控鐵路、金融界和政府的上帝之手。
在這種社會環境當中,許多具有進步思想的人湧現了出來。隨著黑幕揭發運動的開展,人們的思想逐漸覺醒,改革者們在沒有統一領導的情況下懷著一腔熱血開始投身於改造社會的運動中,來維護傳統的個人自由、民主觀念和法治思想。
在這一時期,城市中的各種改革運動相當的引人注目,它們的參與者遍布整個社會的各個階層,成為了進步運動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由於壟斷行為的產生,大資產階級攫取了社會中的絕大部分財富,這種「絕大部分」並不是指他們吃肉而剩下的人喝湯,而是他們在吃肉喝湯的同時只給中小資產階級留下了鍋底的一點點剩餘。
這種行為使得中小資產階級中的一部分破產,剩下的人人自危,帶來了極大的恐慌和不滿。在這種情況下,這些中小資產階級開始進行城市改革,他們在許多城市都建立起來了市政聯盟,實現了一系列的有利於勞動的社會立法。這種改革成果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壟斷的進一步擴張,維護了自己的生存利益。
與此同時,富裕的農民和自由資產階級也開始對現實社會進行改革,在這一階層組織當中,威斯康星州的拉福萊特領導了一次成功的州政改革。他對當時底層社會的婦女和兒童的權利進行了保護,並對威斯康星州的州議會進行了清理,減少了腐敗現象的發生。
這一系列的改革運動都對當時的社會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積極影響。在這場進步運動當中,作為改革領袖的大部分改革者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從政府方面入手。他們依靠著政府的力量來進行經濟方面的立法和變革,使得美國原本的自由放任主義經濟逐漸轉變成為了後來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
這種經濟政策的轉變使美國政府開始幹預經濟的運作,並且規範了社會中的個人和公司的行為,對壟斷行為和託拉斯組織都產生了遏制的作用。而且這種經濟政策還一直持續下去,對20世紀三十年代的美國如何走出大蕭條提供了思路。
除此以外,因為在進步運動時,芝加哥曾依靠獨立的群眾完成了市政改革,使得人們開始認識到覺醒後的市民也擁有著強大的力量。這就讓美國民眾們對政黨的熱情和忠誠開始消退,獨立的選民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就一場社會改革運動而言,進步運動不能說是徹底成功了或者是徹底失敗了。這場改革雖然頒布了許多的法律條文限制了託拉斯和壟斷組織,並且也試圖用法律條文來改善當時的社會環境,但是這些法律條文卻並沒有起到它們應該有的作用。
從後來的經濟危機和大蕭條來看,美國的社會依舊存在著深深的陰影。由於未能摧毀美國現行的政治政黨結構,也未能改善對黑人的漠視,他們原本堅守的自由、民主和法治並沒有真正實現。這個美國社會的陰影處依舊存在著貧困與罪惡,如同附骨之疽長久未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