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存在很普遍的現象是:媽媽需要去上班,或者家裡有兩個孩子忙不過來,亦或者是其他原因,奶奶或者姥姥成了帶孩子的主力軍,每個人也是傾其所有地為孩子好。但是由於年代不同,接受的教育理念不一樣,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多多少少會產生矛盾。
蘭蘭三十多歲才有的寶寶,在照顧孩子上特別的細心。在孩子一歲的時候,才決定去上班。夫妻倆商議,白天上班期間把孩子送到奶奶那,晚上和周末自己帶孩子。
經過一段時間,蘭蘭發現婆婆帶的孩子,體重上升了,小臉也有肉了,並且每天孩子都是吃得飽飽地帶回來。看來老一輩帶孩子就是有經驗,自己很多方面都需要學習,蘭蘭這樣想。因此,對婆婆是非常地感激。
不過有一點疑慮就是,自從婆婆幫忙帶孩子後,自己做的飯孩子很排斥,有時只吃一點點,反正不怎麼有食慾。但是孩子在奶奶那,就大口大口地喝粥,能喝一小碗,蘭蘭擔心孩子撐著,婆婆說,孩子愛吃,潑辣著餵養就行,不能太精細。蘭蘭就想請教婆婆「秘方」,婆婆支支吾吾地不肯說,蘭蘭也沒再追問。
那天周五,蘭蘭去接孩子,正好看到婆婆在餵孩子吃飯,趁婆婆不注意,蘭蘭偷偷嘗了孩子的粥,嘗完後非常地生氣,直接把孩子帶回了家。
原來婆婆在孩子的粥裡放了很多糖,蘭蘭說孩子太小,不能吃太多糖,對孩子的牙口不好。婆婆卻說,只要孩子肯吃飯,加點糖怎麼了!他爸爸小時候不愛吃飯就這樣做的,不也好好地長大了……蘭蘭氣得帶孩子就回家了。
6個月至1歲時孩子長牙的關鍵時候,先是長出四個大門牙,然後慢慢牙齒開始長全。在長牙的階段,孩子的飲食就得多加注意,否則孩子牙齒很容易壞掉,而且,孩子的情緒也容易發生影響。因此媽媽們一定要注意,有一些食物要控制寶寶的攝入量。
1、甜食
寶寶會咀嚼了後,很喜歡有滋味的食物,尤其是甜的食品。如果寶寶吃甜的食物過多,就容易造成孩子食欲不振。並且過多的甜食,容易使孩子發胖,另一方面,會導致孩子缺鈣嚴重,從而進一步會使牙質疏鬆。比如糖果、巧克力、蛋糕等,這些食物的脫鈣作用都比較強,所以孩子一定要減少食用,吃完及時漱口。
2、軟的食物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牙齒沒長几顆,而且喉嚨比細,吃東西容易卡住,所以媽媽們都會餵比較軟的食物,像是菜泥、蒸好的蘿蔔等,都會一點一點的給寶寶,方便寶寶的咀嚼和軟化。但是,如果孩子1歲以上,再這樣餵孩子,很不利於孩子牙齒的發育。因為軟的食物孩子咬起來非常的輕鬆,對牙齦的刺激比較小,短時間會讓孩子的牙齒發育遲緩,長時間會使孩子的牙齒參差不齊,影響美觀。
3、碳酸飲料
孩子小的時候應該拒絕這種飲品,大賣場的飲料的酸性ph值會在2.2-4.9之間,但是牙齒的酸性值5.5,所以長時間引用這樣的飲品,牙齒會發生病變,牙釉質喪失,牙本質露出,呈現出鋸齒狀的小牙。孩子如果不小心食用了,一定要給孩子多漱口。
最後,再嘮叨一遍:孩子長牙的關鍵時期,家長一定得注意飲食,千萬別忽視。不然不僅牙齒不美觀,還影響孩子的顏值。
愛孩子,懂孩子,就是保護孩子,我是頓頓媽媽,一個陪孩子成長的80後媽媽,感謝點讚與關注。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