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都孤兒》中的南希,是狄更斯想要寫好,最不可缺少的人物

2020-12-13 傾若塵

《霧都孤兒》是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自出版以來,便得到了各方青睞,更是讓狄更斯名聲大盛。

這部長篇小說主要以孤兒奧利弗的人生起伏為脈絡,娓娓道來了一個讓人揪心不已的故事。奧利弗經受了種種生活的責難,虐待,毆打,精神折磨等等,始終懷抱良善,最終贏得了勝利,獲得了新生。

就像狄更斯說的:「我希望通過小奧利弗的故事告訴人們,不論經歷多少艱難困苦,他都依然秉持行善的原則,而這種原則最終獲得了勝利」

其實,他只是一個孩子,內心並沒有那麼多的深明大義,只是隨波逐流。在人生路上,他沒有主動權,更不存在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霸氣,只是作者安排,主角光環,他總能逢兇化吉。

縱觀全書,奧利弗從賊窩出來,遇見了布朗洛先生,父親生前的摯友,感受了從來沒有過的溫暖,得以逃脫了熱病的纏繞,起死回生。後來,又再次落入賊窩,在入室搶劫的時候,中槍,昏迷,又差一點見了上帝,所幸又遇到了梅利太太和羅絲小姐。

在整個過程中,奧利弗除了從棺材鋪逃脫那次,是依靠自己,其餘都是聽天由命。在費金的賊窩時,他差一點就淪陷了。就像菲利普·霍恩說的那樣:「《霧都孤兒》確實讓我們對階級與沒得之間的關係感到不安,因為它迫使我們認識到,一個人是否本性純良、人格強大,同時偶爾暴露在『艱難困苦』之中,將決定這個人是否抵抗的住誘惑,是否會腐化墮落。」

在這一步步的從天堂步入深淵,從深淵攀爬上岸的過程中,不得不提的是南希,一個生活在冰冷、黑暗、冷漠地方的女子。奧利弗的人生軌跡,跟她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可以說,他的命運起伏,敗也南希,成也南希。

一、重回賊窩,跌入黑暗,歸責於南希

奧利弗出了救濟院這個狼窩,被以學徒的名義送到了索爾伯裡的棺材鋪這個虎穴。在這裡,他依然沒有尊嚴。吃的是索爾伯裡太太慷慨地贈與的別人誰也不願意吃的骯髒的殘羹剩飯,被肆意的辱罵,毆打,不論是不是他的過錯,沒有人願意聽他的辯解,甚至被當做執迷不悟,迎來更痛苦的毒打。

於是,他逃了出來,步行去了倫敦。舉目無親,饑寒交迫,他不知道何去何從。這個時候,他遇見了傑克·道金斯,也就是逮不著。正愁無處落腳的奧利弗,對於有人給他提供在住處,可能安排工作,當然沒法拒絕。再加上天真純善,根本想不到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想不到可能遇到的危險。就這樣,他落入了費金的賊窩。被迫跟著逮不著出去,看逮不著手腳麻利地偷竊東西,然後陰差陽錯地成為了替罪羊。

在顛倒黑白,不辨是非的法庭上,差一點被判做苦工三個月。沒有人憐惜他只是個孩子,也沒有人關心他生病了。這時,書攤老闆趕來了,他是證人。在他的證明下,奧利弗無罪了,但是可憐的他已經昏迷不醒,渾身打著冷戰。與書攤老闆一同來的布朗洛先生,把奧利弗帶回了家。

在布朗洛先生家裡,奧利弗得到了悉心的照料。最終「從一場長久的噩夢中醒了過來,虛弱不堪,骨瘦如柴,面無血色。」他知道死神曾經在他身邊徘徊過,他差一點就死亡了。

慢慢的,他恢復了康健。他需要報答布朗洛先生的救命之恩,所以他願意為布朗洛先生做任何事,就是在一次出門的過程中,他遇見了南希,被南希認了出來。

南希是一個女子,生活在寒冷、潮溼、骯髒的街道,是費金把她逼上街的,沒日沒夜地在街上幹某種不可說的營生。

就這樣,因為南希,奧利弗重新回到了賊窩。是迫不得已也好,是心甘情願也罷,總之人生剛剛有起色的奧利弗,再次跌入了黑暗。

如果沒有南希,或許奧利弗就跟隨了布朗洛先生,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世界上本沒有如果的,所以註定奧利弗只能在底層掙扎,像螻蟻一般。

這也是南希給讀者的第一感覺,與賊人同流合汙,是讓人痛恨的一個角色,是跟費金等人一樣的可惡,是惡毒的女人。

二、再次重生,享受無憂生活,得益於南希

費金作為盜賊團夥的領軍人物,看著長相清秀、純潔無暇的奧利弗,內心是想毀滅了的。再加上他曾經跳出了掌控,所以再次看到他,是憤怒的,仇恨的。因為魔鬼天生就憎恨純真無邪,所以費金迫切地想要把奧利弗變成他們的人,一輩子他們的人。

奧利弗無計可施,只能痛哭流涕,跪在費金的腳下,期望換來一個魔鬼的憐憫之心。眼看無望,便驚恐地尖叫,發瘋般的衝出屋子。

費金的另一個夥計賽克斯生氣地想要放出那一條惡犬,企圖把奧利弗撕碎。這時候的南希拼盡全力的阻止。這一刻,誰都不知道早已經跌落塵埃的南希,心中想的是什麼,更不明白此刻的不忍心就是後事的導火索。

費金在努力地改造奧利弗,特別是他的心靈。費金要讓他的靈魂染黑,永遠也恢復不了本來的顏色。好機會就那樣來了,跟隨賽克斯入室搶劫,打先鋒。

也就是這次,奧利弗遇見了梅利太太和羅絲小姐,在她們的家裡,養好了傷。但是惡魔並沒有放過了,而是還在拼盡全力,想方設法的尋找機會傷害他。

他們的骯髒交易正好被南希撞見了,這個與盜賊、惡棍為伍的可憐兒,是淪落風塵的浪女,是監獄和囚船中的人渣的同夥,是生活在絞刑架陰影之下的人。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心中也有良知、自尊。

她去找羅絲小姐,出賣那些人渣,幫助了奧利弗。只是,為此她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為費金的被捕,賽克斯的逃亡解開了序幕。

應該說是南希以生命為代價,把那些企圖傷害奧利弗的賊人一網打盡。所以說奧利弗能夠迎來無尤無怨,不再擔驚受怕的生活,得益於南希。

在這個時候,讀者一定會對南希改觀,甚至心生敬佩之情,她只是一個弱女子,她害怕,無助,但卻又是那麼的勇敢,有一種大無畏的精神,讓她像暗夜中的精靈,散發著微弱的光,照亮了奧利弗的餘生。

三、南希是最不真實的虛構人物,恰恰是最不可缺少的人物

撒克裡則宣稱狄更斯筆下的南希小姐是最不真實的虛構人物。這句嘲諷深深地刺激了狄更斯,因為不論是南希的性格,還是對惡棍賽克斯的愛情,甚至對奧利弗捨生忘死的營救,這些對於狄更斯來說,都是事實本身,是真是存在的。

狄更斯曾經說過:「我希望把南希寫的很好」。可見,南希是他寄予厚望的一個人物。她代表的不僅僅是被命運蹂躪的若是女性,更表現了某些無法用言語訴說的女人的天性。她是有情有義的代表,更是黑暗中的一抹光亮。

奧利弗對於她非親非故,她只是不想一個天使般的孩子被費金他們給毀了,所以便不顧一切的拯救他。這就是她的義。

她本身就深陷泥沼,內心深處又何嘗不想衝出去,可是當布朗洛和羅絲小姐規勸她,換個地方重新生活時,她卻怎麼不都不同意。一是因為她已經在黑暗中侵染太久了,她被生活捆縛,只能畫地為牢。二是對於那個惡魔賽克斯的愛戀,她的心已經丟失了。

就像她說的那樣:「一旦我這樣的人把腐爛的心交給一個男人,讓他佔據我們苦難一生中始終空白的位置,誰還能指望我們改邪歸正了呢?我們身上就剩下這點女人味的感情了,而這本可以令我們欣慰、驕傲的東西,又被上帝變成了沉重的懲罰,讓我們承受新的暴虐和苦難。」

所以,她拒絕奔赴他鄉,更不想離開那個交付身心的男人。只是沒有想到,最終她喪命於那個男人手中,以極為慘烈的方式。這就是她的深情,儘管被辜負了。就連她遇害的一幕在整部小說中,也產生了非凡的意義。

奧利弗母親臨死時,曾祈求上帝,在這個苦難的世界給他安排幾個朋友,可憐可憐這個孤苦無依的孩子,別把他拋在這個世上自生自滅。

南希就是狄更斯安排給奧利弗的朋友。其實南希不單單是奧利弗的朋友,更是狄更斯寫給苦難世界的一道光。畢竟,在那個悲慘的世界中,大多數都是像迪克一樣的孩子,自生自滅,孤孤單單,悽慘的離去,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奧利弗的好運。

所以南希並不是不真實的人物,而是不能或缺的人物,是她的存在,才讓這部小說多了更多思考。

相關焦點

  • 《霧都孤兒》南希:一個反派人物,卻也是愛與善的化身
    狄更斯狄更斯是英國大師級的作家。《霧都孤兒》作為狄更斯的代表作品,100多年來都受到讀者們的喜愛。好的作品經得住時間的流逝,能夠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而《霧都孤兒》就是這樣一部傑出的文學作品。這部小說的主人公是奧利弗,南希只是這部作品中的一個陪襯人物,然而她的光輝形象卻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目當中。毫無疑問,南希就是《霧都孤兒》中最耀眼的女性形象。
  • 《霧都孤兒》:藏在人物命運裡的時代
    這一年,狄更斯出版的《霧都孤兒》成為當時許多社會問題的真實寫照。 《霧都孤兒》中,中心人物奧利弗就是一個出生在濟貧院的兒童。他在濟貧院成長的歲月中,食不果腹,孩子們的口糧被掌事者一再剋扣,「每個孩子只給一小碗粥,再沒有了——除非遇到什麼盛大的節日或喜慶的場合,可以外加二又四分之一盎司的麵包。這些碗從來不洗,孩子們用湯匙刮,直到它們閃閃發亮為止」。
  • 狄更斯,就是那個霧都孤兒
    在「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化高峰中,狄更斯的名字又顯得格外耀眼,曾有同時代作家稱其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受大眾歡迎的小說家」,甚至極言其為「所有時代最受大眾歡迎的英國小說家」。而狄更斯也確實配得上這樣一個稱號,在他的身上,體現了「維多利亞時代」的精神特質。
  • 海南日報數字報-狄更斯:他就是那個霧都孤兒
    在「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化高峰中,狄更斯的名字又顯得格外耀眼,曾有同時代作家稱其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受大眾歡迎的小說家」,甚至極言其為「所有時代最受大眾歡迎的英國小說家」。而狄更斯也確實配得上這樣一個稱號,在他的身上,體現了「維多利亞時代」的精神特質,狄更斯有兩副面孔,一副是溫情的現實主義,他聚焦於社會底層、關心著掙扎在生存線上的人們,並用自己的文字給他們帶來動力和希望;另一副則是陰森的哥特風,狄更斯在寫社會題材小說之外,還擅長寫恐怖故事,這些故事怪誕而誇張,在這一個個令人膽戰心驚的故事裡,所折射出的其實還是人間疾苦。
  • 音樂劇版《霧都孤兒》:在浪漫戲謔的風格中,體現教人向善的主題
    世界名著《霧都孤兒》,這部由英國大文豪查爾斯.狄更斯創作的小說,一經發行便受到當時讀者歡迎。在其後將近兩百年的時間裡,《霧都孤兒》這部作品先後被改變成話劇、電影、電視劇等多種藝術形式。單就根據《霧都孤兒》這部小說改編的電影而言,從默劇時代至今大約有六部左右。雖然在數量上不能算多,但每一部電影都有其獨特的地方,值得觀眾反覆回味。而這其中最特別的一部恐怕非1968年由卡羅爾·裡德執導的那一版莫屬。
  • 電影《霧都孤兒》:光怪陸離的都市眾生相,詮釋著人生的悲喜冷暖
    文:宿夜花電影《霧都孤兒》的譯名,與狄更斯另一部知名小說《遠大前程》改編的電影譯名「孤星血淚」,有著類似的傳譯思維。通過強調主人公孤兒身份、渲染辛酸苦楚的悲慘遭遇,製造一種情感力度與悲劇色彩,同時又給觀者製造懸念,是一種簡潔又通俗化的表達。
  • 狄更斯的名言-老狄也是我喜歡的作家
    以上這段經典語錄,出自狄更斯《雙城記》開篇,被各種引用無數次,被奉為文學作品中最經典開場白之一,這段話氣勢恢宏、妙語連珠、充滿智慧及卓見,它顯示了狄更斯大文豪的卓越文筆。狄更斯—— 19世紀英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1812年2月7日生於樸次茅斯市郊,父親是英國海軍軍需處職員,母親名叫伊莉莎白·巴羅。狄更斯在家中八個孩子中排行第二。
  • 麥可·凱恩、「瑟曦」和裘德·洛之子出演《霧都孤兒》
    新京報訊 (記者 李妍)據外媒消息,麥可·凱恩、《權力的遊戲》中的「瑟曦」琳娜·海蒂、裘德·洛的兒子拉夫·洛將主演狄更斯經典小說《霧都孤兒》(Oliver Twist)的現代版電影。該片由Sky公司打造,片名暫定為《Twist》,既是主角奧利弗的姓,又有「反轉」之意。
  • 崩壞3聖痕考據:批判之筆——狄更斯
    但立繪中的兩隻灰鴿子我並沒有找到其有什麼象徵含義,也歡迎各位大佬補充(為什麼這個聖痕上位也有兩隻鴿子啊喂!【Part2 霧都孤兒】中位聖痕取名於狄更斯1838年出版的長篇寫實小說《霧都孤兒》,該作以霧都倫敦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孤兒悲慘的身世及遭遇。
  • 在最壞的時代與最好的時代之間丨狄更斯逝世150年
    狄更斯無疑是當時最受讀者歡迎的作家。為什麼狄更斯可以擁有如此多的讀者?最重要的原因也許是狄更斯與時代的緊密關係。維多利亞時代的道德、幽默、美學、哲學、社會無不成為狄更斯作品中的重要內容,而幽默的寫作風格讓其作品更容易讓各階層讀者接受。
  • 狄更斯逝世150周年|「最偉大的膚淺小說家」
    通過他出身貴族的母親的關係,狄更斯取得了一份在律師事務所辦事員的工作,在艱難的練習後,他學會了速記。後來他跳槽到另一個法律機構,穿梭在下議院、法院和大街小巷之間。法律在他的作品中佔有巨大份額,比如在《霧都孤兒》《荒涼山莊》等作品中現身的法官們;在《雙城記》中,查爾斯·達內幾次被送上法庭,迎接他的是一次又一次命運的轉變。狄更斯的法律書寫促進了英國法律的改革。
  • 「發明聖誕節」的人是狄更斯?
    其高超、富有節奏感的敘事方式,生動記錄社會現實(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能力以及作品中積極倡導的人道主義精神,都是狄更斯的標誌性特色。其代表作包括《匹克威克外傳》(1837)、《霧都孤兒》(又名《奧列弗·退斯特》1838)、《老古玩店》(1841)、《馬丁·瞿述偉》(1844)、《大衛·科波菲爾》(1850)、《艱難時世》(1854)、《雙城記》(1859)、《遠大前程》(1861)等。
  • 狄更斯|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狄更斯永遠忘不了苦難的童年,他的許多作品都是描寫窮人及其艱苦生活的。後來,狄更斯回到學校又讀了兩年書。15歲時他離開學校,當了一名報社記者。1836年他開始寫連載的系列故事《匹克威克外傳》,取得了巨大成功。24歲時,他已經在英國和美國成了著名作家。許多人買了他的書,還樂意付酬聽他朗讀書中的故事。
  •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狄更斯離開我們的150年
    作為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偉大的作家,狄更斯在英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僅次於莎士比亞,其作品中特有的仁慈與悲憫影響了中外許多作家。他為弱勢群體代言,追求社會正義,這是他與那些風花雪月的文字工作者最大的差異。沒有人會對上面的文字陌生,尤其是第一句,很多行業分析的深度文章中,我們都似曾相識,這是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小說《雙城記》的開頭。作為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偉大的作家,狄更斯在英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僅次於莎士比亞,其作品中特有的仁慈與悲憫影響了中外許多作家。他為弱勢群體代言,追求社會正義,這是他與那些風花雪月的文字工作者最大的差異。
  • 嗜血的革命者,無產者的捍衛者,走進作家查爾斯·狄更斯
    許多人覺得狄更斯的書難讀,但似乎很少人對他作品中的主旨反感。幾年後,貝克霍弗·羅伯茨先生出版了一本小說,對狄更斯展開了大規模的批判(《這邊廂的盲目崇拜》),但那只是人身攻擊,大部分內容是關於狄更斯如何對待自己的妻子。裡面寫到的事情一千個狄更斯的讀者中可能沒有一個人聽說過,而且這件事根本對他的作品不會有任何影響,就像一張算不上最好的床不會對《哈姆雷特》有任何影響一樣。
  • 託馬斯·霍姆斯:走訪倫敦底層社會,描繪現實版《霧都孤兒》
    狄更斯的筆下,倫敦以混亂、骯髒的集市和濃重的霧霾著稱,困苦的人們走投無路、生存環境惡劣、階級分化嚴重,許多人無枝可依,還有龐大的地下犯罪網絡,《霧都孤兒》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如果說這樣的倫敦有著作者的文學濾鏡,這本《倫敦底層社會》展示的就是真正的霧都孤兒生活環境。
  • 林紓為何熱衷翻譯狄更斯?丨狄更斯與中國
    ,而他小說中的人物便藉此機會紛紛出場,圍攏在他們的造物主身邊,進入角色,賣力表演——無論孫毓修看到的哪一幅畫作,在這雙來自東方古國的黑色眸子的注視下,這些狄更斯筆下活靈活現的928個小說人物,正從紙上紛然躍出,簇擁著他們已經身處天堂的主人,摩拳擦掌,去俘獲他們的中國讀者。
  • 共賞百本好書|秋意漸濃 從好書中收穫人生果實
    《霧都孤兒》作者:[英]查爾斯·狄更斯出版社:商務印書館一部講述弱者戰勝坎坷命運的名著今年是英國作家狄更斯逝世150周年。《霧都孤兒》是他於1838年出版的長篇寫實小說,這部小說以霧都倫敦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孤兒悲慘的身世及遭遇,是一部體現弱者戰勝坎坷命運的感人讀物。
  • 毛姆:查爾斯·狄更斯及其《大衛·科波菲爾》
    他的祖父威廉·狄更斯做過僕役,娶女僕為妻,最後在切斯特城議員約翰·克魯的宅邸當上了管家。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威廉,一個叫約翰。我們只關心約翰,因為他是英國最偉大的小說家的父親,也因為其子創造的最生動的書中人物密考伯先生就是以他為藍本的。老威廉在約翰出生時去世,遺孀繼續留在克魯府當管家,料理家務。三十五年後,她拿著養老金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