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書記的日記:二條圍巾

2021-01-14 香山視覺

作者:張現會

明珍嬸給我打了好幾次電話,每次都是說:「現會,我很想你,我和你叔都想到你住的村裡看看,看看你的工作,看我們能不能幫上你的忙。」我總是在電話裡婉轉地拒絕著說:「嬸,我天天都是瞎忙乎,天天來回跑,你來了我不一定在村裡,天很冷,來回跑著很不方便,不要來了。」

明珍嬸(王明珍)和佩江叔(馬佩江)是相親相愛的夫妻,他倆都是在部隊轉業的主任醫師。明珍嬸擅長消化內科疾病的診治,對人體腸胃的毛病非常精通;佩江叔擅長高血壓、心臟病的診治,對高血壓、心臟病的預防有著獨到的方法。他倆知道我在駐村,總是想著到村裡給大家做點健康檢查和疾病預防的知識講解,很想組織一些他們認識的退休醫生,到村裡進行一次義診活動,他們想為大家做點好事,這是他們的願望,可是,我一直沒有給他們提供這樣的機會。

今天上午8點多我又就到了明珍嬸的電話:「現會,你叔俺倆已經坐上平頂山去張良的車了,現在走到曹鎮了,到張良後怎麼去到你的村裡?你給我說一下。」

明珍嬸的身體不好,她患了乳腺癌,四年前的一天上午,她去152醫院疼痛科看病的時候,我由於右肩膀疼痛也到152醫院的疼痛科找醫生,沒想到我倆找的是同一個醫生,在病房裡等醫生的時候,我倆說起了話,從此認識,我和她成了忘年交,成了好朋友。

經過手術和化療,明珍嬸的身體恢復得很好,現在和正常的健康人一模一樣,我每次阻止不讓她來,都是怕她的身體受勞累,怕她的身體受不了,我不想因為我駐村給她找麻煩,給她增加負擔,今天她來真的了,阻擋不住了,放下電話,我趕快找到國安哥,讓國安哥開著三輪車去到張良鎮的張良像,把他們接到了我住的地方。

風很大,呼呼地刮著,塵土飛揚,走在路上,眼睛都要眯得緊緊的。

凜冽的大風裡,明珍嬸和佩江叔走進了我的屋裡。

國安哥從廚房拿了兩個碗,小雙嫂子向碗裡倒著開水,忙忙碌碌地接待著遠道而來的客人,看著兩個人的熱情,明珍嬸和佩江叔感受到了山裡人的實在,感受到了山裡人的厚道。

坐在凳子上,明珍嬸順手拿起了桌子上我迎接檢查時寫的幾篇日記,一邊看一邊興奮地問我:「現會,你還是天天寫日記,你的日記還是寫得這麼好。」我對明珍嬸說:「嬸,不寫出來很可惜呀,不寫出來,時間一長,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就會忘記。」佩江叔順手拿起了一本貧困戶明白卡,一邊看一邊問我裡邊填寫的是什麼內容,我一項一項準確地回答著。

明珍嬸拿著日記,仔仔細細地看著,當他看完「駐村要有好樣子」這篇日記時,高興地說:「現會,駐村要有好樣子,你就駐出了好樣子,你就有共產黨員的好樣子。」聽著明珍嬸誇我的話,我不好意思地說:「嬸,你看你把我誇得,我都不知道今天刮的是北風還是南風了,你好好看看我,一是我的樣子不好,二是我沒有駐好,我沒有駐出好樣子,也沒有幹出好樣子。」佩江叔接過明珍嬸手裡的日記說:「現會,你是駐村的書記,你要為大家做好事,你要讓大家富裕,你要幹出好樣子,你要是沒有好樣子,你嬸俺倆就不會來看你了。」

佩江叔剛剛說完,明珍嬸高興地說:「現會,你是一個村支書,為了你有個好樣子,來,給你一個東西,過年了,這是給你的獎勵,也是給你送的禮,你戴上這個東西,樣子就會更好看。」我笑著說:「嬸,我不給你和俺叔送禮,你給我送起禮了。」

明珍嬸從她帶來的一個方方正正的大紙盒子裡拿出了兩條大圍巾,一條乳黃色的,一條大紅色的。她拿著乳黃色的圍巾說:「現會,這是我專門給你織出來的一條男款圍巾,我不會織圍巾,我沒有織過圍巾,我在電腦上找來找去找樣式,看人家是怎麼織的,找來找去也不知道哪一種合適,最後我自己一想,乾脆自己織自己的,織啥樣是啥樣,我就按自己的想法織出來了,織了一尺寬六尺長。」

我激動地地接過了明珍嬸拿出來的圍巾,看著我的興奮,佩江叔高興地說:「現會,我給你講講這條圍巾的故事。去年的5月份,你嬸看電視的時候,看到了恆源祥圍巾的廣告,一看到這個廣告,她就對我說,老馬,我給現會買一條恆源祥圍巾吧,我說你買一條的話還不如你織一條呢,自己織的比買的要有意義,你嬸聽了我的話,在去年的7月份,專門去到平頂山的小上海商場,買了八兩上海牌考拉絨毛線,一斤毛線一百二十塊錢,你嬸和售貨員搞來搞去搞起了價錢,最後以一斤一百塊的價格成交了,買了八兩八十塊錢,把錢付給售貨員後,售貨員問你嬸織圍巾都是天冷的時候織的,這麼熱的天你買毛線幹啥呢?你嬸就說是給你織的,又給人家講起了你給別人割小麥、鋤玉米、搬磚頭、挑大糞的事情,說你是一個熱心腸,說你是一個活雷鋒,售貨員聽了你的事情,拿出一套毛衣針對你嬸說,你是為好人織圍巾的,我也當個好人,這套毛衣針我不要錢了,白送給你了,我問售貨員賣的話需要多少錢,售貨員說最少要賣二十塊錢。毛線買回家後,你嬸就開始織了起來,你嬸的體質差,眼睛也成老花眼了,只能白天織不能晚上織,一到晚上就看不清針眼了,你嬸的右手手脖不好,於腫疼痛,不敢拿針,一看到她不能織的時候,我就給她加油,堅持就是勝利,要堅持住,你嬸忍著疼痛,織一會歇一會,歇一會織一會,你知道織了多長時間?」我扭過頭問明珍嬸:「嬸,你織了多長時間?」明珍嬸笑著說:「我老是笨蛋,我織了四個月。」佩江叔接著說:「你嬸織了四個月,把你這一條織好了,還想著在織一條呢,她的手腫的實在是織不成了,正好在去年的11月份,平頂山火車站廣場前舉辦物資展銷會,你嬸俺倆就一塊去到大會上買了一條大紅圍巾,這一條圍巾是正宗的恆源祥圍巾,一百塊錢的特價價格,一點也不降價,這一條是給誰買的,你知道不知道?」我不解地問:「我不知道。」明珍嬸笑著說:「現會,這一條是給你愛人買的,是送給你愛人的,給你一條,也要給你愛人一條,都說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優秀的女人在支持著,你駐村肯定得到了你愛人的大力支持,你愛人不支持你的話,你是幹不好的。」

細心的大嬸,細心的大叔,好心的大嬸,好心的大叔,他們想著我,還想著我的愛人。

看著我的感激,佩江叔接著說:「現會,你嬸俺倆都是共產黨員,俺倆都想做點為人民服務的事情,都想做點對群眾有好處的事情,可是俺倆都老了,都不中用了,沒有這個能力了,你也是一個共產黨員,共產黨員就是為人民服務的,你現在在駐村,你正是有這個能力的時候,你要好好駐村,你要好好當一個書記,你要好好為老百姓做點事。」

聽著佩江叔的話,我的心裡沉甸甸的,我的心裡熱乎乎的,聽著佩江叔的話,我明白了我肩上的擔子有多沉,我明白了我身上的任務有多重。

「你要好好駐村,你要好好當一個書記,你要好好為老百姓做點事。」這肺腑的話語是佩江叔對我的囑託,是佩江叔對我的期望,是明珍嬸對我的鞭策,是明珍嬸對我的鼓勵。

「來,現會,把圍巾圍上,看看好看不好看。」明珍嬸站起來喊著我。國安哥趕緊說:「走,站到鏡子前看看啥樣。」

我走到了牆上掛著的大鏡子前,明珍嬸讓我低下了頭,她把乳黃色的圍巾在我的脖子裡圍了兩圈後,把胸前圍巾左邊的一端拉進了右邊一端留著的圓孔裡邊(明珍嬸的心很細,特意在圍巾的一端織了一個圓孔)。

還沒有等我說出來好看不好看,小雙嫂子就激動地說:「可好看,可好看,年輕了很多。」我抬起了頭,看著鏡子裡的我,黑坳的脖頸上有了一道燦爛的光環,褶皺的棉襖上有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黑黑的臉蛋上,就像擦上了香粉一樣,白白的,嫩嫩的,香香的。

我很黑,我不好看,有了這條乳黃色的圍巾,不好看的我也變得好看多了,看著好看的自己,我不由自主地在屋裡走了起來,越走越覺得瀟灑,越走越覺得精彩,越走越覺得美麗。

圍著明珍嬸給我的圍巾,我想起了小時候母親的圍巾,大概在我六歲的時候,也是一個冬天,有一次我生了病,母親帶著我去鄰村的衛生室取藥,寒風呼呼地刮著,母親怕我受凍,就把頭上的圍巾解下來,嚴嚴實實地給我圍上,那是一條三角形的灰色布料女式圍巾,圍著母親的圍巾,頭上和身上都暖暖和和的,一點也不覺得冷,冷的是母親。

不一樣的圍巾,一樣的母愛,不一樣的圍巾,一樣的慈母心。

風呼呼地吹在臉上,撫摸著厚厚實實的圍巾,一股暖流在心裡湧動。我不知道說啥好,我知道圍巾裡有明珍嬸的情意,有佩江叔的鼓勵。我不能辜負明珍嬸的心願,我不能辜負佩江叔的期盼。圍上這條用心織出來的圍巾,我要好好駐村,我要好好當個書記,我要好好為鄉親們做事。

相關焦點

  • 威寧信合聯社駐村第一書記們的駐村故事
    這是威寧縣信用合作聯社派駐到石門鄉新龍村擔任第一書記的黃勝寫在民情日記本上的一段話。黃勝正在寫民情日記今年是他到新龍村駐村的第4年半,他已經寫滿了第3本民情日記,厚厚的筆記本一頁頁工整地記錄著他駐村工作的點滴,從年初的疫情防控到後來的補短板、收繳合醫、調整產業結構、危舊房拆除.....
  • 「脫貧攻堅小康路」沒有英雄壯舉但這樣的駐村書記是默默的英雄!
    村書記伊學義(左二)和扶貧工作隊員趙雲志(左一)到農戶家中探訪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沈湜):2017年7月,在吉林省延邊州稅務系統工作多年的伊學義來到汪清縣天橋嶺鎮天平村擔任駐村書記,也就從這一刻起,伊學義就和天平村緊緊聯繫在了一起。天平村是天橋嶺鎮的鎮中村,村民們分散在鎮內的各個角落,下戶走訪就像捉迷藏。
  • 駐村第一書記|吳振鋒:勇擔新時代「先鋒」
    人物名片:吳振鋒,男,商丘市農業農村局駐民權縣北關鎮劉樓村第一書記。2016年,吳振鋒來到非常偏遠的民權縣北關鎮劉樓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轉眼已有5年,如今的劉樓村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商丘市農業農村局駐民權縣北關鎮劉樓村第一書記吳振鋒初到該村,吳振鋒就全身心投入到精準脫貧工作。
  • 基於角色理論的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實踐困境分析
    黨的十八大以來, 全國共選派19.5萬名機關優秀幹部到村任第一書記 (1) , 從中央、省、市陸續印發加強駐村工作隊選派管理的專門文件的內容上看, 駐村第一書記選拔要求是「政治素質好、工作作風實、綜合能力強」的優秀年輕幹部和後備幹部, 第一書記在鄉鎮黨委的領導和指導下, 依靠村黨組織、帶領村 以2015年發布的《關於做好選派機關優秀幹部到村任第一書記工作的通知》為標誌
  • 駐村第一書記|肖政委:「金鑰匙」打開致富門
    人物名片:肖政委,男,在夏邑縣交通運輸局工作,於2016年5月任職太平鎮劉花園村駐村第一書記。夏邑縣交通運輸局駐太平鎮劉花園村第一書記肖政委「這個辣椒產量高,價格高,行情好,比其它的辣椒好管理。」一位老人在塑料大棚裡正在給一位穿著白色T恤的年輕人談論著今年的辣椒長勢和銷售情況。
  • 「「第一書記」徵稿選登74」「田書記」的進村趕考路
    在村民眼裡,他是整日奔波在為民路上的「費鞋書記」;在村幹部眼裡,他是敢幹會幹的「實幹書記」;在鎮幹部眼裡,他是有想法有思路的「點子書記」......他就是陝西省華陰市鳳城村第一書記田戰省。田戰省給村民傳授修剪花椒苗的方法。2017年4月,田戰省被華陰市水務局選派到鳳城村擔任第一書記。
  • ...人「駐」下心也要「駐」下|盤州市雞場坪鎮中屯村第一書記郭正宇
    「郭書記好」  「郭書記吃了嗎」  「郭書記去哪來啊」  ……  在中屯村的村頭巷尾,村民們熱情的招呼聲此起彼伏……入戶走訪、詢問近況、為民辦事,幾乎成為了郭正宇每天的「必修課」。   2018年3月至今,郭正宇在擔任盤州市雞場坪鎮中屯村駐村「第一書記」期間勤勤懇懇、默默付出,在雞場坪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選派單位盤州市市委辦的直接幫助下,從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到開展落實扶貧項目,從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困難到投身農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他始終堅守在第一線,這個90後的小夥,用自己的真心付出贏得了大家的認可。
  • 卜海晶監獄長到「第一書記」駐村走訪調研
    卜海晶監獄長到「第一書記」駐村走訪調研 2020-09-25 21: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扶貧路上,仁化各駐村第一書記這樣做
    俯下身、沉下心,當好群眾脫貧致富的「領路人」;紮根農村,不出成績絕不收兵,仁化各駐村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向百姓交出了一張張合格的答卷。近日,仁化縣融媒體中心記者走近這些駐村書記,了解他們的扶貧故事。勇當防疫一線「先行軍」珠影集團駐仁化縣周田鎮較坑村第一書記葉天明,年前就一直關注疫情的發展,同時思考較坑村要如何採取防控措施,應當怎麼去開展工作。
  • 銅川駐村第一書記: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踐行初心使命
    面對疫情嚴肅考驗和重大風險,銅川駐村第一書記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按照中省市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務,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大戰場、大考場,作為維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的重大事項來抓,萬眾一心、全力以赴,衝在一線、幹在實處,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 土城子駐村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高宏宇:植根脫貧熱土奉獻扶貧真情
    內蒙古青城融媒網(記者高申)個子不高,鄉音濃重,一副忙忙碌碌的樣子,這就是烏蘭察布市自來水公司駐集寧區白海子鎮土城子村駐村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高宏宇給人的第一印象。提起高宏宇,村民們無不豎起大拇指,「高書記辦事公道,心裡裝著百姓,村民們信服他」。扶貧扶志為脫貧攻堅注入「源動力」烏蘭察布市集寧區白海子鎮土城子村,下轄5個自然村共1685人,其中貧困戶33戶51人,受地理環境、交通等條件限制,曾是當地出名的貧困村。從2018年開始,這個村子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 抱著女兒把家搬到沂源去——「80後」第一書記桑達駐村記
    入冬後的趙家莊村分外美麗。村民繞著小橋散步拉呱,新建的「鄉村大舞臺」剛剛結束一場文化表演——這裡原本的荒地雜草被清理後,春天時村民種上的冬青樹依然翠綠蔥蔥,自帶「村光無限」濾鏡。  對來自淄博市人大常委會的「80後」女駐村幹部、自2019年7月起擔任沂源縣南麻街道趙家莊村第一書記的桑達來說,趙家莊村是她的第二個家。見證這個沂蒙小村迎來「春暖花開,燦爛綻放」,就是她最大的心願。
  • 這倆駐村第一書記,好!
    回憶起初到擁阜村時的印象,海南省公安廳警令部信訪處副處長、擁阜村駐村第一書記張天文還歷歷在目:「橡膠是這個貧困村大多數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按每年的農耕時間,割膠在12月就結束,從1月到5月成了很多村民的『空檔期』。」  如何幫助村民補上這個「空檔期」,讓大家多渠道增收,成了張天文工作的重心。
  • 託縣紀委監委駐村第一書記段通樂駐村戰「疫」紀實
    新時代發展網訊(王洋) 「我年紀大了,所以只能口述由別人代筆了,說實話今天給領導們寫信有點激動,激動的是你們為我黨培養了一位勤實肯幹、願做群眾工作、紮根基層的好幹部……」這是託縣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在舉報信箱中發現的一封特別的來信,是伍什家鎮西大圪達村的一位名為郝吉厚的老黨員為駐村第一書記段通樂寫的感謝信
  • 東興區永興鎮蓮花村第一書記李國輝的駐村故事
    2017年4月起,他又多了一個頭銜——東興區永興鎮蓮花村駐村第一書記。從到蓮花村的第一天開始,李國輝時刻都在思考,如何讓這個有20多戶貧困戶的小山村,在國家扶貧政策幫助下,邁向小康村。如今,三年多時間過去了,李國輝當初的夢想實現了嗎?
  • 駐村第一書記丘凱:初心點亮扶貧路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後勤辦公室幹部丘凱,自2018年3月20日到青龍村擔任第一書記以來,至今已有2年9個月。駐村的一千個日日夜夜裡,他用雙腳丈量著青龍村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贏得了群眾的肯定,用辛勤換來了群眾生活的改善,他也成為青龍村村民心中最親的「親人」。
  • 鶴壁這些駐村第一書記為您薦書
    習近平總書記把脫貧攻堅擺到了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我們沒有任何藉口,堅決做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薦書人:胡寶峰(山城區石林鎮黑家崗村駐村第一書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該書編寫組 編寫哲學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更是我們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高度概括統領全科的思維框架。
  • 駐村幹部寫十萬字扶貧日記記錄貧困村「蝶變」
    這是元旦假期結束後,亳州市蒙城縣雙澗鎮王灣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陳家義返回村後寫下的第一篇日記的開頭。在駐村扶貧的近4年時間裡,陳家義寫下了大約10萬字的日記,不僅記載了自己作為一名駐村幹部在幫扶過程中的心路歷程,也記錄了王灣村發生的「蝶變」。1月7日,蒙城縣雙澗鎮王灣村。
  • 「好人故事「匯」」李紹山:用生命堅守初心的駐村書記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畢節市赫章縣白果街道月亮洞村駐村第一書記李紹山的故事。2020年5月15日清晨,赫章縣白果街道月亮洞村委會的高音喇叭突然失去聲音,駐村幹部車陽松也沒有聽到「車哥,快來吃早餐」的呼喚聲。月亮洞村群山靜默,萬物寂靜……時間定格在上午9點47分。
  • 腳下沾著泥土 心中裝著百姓的駐村第一書記羅木史惹
    腳下沾著泥土 心中裝著百姓的駐村第一書記羅木史惹 2020-06-06 02: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