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一首歌曲《生僻字》爆紅網絡,生僻晦澀的成語配上朗朗上口的旋律瞬間洗腦廣大網友,無所不能的網友紛紛學習、演唱、模仿的視頻,席捲了各大網絡平臺。
其實我們在讀《三國演義》時也有很多故事人物的名字含有生僻字,還有一些字似曾相識,但是大部分人都會讀錯,今天小編就挑選了十二個極易讀錯的人名,做個測驗吧,讀對兩個及格,讀對六個良好,獨對八個優秀,一起看看吧!
1.荀彧
很多人讀成「苟或」,正確的讀法應該是荀(xún)彧(yù)。「荀」是一個姓氏,荀彧和侄子荀攸都是戰國著名思想家荀子的後代。荀彧這個人被稱為有「王佐之才」,是曹操重要謀士之一,多次向曹操推薦郭嘉、陳群、戲志才和荀攸等人才,是曹操平定北方的頭號謀士和大功臣。
2.泠苞
如果沒猜錯大家都讀成「冷苞」。小編第一次也讀錯了,正確讀法應該是泠(líng)苞。「泠」字有清涼、清澈的意思常用詞語「泠風」、「泠波」,也用作姓氏。史書記載泠苞是益州牧劉璋的部將,曾與劉璝、張任、鄧賢等人在涪水關抵抗劉備,戰敗後退守綿竹。演義上記載泠苞作為劉璋大將抵抗劉備入川,兵敗被劉備推出斬首。
3.羊祜
很多小夥伴都會讀成「羊枯」或者「羊古」,正確的讀音是羊祜(hù)。「祜」字的意思和「福」相同,常用詞語「受天之祜」,清朝滿族的八大姓氏之一「鈕祜祿氏」也是這個字。羊祜是西晉名臣,功勳卓著,品行高尚,志存遠大,被人贊為當代「顏回」,一生致力於滅吳大業。
4.管輅
容易誤讀為「管駱」或者「管格」,正確的讀法應該是管輅(lù)。「輅」表示古代車轅上的橫木或者一種大車。管輅是三國時期魏國術士,精於卜卦佔星,三國志中專門記載了管輅算卦的神奇事跡。
5.李傕
容易被讀錯為「李催」,正確的讀法為李傕(jué),和他一起叛亂的還有一個叫郭汜(sì)。李傕、郭汜是董卓舊將,在董卓被殺後聽取賈詡的建議,殺回長安,擊敗王允,控制漢獻帝,後被曹操擊敗。
6.笮融
是不是都會讀「窄融」,其實正確讀音為笮(zé)融,「笮」是個多音字,除了姓氏笮(zé),還念作笮(zuó),意思是竹子編成的索。三國歷史中,笮融先投徐州牧陶謙,侵佔運糧財務,興建寺院,後兵敗被山民殺死。
7.夏侯惇
喜歡玩王者的人都知道這個英雄,我周圍好多朋友依然念作「夏侯淳」,甚至還有朋友念為「夏侯悙」,他正確的發音為夏侯惇(dūn),「惇」字常做惇厚、惇樸用。夏侯惇是魏國名將,漢朝夏侯嬰後代,名將夏侯淵族兄,早年跟隨曹操東徵西討,是曹操最得力最信任的虎將,「拔矢啖睛」的典故出自他。他的兒子估計很多人也容易讀錯,將夏侯楙(mào)讀成「夏侯林」。
8.毌丘儉
這個名字非常容易讀成「母丘儉」或者「毋丘儉」,正確讀法應該是毌(guàn)丘儉。毌丘儉是魏國後期大將,曾經大敗高句麗和抵抗東吳,後與文欽發起政變失敗被殺。
9.馬日磾
很多人看到就認為是「馬日禪」,其實最後兩個字讀音都可能讀錯,正確讀音是馬日(mì)磾(dī),是不是讀起來非常拗口,西漢也有一個人叫金日磾。馬日磾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大臣,官居太尉之職,除掉董卓後,王允大肆報復,涉及無辜,馬日磾斷言王允不會有好下場,最後應驗。
10.張嶷
容易讀錯為「張疑」,正確讀音為張嶷(nì),其實這個字也可讀(yí),湖南有九嶷山,也可讀(nì)。張嶷是蜀漢後期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明理識體,對蜀漢忠心耿耿,是無當飛軍的最後一位統帥,與飛軍一同陣亡。
好了看了以上十個名字是不是感覺很挫敗,下面我出兩個送分題,看看大家能不能讀對。
11.劉禪
很多人肯定會讀成劉禪(chán),實際上他叫劉禪(shàn),禪讓的禪。劉禪就不用過多介紹了吧,劉備的兒子,阿鬥,蜀漢亡國之君,「樂不思蜀」的典故大家都耳熟能詳。
12.賈詡
肯定還有小夥伴讀成「賈羽」的,這個應該比較簡單,也比較出名,正確讀法是賈詡(xǔ)。賈詡是三國著名的謀士,輔佐過董卓、張繡、曹操,計謀無雙,識人善斷,還有很多人稱其為「三國第一毒士」,有機會了小編講講賈詡的非凡謀士生涯,看看這個三國第一毒是有多麼厲害,到底毒在哪。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了,這十二個名字大家讀對了幾個,成績如何?